中山大学2017年级硕士研究生《肿瘤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进度表
- 格式:xls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肿瘤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214)(2015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及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1、肿瘤放射治疗学2、肿瘤外科治疗学3、肿瘤内科治疗学4、妇科肿瘤治疗学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1、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进行必要环节培养及学位论文研究为两年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公共必修课GB1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秋季GB15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秋季KB1503 英语(含读写、听力)96 6 秋季专业必修课KB1504 专业课80 5 春季KB1505 专业英语32 2 春季选修课KX1506 医学统计学64 4 秋季KX1507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24 1.5 秋季KX1508 科研思路与方法学16 1 秋季KX1509 临床病理学32 2 秋季KX1510 临床流行病学24 1.5 秋季KX1511 临床药理学32 2 秋季KX1512 医学影像学32 2 秋季KX1513 医学免疫学24 1.5 秋季KX1514 基因工程学24 1.5 秋季KX1515 分子生物学概论24 1.5 秋季KX1516 医学实验动物学24 1.5 秋季KX1517 统计分析软件SPSS应用16 1 秋季专业课为肿瘤学,80学时,5学分,包括肿瘤学基础、肿瘤病理学、肿瘤影像诊断学、肿瘤治疗学等内容,其中肿瘤治疗学包括肿瘤外科治疗学、肿瘤内科治疗学、肿瘤放射治疗学、妇科肿瘤治疗和肿瘤其他治疗等五部分。
中山大学药学院2017级研究生第一学年第1学期课程表(2017.9.4-2018.1.19)
课表说明:-
1、研究生教务管理网站:/,下面研究生教育栏目,相关课程调整通知及英语、政治等分班名单都在上面发出,请同学们及时关注。
网上选课将在正式开学后第一周进行,请及时留意网页通知。
2、选修了北校区课程的同学,请登陆北校区基础医学院网站查询课表。
3、课室安排未做特别说明的均在东校区上课。
4、各课程负责人在开课后一周将教学进度表报药学院研究生秘书处。
5、每门课程结束后,由各实验室安排考试时间,并将成绩于放假前一周报药学院研究生秘书处。
6、因入学教育一周及节假日耽误的课时,请各实验室自行调整补上。
7、英语课程免修免考条件为本科为英语专业同学,其它均需修读英语。
8、药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公室地址:药学楼109房间,电话:39943009,邮箱:sps@
药学院办公室
2017-7
附件1:
中山大学上课时段设置一览表。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肿瘤学研究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肿瘤学研究领域的兴趣,培养其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关爱肿瘤患者的同情心。
教学内容:一、肿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二、肿瘤诊断技术的新突破三、肿瘤治疗策略的创新四、肿瘤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肿瘤学基础知识,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等。
2. 提出问题:近年来,肿瘤学研究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二、教学内容讲解1. 肿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讲解肿瘤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 介绍肿瘤发生过程中信号传导通路、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等关键环节的研究进展。
- 分析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
2. 肿瘤诊断技术的新突破- 介绍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诊断、分子诊断等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 讲解肿瘤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
3. 肿瘤治疗策略的创新- 讲解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肿瘤治疗策略。
- 分析这些治疗策略的原理、优势、局限性及临床应用情况。
4. 肿瘤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 讨论肿瘤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如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个体化治疗等。
- 展望肿瘤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如精准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肿瘤学研究进展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肿瘤学研究文献,了解研究方法、结果及结论。
2. 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总结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阅读文献、撰写读书笔记的质量,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肿瘤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肿瘤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14)一、培养目标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肿瘤的精准治疗:肿瘤精确放疗,肿瘤放疗与免疫靶向治疗,分子功能影像如PET-CT等对肿瘤早期诊断、肿瘤分期及预后判断的价值研究。
2.肿瘤微环境研究:肿瘤微环境(包括T细胞、DC细胞等免疫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非免疫细胞成分)对肿瘤发生和进展、肿瘤放疗敏感性及肿瘤化疗耐药性的影响研究。
3.新型基因组学指标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包括肿瘤血清蛋白质谱、小RNA长非编码RNA 蛋白质组检测等技术,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
4.抗肿瘤药物研究:包括肿瘤免疫新靶点药物的研究;增强剂量强度、提高化疗效果;保护剂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减少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逆转耐药途径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等问题。
5.肿瘤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割模式;肿瘤的放射增敏研究;肿瘤的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研究。
6.肿瘤的综合治疗,肿瘤发病、复发、转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二、培养万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指导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三种经历”,即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
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的,经导师认定后,提交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
肿瘤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14)一、培养目标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肿瘤的精准治疗:肿瘤精确放疗,肿瘤放疗与免疫靶向治疗,分子功能影像如PET-CT等对肿瘤早期诊断、肿瘤分期及预后判断的价值研究。
2.肿瘤微环境研究:肿瘤微环境(包括T细胞、DC细胞等免疫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非免疫细胞成分)对肿瘤发生和进展、肿瘤放疗敏感性及肿瘤化疗耐药性的影响研究。
3.新型基因组学指标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包括肿瘤血清蛋白质谱、小RNA、长非编码RNA、蛋白质组检测等技术,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
4. 抗肿瘤药物研究:包括肿瘤免疫新靶点药物的研究;增强剂量强度、提高化疗效果;保护剂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减少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逆转耐药途径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等问题。
5. 肿瘤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割模式;肿瘤的放射增敏研究;肿瘤的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研究。
6. 肿瘤的综合治疗,肿瘤发病、复发、转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指导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三种经历”,即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
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的,经导师认定后,提交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
临床肿瘤学进展教学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肿瘤基础知识•肿瘤诊断与评估•肿瘤治疗方法•肿瘤患者管理•临床肿瘤学未来展望目录01引言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历程临床肿瘤学的定义和范畴临床肿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临床肿瘤学背景介绍临床肿瘤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临床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临床肿瘤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进展临床肿瘤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02肿瘤基础知识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定义根据肿瘤的组织形态、生物学行为、发病部位等,可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
肿瘤的分类肿瘤的定义与分类1肿瘤的病理学特征23肿瘤可无限制地生长,并可侵犯周围组织,甚至转移到其他部位。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
肿瘤的细胞学特征通过病理学检查,对肿瘤进行诊断、分级、分期等。
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某些个体具有遗传倾向性,容易发生肿瘤。
肿瘤的遗传学基础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变异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基因重排等。
肿瘤的基因变异一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增加个体发生肿瘤的风险,如Li-Fraumeni 综合征、Brca1/2突变等。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03肿瘤诊断与评估肿瘤筛查在无症状人群中通过特定检查方法发现肿瘤迹象,如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肿瘤诊断流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定肿瘤诊断,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肿瘤筛查与诊断流程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将肿瘤分为不同分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评估方法包括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等,以确定肿瘤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
分期系统肿瘤分期与评估方法VS肿瘤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性质、类型及分化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理学检查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穿刺活检、内窥镜检查等,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进化遗传学与基因组学II(英文)E volutionary genetics and genomics II课程编号开课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吴仲义 唐恬 施苏华 学时: 40 学分: 2 开课对象:一年级研究生要求听课者具备的知识基础:已修《进化理论与方法基础》、《进化遗传学与基因组学I》课程内容简介进化遗传学与基因组学II 是为生科院一年级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下学期开课。
主要包括1.基因组学,2.系统生物学两方面的内容,涵盖基因组数据的获得、分析和整合;连锁分析、关联分析与人类基因组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蛋白组学研究、以及转录组研究的方法和实例。
系统生物学部分将以miRNA 为重点,系统介绍基因调控的网络研究。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因组学研究的实验设计、研究手段和分析方法,了解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研究的最新进展,理解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想。
考核要求通过口头学习报告和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考核参考教材或文献 1./books/bv.fcgi?rid=genomes2.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s Biology: Design Principles of Biological Circuits (Chapman & Hall/Crc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Paperback) by Uri Alon (Author)3. Edelstein-Keshet, L. Mathematical Models in B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注:需用仿宋体五号字,篇幅控制在一页内。
中山大学药学院研究生课程说明与教学计划
(2008年7月11日)
课程名称:药理学研究进展(Advances in Pharmacology)
授课对象:药学院研究生
专业方向:药理专业与应用药学专业药物评价方向
学分设置:3学分
上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由于药理学和各学科的迅猛发展与相互融合,大大充实了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新的概念、新的领域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相关的技术手段。
课程内容及2009年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时间:每周一下午8~11节,2:20开始,总60学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肿瘤学领域近年来的主要进展。
- 掌握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的新理论、新技术。
- 熟悉肿瘤防治策略及国际合作研究进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肿瘤学研究进展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肿瘤防治工作的责任感。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肿瘤学研究进展概述:- 肿瘤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 肿瘤防治策略的更新与优化。
2. 具体内容:- 肿瘤发病机制:-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免疫与肿瘤的关系研究。
- 肿瘤诊断与治疗:-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
- 肿瘤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 肿瘤治疗方法的创新,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 肿瘤防治策略:- 肿瘤防治宣传教育。
- 肿瘤早期筛查与诊断。
- 肿瘤综合治疗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肿瘤学领域近年来的主要进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肿瘤学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加深学生对肿瘤防治策略的理解。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肿瘤学研究进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肿瘤学领域近年来的主要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肿瘤学研究进展的各个方面,重点介绍新理论、新技术。
3. 讨论:组织学生就肿瘤学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帮助学生理解肿瘤防治策略。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肿瘤防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肿瘤学研究进展的掌握程度。
3. 讨论与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肿瘤学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第一届肿瘤学研究生
精品课程
邝海沙;郑令仪;冯海兵
【期刊名称】《逻辑学研究》
【年(卷),期】2005(025)002
【摘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2004年暑期举办了"我国第一届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加强领导、精心策划、严密安排;严把学员质量关;精选教学名师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法;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等.初步达到拓宽学员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启迪创新思维的效果.
【总页数】5页(P30-34)
【作者】邝海沙;郑令仪;冯海兵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新医科"背景下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培养 [J], 隋新兵;黄星星;陈碧;张文政;张若男;谢恬
2.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学研究生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J], 王文娟;郭卉;刘
梦洁;焦敏;姜丽丽;陈南征;张晓
3.MDT教学模式在妇科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探索 [J], 于丽波;孙文洲;于歌;姜亮亮;葛婷婷;王岩
4.肿瘤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J], 孔舷淑;邹天宁;张芸娇;段佳君;罗青松;李臻
5.我国首届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浅析 [J], 邝海沙;郑令仪;冯海兵;曹蔚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