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 格式:ppt
- 大小:7.74 MB
- 文档页数:36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课题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的(1)初步了解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变化。
(3)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4)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到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确实离不开化学。
(5)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6)体会宏观的变化,依靠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变化而实现。
学习重点1.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2.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3. 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难点1. 日常生活中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辨别。
2. 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准备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张、石头、塑料、橡胶、纤维、镁带、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硫酸铜溶液等过程与方法[录像摄影]2019年奥运会开幕式。
学生观看录像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提出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出示]收集到的材料,如木头、石头、塑料等,说明什么是化学合成材料。
学生讨论所出示的材料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
[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说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化学合成材料。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录像投影一些物品]各式各样的衣服、汽车、化学农药、装饰好的房间等,提出问题: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化学产品吗?(可介绍建筑材料的变化过程)学生看完录相或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景]一座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岛[问题]如果没有化学产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学生发挥想象力,发表见解(8)高梁酿酒(9)牛奶变酸(10)自行车轮胎爆炸(11)木炭燃烧成灰烬小结本节课内容作业:1、、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一定是物理变化的是()A、爆炸B、燃烧C、升华D、变色F、生变熟G、呼吸H、蒸发I、溶解J、熔化K、挥发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B.铁丝弯曲C.矿石粉碎D.酒精挥发E、水变成水蒸气F、气球爆炸G、电灯发光H、金属导电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紫红色铜片在空气中被加热后变黑B.海水经日晒析出食盐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D.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4、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B、冰熔化成水;粉笔折断C、电灯通电;火药爆炸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三、物质构成的奥秘[投影录像]展示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见化学反应,观察身边的化学变化,进入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化学真奇妙》,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现象,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描述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3. 鼓励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化学现象的视频或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化学:解释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实例(如水的电解、燃烧反应等)讲解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知识框架。
(三)、互动教学1. 举例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集体讨论其原理,增强理解和记忆。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课标要求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可以变化的”的观点。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内容和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有关化学的问题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
如:⑴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
⑵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
⑶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本节内容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其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三、学习建议1.用“观念”统领知识,本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1)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科学的价值观;(2)神奇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观;(3)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微粒观等化学基本观念。
2.用“方法”提升知识,教给学生:(1)两只眼睛看世界------宏观与微观相联系;(2)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推理;(3)多重表征-------宏观物质、模型、符号等学习化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