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1
地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 33地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试重点详细考试内容要求地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地区的含义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一样地区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别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地区(一)什么叫地区?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按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
(二)地区的种类行政区、经济区、自然区等(三)地区的特色1.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事例:2.界限:有的明确;有的不明确,有过渡性质事例:3.级别:上司地区的构成部分,也可区分为下一级地区事例:二、不一样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一)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名称长江三角洲地理地点差别位于 300N 长江入海口地区亚热带季民风候,夏天高温多地理天气条件差别雨,雨热同期环境差别土地条件差别肥饶的水稻土;耕地多为水田,分别,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条件差别矿产资源困穷对区水田耕种业;一年二熟至三对农业生产熟;水稻、油菜、棉花域发水家产发达展的商业贸易发达;综合性工业基影响对其余生产地(二)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建筑物的影响1.正南正北的方向观:北方居民比南方强2.墙体:北方严实厚重,南方轻浮松嫩平原00位于 43 N—48 N温带季民风候,暖和季节短,生长久较短,降水较少;水热组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肥饶的黑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旱地耕种业;一年一熟;玉米、春小麦、大豆西部发展畜牧业重化工业基地3.屋顶坡度、房檐宽度——4.楼房的南北间距——三、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一)浓密的水系交通的隔断——交通联系的天然水道(船的宽泛使用)(二)黏重的土壤开垦困难——不再成为耕种业的限制条件(改良农具、生产技术)(三)农业生产地位主要粮食、桑蚕、棉花生产基地——全国“粮仓”地位降落、棉花地位降落[ 问题 ]试剖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其地位渐渐降落的原由。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不尽相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多发祥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B.在后工业化时期,人类不再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自然条件始终是限制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D.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2.资源型城市兴起于()A.采集和狩猎阶段B.农业社会阶段C.工业社会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生态退化是生态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过程。
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稳或失衡状态,表现为对自然或人为干扰的较低抗性、较弱的缓冲能力以及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逐渐演变为另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低水平状态的过程,即为退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生态退化的表现有()①森林破坏②大气污染③酸雨④物种灭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影响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人口快速增长②工业与城市化活动③区域地质地貌④气候和水文的异常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丙地区—土地沙漠化B.乙地区—水土流失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6.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可变性鱼鳞坑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坑内蓄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鱼鳞坑的功能不包括()D.减小风力A.拦截坡面径流B.促进林木生长C.保持水土作用增强8.下列适合建鱼鳞坑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焦作市曾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除煤炭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市内地形复杂、地质遗迹丰富。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内容,具体内容: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1、区域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可变性。
2、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域差异答案•平原东部季风;北纬30°长江北纬43°~48°•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稻土水田分散少黑土旱地多•贫乏石油;水田旱地•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畜牧业;综合性工业基地石油煤、铁•中枢商业贸易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水系黏重的土壤耕作利用和改造自然•稠密的水系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船•粮食桑蚕和棉花水稻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水稻种植业•粮仓棉花4、水、土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中后期: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
合作探究(一):1、纬度差异和冬季风的影响。
2、降水量是长三角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松嫩平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3、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小的松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
4、相同和不同;自然条件(位置、气候、地形、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工业、城市、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协作)优劣活动1:1、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
2、北方墙体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则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3、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活动二:1、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
2、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
拓展演练•气候、地形、土壤、农业、工业、城市、旅游、交通•当堂检测:1-5 CAABB 6-10 DCBCB 11-12 C D课后训练:1-5 DCACA 6-10 BDCDB 11-15 DBD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