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生物力学及矫形器临床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11.15 MB
- 文档页数:69
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举例一、生物力学定义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器官和组织功能及相互作用的力学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工程、仿生学、体育运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二、生物力学在医学领域应用1.人体生物力学:人体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如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的力学行为。
它有助于医生理解人体运动机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生物材料力学:生物材料力学研究生物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弹性、韧性、强度等。
它为医学领域中的组织工程和器官移植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生物力学在康复工程领域应用康复工程是利用工程学方法为残疾人设计和制造辅助器具,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生物力学在康复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设计和制造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器具时,需要考虑人体肌肉和骨骼的力学特性,以确保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四、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应用1.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是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的微小芯片。
在生物芯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利用生物力学的知识对芯片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是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长因子等构建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新兴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和应用生物力学的知识,以了解和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力学环境。
五、生物力学在体育运动领域应用1.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为运动员提供科学训练方法和运动装备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例如,通过对篮球投篮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可以指导运动员优化投篮技巧和提高命中率。
2.肌肉疲劳与恢复:肌肉疲劳是由于长时间运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的现象。
通过应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肌肉疲劳的机制和恢复过程,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肌肉疲劳,提高运动表现。
六、生物力学在仿生学领域应用仿生学是研究和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新兴学科。
《矫形器技术上肢矫形器》矫形器技术上肢矫形器第一部分上肢矫形器概述1 、上肢矫形器概述上肢矫形器:上肢整体或部分矫形器。
主要用于维持或固定上肢功能位置,提供牵引力以防止挛缩,预防或纠正上肢畸形,补偿失去的肌肉力量以支撑瘫痪的上肢等。
近年来,随着骨科手术的发展,尤其是手外科的专业化,上肢矫形器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一般的上肢矫形器要求重量轻、佩戴方便、结构简单,所以它是由低温板制成的。
附件:上肢关节解剖图附件:上肢解剖图附件:上肢的运动模式和功能位置所谓的功能位置是指当每个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时,最有可能发挥肢体功能的肢体位置。
常用的功能体位有:①肩关节:外展(儿童可增加至~)旋前~旋前体位,因适应症而异;②肘关节:固定原则;③前臂桡尺关节:中立位,不旋前或旋后;④腕关节:背屈~ ⑤手:拇指在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各屈曲。
上肢运动模式示意图二、上肢矫形器基本功能固定功能此类矫形器用于固定肢体、限制上肢关节和腱鞘发炎引起的肢体异常运动、外伤等。
缓解疼痛、促进病变愈合。
这种矫形器用于预防和纠正上肢关节挛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和增强肌肉力量,以保证术后效果和骨骼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发育。
矫正功能通过三点式力量矫正原理,通过应用小力量来矫正上肢关节畸形。
通过矫形器限制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运动,降低肌肉张力可以降低肌肉拉伸反射和肌肉张力。
补偿功能这种矫形器使用一些弹性装置,如弹簧、橡皮筋来加强手指的运动,包括一些辅助工具、自助装置来帮助瘫痪者恢复功能。
保护功能保护易受损伤或病变影响的上肢部位,防止关节过度伸展和紧张、肌腱,防止瘢痕挛缩促进病变愈合。
三、上肢矫形器分类上肢矫形器按位置分类如下:(1)手矫形器:包括手指矫形器和手矫形器。
如鹅颈手指矫形器。
()腕手矫形器(世卫组织):例如对掌矫形器。
()肘关节矫形器(EO):可分为固定式肘关节矫形器和功能性肘关节矫形器。
()肘腕手矫形器(EWHO):可分为带肘铰链的肘腕手矫形器和不带肘铰链的肘腕手矫形器。
人体生物力学研究及应用人体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对人体运动机理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人体骨骼与关节为主要对象,研究人体各类运动和力学性能及其功能机制。
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姿势、疾病和残疾的科学。
随着生物力学技术的发展,人体生物力学研究在医学和运动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人体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是对人体结构和生理学知识的了解,同时借助运动生物力学和机械分析等方法理解人体的运动机理。
运动生物力学是人体运动的力学分析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健康状况、运动行为和运动能力。
机械分析则是研究人体各部位的负荷、应力和变形情况,以确定运动的效率、安全和适宜性等问题,为人体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方法。
人体生物力学研究最早是为了研究人体的健康和医学相关领域,如骨质疏松、关节疾病、脊柱畸形和肢体残疾等问题。
另一方面,人体生物力学也被广泛应用在运动科学等领域,如田径、足球、游泳等运动项目中,可以通过分析人体运动的力学参数,确定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表现。
另外,人体生物力学可以应用于设计和制造假肢、矫形器、义肢等医疗器械。
这些器械的研制和设计需要考虑不同残疾人的不同体型和运动需求,以及器械对残疾人运动的辅助和保护作用等问题。
人体生物力学的研究能为这些问题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持。
除了医学和运动科学相关领域,人体生物力学也在工程学和设计领域应用,例如车辆座椅和走路机器人的设计。
对车辆座椅的设计需要考虑人体在长时间坐车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例如需要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度以避免长时间坐车对人体造成损伤和不适。
对走路机器人的设计需要通过分析人体行走的动力学参数,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和运动轨迹,以实现机器人足够的动力性和稳定性。
总之,人体生物力学研究及其应用涉及到了很多领域,不止局限于生理学、运动学和工程学等学科,而更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
它的研究不仅关乎人类健康和运动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一些重要的工程和设计问题。
矫形器临床常识1.上肢矫形器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上肢矫形器的适应症按病症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二大类:(1)先天性上肢疾病,又可分为:a.畸形、b.发育期的影响;(2)后天性上肢疾病,又可分为:a.外伤、b.炎症、c.瘫痪、d.新陈代谢的影响、e.老化。
2.下肢矫形器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1)下肢矫形器主要适应于各种神经肌肉疾患如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脑瘫、偏瘫、截肢,周缘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瘫痪和痉挛性瘫痪、及继发的膝内翻、外翻、膝反屈。
(2)下肢矫形器还适应于各种骨关节功能障碍如下肢骨折、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等。
3.脊柱矫形器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脊柱矫形器的适应症很广泛,主要有:(1)下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根炎、腰椎间盘突出症;(2)脊柱手术前后、脊柱融合术后、椎间盘手术后;(3)脊柱骨折;(4)脊柱关节炎,如类风湿性脊柱炎;(5)脊柱骨骶骨软骨病;(6)脊柱结核;(7)麻痹性病变,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发育不良;(8)截瘫;(9)脊柱裂;(10)脊椎滑脱;(11)颈椎扭伤、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先天性斜颈、颈椎骨折、脱位等。
4.上肢矫形器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上肢矫形器按其功能分为固定性、矫正性和功能性三种。
固定性矫形器主要适用于腱鞘的炎症,促进骨折愈合。
矫正性矫形器主要适用于矫正上肢特别是手部关节或软组织的挛缩畸形。
功能性矫形器主要用于稳定上肢关节的松弛,代偿麻痹的肌肉功能,辅助恢复病人的部分生活和劳动功能。
5.下肢矫形器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下肢矫形器:(1)适用于下肢无力;(2)适用于下肢骨骼关节畸形;(3)适用于下肢骨骼及关节不全;(4)适用于足部、踝关节的变形,马蹄足、外翻足、外翻扁平足;(5)适用于末梢神经麻痹;(6)适用于膝部疾患;(7)适用于髋部疾患;(8)适用于下肢骨折;(9)适用于截瘫。
6.脊柱矫形器的矫正原理是什么?(1)通过提供躯干的支持力使腹内压增加,从而减少脊柱及其肌肉、韧带的纵向负荷;(2)通过对躯干运动的限制,即依靠矫形器的“三点力”的作用,随时提醒患者注意而减少脊柱的运动;(3)通过被动和主动的矫正力来改变脊柱的对线关系。
第1章绪论全套完整版19张CAD图纸,联系1538937061.1 概述据报道,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3亿,占全国人口的11%,到2050年将达到4.37亿。
在老龄人群众中有大量的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这类患者多数伴有偏瘫症状[1]。
近年由于患心脑血管疾病使中老年患者出现偏瘫的人数不断增多,而且在年龄上呈现年轻化趋势。
与此同时,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迅速增长,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神经心痛损伤或者肢体损伤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在我国数以百万计的有神经科疾病病史和受到过意外伤害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仅以中风为例,每年大约有600,000中风幸存者,其中的二百万病人在中风后存在长期的运动障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特殊群体已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治疗、康复和服务于他们的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也在相应地提高。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康复医学的发展,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医疗康复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预测日本未来机器人市场,2005年医疗、护理、康复机器人的市场份额约为250,000美元,而到2010年将上升到1,050,000美元,其增长率在机器人的所有应用领域中占据首位。
因此,服务于四肢的康复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
康复机器人是康复设备的一种类型。
康复机器人技术早已广受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和医疗机构的普遍重视,其中以欧美和日本的成果最为显著。
在我国康复医学工程虽然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而康复机器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简单康复器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智能化、人机工程化的康复机器人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由于康复训练机器人要与人体直接相连,来带动肢体进行康复训练,所以对驱动器的安全性、柔性的要求较高。
康复肢体运动功能用机械肢体组合系列机器人,是多种同类机器人属于机器人领域,解决了本人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半身不遂患者康复学步机,只能带动人的大小臂大小腿康复运动功能,而不能带动手脚各关节运动的重大不足,主要技术特征是将半身不遂患者康复学步机略加改进后,在学步机的小臂绞链杆上安装了可以带动人手腕关节手指各个关节都能运动的机械手托板,在小腿铰链杆上安装了可以带动人脚踝脚指各个关节都能运动的机械脚托板后实现的,用途是康复肢体运动功能,带动患肢的各个关节、每块骨骼、每块肌肉、每个筋键、每条神经都在作患者万分渴望而大脑又支配不了的动作,通过较长时间的被动运动锻炼,最终使残疾人患肢的主动运动功能得到康复。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在康复中的应用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力学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学科。
它集合了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两个方向的研究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康复领域。
本文将探讨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在康复中的应用。
一、运动力学在康复中的应用运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科学。
在康复领域,运动力学可以用于分析人体运动的机制,为康复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分析步态步态分析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运动力学的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步态缺陷,并找到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
例如,对于瘫痪患者,运动力学可以帮助康复师分析其步态异常,并设计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
2. 评估关节运动运动力学可以通过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关节角度和关节力量等参数,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客观评估。
这对于康复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康复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 模拟运动训练通过运动力学的模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
这对于某些需要高强度运动训练的患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比如脊柱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通过模拟训练,患者可以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提高康复效果。
二、生物力学在康复中的应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力学性能和机能的学科。
在康复领域,生物力学可以通过研究人体的生物结构和生物材料,提供支持康复治疗的理论依据。
1. 提供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可以提供各类生物材料,如人工关节和假肢等。
这些生物材料可以用于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例如,对于截肢患者,合理选择假肢材料和设计可以提高其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
2. 优化康复辅助器具生物力学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运动机制,优化康复辅助器具的设计。
比如针对脊柱损伤患者,生物力学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出适合患者使用的脊柱固定器,提高其活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评估人体生理负荷生物力学可以通过测量人体的生理负荷,评估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生物效应。
通过合理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次,可以使康复治疗更加有效。
名词解释临床康复工程学:是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和参与,使之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功能障碍者:是指有一种或多种损害,一种或多种活动受限,一种或多种参与限制,或三者综合的人。
康复工程:是研究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功能障碍者的潜能,以帮助功能障碍者实现全面康复。
辅助器具:简称辅具,是指能预防、补偿、监护、减轻或抵消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性的任何产品(包括器具、设备、工具、技术和软件),可以是特别生产的或通常可获得的。
辅助技术:是指为改善功能障碍者的功能而设计和利用的各种装置、服务、策略和实践.辅助技术服务:是指能直接帮助功能障碍者在选择、获得或应用辅助技术装置方面提供的服务.环节:相邻2个关节中心之间的肢体部分为一个环节。
运动链:3个或3个以上环节通过关节相连,组成运动链.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开始到该足跟再次着地构成一个步态周期。
步态分析:对行走功能的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称为步态分析。
应力集中:应力集中是指受力构件由于几何形状、外形尺寸发生突变而引起局部范围内应力显著增大的现象。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其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残疾人全面康复实践中的问题。
蠕变:若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相应的应力会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应力松弛。
肌肉的离心收缩:指外力作用于受刺激肌肉,并且这个力大于受刺激肌肉产生的最大肌力,此时肌肉被拉长,称为离心收缩。
重心:在人体运动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参数,人体全部环节(整个人体)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就称为人体重心。
环境控制技术:利用各种设备来提高残疾人实现一种或多种操作能力的方法,其研究目的在于为功能障碍者创造一个全新的、可控的、人工的积极环境,全面辅助功能障碍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
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力学性能以及物理学原理对其影响的学科,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生物力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在骨科领域中,生物力学可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
例如,生物力学模型可用于研究骨折修复的机制,更好地了解骨骼再生和研究骨折钢板的设计。
此外,生物力学在骨骼发育和退化过程的研究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2.生物力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生物力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领域则是较新的。
其中,生物力学可用于血管扩张球囊和支架的设计,帮助血管中的细胞生长和维持。
此外,生物力学可以帮助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物理学特性和心脏瓣膜的功能。
3.生物力学在假肢和辅助设备的开发中的应用生物力学是研制假肢和其他辅助设备的重要手段。
例如,研究团队利用生物力学分析和模拟人体运动、生理学和功能学来设计假肢和矫形器,传递给假肢件进行调整和定制。
生物力学还可以帮助开发最适合特定个体的矫形器和假肢,提高其性能和耐久性。
4.生物力学在肌肉和关节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生物力学模型可用于研究肌肉和关节的物理学特性,包括力学性能和运动学特性的变化。
这对研究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障碍和运动异常非常有帮助。
例如,生物力学可以帮助设计辉光谱仪、计算机辅助运动分析和生物力学仿真软件,预测运动模式和力量水平。
总结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涵盖了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医学研究人体组织的物理学特性,包括骨、肌肉和关节,为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生物力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人体生物力学模型与机器人工程应用摘要:人体生物力学模型是将人体在力学上进行建模与仿真的理论与方法,它对于机器人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人体生物力学模型在机器人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引言:人体生物力学模型是一种将人体在力学上进行建模与仿真的理论与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特性与力学效应,以揭示和优化人类体能表现或者研究人体运动失调的原因。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体生物力学模型也开始被应用到机器人工程领域中,为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革新。
一、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人体力学特性的建模与仿真:人体力学特性的建模与仿真是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人体组织的结构与力学特性,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力学分析。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医学研究人员优化手术操作方法,改善康复治疗效果等。
2. 运动学分析与动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是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的重要应用方向。
通过对人体运动的测量与分析,可以研究人体的运动轨迹、角速度、加速度等动态特性。
利用动力学分析,可以探索人体受力与力量传递等相关问题,为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提供参考。
3. 行为预测与优化:基于人体生物力学模型,我们可以预测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行为,如步态模拟、关节力矩预测等。
这对于机器人设计师来说,可以提供有关机器人执行特定动作时所需的力量、姿态和时间等信息,从而优化机器人的动作规划和控制策略。
二、人体生物力学模型在机器人工程中的应用案例:1. 仿生机器人设计:通过运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设计师可以仿照人体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特性来设计机器人的骨骼、肌肉和关节系统。
这种仿生设计的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运动,并具备更高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
2. 机器人身体姿态控制:利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机器人在特定姿势下所受的力矩和应力分布,以提供更好的姿态控制策略。
矫形器的临床应用(五)小儿麻痹后遗症摘自《矫形器学》小儿麻痹学名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损害脊髓的前角细胞,造成肌肉松弛性麻痹,从而引起肢体或躯干的肌肉瘫痪,由于肌力不平衡造成肢体畸形。
此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
一.儿麻矫形器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畸形、矫正畸形和代偿肢体功能3个作用。
当患者一侧肌肉广泛性瘫痪及功能性畸形时,则需要矫形器的机械外力来代偿瘫痪肌肉,使关节保持稳定以利于站立和行走,并防止畸形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矫形器能补偿一侧肢体的短缩,使两侧肢体均衡承重。
当各肌肉广泛瘫痪同时伴有骨关节固定性畸形时,则应先手术矫正,然后再安装矫形器,以巩固手术疗效。
二.儿麻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HKAFO或KAFO矫形器是根据所采用的髋、膝、踝铰链的形式,通过髋-膝-踝或膝-踝的屈伸和内、外侧的稳定性。
而AFO在摆动期时能提供辅助性背屈,并保证内、外侧的轻度稳定性。
三.种类及结构特点1.髋部瘫痪的矫形器(HKAFO) 适用于髋部肌肉瘫痪的患者。
其特点是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功能的髋、膝、踝铰链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2.膝部瘫痪的矫形器①膝踝足矫形器(KAFO):该矫形器适用于膝部肌肉瘫痪的患者。
②坐骨承重式膝踝足矫形器:该矫形器适用于大腿肌肉瘫痪,拌有髋关节半脱位或疼痛者。
③瑞典式膝矫形器:适用于膝关节内、外侧稳定而膝反屈患者。
④膝的屈曲挛缩矫形器:适用于膝屈曲挛缩<20°的患者当患者挛缩>20°时,通常用双支条膝踝足矫形器(KAFO)。
对于膝伸展挛缩的患者,其矫形器的矫正方向正好相反。
3.足踝部瘫痪畸形的矫形器踝足矫形器(AFO),对儿麻后遗症患者来讲,通常采用金属AFO,对轻度畸形患者也可采用塑料AFO。
①单侧支条式AFO:适用于足内翻或足外翻畸形者,特点是可根据病情治疗的需要,将支条放置在小腿的内侧或外侧。
②双侧支条式AFO:适用于踝关节不稳定,并可矫正足的畸形。
塞旦匿睦!堕座蓥查兰Q!Q生!旦箜Z鲞箜!塑假肢矫形器在地震伤员康复中的应用及临床新进展方新(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北京101601)【摘要】智能下肢假肢、生物信息源控制的上肢假肢、有机硅人体仿生材料等假肢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促进了假肢矫形器临床应用的新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应围绕伤员康复目标应用假肢矫形器。
应用临时假肢装配技术、全接触接受腔技术可有效促进伤员康复。
安装矫形器既要遵循生物力学原则,又要从医学角度注意可能发生的问题。
科学的功能评价是应用假肢矫形器的基础。
【关键词】假肢矫形器;康复【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1672-6170{2010)01-0017-0317ApplicationandclinicaladvancesofprosthesesandorthosesintherehabilitationprocessofearthquakevictimsFANGXin(ChinaTrain蛔CentreforOrthopedicTechnologists。
Belling101601。
Ch/na)【Abstract】Newtechniquesandmaterialsuch鹊intelligentprostheses,handscontrolledbybiologicalsignalsandsiliconmaterialhasenhancedclinicalapplicationofprosthesesandortheses.Practically-prosthesesandorthosesshouldbefittedtohelpthevictimstoberehabilitated.7rotalcontactsocketsandinterimprosthesesfittingtechniques咖efficientlyimprovetherehabili-rationprocess.Orthosesfittingshouldbefocusedonthebio—mechanicalprinc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