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
- 格式:pdf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3
重庆市中小企业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挑战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着重庆市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展开讨论,以期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这一重要经济力量的繁荣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与发展背景中小企业是指在国家对企业的规模划分标准下,属于小微企业范畴的企业。
在中国,这一类型的企业数量众多,占据了全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重庆市,中小企业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1.数量庞大: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零售业到农业等等,形成了多业态的中小企业群体。
2.禀赋特点各异:重庆市中小企业根据自身行业和发展定位的不同,具备了各自特点。
一些企业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一些企业则注重资源优势,通过规模扩大来获取经济效益。
3.就业机会丰富:中小企业在重庆市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也相对更加灵活,注重人才价值的发挥和员工个人发展的提升。
三、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1.融资难题:中小企业在扩大规模、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面临着融资难题。
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往往无法获得大型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人才缺乏:中小企业往往无法提供与大型企业相媲美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因此在招聘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存在困难。
这导致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大型企业以及其他中小企业的挤压,如何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成为了一大难题。
4.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相对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
这也限制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1.加强金融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以及风险担保,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用状况不佳、资产负债率高等问题,导致它们很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融资,同时又面临着高利率、高成本、高风险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和壮大程度。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推动重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重庆市内的中小企业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分析: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全面调查分析重庆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难度等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探究其融资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资产负债率高、信用状况不佳、担保条件缺乏等因素。
3. 政策环境与融资创新:分析现有政策环境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探讨新型融资创新的优点和可行性,包括众筹、信贷担保、股权众筹、金融衍生品等。
4.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信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外合作等。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成果包括:1. 分析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问题的原因,全面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实际情况。
2. 探讨当前政策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和政策缺陷,为政策改进提供建议。
3. 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4. 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提供参考。
毕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学号:姓名:年季专业学校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越发的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更上升到重要的地位而面对新世纪的来临,和中国的入世成功,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地体现出来,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包围中小企业如何能够冲开枷锁,走向一个时代的新纪元成了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对策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因此,只有积极采取科学对策与措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健康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对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的问题,如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品伪劣、不注意安全生产、破坏市场秩序等问题。
二是阻碍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自身缺陷和环境因素,如政策不公平、管理体制不顺、融资困难、资产负债率高、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信息和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具体的问题可以从融资、技术创新,和政府干预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再加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不可避免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虽然国家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措施,给与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但这仍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对广东,辽宁,云南,湖北4省所做的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改善融资难的状况是企业最迫切的要求。
重庆行政 2021年第1期重庆市渝北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宋博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㊂重庆市渝北区聚焦 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迅速提升,全面构建具有渝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重塑渝北发展新优势,引领渝北走向新的增长周期㊂一、清醒研判渝北区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当前,渝北区以汽车为代表的传统产业 旧力减弱”,以智能终端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新力将生”,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㊁经济增速换挡期,产业发展主要面临 两个失衡㊁一个不高㊁一个不足㊁一个不优”的问题㊂(一)产业分布失衡从空间分布看㊂渝北全域经济总量中,2019年自主板块GDP㊁工业产值仅占40%左右,自主板块增长1个点,仅能带动全域经济增长0.4个点,即便自主板块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但对维系全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用有限,存在 小马拉大车”困境㊂从产业链条看㊂部分行业链条还不完整,比如智能终端产业,虽然引进了OPPO㊁传音等龙头企业,但相关配套企业引进力度还不够㊂传音㊁OPPO 等企业为生产手机配套的显示屏㊁主板㊁芯片等零部件,主要从广东等沿海省市购买运回㊂(二)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制造业 一业独大” 一企独大”㊂汽车和笔电行业主导地位较突出, 一荣俱荣㊁一损俱损”风险犹存㊂汽车和电子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㊂工业结构整体偏向重工业, 船大难掉头”情况较突出㊂ 第二梯队”行业发展遭遇 天花板”,难再有跨越式发展㊂金融业㊁建筑业㊁房地产业等GDP占比较大行业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随着行业市场逐渐触顶,将步入缓慢增长通道,很难再实现爆发式增长㊂新兴产业处在培育壮大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支撑㊂比如,2020年上半年,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在疫情期间对全区经济起到了一定稳定作用,但由于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处在培育壮大阶段,占GDP比重较小,对经济增长拉动有限㊂(三)产业发展能级不高汽车产业停留在中低端㊂虽然汽车产业规模较大,但中低端整车产品占比较高,整车单价10万元以下的产品占比达到75%,单车均价仅8万元左右,远低于全国16万元/辆的平均水平㊂商贸服务业发展还不充分㊂目前,渝北区大型商业体主要集中在两江新区直属板块及三龙地区,除新光天地外,尚无规模大㊁形象佳的代表性商业综合体㊂两路空港商圈虽发展多年,但体量较小㊁档次较低,在主城商圈中并不突出,集聚辐射能力有限㊂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和悦来会展城正在快速崛起,但提升能级需要时间㊂(四)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用地不足㊂目前,全区可供出让的工业用地不足2000亩,仓储物流和商业用地均不足1000亩,极大限制了产业发展,部分招商引资项目无地可落㊂交通通达性有待提升㊂虽然拥有江北机场㊁龙头寺火车站以及多条轻轨和高速公路,具备多式联运交通能力,但城区内部交通网络不够高效便捷,路网密度仅为6.82公里/平方公里,与上海浦东12.6公里/平方公里差距巨大,与成都双流的8.2公里/平方公里也有一定差距㊂(五)产业发展环境不优政策零散化㊁碎片化㊂产业升级涵盖不同行业㊁不同地域㊁不同标准,涉及经信㊁科技㊁发改㊁财政㊁人社等职能部门和园区平台,资源条块分割,协调机制不畅,存在 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情况,导致政策体系较为单一,连贯性不够,合力不足㊂人才储备不足㊂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缺口巨大,全区两院院士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1智库观察的专家仅15人,规上工业企业中设有研发机构的只占15%左右,本地人才流失严重㊂二、推进渝北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政策引导㊁基础设施㊁人才创新㊁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优质的生产要素保障,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㊂(一)完善政策措施归集形成 政策包”㊂全面梳理㊁高效集成㊁统一制定并发布渝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政策,注重发挥临空比较性优势,突出对先进制造业㊁现代服务业㊁农文旅㊁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支持㊂重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㊂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绩效评估,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吸纳新建议新需求,支持新业态新产业,加大信贷融资㊁创新创业㊁技术服务㊁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创新力度,制定出符合产业发展规划㊁准入门槛明晰㊁政策差异性强的专项财政㊁土地㊁金融㊁人才等扶持政策㊂(二)强化精准招商丰富匹配招商 工具”㊂高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土地㊁厂房㊁楼宇㊁人力㊁资金㊁资源等 六资”清单,动态掌握渝北招商 家底”,强化项目前期策划包装㊂加强招商投促全流程管理,强化项目落地后续服务,加快实现招商落地投产无缝衔接,更多更快推动企业升规纳统㊂明晰招商重点方向㊂依托渝北楼宇资源㊁产业基础㊁综合交通等优势,着眼未来,主动争取,长效投入,精准识别需要的行业㊁产业,把适合渝北的好东西 搬回家”,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走㊁产品服务向终端走㊁资源集成向远端走㊂(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㊂梳理近年来招商项目落地情况,加快推进江小白总部基地㊁中新合作等签约项目加快落地㊂加快推进OPPO㊁两江国际商务中心等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尽快投产达产㊂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㊂按照储备一批㊁开工一批㊁建设一批㊁竣工一批㊁投产一批要求,科学遴选确定年度重点项目,倒排进度滚动实施,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㊂重视规划设计论证,强化三方日志㊁前期记录制度执行,加强招投标监管,压实建设㊁设计㊁施工㊁监理各方质量㊁安全㊁进度等工作责任,全面理顺优化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机制㊂(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㊂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升级引导基金㊁软件产业基金等,充分发挥临空产业发展基金等的引导作用,采用银行支持㊁政府担保㊁企业抵押等形式深化银政企协作,将银行新增区内企业贷款纳入考核奖励㊂发挥好 科创贷” 助创贷” 科技创新券”等金融工具撬动作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㊂增强产业园区平台承载㊂加快前沿科技城㊁空港新城㊁空港工业园等产业平台的路㊁电㊁水㊁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仙桃数据谷130万平方米在建楼宇尽快完工㊂按照 产城融合”理念,加快完善各园区商贸㊁餐饮㊁娱乐㊁医疗㊁教育㊁交通等生活配套服务㊂(五)强化人才引育培高效集聚 高精尖缺”人才㊂紧扣主城都市区融合发展新要求,聚焦智能制造㊁航空物流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高端业态,健全人才 引育留用”全链条,完善 塔尖” 塔基”人才政策体系,落实 以才引才㊁以才聚才”工作机制,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㊂(六)增强产业发展协同拓展与周边区域产业合作广度和深度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与四川广安㊁达州和重庆北碚㊁长寿等周边区县产业合作,建立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形成既有全局性又有区分度的产业错位发展格局,共同争取国家㊁市级政策支持㊂加强与两江新区的产业配套协作㊂坚持 两江兴㊁渝北兴”发展理念,紧跟两江发展新动态,推动形成联合招商㊁代理招商㊁统一招商㊁定向落地工作机制,共享土地㊁人才㊁信息等招商资源,全力争取两江招商项目更多地落户渝北板块㊂协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㊁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依托保税口岸和机场枢纽功能发展保税物流㊁保税贸易,支持保税港区㊁龙兴工业园加快发展电子信息㊁智能终端产业㊂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编辑:张 波501。
2019年第3期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56789”生动诠释了民营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的作用。
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要经历一系列困难,其中既有“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些老毛病,也有跟不上高质量发展要求、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拖累等新症结。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受制于规模、技术及资金限制,风险抵御能力普遍薄弱,寿命普遍较短。
本文调研剖析北碚区童家溪镇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介绍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而提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童家溪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童家溪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南部,是两江蔡家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同兴工业园启动区,毗邻沙坪坝区井口镇,与两江礼嘉国际商贸区一江之隔。
全镇面积23平方公里,辖行政村2个、社区3个,户籍人口1.7万人,常住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00人。
童家溪镇发展起步较早,产业基础较好,产业结构主要包括汽摩制造、建筑材料、工业包装,以及高品质住宅开发等。
本土企业较多,以中小企业占主导,现有长江造型、日联科技、银钢科技、顺多利机车、神驰机电、富皇公司等民营企业45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
新常态下,童家溪镇处在了“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总体呈现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变化及发展动力转换的新特点;工业发展模式逐渐从初期粗放型发展阶段进入到技术密集型可持续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上更加注重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更加强调产品质量和效益、更加突出技术创新驱动。
(一)规模总量保持平稳2015年至2017年,童家溪镇经济发展情况总体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