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览表(2013版)
- 格式:xls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9
建筑技术科学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可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设备研发,以及各种人工环境系统研究、设计和运行等方面技术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扎实基础和创新意识、卓越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二、基本要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与素质: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具有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沟通与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善于从学习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持久的毅力和开阔的胸襟。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3;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8门,26学分流体力学(3学分)、传热学(3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建筑环境学(2学分)、流体输配系统(3学分)、热质交换原理与应用(3学分)、暖通空调与冷热源(5学分)、建筑自动化(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土建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0810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建筑环境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建筑、机械、自控和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接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给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标准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
1. 知识要求具有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的相关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的意识;掌握扎实的建筑环境控制与能一样系统工程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能力要求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理论提出解决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决一般专业工程的能力;具有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能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具有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给及节能技术工程中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了解有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及法规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简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建筑环境控制、节能技术、新能源应用等多学科领域的应用型工程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运用建筑环境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手段,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维护等方面,为实现建筑节能、环保、舒适的目标,提供解决方案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
1. 基础课程
(1)建筑学:主要讲授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建筑概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施工技术等基本知识。
(2)建筑环境控制:主要讲授建筑环境控制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空气调节、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照明设计、声学设计、室内空气质量等基本知识。
(3)节能技术:主要讲授节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节能原理、节能设备、节能措施、节能计算及节能设计等基本知识。
(4)新能源应用:主要讲授新能源应用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新能源技术、新能源应用系统、新能源经济等基本知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矩阵图代史纲要G18403 思想道德与法治 (原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G08510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实验Python 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1. 思政2. 工程知识3. 问题分析4. 设计 /开发解决 方案5. 研究6. 使用现代工具7. 工程与社会 8. 环境与可持续 发展9. 职业规范10.个人与团队11.沟通12. 项目管理13. 终身学习1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 9.1 9.2 10.1 10.2 11.1 11.2 12.1 12.2 13.1 13.2M0441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DHM02336流体力学 BH HHM15391 房屋建筑 学与城乡规划HM02331工程热力 学H H H M02330 传热学H HH M02304建筑环境学(英语)H HHM04187自动控制 基H HM03206机械设计 基 DHM02337学科前沿讲座H HM02445 专业导论HHP08516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实验Python 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见下表:2.2 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基知识,具备将其应用到建筑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3 掌握建筑环境及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将其应用到建筑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分指标点续发展发展的影响。
9.职业规范9.1 掌握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9.2 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领域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并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自觉遵守、履行设备工程师的责任。
10.个人与团队10.1 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根据需要胜任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和任务。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八校先后创办了“供热、供煤气及通风”(简称“暖通”)专业,形成了与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互适应的以保障工业生产环境条件和城市建设结合的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
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使本专业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领域有了飞快的发展,市场对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名称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80年代本专业内容进一步扩展为采暖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空气洁净、空调制冷,专业名称变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1998 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3年专业名称专业名称调整为现有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专业方向所涉及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充分考虑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人工环境工程技术,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节能的绿色建筑环境,创造满足生产人员工作、产品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要求的节能减排的绿色工业建筑环境。
半个多世纪以来,本专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工业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房地产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燃气热力公司、建筑能源应用、节能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设备制造、生产、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传热与传质、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计算机、电工、电子、机械、建筑环境等;(2)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具有一定的室内环境及各系统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4)掌握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的设计方法;(5)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本科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本科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建筑学基础:介绍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的基本原理,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 热力学基础:介绍热力学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热力学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
3. 暖通空调技术:介绍暖通空调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空调系统设计、制冷技术、空气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介绍建筑电气和智能化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电力系统、照明技术、楼宇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
5.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介绍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节能建筑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等方面的知识。
6. 建筑环境测试与检测:介绍建筑环境测试和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建筑设备性能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7.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通过实际项目或实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课程通常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胜任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城市燃气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系统运行、技术开发及项目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实践工作,应达到以下目标:培养目标: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理论知识,在供热、供燃气、通风和空调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生产、管理与系统评价等方面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能够运用各种工程设计软件和模拟软件,进行供热、供燃气、通风和空调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
并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完成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安全与健康理念和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培养目标:具备积极有效沟通,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合作以及在多专业团队中行使职责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领导力和执行力;培养目标: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和需求,能通过自主学习或终身学习途径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
具有注册工程师、建造师素质和能力,成为单位技术管理骨干。
二、毕业要求.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系统工程问题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之中;掌握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原理和思维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释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原理;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中用到的数学模型的推理过程,并能加以解释;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系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识别、分析复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存在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结合文献查阅和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理分析;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准确表达;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