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0-第四章 历史文化素养(四)
- 格式:doc
- 大小:202.57 KB
- 文档页数:7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考点归纳(4.4)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考点归纳(4.4)第四章文化修养;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炎黄子孙。
炎指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是神农氏。
黄指黄帝,上古中原部落的人文始祖,姬姓,号轩辕氏。
相传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统一了华夏,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周围古柏参天,庄严肃穆,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公祭仪式。
◇华夏民族。
华夏,中国先民或古代中原的名称。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初期,以羌、夷、戎、狄、苗、蛮等氏族融合而成了华夏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黄历。
我国古代民间对农历的称法。
相传为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又因为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也称皇历。
◇四时。
也称四季,是春、夏、秋、冬的总称。
我国自古以来,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第一天。
◇二十四节气。
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决定的。
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由政府命令推行。
干支纪年法自实行以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一直延续到近代,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都是用干支纪年表示的。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具文化内涵、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为岁首,古人因此又称之为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今天所称的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春节从除夕开始,持续到元宵节。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人们为了感激过去的一年的收获,抒发对新一年的憧憬,营造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举国上下充满祥瑞之气。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综合素质(合用于小学、初中、高中)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动中小学实行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规定,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积极地发展为基本特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重要涉及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
内在素质重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见解和意义,涉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见解,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
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期限、一定限度的基础教育。
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换言之,素质教育不规定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儿童按照某种标准(例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主线的规定,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素质教育与实行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其因素就在于义务教育从立法上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与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重要定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主线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一节:中国历史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1)元谋人: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2)蓝田人:距今80万年(3)北京人:距今50万年,已使用天然火。
2、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彩陶文化”(2)父系氏族: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黑陶文化”二、奴隶社会1、夏朝(1)夏朝:大禹之子夏启破禅让而开世袭之先河,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商汤打败夏桀,夏朝灭;(3)夏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
2、商朝(1)汤建商,武王灭纣;(2)商已有文字,甲骨文可证3、周朝(1)西周: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周礼:吉、凶、军、宾、嘉宗法制度:族制系统(2)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开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商鞅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废田亩、建县制三、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1、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1)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原(2)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3)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起辽东—万里长城(5)南统百越:公元前214年(6)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7)秦王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2、汉朝(前202-公元220年)(1)西汉: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项羽死,刘邦建汉,定都洛阳,后迁长安汉初政治上推行“无为而治”,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文景之治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四章:文化素养1.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2.母系氏族彩陶文化父系氏族黑陶文化3.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中国最早的奴隶社会是夏(禹)学校在夏商周时期的称谓夏:商:周:夏朝使用的铁器:青铜熔点最低的金属:汞最高:钨商汤甲骨文周: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烽火戏诸侯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八国联军: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五大常任理事国:美、中、俄、法、英4.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长城兵马俑一饭千金(韩信)一字千金(吕不韦)一诺千金(季布)陈胜吴广率领众人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旗帜5. 汉:儒家文化汉武帝两次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佛教:印度释迦牟尼基督教:以色列耶稣伊斯兰教:伊斯兰默罕默德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三国尼罗河(一)亚马逊(二)长江(三)汉:察举制魏:九品中正制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7. 隋:科举制京杭大运河(最长的)苏伊士运河(最)8. 唐:武则天贞观之治(强)安史之乱(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魔/诗王:白居易9.宋:北宋:赵匡胤(陈桥—黄—杯)南宋:赵构(儿子赵信)(瘦金体)豪放:辛弃疾、苏轼婉约:李清照、柳永10.元:蒙古族(成吉思汗)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幽魂)白朴(梧桐雨)11.明:八股文四大名著: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12.清:满族13.鸦片战争:与英国于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4.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15.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16.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金田起义17. 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18.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第四章传统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一、关于称呼中国古代称谓总览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别称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杏林:医生。
社稷、轩辕:国家。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父母: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昆仲、棠棣(táng dì)、手足。
老师: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门生、受业。
学堂: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东床、东坦、娇客。
2.特殊称谓百姓:布衣、黎民、庶民、白丁。
兄弟排行:伯(孟)仲叔季。
伯:嫡长子;孟:庶长。
朋友称呼: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患难之交。
3.年龄称谓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豆蔻:女孩还未成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
其他:弱冠(20);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耳顺、花甲(60);古稀(70);耄耋(80-90);期颐(100)。
2.合称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声:宫商角徵羽。
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古代教育1.学校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化修养第一节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略(二)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9月,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综合素质】
第四章文化素养
(考查方式:选择题,共9题18 分)重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文学史
【第一节】历史与传统文化知识、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三、地理常识(一)中国地理
(二)世界地理
四、外国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世界古代史
(二)世界近现代史(课本P124)
【第二节】文学常识、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改变世界的3个苹果:亚当、牛顿、乔布斯
【第三节】科学常识、中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外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伽利略一望远镜近代科学之父
瓦特一蒸汽机
牛顿一万有引力三大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学说
达尔文一《物种起源》爱迪生一电灯汽留声机
伦琴一X射线
门捷列夫一元素周期律
富尔顿m3口
贝尔一电话
居里夫人一镭三、科普知识课本P139
艺术常识【第四
节】。
第四章历史文化素养(四)第一节历史文化素养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太平天国起义(农民阶级)5.洋务运动(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口号:“自强”、“求富”。
目的:以巩固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代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是参与和提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6.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到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7.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5年至1898年,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变法思潮,并形成变法运动,又称维新运动,这个运动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是其代表人物。
8.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到1901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联合侵略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9.辛亥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逸仙,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晚,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第二天革命党在武汉三镇取得了胜利。
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0.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些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斗争,即“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
1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九•一八事变(十四年抗战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3.红军长征1934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福建、湖南等地转移到陕西、甘肃一带,行程两万五千多里。
14.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起的事件。
最终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15.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6.南京大屠杀日军在1937年攻陷南京之后对中国平民实行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死伤的中国民众多达30万人以上,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2月13日17.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
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8.解放战争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手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22.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在这次战争中,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人物。
1953年7月,停战协定在朝鲜板门店签署,战争结束。
23.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26.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76年。
27.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权利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8.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29.改革开放(1)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是发展乡镇企业,再是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的勃兴。
(2)开放:1980年,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省。
之后,开放格局不断推进到沿海城市甚至内地。
30.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1.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1日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正式批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2.成功举办奥运会2008年8月8日到24日,我国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一位。
32.科技成就东方红一号:1970.4.24,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神舟5号:2003年10月15日发射,第一艘载人航天器,航天英雄杨利伟。
标志着中国成为美俄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发射,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第一次实现太空漫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州九号:2012年6月16日,首次实现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刘洋(女)、刘旺、景海鹏。
三、世界史(一)史前时期的人类大约在300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希腊神话中该亚的故事反映了母系氏族历史;厄瑞斯忒tè的故事反映了父系氏族的历史。
(二)亚非文明古国1.古代埃及非洲东部尼罗河下游。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国王称法老;埃及金字塔。
2.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城邦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汉谟拉比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印度(1)古代印度历史上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位于印度河流域。
(2)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3)佛教的产生:公元前6世纪,释迦部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主张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公元前3世纪佛教被国王定为国教,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开始广为传播。
(4)印度人创造从0到9这10个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加上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三)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1.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希腊人建立过爱琴文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之后进入“荷马时代”,因为古希腊盲人荷马写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不但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情况,也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
2.斯巴达和雅典——古希腊的两个主导城邦。
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的西岸。
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
雅典位于中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三面临海,少平原多山地,海运条件良好。
以其民主、共和制度而闻名。
【例2019年上-真题单选】图中所示是位于雅典卫城中的帕提农神庙,它是为祀奉雅典城的守护神而建造的。
这位守护神是()。
A.阿波罗B.波塞冬C.阿瑞斯D.雅典娜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帕特农神庙也译为“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
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名。
帕特农神庙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
3.三次希波战争第二次在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在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军队采取正确的战术,以少胜多,一战告捷,派战士菲迪皮茨回雅典报捷。
他一口气跑完全程42.195公里,只喊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定期举行马拉松长跑,并作为奥运会的一个项目。
4.罗马奴隶制共和国(1)发展历史:古罗马原是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上形成的一个奴隶制小城邦。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征战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至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
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罗马首都米兰。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
从此,西欧奴隶制终结,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例2018年上-真题单选】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罗马帝国地处亚、非、欧、交界处,延续了千年之久,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是()。
A.罗马B.安条克C.大马士革D.君士坦丁堡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古代史。
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
故本题选D。
(2)基督教的兴起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等地区,相传其创始人是耶稣,经典是《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