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文字报告编写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写依据和材料要求第一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写依据和材料要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写依据和材料要求一、《方案》编制的依据包括政策依据、规范规程和其它相关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规范规程和其它相关依据:(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2号);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8、《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9、《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10、《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1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2、《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13、《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14、《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1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1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17、《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登记申请资料和申报要求的紧急通知》(新国土资发[2006]277号);18、《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7]322号文);(二)规范规程1、《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5、《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4538-1993);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9、《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10、《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4845-2001);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13、《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1995);1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DZ/T0179-1997);15、《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20-2006);1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19、《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 20、《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006年修订稿);21、《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程》(CJJ17-2004);2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2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2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附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写提纲
1. 矿山存在和可能产生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1.1 矿山地质灾害、土石环境污染、水资源破坏、水质污染问题
1.2 矿山土地资源损失、土石环境破坏问题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2.2 矿山土地复垦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工作量及投资估算
3.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3.2 矿山土地复垦
4. 工程进度安排、保障措施
5. 建议
附图: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部署图
2.矿山土地复垦工程部署图
3.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所涉及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
人对复垦方案的意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模版矿山是人类开发和利用地下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矿山开采和生产活动可能对地质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确保资源开采的可持续性,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模板,供参考。
一、背景简要介绍该矿山的基本情况,包括矿种、矿区范围、开采历史等。
同时,说明矿山所在地的地质环境特点,包括地质构造、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二、环境评估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包括矿山开采对地下水、土壤、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的影响等。
综合分析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潜在风险和现有问题。
三、目标设定根据环境评估结果,设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标。
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
例如,减少地下水污染级别,恢复矿山地表植被覆盖率等。
四、保护措施基于目标设定,制定具体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地下水保护:采取合理的开采方式,确保不破坏地下水资源。
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地下水质量,及时掌握地下水变化状况。
2.土壤保护:建立土壤保护措施,防止因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尾矿渗漏对土壤造成污染。
采取合理的封闭、处理和利用措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3.生态系统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矿山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进行植被恢复和生物修复,促进矿山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重建。
4.噪声和震动控制:采取措施降低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震动对周边居民和生物的影响。
例如,采用隔音设备、降低爆破噪声等措施。
5.废弃物处理:确保矿山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和利用。
建立废弃物管理制度,加强废弃物分类、储存和处置措施。
六、监测与评估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噪声和震动等方面。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保护措施,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
七、社会参与重视社区和公众的参与,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XX篇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XX) 根据规范拟定方案编写提纲前言一、任务的由来二、方案编制的依据1、法律法规2、规范规程3、有关资料4、合同依据三、方案编制的目的、任务四、方案的适用年限?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包括以往矿山开采的范围、层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时间等;矿山开采现状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批准的(或拟开采的)开采层位、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等。
?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1、气象2、水文3、土壤4、植被:5、土地利用现状二、地形地貌1、地形2、地貌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地层2、岩浆岩3、构造四、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含水岩类划分2、含水层(组)分布规律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4、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5、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五、工程地质条件1、矿区岩土体类型、分布、特征2、不良工程地质问题3、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六、矿体(层)地质特征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地表工程设施2、村镇分布情况3、矿区附近采矿活动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级别1、评估范围确定2、评估级别确定二、现状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现状评估1、地质灾害影响现状评估2、含水层影响现状评估3、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现状评估4、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分区三、预测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预测评估1、地质灾害影响预测评估2、含水层影响预测评估3、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估4、土地资源影响预测评估(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一、分区原则及方法二、分区评述?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景泰县建鑫石膏矿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景泰县建鑫石膏矿二〇一八年六月景泰县建鑫石膏矿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提交单位:景泰县建鑫石膏矿编制单位:景泰县建鑫石膏矿项目负责:尚国军报告编制:尚增国尚曾国审核:尚国军提交时间:二〇一八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 (1)1 概述 (2)1.1概述 (2)1.2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6)1.3项目开发现状及外部建设条件 (7)1.4编制依据 (9)2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12)2.1矿产品需求现状 (12)2.2矿产品价格预测 (12)3 矿产资源概况 (14)3.1矿区总体概况 (14)3.2区域地质概况 (14)3.3矿区地质概况 (17)3.4矿体特征 (19)3.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2)3.6资源储量 (25)3.7矿床地质勘探程度评述 (26)3.8存在问题及对策 (26)4 主要建设方案确定 (27)4.1开采方案 (27)4.2防治水方案 (31)4.3供电供水方案 (31)5 矿床开采 (33)5.1露天开采境界 (33)5.2露天采场构成要素及其技术参数 (35)5.3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36)5.4矿山生产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7)5.5采剥工艺 (38)5.6爆破方案 (39)5.7主要设备选型 (40)5.8生产能力验证 (44)5.9开采顺序及首采地段 (45)5.10矿山道路 (45)5.11拦渣坝及相关参数 (46)5.12废石总量、废石综合利用(处理)方案及排土场选址 (47)6选矿及公用工程 (48)6.1矿石的初选 (48)6.2供配电 (48)6.3通讯 (48)7 环境保护 (49)7.1矿山地质环境 (49)7.2矿山环境影响因素及保护防治措施 (49)7.3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措施 (50)7.4环境保护管理 (51)7.5环境保护投资 (52)8 矿山安全及措施要求 (53)8.1矿区环境及自然条件对安全的影响 (53)8.2矿床开采安全 (53)8.3排土场安全措施 (57)8.4工业卫生主要措施 (58)8.5环境治理及复垦措施 (59)8.6矿山安全与工业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59)9 绿色矿山 (60)9.1概述 (60)9.2绿色矿山设计 (60)10 投资概算及技术经济评价 (64)10.1设计生产规模及产品销售 (64)10.2劳动组织及定员 (64)10.3建设资金及资金来源 (65)10.4财务分析 (66)11 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 (69)11.1工程概况 (69)11.2设计利用储量及设计生产规模 (69)11.3主要技术方案 (70)11.4采矿工艺流程 (70)11.5选矿初选流程 (70)11.6主要技术指标 (71)11.7综合经济指标 (71)11.8工程项目综合评价 (72)11.9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72)第二部分 (7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信息表 (74)1 前言 (75)1.1任务的由来 (75)1.2编制目的 (75)1.3编制依据 (76)1.4方案适用年限 (79)1.5编制工作概况 (80)2 矿山基本情况 (82)2.1矿山简介 (82)2.2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83)2.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86)2.4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91)3 矿区基础信息 (93)3.1矿区自然地理 (93)3.2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94)3.3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100)3.4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100)3.5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101)3.6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101)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103)4.1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03)4.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04)4.3矿山土地毁损预测与评估 (118)4.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120)5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25)5.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125)5.2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25)6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134)6.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134)6.2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135)6.3矿区土地复垦 (137)6.4含水层破坏修复 (142)6.5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142)6.6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143)6.7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144)7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146)7.1总体工作部署 (146)7.2阶段实施计划 (146)7.3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147)8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149)8.1经费估算依据 (149)8.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153)8.3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157)8.4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162)9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64)9.1组织保障 (164)9.2技术保障 (164)9.3资金保障 (165)9.4监管保障 (165)9.5效益分析 (165)9.6公众参与 (167)10 结论与建议 (170)10.1结论 (170)10.2建议 (172)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173)附图:1、矿山地形地质图(附矿区范围)(01)2、矿山总平面布置图(02)3、一采区开采终了平面图(03)4、二采区开采终了平面图(04)5、三采区开采终了平面图(05)6、四采区开采终了平面图(06)7、五采区开采终了平面图(07)8、六采区开采终了平面图(08)9、采矿方法示意图(09)10、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10)11、土地利用现状图(11)1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12)13、土地损毁预测图(13)14、土地复垦规划图(14)1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15)附件:1、《景泰县建鑫石膏矿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审查申请书》;2、《景泰县建鑫石膏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3、原采矿许可证;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5、《报告编制承诺书》6、《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土地复垦费用承诺书》7、《<景泰县建鑫石膏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初审意见》第一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单位:景泰县建鑫石膏矿二○一八年六月1 概述1.1概述1.1.1矿山历史沿革景泰县建鑫石膏矿是一家从事石膏的开采、销售的企业。
某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1:引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旨在保护和恢复矿山区域的地质环境,并规划有效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确定污染物治理和修复目标,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2:矿山地质环境特征2.1:地质条件概述- 描述矿山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条件、地质构造等地质情况。
- 说明地壳稳定性、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特征。
2.2: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调查并评估矿山区域的水质、土壤质量、气候等现状。
- 分析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3:污染物治理目标3.1:污染物鉴别与评估- 确定矿山开采活动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 进行污染物排放和迁移分析,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2:污染物治理目标设定- 设定矿山污染物排放限值,以确保对地质环境的最小干扰。
- 制定治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风险。
4:矿山治理措施4.1:污染物排放控制- 制定矿山开采活动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
- 确定排放治理措施,包括净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等。
4.2:污染物迁移控制- 制定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方案,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 设立污染物扩散防治措施,如建设拦河大坝或人工湖等。
4.3:土壤修复与重建- 评估受污染土壤的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 实施土壤修复措施,恢复土壤的健康状况。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土壤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8年颁布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5.2:《环境影响评价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3年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5.3:《矿产资源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9年颁布实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6: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地质环境调查报告- 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治理措施实施方案- 土壤修复验收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前言一、任务的由来简要介绍矿山概况,为规范矿山建设与生产活动,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强化地矿行业管理,保证矿山企业认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防患于未然,有效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编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一)政策、法规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5]109号“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7、各省的相关规定。
(二)技术规范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2、《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第81号;3、(三)参考资料1、《××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单位,时间);2、《××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单位,时间);3、《2008年度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4、《××煤矿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单位,时间)。
三、方案的适用年限考虑煤炭资源量,矿井服务年等,结合煤层特征、开采条件及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确定本次方案的适用年限限定为××年。
四、方案编制工作概况(一)方案编制的目的及任务1、方案编制的目的为矿山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期同时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有效保护,为矿山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避免或减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样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一、引言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的保护与治理方案对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报告致力于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一份全面且可行的方案,旨在促进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针对目标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包括水质、土壤、空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估,明确目前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
同时,结合矿山开采活动的特点,深入分析矿山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仍存在的隐患。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基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分析,制定合理的保护与治理目标。
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既要满足矿山发展的需求,又要保障地质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1.按照矿山开采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包括采矿前、采矿中和采矿后。
2.强化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矿山企业的执法力度,确保矿山开采过程中不会对地质环境造成进一步破坏。
3.提高矿山开采技术,推广绿色矿山开采方式,降低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
采取合理的采矿方法,减少对地壳的破坏,控制开采坑的崩塌和塌陷。
4.加强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
建立完善的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将矿山废弃物进行分类、分拣和处理,将可再利用的资源回收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受到矿山开采破坏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实施1.建立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对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2.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落实相关责任人和部门,推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3.加大对矿山开采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其建立绿色发展理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字报告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矿山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恢复已经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指矿山开采过程中,为了保护矿山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保护。
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对于矿山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保护生态系统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矿山开采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都要经过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土地保护。
矿山的开采往往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周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配置,适量减少占用的面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水资源保护。
矿山开采过程中,难免会对周边的水资源产生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必须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特别是对于大型矿山,需要建造相应的水利设施,来保证周边水资源的供应和水质的保护。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是指通过治理和恢复环境中受损的生态系统,达到弥补矿山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的目的。
具体的治理恢复方案应该根据矿山开发中不同的影响和所在区域的特点来进行制定。
1. 应在矿山建设前制订治理恢复方案。
治理恢复方案厅必须考虑到各种环境影响,如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破坏、废弃物处理等等。
方案应包括采取的生态修复方案、工程技术方案、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监测方案等。
2. 应加强水污染控制。
矿山开采、钻探和矿石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施工中产生的渗漏、洪水与污染水等各种水质问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应制定水污染控制方案,防止水环境污染。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文字报告编写提纲
DZ/T0223-2011
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三、方案的适用年限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矿山开采历史包括以往矿山开采的范围、层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时间等。
矿山开采现状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批准的(或拟开采的)开采层位、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等。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矿体(层)地质特征
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
二、现状评估
三、预测评估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二、分区评述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
(一)总体部署
(二)年度实施计划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按防治对象分述工程名称、主要工作量、技术方法等。
(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二)含水层破坏防治
(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提出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等。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一、工程量估算
二、经费估算
三、进度安排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三)资金保障
二、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环境效益
(三)经济效益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主要附图:
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