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 格式:ppt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晚春古诗的意思翻译
《晚春》的翻译是: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原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出处:唐代韩愈的《晚春》
《晚春》赏析
此诗作年不详。
或谓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时韩愈在京得罪当政者,仕途不得意。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所见暮春景色。
全诗用拟人手法,前二句写草和树都知春将归去,争斗芬芳,后二句则以嘲笑和怜惜口吻,谓杨花、榆荚没有才华。
或谓其中有寓意。
其实,此诗轻松诙谐,富有情趣,不必求之过深。
其主要还是以写景见长。
《晚春》(唐·韩愈)翻译及鉴赏晚春【作者】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简介】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ě):知道。
【鉴赏】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晚春唐韩愈古诗译文
《晚春》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佳作,原文如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于是想方设法挽留春天,因此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没有美丽的容颜和香味,杨花榆荚只能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赏析:
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
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韩愈《晚春》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
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它的《晚春》就是一首佳作。
下面是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白话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赏析】《晚春》是韩诗颇具奇趣的小品。
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
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
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
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刹那间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
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
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思量,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
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
”(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且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谈之歧异,便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
《晚春》韩愈诗词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此诗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全诗语言生动,亦庄亦谐,富含哲理。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晚春》韩愈诗词赏析,欢迎阅读!《晚春》唐·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⑴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⑵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⑶杨花:指柳絮。
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
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才思:才气和思致。
⑷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万紫千红竞相展示美丽芳菲。
杨花榆荚没有这种才华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处纷飞。
创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乃春游郊外时所作。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
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场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
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这勇气非常可爱。
晚春原文及翻译注释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
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
晚春韩愈原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作品介绍
《晚春》的.作者就是韩愈,被选为《全唐诗》的第卷。
原文
晚春
作者:唐·韩愈
谁交春色将月夜,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注解
①将:携。
②慢绿:遍野绿色,满眼绿色。
快,通在“那哥”。
妖红:鲜艳的红花。
③等闲:无端,无来由。
作者了解
韩愈(—)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
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
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
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
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主动提倡古文运动,明确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
《师说道》、《进学求解》等,皆为名篇。
韩诗力求技术创新,气势雄伟,存有独有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很大,延及清代。
存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韩愈古诗词《晚春》韩愈古诗词《晚春》是韩愈的作品,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晚春》韩愈古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晚春作者: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不久归】将结束【杨花】柳絮【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
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的《晚春》翻译及赏析(3篇)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感受春天的拥抱,感受春天的那绿色的生命,出去散散心吧。
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韩愈的《晚春》翻译及赏析【较新3篇】,欢迎参考阅读。
晚春的诗句篇一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
5、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9、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0、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2、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15、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16、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17、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18、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19、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2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1、开在黄山上,无人识得伊;深红蒹浅紫,唯独有春知。
——《黄山迎春花》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阙题》2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2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25、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26、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韩愈《晚春》译文《晚春》鉴赏及赏析《晚春》是由韩愈所创作的,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晚春》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晚春》唐代: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一作:草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译文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晚春》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晚春》鉴赏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关于晚春古诗
关于晚春古诗如下:
1.唐代韩愈的《晚春二首》: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
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2.唐代薛能的《晚春》:恶怜风景极交亲,每恨年年作瘦人。
卧晚不曾抛好夜,
情多唯欲哭残春。
阴成杏叶才通日,雨著杨花已污尘。
无限后期知有在,只愁烦作总戎身。
3.宋代张耒的《晚春》:积雨桃李暗,西园已晚春。
平池花照影,深树鸟窥人。
飞近燕知主,青分柳过邻。
浮生似群动,聊复共欣欣。
4.宋代张栻的《晚春》:卷地狂风殿晚春,落花盖水欲成云。
向人不改旧时面,
只有苍官无此君。
5.宋代卫宗武的《晚春》:转眼韶华老,絮飘萍满塘。
啼莺求友急,乳燕护雏忙。
春晚犁锄闹,雨余桑柘香。
清和犹好在,未忍废奚囊。
6.宋代方回的《晚春》:典尽寒衣未觉贫,独留破砚伴顽身。
不堪苦雨思晴日,
肯为残花怨晚春。
驱逐忧愁如有道,脱逃老死可无人。
悬知兴坏皆常理,且喜朱樱又食新。
7.宋代释文珦的《晚春》:游人只道花时好,老子心偏爱晚春。
万紫千红都谢了,
绿阴时见采桑人。
8.宋代叶茵的《晚春》:年少逢春不惜春,惜春还是白头人。
飞花入坐儿曹舞,
细草蒙阶醉后裀。
未羡食前罗五鼎,静看檐隙走双轮。
此心已与尧夫似,同为清时作幸民。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