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65.86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高粱是主要旱粮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粮饲作物和酿造原料。
高粱光合效率高,生理优势强,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
高粱杂种优势现象早被人们所认识,但由于高粱两性花难于生产种子,不能被生产所利用。
1954年,美国高粱专家Stephens等人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可在生产中应用的核质互作型高粱雄性不育系Tx3197A,为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拉开了序幕。
我国高粱育种工作者经过近50年的努力,培育出多批优良杂交种,对高粱单产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高粱生产中应用的除部分糯性高粱是常规品种外,其它粒用高粱基本都是杂交种。
20世纪9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高粱杂交种都是以迈罗(Milo)细胞质为母本组配的。
因为只有能与迈罗细胞质互作产生完全不育性的品系,才能被用来作保持系,转育不育系加以利用。
显然,恢复类型品种间就不能组配杂交种用于生产。
这种细胞质的单一性造成了母本不育系资源的贫乏,也带来细胞质单一的脆弱性;恢复系也仅限于那些能使迈罗细胞质育性恢复的一些品种,造成了可利用细胞核范围狭窄。
1979年后先后引进了不同类型的不育细胞质基因A2 ̄A6以及9E,这些不育基因在国外尚未将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在中国,除A1以外,A2型胞质引入较早,研究较多,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生产中应用。
总结过去,对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杂种优势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粒用高粱育种现状1.1植株性状目前我国高粱杂交种叶片直立性差,多为下披型;植株偏高,耐密性较差;大部分杂交种植株高度在180cm以上。
人工收割品种高度应保持在160~180cm,机械收割品种高度在140cm以下;不管高矮,都要耐密植,茎秆的刚韧性要好,株型要好。
1.2穗性状穗长25~35cm,穗的长度已经足够了,穗太长,开花时间延长,不利灌浆;籽粒成熟度有差异,粒大小也有差异;穗长究竟应该多长适宜,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种植密度大的品种,穗也不必太长,25cm就够了;较稀植的品种穗较大,长度相对较大些,一般不应超过32cm;穗太小不利于籽粒分布,粒少影响产量。
492012 . 1 种子世界高粱杂交制种技术张桂华 白乙拉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农业科学院 028015)高粱制种区生产的杂交种,要达到国家规定大田用种二级以上标准种子。
即室内检验净度98%以上,纯度93%以上,发芽率不低于80%,含水量不高于14%。
1 隔离区设置及土地选择1.1 隔离区设置制杂交种必须建立隔离区,严防非父本高粱花粉飞入串粉,空间隔离要求300m以上。
制种区的地形力求接近方形或长方形并连片,有利授粉。
1.2 选地要求土质肥沃、疏松、地理均匀、有井浇条件、排灌方便,制种区的地形力求接近方形或长方形并连片,有利授粉。
尽量避免重茬,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的盐碱地、涝洼地、贪青恋秋的土地。
2 把好播种质量关播种时严防父本、母本混杂,父本、母本种子要有标签标明名称,播种工具不能相互混用;如果要用必须清理干净后才能用,以保制种纯度。
当地温稳定通过10℃左右时即可播种,时间为5月5日前,每块制种田力求在2~3d内播完。
播种作业力求精细,深开沟、浅覆土,均匀播种,踩好底格子,覆土不宜过厚,一般压实后3~4cm为宜。
施底肥二铵187.5~225.0kg/hm 2,毒谷22.5~30.0kg/hm 2,播后及时镇压,力争一次播种抓全苗。
播种时父本、母本行一定按规定比例种植,一旦发现播错应及时做标记。
3 田间管理3.1 查田补苗出苗时要及时查看苗情,如果发现缺苗断条时,父本行补种同一父本种子,母本行4~6叶时,坐水移栽同母本行幼苗,严防父本、母本行混栽。
3.2 生育期间田间管理一次播种抓全苗,达到苗匀、苗齐、苗壮。
做到早间苗、早定苗,3~4叶疏苗,8叶结合去杂清苗,此期间要做到“三铲两趟一耘”。
在拔节期追施尿素225~300kg/hm 2,追肥后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浇拔节水,以达到肥水相融增产的目的。
要做好预防病虫害发生。
4 去杂去劣方法制种田去杂必须树立“严字当头”、“质量第一”的思想。
去杂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收割、脱粒等不同时期不间断进行。
我国高粱一苏丹草杂交种研究及利用刘蓉,祁瑞,胡凯军,黄民义,王天普,袁航,刘一蓉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70)E-mail:Shenjing04@摘要:我国高粱与苏丹草杂交选育新品种及相关配套技术研究进展表明,高粱与苏丹草进行杂交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它在生长状况、株高、叶长、叶宽、单位鲜重等产量性状方面,F1均高于双亲平均值,甚至高于或接近于双亲,其杂交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口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加速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态重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因此它的示范面积将会不断的增加。
关键词: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利用,研究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入WTO后,传统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应该要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畜牧业,最关键的是有效地解决饲料问题。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开始重视饲料作物的选育和栽培,提出了种植业要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即由粮食、经济作物转向粮食、经济、饲料作物[1~2],建立新型的作物种植方式,发展高产优质的饲料作物。
不但解决了对饲料作物的认识问题,而且可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开展牧草新品种选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粱(Sorfhum bicolor(L.)Moench) 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的作物,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的能力,适应性很强,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富含糖份,成熟前茎叶可做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是马、牛、羊的好饲料。
其子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重要的精饲料。
而苏丹草(Sorhum Sudanense(Piper )Stap) 原产北非,是当前世界各国栽培最普遍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很强的再生性和极强的抗旱能力,其茎叶品质比青刈玉米和高粱柔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素有“养鱼青饲料之王”的美誉[3-4]。
高粱育种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粱的需求增加,高粱育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育种的发展对于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粱育种的现状、挑战和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粱育种的现状高粱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的高粱新品种。
目前,高粱育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逆性育种:由于高粱生长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育种的重要目标。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耐旱、耐寒、耐盐碱等抗逆性强的品种,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的高粱新品种。
2. 抗病虫害育种:高粱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高粱叶枯病、高粱纹枯病等。
因此,培育抗病虫害的高粱品种是高粱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抗病虫害的种质资源,利用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高粱新品种。
3. 提高产量和品质: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是决定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高产和高品质的亲本材料,利用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努力提高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以满足人们对高粱的需求。
二、高粱育种的挑战高粱育种面临着一些挑战,限制了其进展的速度和效果。
主要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研究不足:高粱作为一种次粮作物,其研究相对较少,基础研究不足。
这给高粱育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限制了高粱育种的进展。
2. 遗传背景复杂:高粱的遗传背景相对复杂,遗传进程不易控制。
这使得高粱育种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 缺乏高效的育种手段:目前高粱育种主要依赖传统育种方法,如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这些方法存在着效率低下、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粱育种的需求。
三、高粱育种的前景虽然高粱育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粱育种的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子育种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育种成为高粱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发展历程及现状摘要着重介绍了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发展的4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育成品种及推广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高粱育种提供参考。
Abstract Four stages of sorghum breeding development in Chifeng area was emphasized introduction,and improved variety and promotion situation for the varieties of each stage were summarize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sorghum breeding in Chifeng area.Key words sorghum;breeding course;status;Chifeng Inner Mongolia高粱是赤峰地区的重要杂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4.67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敖汉旗、宁城县、翁牛特旗、松山区、喀喇沁旗等旗县区。
其籽粒除食用外,还是酿酒业、饲料加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也可药用[1-3]。
高粱茎秆除传统用途作烧材、建材、架材外,还可加工成木板材,髓质可提取食用纤维,表皮蜡粉可提取蜡质,用作耐高温材料。
高粱壳可提取色素,这种天然色素无嗅、无毒,在食品、化妆品、药膜和药用胶本上,均有广泛的用途[4-5]。
1 1950—1958年农家品种搜集和直接利用阶段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
解放初期,高粱产量水平较低,不足840 kg/hm2。
随着生产的发展,赤峰地区开展了地方品种引进筛选及利用工作。
最初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哲盟、河北等地引进材料,在赤峰地区进行试种。
赤峰地区主要有黄罗散、大黄窝、白高粱、黄壳大白顶、白壳高粱、大蛇眼、红壳高粱、黄壳高粱、大青米、关东青、歪脖子红及朝阳白等品种。
同时对全市农家品种进行全面调查搜集并整理,为以后的高粱育种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1期89工 作 研 究DOI:10.16815/ki.11-5436/s.2019.02.066以及当地环境给其带来的种植影响,因此要关注提高优化高粱产能。
关于高粱育种仍然有必要兼顾多层次的相关要素,其中包含非生物性以及生物性的各项要素。
1、全面创新高粱育种资源在目前的高粱育种基本趋势下,技术人员有必要侧重于综合性的资源创新,要全面搜集高粱育种必需的各项技术资料。
通过实现整体上的资源改良处理,应当能显著优化高粱育种能够达到的综合育种效果,同时还可以侧重培育某些新型的高粱作物品种[5]。
技术人员应妥善筛选并且整理现存的各类高粱作物种类,以便于选择适用于高粱育种的良好育种基因,从而对于作物的基础群体进行全面创建。
技术人员如果可以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高粱育种资源,则有助于减少盲目育种组配。
同时,技术人员还可以察觉到某些亲本的作物关系,显著增强高粱作物本身具备的配合力。
在进行育种操作时,应当更多着眼于妥善配置外部资源以及野生作物资源,发掘全新的高粱作物基因,从而实现良种的高效利用。
2、注重综合性育种技术的研发近年来,各地的高粱专业育种单位进行合作,致力于培育高产、高抗、高品质的高粱新品种。
在全面增强协作与研发下,高粱育种当前能够达到的整体育种效果显著提升。
例如,高杆高粱的抗倒伏性状全面增强,关键在于选择厚度与粗度较大的高粱作物根茎,作物就会呈现相对更优的抗倒伏特征。
同时,有关部门针对研发新型的高粱育种技术也要给予更多投入,投入较高比例的研发资金扶持现阶段的育种技术创新。
3、选择合适的育种方式选择育种方式的侧重点应包含育种密度、作物抗病性、耐密性与抗倒伏性等相关特征[6]。
高粱作物的合理密植有必要将其限定于每平米15-20株以内,以便高粱作物可以吸收足量的养分,且保证合理的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技术人员还需及时淘汰某些性状不良的高粱作物,全面保持较好的作物性状。
三、结语截至目前,粒用高粱育种涉及到的有关育种方式已经实现了突显的改进,有助于增强高粱作物的抗病性特征,促进高粱作物的增产。
甜秆型粒用高粱杂交种选育展望
朱凯;邹剑秋;陈秋菲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甜高粱生物产量高,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作物.但是,目前推广的甜高粱植株高大,抗倒伏能力差,生育期偏长,发展区域受到严重限制.文中提出的甜秆型粒用高粱杂交种是指在普通粒用高粱基础上的高糖选育,通过引进、创新高糖资源,创新育种路线,应用群体改良、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等将高产、高抗与高糖有效结合,在籽粒产量、茎秆含糖量、抗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既丰富甜高粱品种的类型,又能够较有效解决甜高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保证粮食安全.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朱凯;邹剑秋;陈秋菲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技术学校,辽宁沈阳 110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4.03
【相关文献】
1.9E型细胞质甜高粱杂交种辽甜15选育及栽培技术
2.粮秆兼用型能源甜高粱杂交种辽甜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3.茎秆专用型能源甜高粱杂交种辽甜9号选育及栽培
技术4.A3型细胞质生物质能源甜高粱杂交种辽甜13选育及栽培技术5.甜菜遗传单粒型多倍体杂交种甜单303的选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粱是主要旱粮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粮饲作物和酿造原料。
高粱光合效率高,生理优势强,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
高粱杂种优势现象早被人们所认识,但由于高粱两性花难于生产种子,不能被生产所利用。
1954年,美国高粱专家Stephens等人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可在生产中应用的核质互作型高粱雄性不育系Tx3197A,为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拉开了序幕。
我国高粱育种工作者经过近50年的努力,培育出多批优良杂交种,对高粱单产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高粱生产中应用的除部分糯性高粱是常规品种外,其它粒用高粱基本都是杂交种。
20世纪9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高粱杂交种都是以迈罗(Milo)细胞质为母本组配的。
因为只有能与迈罗细胞质互作产生完全不育性的品系,才能被用来作保持系,转育不育系加以利用。
显然,恢复类型品种间就不能组配杂交种用于生产。
这种细胞质的单一性造成了母本不育系资源的贫乏,也带来细胞质单一的脆弱性;恢复系也仅限于那些能使迈罗细胞质育性恢复的一些品种,造成了可利用细胞核范围狭窄。
1979年后先后引进了不同类型的不育细胞质基因A2 ̄A6以及9E,这些不育基因在国外尚未将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在中国,除A1以外,A2型胞质引入较早,研究较多,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生产中应用。
总结过去,对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杂种优势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粒用高粱育种现状1.1植株性状目前我国高粱杂交种叶片直立性差,多为下披型;植株偏高,耐密性较差;大部分杂交种植株高度在180cm以上。
人工收割品种高度应保持在160~180cm,机械收割品种高度在140cm以下;不管高矮,都要耐密植,茎秆的刚韧性要好,株型要好。
1.2穗性状穗长25~35cm,穗的长度已经足够了,穗太长,开花时间延长,不利灌浆;籽粒成熟度有差异,粒大小也有差异;穗长究竟应该多长适宜,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种植密度大的品种,穗也不必太长,25cm就够了;较稀植的品种穗较大,长度相对较大些,一般不应超过32cm;穗太小不利于籽粒分布,粒少影响产量。
笔者认为穗长一般在25~32cm即可。
南方以散穗为好,以便防虫防霉。
1.3生育期与产量性状早熟区品种生育期118~128天,区域试验产量作者简介:高士杰(1955-),男,辽宁铁岭人,研究员,农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粱遗传育种和高产理论研究。
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高士杰1,刘晓辉2,李继洪1(1.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公主岭136100;2.广东佛山大学,佛山528000)摘要中国高粱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有A1和A2两种类型。
不育系的细胞核有南非高粱核体系、中国高粱核体系、倾向南非高粱核体系和印度高粱核体系。
恢复系的种质主要是中国高粱和倾中国高粱类型。
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由南非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倾南非高粱×倾中国高粱,发展为印度高粱×倾中国高粱。
植株高度由高秆改良成中秆,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温度是影响不育性的主要因子,在自然条件下,A2不育系雌蕊败育轻或不败育,雄蕊遇高温可散出花粉,使不育系产生少量自交结实。
粒用高粱育种近年来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是遗传基础狭窄,株型不理想,耐密性差,抗性育种重视不够,杂优利用模式有待创新。
今后应:协作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创造新种质;不同类型间亲缘关系要清晰,以保持和提高两亲间的杂种优势;保证新品种的繁制质量和数量,加快其推广速度。
关键词粒用高粱;研究进展;种质基础;杂优利用模式527.4~619.6kg/666.7m2,生产试验产量523.8~624.7kg/666.7m2;晚熟区品种生育期123~136天,区域试验产量491.9~565.3kg/666.7m2,生产试验产量471.3~574.7kg/666.7m2。
千粒重的变幅较大,25.5~34.6g,大粒与小粒相差近10g,一般以30~35g较理想;应培育灌浆速度快的品种,印度高粱一般灌浆速度较快,要利用这一优点。
穗粒重变幅76~110g之间,按目前的种植密度穗粒重偏小,如果种植密度加大,穗粒重在75g即可。
1.4品质性状早熟区培育的杂交种基本都是酿酒类型的品种,单宁含量偏高,淀粉含量相对较低;应适当降低(0.5%~1.0%)单宁,提高淀粉含量;晚熟区的品种淀粉含量较高72.03%~78.76%,单宁含量还可以,但作为食用和饲用,有的品种仍偏高,应适当降低单宁含量,提高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
1.5抗病虫性在近两年通过鉴定的杂交种中,绝大部分品种的抗病性(抗丝黑穗病、叶斑病)和抗蚜性较强,抗螟性较弱。
2种质基础2.1不育系的细胞核类型2.1.1中国高粱细胞核体系。
在中国高粱早熟区由于该区气温低、无霜期短,Tx3197A表现生育期长,则不能直接利用。
因此,以当地早熟地方品种测交转育,以期育成适应早熟区种植的不育系。
到1964年育成了矬1A、矬2A、红棒子A、护2A等等具有中国高粱细胞核的雄性不育系[1],继而配制出一批杂交组合,从中选出吉杂11、吉杂22、吉杂707等杂交高粱用于生产。
以后又转育出许多中国高粱类型的不育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吉2731A,用2731A组配出吉杂26、吉杂27、四杂4号等优良杂交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中国高粱类型的不育系,熟期较早,适应性较强,但是再与中国高粱类型的恢复系杂交优势相对较弱,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两性花和单性花散粉问题,导致少量自交结实,影响杂交种的质量。
2.1.2南非或倾南非高粱细胞核体系。
Tx3197A的细胞核来自南非高粱品种黑壳卡佛尔,3197A引入我国后,在春播晚熟区直接用其作母本与中国高粱测配杂交种,其中应用于生产的有60多个,有代表性的如晋杂5号、忻杂52、沈农447、铁杂6号等等,为我国高粱产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于1979年从美国引进Tx622A系列不育系[2],经鉴定和测配,育成许多杂交种应用于生产,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辽杂1号、锦杂83、铁杂8号、沈杂6号、桥杂2号[2]等。
622A是美国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得克萨斯农业试验站用3197B做母本,用SCD-170-6(IS12661)做父本杂交选育的不育系。
利用3197B和622B与其它高粱类型杂交培育出许多倾南非高粱类型的不育系,如熊岳21A、营4A、吉1105A、TL169系列不育系等等。
2.1.3印度高粱细胞核体系。
辽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卢庆善先生于1983年从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先后引进一批高粱品种资源和育种材料,大大丰富了中国高粱种质资源,拓宽了高粱育种的遗传基础。
在这批高粱材料中,鉴定后直接用于生产的当数421A(原编号SPL132A)该不育系育性稳定,配合力高,农艺性状好,抗高粱丝黑穗病1、2、3号生理小种[1]。
用它组配出辽杂4号、辽杂6号、锦杂94、辽杂7号[3]等通过品种审定推广,表现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稳产性好。
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利用印度高粱群体材料转育成A2V4A[4],与恢复系1383-2组配成中国第一个用于生产的A2细胞质的杂交种。
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于1986年以421B为母本[3],以TAM428B为父本杂交,经多代选拔回交转育成7050A1和7050A2,组配出辽杂10等高产杂交种。
吉林省农科院高粱育种工作者从辽宁、山西引进了A2型细胞质不育系,通过驯化和转育后,培育出A2型不育系,利用新型不育系配制出一批A2型杂交种,这批杂交种已成为当前主推品种。
2.2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高粱杂交种都是以迈罗(Milo)细胞质育成,这就造成了不育胞质的贫乏,也限制了种质资源的应用范围。
因此,美国和印度的一些高粱遗传学家和育种家一直在寻找新的细胞质源,经过他们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一些新的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
Schertz等(1997)将最早发现的迈罗细胞质不育基因命名为A1,而将后来陆续发现的新细胞质不育基因命名为A2、A3等,到目前已被确认的不同类型细胞质基因分别被称为A1~A6以及9E。
当前粒用高粱在生产上应用的有A1和A2两种细胞质类型[5],其他类型还未能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20世纪90年代,山西育成晋杂12,辽宁育成辽杂10,吉林育成吉杂80、吉杂83、四杂25等A2型高粱杂交种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A1型雄性不育系的生态适应性较差,挑旗期遇低温寡照易发生败育。
A2型不育系基本改变了A1型不育系的缺点,它的主要优点是不败育或败育极轻,柱头较大,且生命力较强,抗性较好;主要缺点是挑旗抽穗期遇高温易出现各别两性花散粉自交结实。
2.3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种质基础中国高粱类型的恢复系。
杂种优势利用初期,直接从中国高粱地方品种中测交筛选恢复系。
对农家品种和当地推广品种进行了成百上千的测交筛选,从中筛选出许多优良恢复系,其中生产中应用最广、面积最大的是三尺三。
2.4倾中国高粱类型的恢复系2.4.1含南非高粱亲缘的恢复系。
山西省吕梁地区农科所于1969年用60Co-γ辐照晋杂5号种子,从后代中选出晋辐1号恢复系,后来其他单位以晋辐一号为亲本培育出许多恢复系,如沈4003、铁恢6、沈农447等等。
2.4.2含亨加利高粱亲缘的恢复系。
为培育杂交优势强的恢复系,利用中国高粱与亨加利高粱或含亨加利高粱亲缘品系杂交,培育出吉7313、吉7384、忻粱7号、晋粱5号、唐恢10号等。
3中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模式[6]根据我国不同时期推广的杂交高粱,大体可划分为4种杂优模式。
3.1南非高粱×中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中国高粱春播晚熟区直接利用引进的3197A与当地高粱品种组配出遗杂号和原杂号第一批杂交高粱。
这批杂交种由于植株太高,倒伏不稳产,限制了推广应用。
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了中矮秆杂交种选育,利用中国矮秆品种三尺三作恢复系,与3197A组配成晋杂5号为代表的晋杂号和忻杂号应用于生产,使中国杂交高粱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
3.2中国高粱×中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春播早熟区由于3197A生育期长不能直接利用,因此,应用中国高粱保持类型材料转育不育系,再与中国高粱杂交选配杂交种。
利用这些新转育的不育系组配出一批杂交高粱用于生产,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吉杂11、吉杂709等。
3.3倾南非高粱×倾中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由于利用中国高粱品种转育的不育系与中国高粱恢复系组配杂交种优势不强,产量不突出。
于是采取杂交方式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
不育系选育主要以3197B和622B为亲本,与其它类型材料杂交选择倾南非高粱类型的不育系,如熊岳21A、营4A、TL169系列不育系等。
利用这些不育系再与杂交选育的倾中国高粱类型的恢复系杂交育成熊杂2号、铁杂1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