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44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新经济政策是本课重点。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通过人物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新经济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了解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发展的盛况,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人物的评价,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苏联模式的特点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相关资料,教师进行点拨,从历史发展和辩证的观点来对苏联模式的利与弊进行评价。
1.表格对比法。
通过列表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2.观察图片法。
通过观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了解苏联成立时的各加盟共和国。
3.材料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作用、苏联模式的评价等。
4.情景再现法。
通过一些模拟情景的再现,辨析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
复习式导入(教师讲述)在第9课我们讲到了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在政权建立以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对它进行了反扑。
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了一种“特殊政策”,这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种政策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教师讲述)我们刚才说到,这个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
那么,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这种政策是否仍然适用?还要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内战结束后的苏俄是如何恢复国民经济的。
漫画式导入右面为漫画《跛脚的巨人》,这一漫画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
“巨人”寓意这一时期的苏联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增长,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但从漫画上来看,这一“巨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是“跛脚”的,这寓意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由于只重视发展重工业,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苏联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早期的世界第 8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联盟和三国协约1、第一次世界大战迸发的根来源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均衡的集中表现:后起的国家没法面对殖民地已经被基本分割完成的现实。
)2、一战以前形成的两个联盟:①三国联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度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拉萨热窝事件;2、一战迸发的标记: 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迸发;3、本来在联盟国的意大利在一战迸发后转投协约国;4、一战中间最惨烈的战斗、一战转折点: 1916 年,凡尔登战斗(“绞肉机”);5、1917 年:美国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俄国退出一战。
6、1918 年,德国投诚,一战以联盟国失败而结束。
7、怎样评论一战:一战是西方列强为了从头分割世界、抢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8、一战对世界的影响:①一战从根本上摇动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③一战进一步促使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悟。
第 9 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1、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里面比较落伍的一个国家;2、一战中,俄国接连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反战呼声愈来愈高;3、1917 年 3 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颠覆了沙皇统治,成立了财产阶级暂时政府;4、暂时政府持续参加一战,惹起了人民更大的不满。
二、十月革命1917 年 11 月,列宁到达彼得格勒|| 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
起义者在阿芙乐尔号发出信号后攻克冬宫,起义取获成功。
三、苏维埃政权的成立1、11 月 7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①宣布所有地方政权归当地苏维埃;②经过《和平法律》,建议各开战国和谈;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 、苏维埃政府的举措: 1、所有公司收为国有; 2 、所有土地分派给农民耕作;3 、取销全部不同等合约;4 、退出一战。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目|标
①知道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②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的成果。
③理解苏联模式的成就与弊端。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时间:________年春。
3.内容:以征收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________;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______经营中小企业;实行__________的工资制。
4.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__________,促使____________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下图人物是斯大林,他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领导人,这期间苏联取得了哪些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1.苏联的成立: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三、农业集体化
四、苏联模式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3.特征: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高度集权的________________。
4.评价: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______________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课堂小结
教师详解详析
【知识梳理】
一 2.1921
3.粮食税自由贸易资本家按劳取酬
4.工农联盟国民经济
二 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