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立项号20xx课题名称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负责人xx所在单位xx市xx区化工院中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更加突出了乡土地理教学,对乡土地理教学赐与了高度正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及“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
作为中学地理这门课程,我们认为有必要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概况,而乡土地理是指本乡土上的地理。
新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实现把所学的相关地理理论与环境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研究意义:本课题侧重乡土地理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利用与有效结合,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便于学生理解抽象庞大的地理概念。
3、培养学生养成察看生活中地理的习惯。
4、增强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和家乡的热爱。
总之,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内容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本课题的题目是“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关键词:乡土地理,小组合作,评价研究。
一、研究课题的界定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内容,旨在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深入探究,以求更加科学地开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家乡地理概况为内容的探究性活动。
二、关键词解读1、“乡土地理”为区域地理的基本地理单元,是区域尺度中较小的,是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区域。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立项号2013XKT-ZXSX083课题名称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负责人叶平阳所在单位高陵县第一中学结题报告关键词高中生、数学阅读、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方法结题报告摘要很多高三学生做题,常常是以前见过的就会做,以前没见过的就不会做。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分析题,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
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更累。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本次通过对《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由“学会”转变成“会学”。
会学,就是通过自己对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能自主地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学习新知识,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实现教改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1、课题背景常有家长问我: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带文字的应用题不行,这是怎么回事?读不懂题,找不到题干中的关键词,不会分析,当然无从下手。
究其根本,问题就出在阅读理解能力上。
阅读数学教材的主要困难,多数学生认为是数学语言太抽象、内容太枯燥。
学生对这种抽象语言的评价情况正反映出他们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现状,然而理解和吸收这些抽象的数学语言正是高中数学教学要突破的核心问题。
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在各省市的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分值有大幅度的提高,而这些题也相应地成为学生失分极其严重的地方。
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难学、难做,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前苏联教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
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是自学的核心,有了阅读能力,学生今后可以从工作需要出发,独立地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本中去寻找和猎取大量必要的知识。
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撰写是为了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下是关于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范本: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不均衡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1. 分析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原因;2.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3. 总结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措施;4. 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1. 基础教育教学现状分析;2.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的关系;3. 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关系;4.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5.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以及教学质量评估情况;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措施;4.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对比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五、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将产生以下成果:1. 一份关于基础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2. 一系列关于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3. 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4. 一篇关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时间:XX年9月5日立项号XXxkt-xxyw418课题名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负责人刘娜所在单位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
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12.9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问题,近年来研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研的热门课题,这说明大家都对课堂的导入非常重视的,新型课堂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型由教师一个人唱主角的情况,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由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面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把学生从开始就引入有效的佳境中来。
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解决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
”这一课题中,“导入”二字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从文体上分,有小说、散文。
诗歌、戏剧等。
从时间上看有现代文和古文之分,从课堂类型看有文本阅读、单元综合训练、作文教学,复习等等。
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导入,切合实际的导入,卓有成效的导入,导入完全成了一门艺术。
本人在长期的教研调查中发现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导入方面很有自己的特点,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完全把学生导入高效的学习佳境中。
现将这些导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言语导入
1.创设情境:新课开始,教师应通过巧妙的导入,营造出一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从而为课堂教学尊定坚实的基础。
2.设置疑问:设置疑问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促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
3.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新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温故求新: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抓住知识的迁移规律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力求新旧相连,教师要善于以旧拓新,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学习。
6.概括精华:这是最为常用的语文课导入法之一,语文课入选的课文大都是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名篇,可谓字字珠玑,灵光频现,即怡情又育人。
二、音像资料导入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音乐则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
三、探讨式导入
探讨是一种很好的激疑方式,师生就相关问题充分交流,然后比照课文学习名家大师的风范和真知灼见,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其实,一个好的导入,并不单纯归于某类,而是兼具多种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教师的教永远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在导入法的选择上,教师务必谨慎,不能盲目拼凑。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更进一步的对“导入”的艺术进行更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均结合我县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确定。
1.根据单元体系主题相同文体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导入方法。
2.依据阅读课与复习课的不同课型制定相应导入教案。
3.综合实践课和作文课导入特点与方法的摸索与制定。
4.将语文课堂导入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类、整理。
为建立全县课堂导入方法建立模式库。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研法、文献法、观摩交流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调研法:深入一线课堂,采用听课、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研究材料。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
3.观摩交流法:将全县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由各校推荐一名课堂导入有特色的教师讲一节交流课,听课老师相互学习,交流。
4.经验总结和材料汇总:让在本课题实验中已经取得成绩的教师认真总结,将材料汇总起来。
三、课题小组成员分工
张满俊: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策划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负责撰写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中期报告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
霍乃霞:协助组长工作,提供理论资料,管理课题档案。
李婷福:组织和主持课题组集体研究活动。
吴渗芳、蒙巧雁:负责不同文体,不同课型的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联系各片进行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四、主要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
2.3---4.):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召由各校教研组长组成的开题会,会后向全县中学语文老师传达会议精神。
2.实施阶段(2012.5.—11):实施课题研究,先由各教研组长带头在课堂上实施,再组织本校老师实施。
3.检查督促阶段(2012.5—11):课题小组成员下乡校,检查、督促课题的实施情况,问卷、收集材料,组织分片观摩交流课,征集课题研究中的各种意见。
4.研讨阶段(2012.11):召开第二次全县教研组长工作会议,讨论、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五、总结阶段(2012.11—12):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准备写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