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养护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试论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养护【摘要】本文结合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对混凝土施工各个步骤的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进行综合性阐述与分析,提高工程的控制措施,并将工程得到有效地改善。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养护0.引言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不仅需要受到施工条件的制约,而且对于工程自身的控制也是需要一定调控的,正确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在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持良好的施工状态,在必要的条件下加以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运营目的。
1.原材料方面的准备工作(1)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调试工作,当混凝土掺用防冻剂(外加剂)时,其试配强度较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
在钢筋混凝土中禁止掺用氯盐类防冻剂,以防止氯盐锈蚀钢筋。
(2)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严禁含有冰雪等冻结块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中,骨料不得混有活性材料,以免发生碱—骨料反应。
(3)为减少冻害,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拌制应优先选用与水泥相融的高效减水剂,同时适量减少拌合水用量,控制坍落度。
(4)砼搅拌机和砼泵、出灰斗和泵送管道以及钢筋模板用热水冲洗湿润。
管道热损失较大时,管道要用双层麻袋保温。
(5)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水:在环境温度处于-5℃~5℃之间时,将水加热至40℃~60℃;环境温度处于-10℃~-5℃之间时,将水加热至40℃~80℃;拌合站设置加热用热水及蒸汽锅炉,并与储水箱相连,混凝土拌合时自储水箱直接抽水做为拌合用水,储水箱表面覆盖棉被以减少热量损失。
骨料:对合格骨料料仓,在料场四周设置暖棚并安装暖气管道及暖气片,采用蒸汽锅炉加热,保证温度5℃~10℃左右即可。
2.混凝土工程施工2.1混凝土拌合提前在模拟冬期施工条件下进行混凝土试配,对3天、7天和28天强度进行比对,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外加剂的掺量,用以指导施工,并在施工中予以微调。
冬施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站要严格按照试验室发出的配合比通知单进行生产,不得擅自修改配合比。
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温度,应能满足拌和后混凝土所需温度,否则应考虑水加热或砂、碎石材料加温,混凝土拌合用水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砂石料温度不得高于60℃,水泥只保温不得加温。
试论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辉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25期摘要:在任何一个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就是混凝土,由于在施工混凝土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如: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但是这些质量通病在短时间内不能够根除。
因此,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发生,对保证工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并且对结构物的安全以及造价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针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一个系统的控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混凝土通病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Abstract: In any one project, the largest amou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is concrete, because of some quality problems, often occu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such as: cellular, pits,holes, reinforcement, but these problems can not be eradicat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refore, how to control concrete quality problem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Quality of concrete directly affects the project qualit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ecurity and cost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Control method for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a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concret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关键词:混凝土;质量;处理方法;防治措施Key words: concrete;quality;treatment;prevention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V54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093-020 引言目前,所有的建设项目中,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
试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作者:陈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2期摘要: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
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377 文献标识码:A1混凝土施工主要技术难点及原因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缓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预防,而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个是由于干缩所产生的裂缝,另一个是温差裂缝。
首先,由于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其水泥水化过程的用水大概只占到水泥重量的五分之一,所以在混凝土的浇筑硬化以后,拌合水中多余部分的水分蒸发以后的就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缩小.从而出现干缩的现象。
虽然干缩的过程跟温差所产生的裂缝过程相比较为缓慢,但是最终出现的裂缝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1水泥对混凝土自缩的影响不同种水泥净浆的自缩能力是不同的,铝酸盐水泥和早强水泥的自缩值较大,而中热、低热水泥的自缩值较小,矿渣水泥后期的自缩值较大(21d龄期时的自缩值大于普通水泥的自缩值)。
水泥的细度对自缩值也有影响,较细的水泥在早期表现出较大的自缩速度。
1.2外加剂对混凝土自缩的影响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大流动度时,高效减水剂可稍微降低自缩值,但不同类型、不同掺加量的高效减水剂对自缩的作用差别很小。
干缩减少剂可减小自缩值50%,这可能与干缩减少剂可减小毛细水的表面张力有关。
膨胀剂对自缩的作用取决于它的种类,某些氧化钙型的膨胀剂可以减小自缩;而其他类型的膨胀剂虽在早期有膨胀,但随后的收缩速度与空白样相同。
引气剂对混凝土的自缩没有影响。
1.3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自缩的影响在水泥中加入比表面积在400平方米/千克以上的矿渣时,其120d的自缩值随矿渣的掺量(不大于70%)增大而增大;而在水泥中加入比表面积为338平方米/千克的矿渣时,其120d的自缩值不随矿渣的掺量(不大于70%)改变而增大。
混凝土养护方案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进行适当的养护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混凝土养护方案,以提供给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参考。
二、养护的目的混凝土在养护期间需要保持湿润,以确保水泥水化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养护的目的是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减少龟裂的风险。
养护还可以防止表面干裂、蜂窝和碳化等问题的发生。
三、养护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取决于环境条件、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所需的强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前几天内需要进行密封养护。
然后继续湿润养护至少7天,以保证充分的水泥水化反应。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大型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可能需要更长。
四、养护方法1. 禁止快速干燥: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分的迅速蒸发,可以使用湿布、草帘或喷雾器等方式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以保持湿润。
2. 温度控制:在养护期间,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避免高温或低温对混凝土的负面影响,可采用棚布、塑料薄膜等方式进行遮盖,防止太阳直射或寒风侵袭。
3. 防止冻融循环:在冬季或寒冷地区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凝土遭受冻融循环的损害。
可以使用保温材料和地面加热等方式,确保混凝土温度的稳定。
4. 控制水分损失:混凝土在养护期间,需要适量的洒水以补充水分损失。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喷洒或浇水等方式进行补水,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5. 防止物理损伤: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比较脆弱,需要避免物理损伤,如重物的冲击或踩踏等。
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养护期间混凝土的完整性。
五、养护效果评估养护期满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效果评估。
通常采用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等指标,判断养护效果是否达标。
如果存在问题,及时采取修复和补救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六、总结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其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浇筑方案中的混凝土养护与强度试验要求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而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养护与强度试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混凝土养护的必要性、养护期的确定、养护方式及注意事项、强度试验的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混凝土养护的必要性混凝土在刚刚浇筑完成后,含有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进行养护,水分将会过早蒸发,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此外,养护期间水分的逐渐释放和温度的逐渐降低,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因此,适当的养护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2. 养护期的确定养护期的长短需要根据混凝土强度发展的特点以及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养护期为7天。
但对于特殊工程来说,有时需要延长养护期到14天甚至更久。
养护期的确定还应考虑到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气温等因素。
3. 养护方式及注意事项常见的混凝土养护方式主要有水养护、湿养护和蒸养护。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养护,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养护时间的稳定性,避免过早结束养护;避免在混凝土凝固初期进行强烈的振动或冲击,避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脱层;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到强光直射,防止混凝土表面鼓包。
4. 强度试验的目的强度试验是浇筑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混凝土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为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5. 强度试验的方法常见的强度试验方法有压力试验和抗折试验。
其中,压力试验是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方法,而抗折试验则用于检测混凝土抗曲强度。
6. 强度试验的前提条件进行强度试验之前,需要了解混凝土试样的制备、养护和试验的预备工作。
试样的制备需要按照规定的尺寸进行,且要保持试样的潮湿状态。
养护期结束后,才能进行强度试验。
7. 强度试验的评定标准强度试验的评定标准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当地的规范进行的。
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的评定采用的是强度等级标准,如C30、C40等。
8. 强度试验结果的分析试验结果能够反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试论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材料。
而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和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众多,其中养护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混凝土养护,简单来说,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其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保证混凝土能够正常硬化和发展强度。
首先,我们要明白混凝土强度形成的基本原理。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等材料混合而成。
在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凝胶体,并将骨料胶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
而这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会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
但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从而产生裂缝,反而影响其后期强度。
相反,温度过低则会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延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
养护湿度同样关键。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如果湿度不足,表面水分会迅速蒸发,内部水分无法及时补充到表面,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更会削弱其整体强度。
而保持足够的湿度,可以使水泥充分水化,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养护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如果养护时间不足,水泥水化反应不充分,混凝土强度就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水泥品种等因素来确定。
为了更好地说明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我们来看几个实际的例子。
在夏季高温干燥的环境中施工,如果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及时进行覆盖和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很容易出现干裂,其强度会明显降低。
而在冬季施工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混凝土可能会受冻,导致水泥水化反应停止,强度无法增长。
那么,如何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呢?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工程要求,可以采取多种养护方法。
试论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的建筑材料。
它的强度和耐久性非常关键,因为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和寿命。
混凝土养护是指对混凝土在初期硬化期内施加特定条件的处理,以促进其早期强度发展和最终性能的提高。
本文将就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进行讨论。
1. 养护的定义和目的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来形成强度。
这个时间段称为养护期,通常包括初期硬化期以及后期成熟期。
在养护期内,混凝土需要保持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确保水泥水化反应稳定进行,否则水泥胶凝体的强度和性能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混凝土养护的目的就是确保水泥胶凝体可以达到设计强度和性能,并且保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和寿命。
2. 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受热时间和湿度条件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2.1 早期强度的发展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促进早期强度的发展。
在养护期内,混凝土中的水分将不断被水泥进行吸收和溶解,这将导致混凝土逐渐变得坚实。
此外,通过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可进一步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从而促进早期强度的发展。
如果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得不到充分的照顾,那么其早期强度可能不会得到充分发展,这将导致在后期出现较低的强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2.2 混凝土的耐久性除了对早期强度的影响,养护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长期强度。
未经养护的混凝土表面可能会出现裂缝或起皮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度和坚硬度,并进一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通过养护,特别是在初期硬化期内定期喷水,不仅可以维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还可以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从而避免表面的龟裂和起皮现象的发生。
2.3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潜力养护可以帮助混凝土充分利用其潜力,从而达到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性能。
一旦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强度,它就不再需要养护。
但是如果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未得到充分照顾,那么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将受到限制,这将限制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范文在建筑工作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一:《试论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
由于当前混凝土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也逐步提高,应用范围快速扩大,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其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一、混凝土的性质和施工应用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 、细骨料(砂子) 、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然后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
混凝土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特性,又造价低廉,因此成为土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当中。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点混凝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及流动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掺入量、砂率、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径级配有很大关系。
如果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
(1)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GB175-1999的规定,注意不能使用高铝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
进场的每批水泥都必须具有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只有在经过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中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更是要经过复检合格才能使用,储存期间因受潮结块的水泥必须离场。
(2)骨料的质量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其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尽量选择粒径大、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
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而细骨料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也小,这样混凝土的水化热就低。
这些条件对防止产生裂缝非常有利。
王丽娜: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制作、施工工艺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混凝土的制作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础。
混凝土由水泥、砂、石子和适量的水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制作环节。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
水泥要选择优质的水泥,砂和石子要经过洗净、筛选,确保质量过关。
其次是材料的搅拌。
搅拌是混凝土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者人工搅拌。
无论采用哪种搅拌方式,都需要保证材料充分混合均匀。
最后是保护措施。
混凝土制作完毕后,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混凝土的过早脱水和干燥,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
混凝土施工工艺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施工工艺包括模板搭设、钢筋安装、浇筑和养护等。
首先是模板搭设。
模板搭设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保证模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钢筋安装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钢筋的布置和连接。
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方法,避免出现空隙和气泡等问题。
最后是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保持湿润环境,以有利于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
还需要注意一些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混凝土的浇注高度和扩散半径要合理控制,避免出现浇筑过高或者过宽的问题。
其次是混凝土的密实性。
在浇筑过程中要采取振捣等措施,使混凝土更加均匀和致密。
还要关注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施工环境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制和养护措施,避免出现温度波动和过早干燥的情况。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混凝土的制作、施工和养护等环节要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在实际施工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调整和应对措施,确保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工地混凝土养护工作总结
混凝土是工地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混凝土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地混凝土养护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
混凝土在初凝后的48小时内是最关
键的时期,需要进行湿润养护,以防止水分的流失和混凝土的龟裂。
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养护工作,可以使用喷水、覆盖湿布等方法进行养护。
其次,要注意混凝土养护的环境条件。
在养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和
风吹,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
同时,要随时检查养护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保持适宜的条件。
另外,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考虑使用专门的养护剂,如混凝土
养护剂或抗裂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
最后,混凝土养护工作需要全员参与,每个施工人员都要对养护工作有所了解,并积极参与。
只有全员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工地混凝土养护工作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施工过
程中高度重视。
只有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认真对待混凝土养护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质量。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而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方法。
首先,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在混凝土初凝前,应采取湿润养护措施,以防止水分的流失。
可以使用覆盖膜或喷水的方式进行湿润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
其次,混凝土的养护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在高温天气下,需要加强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过早失水,导致开裂。
而在低温天气下,需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到冻害。
另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般来说,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头7天是关键期,需要加强养护。
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覆盖湿润养护膜、喷水养护等,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此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特殊结构的混凝土,养护措施也需要特别注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加热养护或者采用专用
的养护设备,以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总之,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保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养护要求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的工程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工作是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试论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养护
【摘要】本文结合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对混凝土施工各个步骤的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进行综合性阐述与分析,提高工程的控制措施,并将工程得到有效地改善。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养护
0.引言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不仅需要受到施工条件的制约,而且对于工程自身的控制也是需要一定调控的,正确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在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持良好的施工状态,在必要的条件下加以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运营目的。
1.原材料方面的准备工作
(1)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调试工作,当混凝土掺用防冻剂(外加剂)时,其试配强度较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
在钢筋混凝土中禁止掺用氯盐类防冻剂,以防止氯盐锈蚀钢筋。
(2)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严禁含有冰雪等冻结块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中,骨料不得混有活性材料,以免发生碱―骨料反应。
(3)为减少冻害,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拌制应优先
选用与水泥相融的高效减水剂,同时适量减少拌合水用量,控制坍落度。
(4)砼搅拌机和砼泵、出灰斗和泵送管道以及钢筋模板用热水冲洗湿润。
管道热损失较大时,管道要用双层麻袋保温。
(5)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
水:在环境温度处于-5℃~5℃之间时,将水加热至40℃~60℃;环境温度处于-10℃~-5℃之间时,将水加热至40℃~80℃;拌合站设置加热用热水及蒸汽锅炉,并与储水箱相连,混凝土拌合时自储水箱直接抽水做为拌合用水,储水箱表面覆盖棉被以减少热量损失。
骨料:对合格骨料料仓,在料场四周设置暖棚并安装暖气管道及暖气片,采用蒸汽锅炉加热,保证温度5℃~10℃左右即可。
2.混凝土工程施工
2.1混凝土拌合
提前在模拟冬期施工条件下进行混凝土试配,对3天、7天和28天强度进行比对,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外加剂的掺量,用以指导施工,并在施工中予以微调。
冬施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站要严格按照试验室发出的配合比通知单进行生产,不得擅自修改配合比。
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温度,应能满足拌和后混凝土
所需温度,否则应考虑水加热或砂、碎石材料加温,混凝土拌合用水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砂石料温度不得高于60℃,水泥只保温不得加温。
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
加强混凝土配合比和坍落度控制。
投料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10min,投料顺序先放骨料,再加水,拌合后,最后加水泥和掺外加剂,搅拌时间较常温时延长50%,直至混凝土拌合均匀为止,避免水泥遇到过热出现的假凝现象。
混凝土拌制设备宜设在气温不低于10℃的厂房或暖棚内。
模板、钢筋、管道经过预热,表面温度达到5℃以上。
拌合站要比对预报气候仔细分析取保险值,分别按-5℃、-10℃和-15℃对防冻液试验,严格控制其掺量。
必须随时测量拌合水的温度,水温控制在50±10℃,保证水泥不与温度≥80℃的水直接接触。
2.2混凝土浇筑
(1)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选择最佳路线和最佳时间,确保入模温度,混凝土运输车和输送泵应有保温措施,混凝土运输车外包裹保温罩减少散热,运输过程中以2~4r/min的转速转动,卸料前以常速再次搅拌,减少混凝土装卸次数。
(2)尽量白天浇筑混凝土,夜晚停工。
加强施工协调与管理,使工序流畅有序,避免砼运输车在施工现场停留
时间过长,使砼一抵达现场可立即入模。
(3)混凝土浇注前,应先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对保温设施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指派经过培训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进行操作,定员定岗,确保混凝土质量。
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立即重新调整拌和料的加热温度。
(4)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入模温度进行量测。
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禁止浇筑,如气温过低,必要时应对入模温度进行验算。
当环境气温低于0℃时,采用暖棚法将模板、钢筋加热至2℃以上。
(5)尽量加快砼浇筑速度,减少热量散失,做到砼拌合物入模温度≥5℃。
分层浇筑厚大的整体式结构砼时,已浇筑层的砼温度在未被上一层砼覆盖前不应低于2℃。
(6)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处的砂浆、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必须凿除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
新混凝土在浇注前,宜在横向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
然后再继续浇注新层混凝土。
施工缝处的新层混凝土要重点捣实。
冬期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注前对结合面进行加热使结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
浇注完成后,及时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结合面保持正温,直至达到浇注混凝土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
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
气中时,对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
冬季的混凝土施工要求
(1)如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混凝土工程施工除材料及施工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外,应提交一份关于冬季施工方案,详细说明施工方法和设备,保证温度在浇筑后的前7天不低于10℃。
(2)承包人应备有足够数量的能连续记录的温度计,在前7天内,约每30m2混凝土,放置一个温度计,专人连续观测记录。
(3)混凝土拌和时,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拌和所需要的温度,为满足拌合温度,材料可分别加热。
(4)当掺用氯化物于加热后的混合料时,混凝土初凝应不早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并不得用蒸汽养生。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结合面的温度至少应有5℃,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仍应维持5℃或以上的温度。
搅拌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延长50%。
(5)承包人在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下,应负责保护混凝土,任何由于保护不善受冻而损坏的混凝土都必须清除后重新浇筑。
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
养生,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筑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毡等进行养护。
如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采用蓄水或洒水养护。
对于水胶比低于0.45的混凝土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施工浇筑大面积构件时应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浇筑后立即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终凝后可撤除薄膜进行水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抹面压平工序中,严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低温下不宜低于12℃。
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实际测定关键截面的中点温度和离表面约5cm深处的表层温度,实行严格的温度控制。
当周围大气温度低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度超过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保温覆盖以降低降温速率。
现浇混凝土应有充分的潮湿养护时间。
当结构物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d之内不受水的冲刷。
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
4.结语
由上述可知,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论是混凝土施工还是混凝土养护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结构表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养护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
作为施工单位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环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魏春华.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
[2]韩晓川.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碎石级配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
[3]朱敏,苏强.目前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