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国学班培养计划 精品
- 格式:pdf
- 大小:292.46 KB
- 文档页数:8
武汉大学国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国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研究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复合型素质,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国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乐于奉献,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全面系统地掌握国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文献,以及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精深阅读古代文献的基本功夫,具有中西文化比较的全球视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或党政、企业、新闻出版、文化传播、对外交往等领域胜任教学、研究、宣传、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要求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1.儒家经学研究:儒家经学主要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经典文献字面的意义、阐明其蕴藏的内在义理和深刻思想,研究儒家经学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发掘其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价值。
2.诸子学研究:诸子学主要研究先秦诸子著作,解释其文献字面的意义、阐明其蕴藏的内在义理和思想,并发掘其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价值。
3.史学研究:主要研究史部经典《春秋左传》、《前四史》、《资治通鉴》等,对孔子、司马迁、刘知几、朱熹、王夫之、章学诚等的历史思想及其历史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梁启超、钱穆、陈寅恪等史学家进行深入研究。
4.集部研究:主要研究集部经典《楚辞》、《文选》、《古文观止》等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从学术史角度研究传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社会文化内涵。
5.道教佛教研究:重点研究道教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演变,道教佛教主要宗派及重要思想;道教佛教与儒学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道教佛教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国学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年。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Physics (物理学基地弘毅学堂物理学班)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国际上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的物理科学拔尖学生,经后续培养后能成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本专业对弘毅学堂物理学班采取滚动式管理、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优秀原文教材并采用双语或全英文式授课。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 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
(4) 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 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 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强化科研训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表时间:2017-08-14T15:52:47.32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3期作者:饶子正[导读] 本文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为例,介绍并阐述了“弘毅学堂” 在大学生科研训练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为例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72 饶子正【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 本文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为例,介绍并阐述了“弘毅学堂” 在大学生科研训练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具体包括:营造科研氛围,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创造条件保障科研训练顺利进行;完善科研训练体系。
最后简要介绍了“弘毅学堂”大学生科研训练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科研训练;拔尖创新人才;武汉大学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国际一流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并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同时大力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育部于2009-2010 年分别在北京大学等国内 19 所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武汉大学于 2010 年参与该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拔尖计划,学校成立了弘毅学堂,以此作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和培养精英人才的特区。
设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理科班和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国学二个文科班。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作为拔尖学生培养的试验田和辐射源,成立以来在学生科研训练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营造科研氛围,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科研训练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能进一步激发科研训练的灵感,1.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作科研学术讲座。
“弘毅学堂”各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各类学术讲座和短期课程,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品味,为学生与国内外一流专家接触尽可能提供机会。
【江苏高考志愿讲堂2020--走近985】武汉大学的优势学科和高分专业武汉大学一直受江苏省考生的青睐,悠久的办学历史,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厚的人文积淀,都吸引着众多高分考生,所以在江苏省,武汉大学的分数和实力实至名归。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絵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重点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双一流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武汉大学投放江苏省的计划人数较多,专业门类齐全,所有的优势学科都有,这也是吸引江苏省考生的原因吧。
文史类(斜体加粗为优势学科,下同)人文科学试验班-弘毅学堂包括: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哲学类包括:哲学、宗教学历史学类包括: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理兼收类社会科学试验班包括: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学类-弘毅学堂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包括:金融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类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理工类工科试验班--动力与机械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科试验班--弘毅学堂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类(先进制造)、土木类(国际工程)理科试验班--弘毅学堂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理科试验班--资源与环境类包括: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数学类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类包括:物理学、材料物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类包括:化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类--计算机学院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类--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土木类包括: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水利类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测绘类包括:测绘工程、导航工程武汉大学的医学类本科专业,对江苏省有一个专业大类和五个单列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类包括: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临床医学(5年制)单列专业临床医学(8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8年制)、口腔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5年制)。
珠峰计划珠峰计划是教育部主办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是一项试图破解中国人“大师”、“诺贝尔奖”心结的人才培养计划。
这项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的人才计划旨在培养创新型的领军人物。
钱学森“珠峰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出台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道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编辑本段]低调起步北京大学为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部悄然出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在全国遴选出16所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基地。
16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这场“试验”,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
在高等教育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流传。
为避免这项计划被用于其他用途,教育部在出台方案时并未做大张旗鼓的宣扬工作,并希望各入选校不宣传,不张扬,埋头苦干,切实开拓出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
[1] 11所高校不约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传时,向中学生大力介绍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以增加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武大弘毅学堂二次招生政策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的二次招生政策如下:
1. 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定制培养方案,允许改变学科方向,允许课程免修。
2. 广泛开展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指导。
3. 弘毅学堂招生专业包括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等。
其中,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学习一年后再选择具体专业方向学习。
4. 具体选拔方案包括考核形式、考核时间等,由各招生专业对应学科学院制定,并组织完成二次选拔工作。
5. 选拔工作完成后,将公示拟录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弘毅学堂负责相关后续工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学校相关部门或者官方网站,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培养方案(试行)一、弘毅学堂简介弘毅学堂是武汉大学的荣誉学院,成立于2010年,是武汉大学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与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及“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的具体实践,是武汉大学遵循国家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总体战略,培养国家脊梁和领袖人才的教育品牌,是武汉大学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基地,也是武汉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试验区,亦是学校创建书院式学术社区的前哨站。
“弘毅”二字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
办学宗旨是遵循各学科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领军人才的培育模式和成长环境,使其逐步培育成长为人文素养高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超、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乃至世界相关领域起引领作用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以及创新工程师。
2018年,为贯彻教育部“拔尖培养计划2.0”和“卓越计划2.0”精神,在已有八年弘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数理金融和国学七个方向办学经验基础上,根据学校特色优势、国际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弘毅学堂培养专业调整扩充为四个大类,即理科大类(理科试验班: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人文科学大类(人文科学试验班:含文学、历史、哲学、英语、国学)、新工科大类(工科试验班:含计算机、先进制造、国际工程),以及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
弘毅学堂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博雅型教育和研究型学习的理念,依托我校强大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方针,大胆尝试,逐步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培养模式,即大类培养、博雅与前瞻性的课程体系、探究式与研究型学习模式、“二制三化”(导师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强化科研训练等。
二、人才培养特色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按照理科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工科试验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四个专业(专业大类)招生。
武汉大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作者:饶子正李宁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2期摘要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本文具体阐述了,武汉大学“弘毅学堂”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领跑者的理念构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选”和“鉴”结合的思路探索学生选拔方式;实施导师制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探索课程体系改革;重视学生国际化培养。
关键词拔尖创新实践探索武汉大学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2009年,为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着眼于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超前开发,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该计划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一流科学家队伍。
武汉大学于2010年参与此项计划,并根据学校实际成立了“弘毅学堂”,以此开启了武汉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工作。
1以领跑者”的理念构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弘毅学堂”是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领头雁”,在成立之初学校就以“领跑者”的理念为学堂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与合理的运行机制,在制度层面强化学堂的拔尖地位。
“弘毅学堂”设立弘毅数学班、弘毅物理班、弘毅化学班、弘毅生物班和弘毅计算机班,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强调“大分散、小集中”。
学校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在宏观层面做好规划设计与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微观层面负责各学科班级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相关工作。
为保证“弘毅学堂”的顺利运行,学校成立“弘毅学堂”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其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弘毅学堂”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弘毅学堂”的行政事务、组织协调和沟通联络工作;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制定拔尖学生选拔原则和拔尖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组织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哲学学院国学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国学试验班二、专业培养目标世界上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人类必须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量齐观,我们必须从我国固有文明中吸取营养,造就一批学习和研究国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高级专门人才。
秉此宗旨,本试验班志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既精通传统国学,同时熟悉世界人文科学的走向,又掌握外国语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的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国学试验班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高级研究中心联办,旨在培养一批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文学、小学的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有较深刻理解,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和外文,且熟悉当今世界人文学科的大致走向,并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的复合型人才。
该班的创办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教学模式上参酌中国古代书院和牛津、剑桥导师指导阅读及讨论的方法;在教材选用上力求直接采用原典原著;在考核方法上采用闭卷与课程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形式;在师资来源上尽量扩大范围,邀请校内外、国内外名家作专题演讲。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151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国学通论、四书、诗经(附楚辞)、史记、汉书、老子、庄子、左传、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及目录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古代文学史。
七、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德、志、体、美、劳诸方面的基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数,毕业时,学生能流畅地读懂中国古典文献和英文原著、论文,借助工具书能阅读二外。
国学试验班教学计划表。
2017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国际班、弘毅学堂二次选拔通知2017级生命科学学院全体新生:经学校和学院研究,决定开展2017年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国际班和弘毅学堂学生的选拔,现通知如下。
一、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国际班选拔生命科学学院自2005年开始开设生物学基地国际班,该班隶属于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学理科基地)。
国际班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采取全英文授课,这些课程全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因此,要求进入该班级学习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生物学国际班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30分,生物学国际班学生取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生物科学专业一致,即为“生物科学理学学士”。
国际班的注册费与生物科学类一致。
国际班学生是从生命科学学院所有新生中选拔产生。
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20分,或不低于总分的80%),学院组织英语面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不超过30人。
国际班的全英文学习有一定的实际难度,已录取为国际班的学生不得再次申请转专业和院系。
请各位新生将以上情况与家长进行细致沟通,并认真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
二、弘毅学堂2017级新生二次选拔经学校研究,决定从生命科学学院选拔不超过5名新生进入弘毅学堂学习。
报名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高考分数不低于武汉大学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2.理综成绩240分(含240分)以上3.数学成绩120分(含120分)以上4.具有本专业自主招生资格注:对具有特殊素质、素养的学生,条件可适当放宽,具体情况由学院聘请的专家组考核后,提出拟录名单,并报弘毅学堂专家组讨论批准。
三、时间安排2017年9月13日17:00前,有意向的学生请将填写好的《武汉大学2017级生物学国际班、弘毅学堂选拔申请表》交给许洋老师。
2017年9月15日(暂定),进行选拔面试。
说明:学院将通过网站和电话两种方式公布入围学生名单,以及测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等,学生本人要注意浏览生命科学学院网站通知,保证电话畅通。
弘毅学堂数学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代码:0701 名称:数学弘毅班(Mathematics)
二、培养目标
本班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能在科技和教育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特色和培养要求
弘毅班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优良的科学素养,具备科学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
3.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
4.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145学分
五、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抽象代数,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泛函分析,复变函数,多复分析,广义函数与偏微分方程,概率论,拓扑学,数值分析,微分几何,微分流形,代数拓扑,交换代数。
其他主干课程:黎曼几何初步,调和分析,数学模型,数学实验,大学物理,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八、双语教学:结合短课程的教学进行
九、毕业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修满145学分(具体见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数学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饶子正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12期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本文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为例,介绍并阐述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具体包括: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营造学术氛围,完善科研训练,丰富课外生活。
关键词素质教育探索实践武汉大学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国际一流人才,教育部于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大学等国内19所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武汉大学于2010年参与该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拔尖计划,学校成立了弘毅学堂,以此作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和培养精英人才的特区,设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理科班和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国学二个文科班。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作为拔尖学生培养的试验田和辐射源,在素质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
1优化课程体系通识课程方面,武汉大学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丰富的优势,历来重视通识课程的设置,重组通识必修课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
通识选修课程内部,又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跨学科领域五大类,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个学分,最低修满12个学分。
而对于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在内的“弘毅学堂”学生来说,每人应该在人文、社科领域修满4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
这样一来,就基本构建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通识课程的结构体系,将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学习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
专业课程方面,“弘毅学堂”主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开展创新、创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培养方案(试行)一、弘毅学堂简介弘毅学堂是武汉大学的荣誉学院,成立于2010年,是武汉大学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与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及“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的具体实践,是武汉大学遵循国家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总体战略,培养国家脊梁和领袖人才的教育品牌,是武汉大学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基地,也是武汉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试验区,亦是学校创建书院式学术社区的前哨站。
“弘毅”二字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
办学宗旨是遵循各学科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领军人才的培育模式和成长环境,使其逐步培育成长为人文素养高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超、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乃至世界相关领域起引领作用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以及创新工程师。
2018年,为贯彻教育部“拔尖培养计划2.0”和“卓越计划2.0”精神,在已有八年弘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数理金融和国学七个方向办学经验基础上,根据学校特色优势、国际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弘毅学堂培养专业调整扩充为四个大类,即理科大类(理科试验班: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人文科学大类(人文科学试验班:含文学、历史、哲学、英语、国学)、新工科大类(工科试验班:含计算机、先进制造、国际工程),以及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
弘毅学堂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博雅型教育和研究型学习的理念,依托我校强大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方针,大胆尝试,逐步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培养模式,即大类培养、博雅与前瞻性的课程体系、探究式与研究型学习模式、“二制三化”(导师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强化科研训练等。
探究式与研究型学习模式:按照21世纪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重构本科教育行动纲领,倡导研究型的学习模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文献阅读、分析讨论,使知识的学习过程成为“是基于导师指导下的主动发现而不是信息的被动传递”;另一方面设立科研项目基金与奖励政策,鼓励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或自主进行力所能及基础科研实践,或进入教师课题组,直接参与和从事国际前沿的科研项目。
完善高校基础学科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武汉大学为例宋娟;夏阳【期刊名称】《当代继续教育》【年(卷),期】2015(033)005【摘要】本文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为例,阐述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特点,同时比较分析了部分高校的拔尖学生选拔机制,认为在有效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选拔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中,完善选拔机制是关键.经过四年的推进实践,武汉大学第一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本科学生已经毕业,通过对这一届本科生的培养经历进行分析总结,明确了选拔机制的重要性,为后续武汉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验性指导.%"Basic subjects top students test plan" in Wuhan 0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me students selection mechanism finds that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in select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with development potential,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After four years of practice,the first session of undergraduates have already graduated. An analysis of their training experience proves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on mecha-nism,and also provides an empirical guidance for the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sub-jects top students test plan".【总页数】4页(P80-83)【作者】宋娟;夏阳【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相关文献】1.基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导向的研究生社团建设探析——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J], 张岱2.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r——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本科生"拔尖计划"为例 [J], 王宇凡3.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J], 雷起宏;刘潇;沈元春4.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地理科学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以武汉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为例 [J], 何建华;刘耀林;刘艳芳5.完善高校基础学科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武汉大学为例 [J], 宋娟;夏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