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选型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37
电缆的选型与配线欧阳光明(2021.03.07)选择电线平方数和电流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 1.5-2 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 28A,按每平方毫米 10A 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 120A,按每平方毫米 5A 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就是 10 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 5 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 比如 2.5 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 4 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 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 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70 和 95 平方都乘以 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 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 10A 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 1.5 平方的铜线或2.5 平方的铝线。
10 米内,导线电流密度 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 米,3A/平方毫米,50-200 米,2A/平方毫米,500 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 4 平方铜线或者6 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 150 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 4 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 S= IL / 54.4*U`铝线: S= IL / 34*U`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压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说明: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范围内,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目录一. 概述 (2)二. 范围……………………………………………………………………………2-3三. 参考标准及参数取值依据 (3)四. 符号说明………………………………………………………………………3-4五. IEC 287-3-2/1995标准电力电缆截面经济最佳化计算方法的应用………4-11六. 电力电缆经济截面最佳化数据查找的使用方法……………………………11-12七. 电缆经济截面与发热截面总费用比较及投资回收年计算…………………12-15八. 经济截面的校验条件..................................................................16-17 附录1 铜芯电力电缆综合造价统计表................................................18-19 附录2 电缆造价类别的平均A值 (20)附录3 电缆型号与电缆造价类别对照表 (20)附录4-1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I-A类别)....................................21-23 附录4-2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II-A类别)....................................24-26 附录4-3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III-A类别)....................................27-29 附录4-4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IV-A类别)....................................30-32 附录4-5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V-A类别)....................................33-35 附录5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密度计算数据及图表(不同电价)...............36-40 附录6 电缆导体交流电阻及感抗......................................................41-42 附录 7 铜芯电力电缆允许载流量表 (42)附录8 损耗费用辅助量F─Tmax─P关系的统计值 (43)附录9 最大负载利用小时Tmax与最大负载损耗小时τ和cosΦ的关系 (43)附录10 不同行业的年最大负载利用小时Tmax,(h) (44)九. 参考资料 (44)电力电缆经济选型实用手册一.概述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是选择导体的必要条件之一。
变电站电缆选型手册1. 引言本手册旨在为变电站电缆选型提供一份参考指南。
在变电站建设中,电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担着输送电力和信号的重要任务。
正确选择合适的电缆可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电力传输质量。
本手册将介绍电缆选型的基本原则、常见的电缆类型、选择指南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通过学习本手册,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电缆选型的关键因素,为变电站电缆的选型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电缆选型的基本原则2.1 承载能力电缆承载能力是选择合适电缆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选择电缆时,需要考虑电缆的额定电压和电流,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正常的工作负荷。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缆的短路容量和过载能力,以应对突发的电流冲击和超负荷情况。
2.2 环境适应性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辐射等。
在选择电缆时,应对环境条件进行充分考虑,选择符合相应标准的防护层和绝缘材料,以确保电缆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2.3 经济性经济性是电缆选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综合考虑电缆的成本、寿命、维护成本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电缆。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缆的可维修性和易用性,以降低维护和运维成本。
3. 常见的电缆类型3.1 低压电缆低压电缆的额定电压一般在1000V以下,主要用于输送低压电力和信号。
低压电缆通常采用铜或铝导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导电性能。
根据绝缘材料的不同,低压电缆可以分为PVC绝缘电缆、XLPE绝缘电缆等。
3.2 中压电缆中压电缆的额定电压一般在1kV到35kV之间,主要用于输送中压电力。
中压电缆通常采用铜或铝导体,绝缘层和护套采用耐热、耐电压的材料。
常见的中压电缆包括聚乙烯交联绝缘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等。
3.3 高压电缆高压电缆的额定电压一般在110kV以上,主要用于输送高压电力。
高压电缆通常采用铜导体和油纸绝缘结构,具有较高的耐电压和抗干扰能力。
高压电缆在选型和安装上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通常由专业团队进行设计和施工。
电缆选型手册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临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汁院会同有关单位对《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1994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增加了中、高正电缆;冰数选择要求:2.增加了电缆绝缘类别选择要求,取消了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的相关内容:3.增加了主芯截面400mm2<S≤800mm2和S>800mm2的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选样要求;4.增加了大电流负荷的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时对电缆截面、材质等要求;5.增加了电缆终端一般性选择要求:6.增加了自接电缆实施金属层开断并作绝缘处理内容:7.增加了交流系统三芯电缆的金属层接地要求:8.增加了城市电缆系统的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相关规定:9.增加了架空桥架检修通道设置要求;10.增加了电缆隧道安全孔设置间距要求;11.增加了附录B和附录F。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负责具体管埋,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东风路18号.邮编:610021),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没计院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没汁院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李国荣熊涛张天泽齐春陶勤万里宁王鑫王聪慧1 总则1.0.1 为使电力工程电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和维护,制定本规范。
1.0. 2 本规范适删于新建、扩建的电力工程中50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选择与敷设设计。
矿用电缆选型手册矿用橡套软电缆新老型号对照U或M:矿缆系列代号;C:采煤机用;P:非金属屏蔽;PT:金属屏蔽;J:带监视线芯;Z:电钻用;Q:轻型(老标准中UPQ和UCPQ中的Q电表千伏级);R:钢丝绕包加强;B:钢丝编织加强;S:梭车用;BP:变频装置用。
常用矿缆型号、名称及使用范围矿用电缆推荐载流量(25℃下)额定载流量随温度的降低系数根载流量的1.6倍。
矿用橡套软电缆结构和性能一般要求1、导体●导体应符合GB3953中TR型铜线的要求,导体单丝伸长率应符合相应规定。
镀锡导体镀锡前导体表面应光洁,不得有与良好的工业产品不相称的缺陷。
●除非在有关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导体单线最大直径应符合GB/T3956中第5种导体的规定。
●绞、束导体的节径比应不大于下表规定,推荐导体中股线绞向与复绞时绞向相同,外层绞向为左向。
位于缆芯中央的地线芯绞合节距和绞向由2、绝缘●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必须挤包绝缘层。
●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后续标准的规定。
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并应按MT818.1中6.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
●绝缘电阻值应符合各后续产品的要求。
3、绝缘●额定电压为3.6/6kV及以上电缆的导体必须有导体屏蔽,导体屏蔽方式见后续标准规定。
半导电层的计算厚度控制在0.7mm左右,实际厚度不考核。
●屏蔽型电缆动力线芯必须有绝缘屏蔽,屏蔽方式见后续标准规定。
屏蔽层可以从绝缘上剥下来,且绝缘不受损坏。
●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中的挤包半导电层的热老化性能应与相结合的绝缘层相当。
●除非各后续标准中另有规定,屏蔽层或监视层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kΩ并应按MT818.1中6.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金属与纤维编织层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a)编织用铜丝应符合GB3953中TR型铜丝的技术要求,铜线表面应镀锡。
b)编织层由镀锡铜线与聚酰胺或聚酯类合成纤维纱组成,两者的锭数相同、方向相反。
电缆选型手册及常用公式(总10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缆的选型与配线选择电线平方数和电流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 28A,按每平方毫米 10A 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 120A,按每平方毫米 5A 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就是 10 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 5 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 比如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 4 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 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 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 3, 70 和 95 平方都乘以 ,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 6 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 10A 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平方的铜线或平方的铝线。
10 米内,导线电流密度 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 米,3A/平方毫米,50-200 米,2A/平方毫米,500 米以上要小于 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 4 平方铜线或者 6 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 150 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 4 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电缆选型手册2012精编版电缆的选型与配线选择电线平方数和电流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 1.5-2 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 28A,按每平方毫米 10A 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 120A,按每平方毫米 5A 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就是 10 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 5 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 比如 2.5 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 4 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 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 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 3, 70 和 95 平方都乘以 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 6 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 10A 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 1.5 平方的铜线或 2.5 平方的铝线。
10 米内,导线电流密度 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 米,3A/平方毫米,50-200 米,2A/平方毫米,500 米以上要小于 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 4 平方铜线或者 6 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 150 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 4 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 S= IL / 54.4*U`铝线: S= IL / 34*U`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压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说明: 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范围内,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电线电缆的选型手册1. 引言电线电缆是电力传输和电气设备连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线电缆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电流负载、环境条件、安全要求等。
本手册旨在帮助用户了解电线电缆选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以便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电线电缆。
2. 电线电缆基础知识2.1 电线电缆定义和分类电线电缆是用于传输电能或信号的导体材料,可以分为低压电线电缆和高压电线电缆两大类。
低压电线电缆一般用于低压电力系统和家庭用电,而高压电线电缆用于输电和配电系统。
2.2 电线电缆的结构和构造电线电缆通常由导体、绝缘层、绝缘护套和外护套四部分组成。
导体负责传输电流,绝缘层用于隔离导体和外界,绝缘护套和外护套则保护电线电缆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2.3 电线电缆的常用规格和标准电线电缆的规格和标准通常由国家、行业或制造商制定。
常见的规格参数包括导体截面积、导体材料、绝缘材料、外护套材料等。
3. 电线电缆选型步骤3.1 确定电流负载和电压等级在选型电线电缆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电线电缆所要承载的电流负载和电压等级。
电流负载决定了电线电缆的导体截面积,而电压等级决定了电线电缆的绝缘强度。
3.2 考虑环境条件电线电缆在使用环境中可能受到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型电线电缆时需要考虑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绝缘材料和外护套材料。
3.3 考虑安全要求电线电缆的选型还需要考虑安全要求,如防火性能、耐热性能等。
在安装和使用电线电缆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3.4 选型电线电缆根据前面确定的电流负载、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安全要求,可以选择符合要求的电线电缆。
可以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手册进行选型。
4. 电线电缆选型实例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线电缆的选型过程,本手册附带了一个选型实例。
该实例包括了选型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操作,读者可以根据实例来进行选型实践。
5. 选型常见问题解答在电线电缆的选型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国标电缆选型手册
国标电缆选型手册是一本用于指导电缆选型和使用的参考资料。
其中包含了各类电缆的型号、名称、规格及执行标准等信息。
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关于国标电缆选型手册的内容:
1. 电缆型号、名称、规格及执行标准:国标电缆选型手册中列举了各种电缆的型号、名称、规格及执行标准,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例如,常见的电缆类型包括市内通信电缆、配线电缆、局用电缆、矿用橡套软电缆、煤矿用阻烯电缆等。
2. 电缆绝缘和护层:国标电缆选型手册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电缆的绝缘和护层材料。
例如,聚氯乙烯(V)、聚烯烃(Y、YF、YP)、铝箔屏蔽聚乙烯(HP)等。
3. 电缆特征和用途:电缆选型手册中明确了不同电缆的特征和用途,有助于用户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缆。
例如,石油膏填充电缆(T)、高频隔离电缆(G)、自承式电缆(C)等。
4. 外护层结构:国标电缆选型手册中还介绍了各种电缆的外护层结构,包括双层防腐钢带绕包销装聚乙烯外被层(23)、单层细钢丝铠装聚乙烯被层(33)、单层粗钢丝铠装聚乙烯被层(43)等。
5. 电缆规格:手册中列举了各种电缆的规格,如BV、BLV、BVV、BLVV、BVR、RV等,并提供了相应的电流计算方法,便于用户根据电气设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缆规格。
要获取国标电缆选型手册,可以联系相关电缆厂家或查阅国家电网公司官方网站等渠道。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电气工程书籍和实用手册,以获取更多关于电缆选型的知识和技巧。
目录一. 概述 (2)二. 范围……………………………………………………………………………2-3三. 参考标准及参数取值依据 (3)四. 符号说明………………………………………………………………………3-4五. IEC 287-3-2/1995标准电力电缆截面经济最佳化计算方法的应用………4-11六. 电力电缆经济截面最佳化数据查找的使用方法……………………………11-12七. 电缆经济截面与发热截面总费用比较及投资回收年计算…………………12-15八. 经济截面的校验条件..................................................................16-17 附录1 铜芯电力电缆综合造价统计表................................................18-19 附录2 电缆造价类别的平均A值 (20)附录3 电缆型号与电缆造价类别对照表 (20)附录4-1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I-A类别)....................................21-23 附录4-2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II-A类别)....................................24-26 附录4-3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III-A类别)....................................27-29 附录4-4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IV-A类别)....................................30-32 附录4-5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范围(V-A类别)....................................33-35 附录5 铜芯电力电缆经济电流密度计算数据及图表(不同电价)...............36-40 附录6 电缆导体交流电阻及感抗......................................................41-42 附录 7 铜芯电力电缆允许载流量表 (42)附录8 损耗费用辅助量F─Tmax─P关系的统计值 (43)附录9 最大负载利用小时Tmax与最大负载损耗小时τ和cosΦ的关系 (43)附录10 不同行业的年最大负载利用小时Tmax,(h) (44)九. 参考资料 (44)电力电缆经济选型实用手册一.概述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是选择导体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选择导体的诸多技术条件(如发热温升、机械强度及电压降要求等)得到控制或改善时,往往是经济电流密度起着支配作用。
实践证明,经济电流密度对于选择导体进而节省能源,改善环境,提高电力运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
过去,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工程设计往往偏重技术、轻视经济;重视初投资,忽视长期运行的经济性。
工程建设也因此付出过沉重代价。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工程投资方和经营方都越来越注重投资效益和运营效益。
追求工程建设整体的、长远的合理性,倡导基建优化设计。
而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正是这种优化设计的内容之一。
传统的设计方法按载流量选择导体截面时只计算初始投资,导体的截面选择过小,将增加电能的损耗;选择的过大,则增加初始投资。
研究和确定导体电流密度的目的,就是在已知负荷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导体截面;或是在已选定导体截面的情况下,确定经济的负荷范围,以寻求投资的最优方案,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手册应用IEC 287-3-2/1995《电力电缆尺寸的经济最佳化》标准和方法,采用我国常用的铜芯聚氯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PVC绝缘)和交联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XLPE绝缘)中低压电力电缆数据,统计和汇集了为计算电缆系列截面的经济电流范围、经济截面和电缆经济电流密度所需资料,可供电气设计人员和运行人员选择电缆导体经济截面参考。
二. 范围1.本实用手册适用于电压为6/6kV, 8.7/10kV及0.6/1.0kV中低压等级铜芯电力电缆的经济选择。
电缆类型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VV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VV22型),以及交联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YJV型),交联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YJV22型)。
电缆芯数包括:根据产品目录有等截面的三芯、四芯及五芯,非等截面的四芯及五芯。
2.按照IEC 287-3-2/1995国际标准,导体截面经济选择只计及发热损耗,不考虑电压有关的损耗, 也不包括诸如维修等因素。
三.参考标准及参数取值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287-3-2/1995《电力电缆截面的经济最佳化》。
国家标准 GB/T16895.15-2002 等效于IEC 60364-5-523:1999《建筑物电气装置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布线系统载流量》以及GB 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金融贴现率,电价年增长率等按照近年来国家电力公司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
低压电力电缆出厂价格根据《北京工程造价信息》2001年第2期。
中压电力电缆价格及中低压电缆敷设综合费用根据西北电力设计院1981年及东北电力设计院2001年的专题报告《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资料。
四.符号说明本手册使用的符号及其量值说明如下:A 与导体截面有关的单位长度成本的可变部分(造价费用斜率) 元/m.mm2B 邻近效应、集肤效应的综合系数—C 与敷设条件等有关的单位长度成本的不变部分元/mCT 电缆系统总成本(总费用) 元Imax 最大负载电流AL 电缆截面某段长度mCJ 年期间内电缆导体发热损耗费用的现值元N 电缆使用的经济寿命期年Np 每回路相导体数目--Nc 传输同型号电缆和负载值的回路数目 --P 电价,电度电费元/kWhD 每年最大需量电费元/kW·年F 由公式(6)定义的辅助量(线损辅助量) 元/WQ 由公式(4)定义的辅助量--r 由公式(5)定义的辅助量--a Imax的年增长率%b 电价P的年增长率,不计及通货膨胀%i 计算现值用贴现率%CI 拟确定某段长度的标准截面规格的初始费用元CI1 最接近某段长度较小标准截面规格的初始费用元CI2 最接近某段长度较大标准截面规格的初始费用元R 拟确定电缆截面规格的单位长度交流电阻Ω/kmR1 最接近较小标准截面规格的单位长度交流电阻Ω/kmR2 最接近较大标准截面规格的单位长度交流电阻Ω/kmTmax 最大负载利用小时hτ最大负载损耗小时hS 电缆导体截面mm2Sec 电缆导体的经济截面mm2ρ20 导体20℃下的电阻率Ω.mα20 导体20℃下的电阻温度系数1/℃θm 导体平均运行温度℃K 温度及B系数的综合系数--T 投资回收年年五.IEC 287-3-2/1995标准电力电缆截面经济最佳化计算方法的应用1.电缆的总费用。
总拥有费用法(TOC ,Total Owning Cost)是全面评价电气装置能效费用的方法,包含:初始投资(采购及安装费用)及其寿命期运行费用的两个部分。
其表达式如下:总费用 CT=CI +CJ------------------------------------------------(1)式中:CI 所安装的电缆造价(初始投资), 包括电缆购置费及敷设安装费用,(元) CJ 等效于电缆购买时的线路损耗费用,即电缆N年经济寿命期发热损耗费用现值,(元)。
1.1 电缆初始投资CI包括电缆出厂价及敷设费用(附录1),敷设费用以综合造价系数来折算,综合造价系数计及电缆的运输,敷设安装及电缆构筑物等费用,综合造价系数随电缆截面增大而降低。
以下用单位长度和截面有关系的投资费用斜率A来表示,又叫做投资费用的可变部分A值。
各种类型电缆的A值因价格不同而异,为求得各类型电缆截面与投资的线性关系,其斜率A(以下简称A值)按下式计算:A=(截面S2电缆的初始投资-截面S1电缆的初始投资)/(截面S2-S1),(元/m.mm2) -----------------------------------------------------------------(2) 对于每一种型号电缆,都存在各自变化幅度不大的系列截面斜率A。
本手册共统计28种型号电缆的A值,将其之间误差小于10%的A合并为同一类平均A值, 平均A值由小到大分成五组以I-A, II-A, III-A, IV-A, V-A类别标志,见附录2。
电缆造价类别与电缆型号对照表见附录3。
五个组的平均A值代表型号数量不等的电缆单位造价,它们之间的偏差为18~125%。
为了使电缆导体截面范围建立较好的线性关系,以平均A值对相应型号电缆的初始造价做线性调整。
采用平均A值比用自身A值计算经济截面和经济电流密度所得结果只有小于3%很小的误差。
1.2 电缆在N寿命年期间发热损耗现值CJ这是计算电缆造价以外的运行费用,它与负载大小、年运行时间、电价、电缆截面、使用寿命期及资金贴现率等因素有关。
(1) 电缆在N经济寿命年运行的电能损耗费,折算到电缆购买日的现值:CJ=(I2max×R×L×Np×Nc /1000) ×(τ×P+D)×[Q /(1+ i/100)],(元)------------------------------------------------------------------- (3) 式中: Q为计及N年负载增长、电价增长和贴现率的系数,Q=(1-rN)/ (1-r) ---------------------------------------------------------(4) 其中 r=[(1+a/100)2×(1+b/100)] / (1+ i/100) ----------------------------(5)(2) 为方便于以后对不同截面损耗费用的一系列计算,将(3)式中除导体电流和电阻以外的所有参数以线损辅助量F来表示。
令F=Np×Nc×( τ×P+D) ×[Q / (1+ i %)]/1000,(元/W)---------------(6) F总括了回路相数Np和Nc、电价P、D、最大负载损耗小时τ和现值系数[Q / (1+ i %)]。
此处采用我国常用的最大负载损耗小时(τ)法来计算线损。
因此最大负载损耗小时τ需由已知的年最大负载利用小时Tmax和功率因数cosφ关系表中查出,见附录9。
功率因数cos φ对经济电流范围和经济截面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小,本手册采用该关系表的中间值cosφ=0.9,在Tmax=1000h至8500h范围取下τ值作为计算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