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筛分析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903.93 KB
- 文档页数:4
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析试验的主要认识和收获
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析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用来确定砂料的颗粒分布情况以及评估其工程性能。
以下是该试验的主要认识和收获:
1. 颗粒分布特性:通过砂筛分析试验,可以了解砂料中各种颗粒的分布情况,如粗颗粒、中颗粒和细颗粒的比例。
这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2. 砂筛曲线绘制:通过试验得到的砂筛分析数据,可以绘制砂筛曲线,即以颗粒通过各个筛孔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筛孔孔径为横坐标的曲线。
砂筛曲线可提供有关砂料的粒度分布情况的直观图形表达,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 砂料质量评估:通过砂筛分析试验,可以评估砂料的质量,包括砂率、均匀系数、规定砂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与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耐久性等性能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4. 配合比优化:通过分析不同颗粒级配的砂料,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5. 质量控制:砂筛分析试验可用于对砂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避免使用不合格的砂料对混凝土的影响,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砂筛分析试验主要是通过对砂料进行筛分,了解砂料颗粒分布情况,并据此优化配合比和控制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和耐久性。
水泥实验室砂子筛分析试验实施细则3.13. 1 试样的处理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 5)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3.2 试验程序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 取下套筛, 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 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 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这样顺序进行, 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G = A d12200(G 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 .... 筛面面积,mmD筛孔尺寸,mm)。
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
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比例进行修正。
3.13 . 3结果计算与评定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0.1%时,须重新试验.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A2 A3 A4 A5 乓)-5A100 - A2.36mm 1.18mm 600 pm 300 pm 150 p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
砂筛分析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二、实验仪器
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三、实验过程
•1、按要求称取干燥试样500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四、数据处理
•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
和,精确到1%。
(3)细度模数:Mx=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物质,其粒径大小对于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砂的粒度分布情况,筛分析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土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方法,对砂的粒度进行定量研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的砂样品来源于自然砂矿,经过采集、清洗、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试样。
2. 实验仪器和设备:a. 筛分机:采用国家标准GB/T 6003-2017中规定的筛分机,具备可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功能。
b. 筛网:采用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等规格。
3. 实验步骤:a. 将筛分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b.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筛网安装在筛分机上,并确保筛网与筛分机之间无间隙。
c. 取适量的砂样品放入筛分机的进料口,并启动筛分机。
d. 经过一定时间的筛分过程后,关闭筛分机,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质量。
e. 将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转移到相应的容器中,并称量其质量。
f. 根据筛网孔径和砂样品质量,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砂样品在不同筛网上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通过对筛余量和筛通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1. 筛余量分析:筛余量是指砂样品中未能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根据筛余量的大小,可以判断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余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2. 筛通量分析:筛通量是指砂样品中能够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筛通量的大小反映了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通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少。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反映砂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特征,如中值、偏度和峰度等指标。
砂的筛分析实验总结导言:砂土是土壤工程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土壤类型。
在土壤工程设计、建设和监测过程中,对砂土的筛分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对砂的筛分析实验进行总结,并探讨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在土壤工程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是通过筛分仪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样品准备:从现场或实验室获取砂土样品,进行无机杂质的清理,干燥后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2. 筛分仪设置:将筛分仪的筛孔和对应的筛网安装在筛分仪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筛孔尺寸。
3. 筛分程序:将样品加入筛分仪的上层筛网,开启筛分仪,进行一定时间的振动,以使砂颗粒按大小分散在不同筛孔下。
4. 去除残渣:振动停止后,取下筛分仪的筛网,将筛下的残渣沉淀,以备后续分析。
结果分析:通过筛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筛孔尺寸上的级配曲线图。
级配曲线能够反映砂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百分比。
通常,我们将砂粒根据粒径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砂土中不同粒径的含量占比,进而计算出粒径分布曲线以及筛孔通过率等参数。
例如,通过计算所得的筛孔通过率可以用来评估砂土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这对于土壤工程中的水文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应用:砂的筛分析实验在土壤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应用:1. 施工工艺设计:通过砂的筛分结果可以了解砂土中不同粒径的含量,从而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对于需要填充砂土的地基工程来说,合理的砂土级配可以提高填充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孔隙特性研究:砂土的孔隙特性与其级配密切相关。
通过砂的筛分实验,我们可以获得砂土孔隙分布的初步信息,为进一步研究砂土的渗透性、孔隙率等参数提供依据。
3. 地质调查评价:砂的筛分实验可以用于地质调查中对砂土分布和特性的评价。
在开展土壤勘察和地质灾害评估时,通过对不同地层砂土样品的筛分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层砂土的厚度、颗粒细度等特性。
4. 土壤改良方案设计:对于某些土壤较差的工程场地,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来提升土壤的工程性质。
砂筛分析报告引言砂筛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砂土粒径分布的实验方法。
通过将砂土样品通过一系列筛网进行筛分,并根据各筛网上留下的颗粒数量来计算出粒径分布曲线,从而了解砂土的颗粒分布情况。
本报告旨在对进行的砂筛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和设备–砂土样品–筛网组件–秤量器具–清洗容器–集水容器–电子计时器2.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和样品数量。
2.将砂土样品收集并通过筛网进行粗筛,以去除大颗粒。
3.将经过粗筛的砂土样品分批放入筛网组件,依次进行细筛。
4.在每个筛网下方放置集水容器,以收集通过筛孔的颗粒。
5.将每个筛网上的颗粒进行称量。
6.清洗筛网和颗粒,并记录筛网编号和颗粒重量。
7.计算并绘制颗粒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在进行砂筛分析实验后,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粒径范围(mm)通过颗粒(g)2.00 - 1.00 1001.00 - 0.50 2500.50 - 0.25 3000.25 - 0.125 1500.125 - 0.063 800.063 - 0.032 400.032 - 0.016 200.016 - 0.008 10<0.008 5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砂土样品的颗粒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粒径减小,通过颗粒的重量逐渐减小,符合砂土颗粒分布的基本规律。
在砂筛分析中,通常使用颗粒分布曲线来表示砂土样品的粒径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绘制出以下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砂土颗粒分布曲线从上图可以看出,砂土样品中的颗粒主要集中在0.25 - 0.125 mm和0.50 - 0.25 mm的粒径范围内,而较大和较小的颗粒数量相对较少。
根据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的形状,我们可以对砂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当曲线越平坦时,砂土的工程性质越好;而当曲线越陡峭时,砂土的工程性质越差。
结论根据本次砂筛分析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砂土样品的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0.25 - 0.125 mm和0.50 - 0.25 mm的粒径范围内。
砂的检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 摇筛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0.1%;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式中:uf——砂的细度模数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0.1。
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 李氏瓶——容量250ml;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粗集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二)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骨料水洗法试验步骤:1 . 称取一份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1%,2 .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3 .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 . 根据集料大小选择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 .075mm标准筛,上部为2 .36mm 或4 .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不得有集料倒出。
5. 重复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
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4),准确至1%, m3与m4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8 . 将回收的干燥集料按干筛法分出0.075mm筛以上各筛的筛余量,此时0.075mm筛上部分应为0。
五、结果评定(一)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率? 以各号筛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一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若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0-( +m底)m。
—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i:—依次为0.075mm、0.15mm……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m底—筛底(0.075mm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分计筛余百分率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Pi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Pi=mi/(mo-m5) 各符号意义同前。
(3)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O.1%。
(4)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i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筛分析试验是砂土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检测方法。
它可以分析出砂土中的砂砾结构、各分级砂砾组成及其粒径特性,为取得高质量的砂土供应提供依据。
该方法可以应用在水利建筑、道路工程、河道筑堤、护岸等工程。
砂筛分析试验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国家规定的筛网网眼尺寸对砂土样品进行筛分,按照规定的尺寸能够通过网眼的砂砾经分级筛分。
一般采用网眼尺寸为0.063mm、2.8mm、11.2mm、45mm、90mm五分筛,筛分结束后计算各筛的组成及百分比,从而判断砂土的筛分结构特征。
砂筛分析试验的工作流程包括样品采样、砂筛清理、筛分、重量测定、结果处理等步骤。
砂筛的处理首先根据加载砂的颗粒范围,选用合适的筛分尺寸,它可能是一个国家标准的网孔尺寸,也可以是检测要求的特殊尺寸。
选择好筛分尺寸以后,根据试验要求取20g左右的砂土样品放入清理干净的砂筛中,用抖力器抖动使砂土充分散开,然后用调整螺钉把抖动的砂土定位于网孔口,再用细支架上的小滤斗一点带框将抖动的砂固定好,即可完成砂筛清理。
砂筛分析试验完成后,重量法测量砂筛网眼分级范围内每一级各筛质量,扣除胶体质量和废渣,结合筛分结果,计算砂土各分级砂砾形成颗粒组成比,分析砂筛分结果,以及其特性,以便进一步判断砂土的性质和整体水泥性能。
砂筛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级配曲线,即颗粒大小分布情况,判定砂的颗粒级配情况,计算出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规格,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并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二、实验仪器
摇筛机、标准筛、天平、烘箱、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三、实验操作
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精确至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四、数据处理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
和,精确到1%。
筛孔尺寸(mm )
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4.75
2.36
1.18
0.600
0.300
0.150
底盘
(3)细度模数:Mx=,单次精确至0.01,平均精确至0.1,取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且两次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2。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累计筛余(%)
筛孔尺寸(mm)
1区2区3区
10.0 0 0 0
4.75 10~0 10~0 10~0
2.36 35~5 25~0 15~0
1.18 65~35 50~10 25~0
0.600 85~71 70~41 40~16
0.300 95~80 92~70 85~55
0.150 100~90 100~90 100~90
五、注意事项
1、四分法缩取试样
用分料器直接分取或人工四分。
将取回的砂试样拌匀后摊成厚度约20mm的饼状,在其上划十字线,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线的两份混合后,再按同样的方法持续进行,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试验所需的数量为止。
2、试验前后质量偏差
试验前后质量总计与试验前相比误差不得超过1%,否则重新试验。
3、因课堂时间、操作进度等原因,实验的步骤与标准方法中有所差异。
《建设用砂》标准中,砂筛分析每个试样摇筛时间为10 min。
六、思考与讨论
1、比较各组试验结果,分析差异及讨论影响因素?
2、如何对砂筛分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