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咨询案例分析练习案例(一)
- 格式:doc
- 大小:2.20 KB
- 文档页数:1
企业管理咨询案例分析案例1 联想集团的学习型组织问题:1、试分析联想的历次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因和效果。
2、我国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借鉴联想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当今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是广泛适用于国家管理、城市管理、企业管理、学校管理、家庭管理等的宏观管理理论。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需具备6大要素:①、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机制;②、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③、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④、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⑤、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⑥、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学习型组织需具备以下六大特点:①、精简;②、扁平化;③、有弹性;④、不断自我创造;⑤、善于学习;⑥、自主管理。
创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以下步骤:①、组织的画像;②、7C模型;③、6大行为准则;④、雕刻家的角度;⑤、测定标准。
案例2 A公司的目标管理问题:目前人力资源部的人数有限,而且各司其职。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该怎样处理?问题分析:从这个案例中给出的信息来看,该公司的目标管理体系其实还是比较完善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案例中的问题呢?一是目标管理没有同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应有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使得目标管理缺乏层次感;二是沟通不及时,目标管理没有得到公司上下的认同;三是目标管理内容过于重复复杂,没有结合部门的特点制定,有单纯为搞目标管理之嫌;四是没有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目标管理内容和进行效果评估。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目标管理工作并没有精细化,公司缺乏目标管理体系的执行力。
部门经理不愿填写目标管理卡的问题,主要有三种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填卡太麻烦,重复性的问题浪费了时间。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抽出每个岗位例行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将其记入岗位职责说明书中去,考核时同样有据可依;而对于各个岗位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才记入目标管理卡;对于战略性的目标考核时间可以稍微拉长一些,如果有条件的话,公司可以定制一套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可以更加简便填写。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范文案例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和借鉴等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人们所经历事件事实的有意截取。
是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教培意义的有效载体。
因此,人们常常把案例作为一种事实蓝本进行引据说服、教育培训、分析研究和参考借鉴的最有效、最简捷、最有信服力的信息资源。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范文,以供大家阅读。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范文一S实业公司是一家电子计算机芯片的销售公司。
它是美国一家知名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也是欧洲其他两家著名公司在中国的分销商。
该公司的总部设在广州市,其销售网点遍及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用户达八千余家,每年的销售业务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
S公司中设有产品、销售、服务、人事部等部门,其中销售部在武汉、南京、西安等地设有分部,负责当地的销售业务。
S公司总经理邵刚现在面临一个难题:公司的销售部需要改组。
上星期,销售部经理杨帆向公司提交了辞呈,理由是另一家公司给他的薪水更加优厚。
公司几次挽留杨帆,但仍没有改变他的决定。
现在急需任命一位销售部经理来代替杨帆。
同时,邵刚从这件事中得出教训:从公司长远利益着想,必须从现在起着手培养后备力量,这样才能形成人才梯队,使公司不至于出现一个走,整个部门都得进行大变动的局面。
因此,邵刚决定再确定一两个作为销售经理未来接班人的人选。
可是,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邵刚和公司其他部门几位负责人在一起讨论了几天,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见。
怎不让人焦急!邵刚首先考虑销售部经理人选。
他私下认为现任副经理于多不错,可以接杨帆的班。
但邵刚的这个想法遭到其他几个人的反对,他记得前天开会的情景。
当时他把想法向公司其他部门负责人宣布,这些人表情怪异。
邵刚不解地望着他们:“你们该不会反对他吧?你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表现堪称一流。
”人事部经理周林发言到:“于多这个人能力的确不错。
他才思敏捷、犀利过人、分析透彻,对于外在变化永不畏缩,也能立刻适应情况,但我认为他担任销售部经理恐怕不合适。
管理学1. 黄大佑为什么要走?助理工程师黄大佑,一个名牌大学生高材生,毕业后工作已八年,于4年前应聘到一家大厂工程部负责技术工作,工作勤恳负责,技术力强,很快就成为厂里有口碑的“四大金刚”之一,名字仅在技术主管陈工之后。
然而,工资却同仓管人员不相上下,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
对此,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
黄厂长,一个有名的识才老厂长,“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孙中山名言,在各种公开场合不知被他引述了多少遍,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了。
4年前,黄大佑调来报到时,门口用红纸写的“热烈欢迎黄大佑工程师到我厂工作”几个不凡的颜体大字,是黄厂长亲自吩咐秘书部主任落实的,并且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师”的“助理”两字去掉,这确实使黄大佑当时春风不少,工作更卖劲。
两年前,工厂有指标申报工程师,黄大佑属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让给一个没有文凭,工作平平的老同志,他想问一下厂长,谁知,他没去找厂长,厂长却先来找他了:“黄工,你年轻,机会有的是。
”去年,他想反映一下工资问题,这问题确实重要,来这里其中一个目的不就是想得高一点工资,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吗?但是几次想开口,都没有勇气讲出来,因为厂长不仅在生产会上大夸他的成绩,而且,曾记得,有几次外地人来取经,黄厂长当着客人的面赞扬他:“黄工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是一个有创新的……”。
哪怕厂长再忙,路上相遇时,总会拍拍黄工的肩膀说两句,诸如“黄工,干得不错”,“黄工,你很有前途”。
这的确让黄大佑兴奋,“黄厂长的确是一个伯乐”。
此言不假,前段时间,他还把一项开发新产品的重任教给他呢,大胆起用年轻人,然而……最近,厂里新建好一批职工宿舍,听说数量比较多,黄大佑决心要反映一下住房问题,谁知黄厂长又先找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黄工,厂里有意培养你入党,我当你的介绍人。
”他又不好开口了,结果家没有搬成。
深夜,黄大佑对着一张报纸招聘栏出神。
第二天一早,黄厂长办公台上压着一张小纸条:黄厂长:您是一个懂得使用人才的好领导,我十分敬佩您,但我决定走了。
某制造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客户背景】该公司是专业从事变压器外壳线轴及其它塑胶制品射出、加工印刷、模具开发设计制造和牙医专用数位口腔摄影影像处理系统生产的台资集团企业。
该企业从199*年到200*年,分别在台湾、华东、华南设立分公司。
凭借卓越的创业精神,以严格之管理,高质量生产,高标准服务,高精度检验使其日益壮大。
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员,能为客户提供专业之产品设计制品,拥有先进的3D设计软件和塑胶模流分析系统,并不断引进行进的专业生产设备,藉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务求品质精益求精,以满足并超越客户之期望为己任。
此次该公司导入人力资源管理专项咨询,将致力于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绩效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和培训体系四大模块的科学规划。
【现状分析】该公司属于生产型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显得管理基础明显没有跟上,尤其在绩效考核上,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基本空缺;人员的考核还是建立在一种单纯的积分奖惩层面,并且在经过长期的实施后已变得流于形式。
这种情况下,构建绩效管理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大部分员工习惯了原有绩效积分奖惩的情况下,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够重新认识绩效管理的意义,并能身先士卒,带动改革?◆由于该公司属于典型的生产型企业,因此中基层管理干部的自身素质普遍较低,对新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理解,更别说在实施中的困难。
◆以前的奖惩积分式的考核对员工的收入没有太大影响,也自然没有激励性可言。
在导入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后,员工的收入总额需要靠个人的努力来决定,对这种现状的改变,是否会让大部分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柏明顿解决方案】1、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同时让中高层管理干部也亲自参与培训宣导工作中来。
2、让高层身先士卒,带领各部门主管分别讨论各部门的绩效指标,柏明顿顾问师从中进行引导和讲解;然后让各部门主管分别带领自己部门内部的课长级以下的人员讨论岗位绩效指标,柏明顿顾问师对讨论后的结果提出专业性意见;3、给部长级以上管理干部做绩效管理操作培训,然后让各部门部长充分学习和消化后,拿着柏明顿顾问师的讲稿,亲自给各部门内部的员工再次进行讲解宣导;【方案实施】首先,通过高层访谈和调研,我们为该公司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画出企业的战略地图,然后从中提取高层的绩效考核指标;然后,让高层根据自身的绩效考核指标,在柏明顿顾问师的引导下,分解到各个部门,并与各个部门主管讨论,以达成一致;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让各部门主管根据自己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内部的每个岗位上,并与该岗位上的员工进行讨论,以达成一致;【实施效果】(1)柏明顿顾问师通过教练式的引导咨询,让该公司的高中基层管理干部都参与到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中来,让大家在体系的建立中去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含义;同时,由于部门绩效指标和岗位绩效指标都是通过一层一层讨论出来的,这就使得整个体系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非常小,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第一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某企业生产一批工艺品答案(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
责任与职权明确。
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
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1X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
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3)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管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考虑设立生产计划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后勤部门。
这样就可以发挥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即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第二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1.悦来企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划公司)是悦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悦来)控股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元。
自1998年设立以来,企划公司一直赢利,净资产收益率为20%左右,年创税后利润2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为30%左右。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赢利又在发展的公司,201X年被悦来悄无声息地关闭了。
原因很简单,用悦来创始人的话说:“悦来创办企划公司的初衷,是期望企划公司能够开展管理咨询、企业策划业务,借此提升悦来整体形象。
悦来的主业是汽车零部件,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悦来不缺钱。
悦来创办企划公司,不是要企划公司赚钱,经营油条烧饼也能赚钱,但悦来集团公司不赚这个钱。
”实际上,企划公司开展的是广告业务,特别是户外广告业务和宣传画册的发行业务。
案例1:在家得宝公司玩“硬球”*硬球,喻指政界人物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各种强硬的手段。
参见乔治·斯托克(George Stalk,Jr.),罗布·拉舍诺(Rob Lachenauer)。
硬球:痛击对手的五种必杀技[J].哈佛商业评论,2004。
家得宝公司CEO纳德利(Robert Nardelli)正在努力领导公司实现激进的转向:回归基础。
当许多公司正在转向以共识作为协作和决策基础的时候,纳德利却要让家得宝变得更加集权化。
当许多公司正在致力于消除管理层级、减少对正式组织等级的依赖时,纳德利却主张军队式的纪律和服从。
当许多企业正在强调进步和实验的政策时,纳德利却在奖励严格的执行计划。
纳德利式的组织过去被称为命令—控制式组织。
这一组织形式在20世纪50—60年代经济扩张时期十分流行,但到了70年代,严格依赖组织层级进行管理和高度集权的决策方式已经走向衰落。
全球化、员工多元化、快速的技术变革,再加上管理顾问的介入,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更软性的主题,例如企业文化和员工授权。
纳德利重拾命令与控制模式,是为了克服过去分权模式下店面经理自主权过大所导致的种种问题。
家得宝的创始人马库斯和布兰克希望在企业中鼓励创新和主动性,但是这家公司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有点脱缰”,南加州大学企业管理教授劳勒这样评价。
斯托克和拉舍诺在2004年的畅销书《硬球战略——强势竞争、王者之道》(商务印书馆,2006)中指出,“(软性主题)的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它们往往被看成是孤立的活动,就好像光靠这些就已经构成战略了。
如果战略不能创造出持续的竞争优势,不论在顾客关怀和员工激励方面做得多么好都不能令公司取得成功和长期繁荣……硬球公司的活力在于它们直指事物的核心。
”这本书还特别举出家得宝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硬球公司。
纳德利的原则很简单。
首先,在职能部门实行集权以提高控制和协作水平,例如采购和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大宗采购降低成本。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1、贾厂长该怎么办?贾炳灿原是上海高压油泵厂厂长,治厂有方,使该厂连获“行业排头兵”与“优秀企业”称号,已是颇有名望的管理干部了。
这次是他主动向局里请求,调到这问题较多的液压件三厂来当厂长的。
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厂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
贾厂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厂纪厂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
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了一条。
原来厂里规定,本厂干部和职工,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
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
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公司兜一圈再来厂,有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工人则无借口可依。
厂里400来人,近半数是女工,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有的甚至得抱孩子来厂入托。
本厂未建家属宿合,职工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还有人住在甫东,要摆渡上班。
碰上塞车、停渡,尤其雨、雪、大雾,尽管提前很早出门,仍难免迟到。
他们想迁来工厂附近,无处可迁;要调往住处附近工厂,很难成功,女工更难办。
所有些,使迟到不能责怪工人自己。
贾厂长认为应当从取消这条厂规下手改革。
有的干部提醒他,莫轻举妄动,此禁一开,纪律松弛,不可收拾;又说别的厂还设有考勤钟,迟到一次扣l0元,而且是累进式罚款,第二次罚20元,三次罚30元。
我厂才扣l元算个啥?但贾厂长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l元钱虽少,工人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
于是在3月末召开的全厂职工会上,他正式宣布,从4月1日起,工人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
这项政策的确引起了全厂的轰动,职工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过贾厂长又补充道:“迟到不知奖金,是因为常有客观原因。
但早退则不可原谅,因为责在自己,理应重罚;所以凡末到点而提前洗手、洗澡、吃饭者,要扣半年奖金”这有时等于几个月的工资啊。
贾厂长觉得这条补充规定跟前面取消原规定同样公平合理,但工人们却反应冷淡。
企业管理实践案例分析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实践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成功的企业管理需要领导者具备有效的战略规划、组织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企业管理的实践案例,探讨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挑战。
1. 案例一: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1.1 苹果公司的背景和挑战苹果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之一,以其创新的产品和杰出的设计而闻名。
然而,在过去,苹果公司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的挑战。
1.2 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实践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苹果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管理实践。
首先,他们注重研发投入,并致力于推动技术和设计的突破。
其次,他们鼓励员工的自由创新和尝试,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
第三,苹果公司实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以理解消费者需求并满足他们的期望。
1.3 成功的因素和启示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们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这表明,有效的创新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创新需要领导者的明确战略目标、卓越的执行能力和灵活的组织结构。
创新管理也需要鼓励员工的自由创新和创造性思维,并与消费者的需求密切关联。
2. 案例二: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2.1 亚马逊的供应链挑战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他们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然而,亚马逊面临着复杂的供应链挑战,例如高速物流和库存管理。
2.2 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实践亚马逊采取了一系列的供应链管理实践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他们投资于先进的物流和仓储设施,以提升物流效率和库存管理能力。
其次,他们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
第三,亚马逊与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采用了直接发货和快速运输的策略,以缩短交货时间。
2.3 成功的因素和启示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使他们能够提供快速和可靠的交货服务。
90年代中期,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通讯产业空前兴旺,控制这个市场的是两大移动服务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它们赚得盆满钵盈。
而过去的行业老大中国电信,则因只能从事固定电话业务而无法分到一瓢羹。
此时,曾在美国工作过的中国留学生吴鹰看到了切入的商机,他把一项由日本人发明的PHS(流动市话)无线技术引入到了中国。
这种技术可利用已有的固定电话网,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提供无线通信服务,使传统意义上的电话在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随身携带使用,随时随地接听、拨打市内、本地网和国内、国际电话,也可方便地拨打寻呼和移动电话,是市内电话的延伸和补充;它最大的弱点是信号差。
但它却成了中国电信曲线进入移动电信市场的“救命稻草”。
而两大移动服务商高昂的通话服务费用,无疑为中国电信的进入提供了巨大的利益空间。
小灵通的主要特点:1、单向收费,话费与市话标准相近;2、有移动性,但不能漫游;3、采用全数字技术,保密性强;4、采用32KADPCM语音编码,可以支持200、300、800和WAP业务;5、手机精巧漂亮(只有80克),功率小,对身体无伤害(称绿色手机),连续通话5~8小时,待机500~800小时,手机价格与GSM手机相当;6、投资较少,每用户平均造价约1500元(不含手机);7、可与固定电话同号。
吴鹰的UT斯达康成了PHS项目的设备供应商,他为这款子机起名叫“小灵通”。
1997年12月,小灵通在浙江余杭试点开通,当地消费者被告知:同样一通电话,小灵通和GSM 之间价差在10倍左右!仅仅3个月,余杭的小灵通用户数就赶上了移动和联通用户的总和。
小灵通很快在浙江全境普及。
随后,中国电信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推广小灵通,到2001年,除了北京、上海等极少数大城市外,小灵通业务全线开通,用户超过6000万。
中国电信对小灵通的强势推广,自然让设备供应商UT斯达康获得惊人成长。
2000年UT斯达康在美国上市,2002年市值高达260亿元。
2005年,中国电信决定减少在小灵通上的投资,2005年UT斯达康报亏,市值缩水九成,并被纳斯达克誓告“摘牌”。
2007年6月,吴鹰黯然离职。
9月初,业界传出UT斯达康有可能被收购的传闻。
问:1、中国电信在小灵通营销过程中从市场定位角度考虑采用的哪种定位方式?2、试分析UT斯达康对市场机会的把握方式。
3、请分析1997年底中国电信在移动服务业务中的市场地位。
4、试分析中国电信在小灵通推出初期所采用的新产品价格策略。
答题要点:1、迎强定位。
2、边缘市场机会。
边缘市场机会一旦开发成功,容易获得较高的收益。
3、市场挑战者。
4、以低价渗透策略为主,同时新产品价格能够被广大消费群体接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