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田子贵)
- 格式:pptx
- 大小:311.09 KB
- 文档页数:2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定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是环境保护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基本原理、评价方法和技术,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培养目标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立体整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增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强调对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具备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专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环境标准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相关政策、标准,确定评价参数指标及控制程度。
(2)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3)初步具备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污染源的来源、性质及分类,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分析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4)初步具备主要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大气、水、生态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方法、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和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掌握常见推荐预测模式的计算。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它从环境生态工程影响这一角度出发,依据环境生态工程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探讨环境生态工程与人类社会行为间的关系,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对环境生态工程的影响以及环境生态工程质量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行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它是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判断、调整和选择的科学依据。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生态工程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
熟悉环境生态工程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生态工程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掌握环境生态工程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对各种环境生态工程要素的影响评价。
三、先修课程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生态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了解生态影响评价等基本概念;掌握生态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掌握生态影响识别方法、预测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捕捉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选教学内容,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讲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适当插播实验教学录像片,开展电子教案、CAI 课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学时)1.教学内容(1)环境(2)环境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4)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2.重、难点提示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4学时)1.教学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5)环境影响识别、预测、综合评价方法(6)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中的应用2.重、难点提示本章要求掌握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本章重点是环境影响识别、预测、综合评价方法(2)难点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中的应用第三章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4学时)1.教学内容(1)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2)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3)水质模型的标定(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2.重、难点提示理解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4学时)1.教学内容(1)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3)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识别(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重、难点提示(1)监理技术报告的基本要求;(2)监理工作方案。
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送审稿(doc 54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城市花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送审稿)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项目名称:“城市花都”(暂定名)建设项目评价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法人代表:李倦生评价室负责人:田子贵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708号发证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单位:智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写人员:陈凌、陈康义、谌瑶、黄新然、蒋美姣、刘霞、李妍妍、李凤鱼、万芳、魏光文、周子炎编写组长:周子炎审核:田子贵、胡君编制日期:二OO六年十一月目录1 总则1.1项目由来1.2编制依据1.3评价目的1.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 建设项目概况及初步工程分析2.1项目概况2.2基础工程规划2.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4初步工程分析2.5拟定环境保护措施3 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3.2社会经济环境4 环境质量现状4.1水环境现状4.2大气环境现状4.3 噪声环境现状4.4 生态环境现状5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环境因子筛选5.1环境影响要素的识别与分类5.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确定5.3评价专题设置及评价重点6 总体原则6.1执行标准6.2评价工作等级6.3评价范围6.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7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7.1工程分析7.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3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5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6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7.7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7.8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保护7.9污染防治和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7.10公众参与7.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12 项目总体规划综合论证7.13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7.14结论8 提交成果8.1章节设置8.2实施进度8.3工作分工8.4经费预算9 附图附图9-1“城市花都”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9-2“城市花都”项目总体规划平面图图9-31 总则1.1项目由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任课教师:**所属系部:安全与环境工程教学班级:环境0801教学时间:2010 —2011 学年第一学期湖南工学院课程基本信息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课时)NO.1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叫环境基质。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
在这些属性中,最重要的是:①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的控制。
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够因其他要素处于优良状态得到弥补。
因此,环境要素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②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一处环境所表现出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环境的总体效应,这种总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③相互依赖性环境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首先,环境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是通过能量流,即能量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或能量形式在各要素之间的转换实现的。
再其次,通过物质循环,即物质在环境要素间的传递和转化,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在一起。
2. 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第二节环境影响一环境影响的概念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环境的概念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2、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影响:直接、间接、累积影响效果:有利、不利影响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方式: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①按照评价对象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②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③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1土壤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对象规划、开发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问题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评文件的介入时序及审批要求介入时序: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课设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预防的一种管理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通过系统分析、综合评价和预测模拟,以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就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目的、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
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与此同时,项目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其纳入法律法规体系,并要求建设项目在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公众参与的决策工具,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具体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项目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2. 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环境效应,为环境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3. 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优化和生态修复;4. 提高项目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护公众权益。
四、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基础数据:通过调查、采样和监测等手段,收集与项目相关的环境数据,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2. 环境问题识别:通过专家评估和数据分析,识别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范围。
3. 影响预测与评估:利用数学模型、模拟仿真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包括生态环境、水资源、土壤、大气、噪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4. 环境管理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以减轻和防止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5. 公众参与和决策支持: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通过公众听证会、社区研讨会和专家咨询等方式,促进公众参与和决策者的沟通和交流。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SRES0309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环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 学时;实践: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限选课先修课程:环境科学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年级及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课院(系)及教研室:资环学院城规教研室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环境影响评价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它从环境影响这一角度出发,依据环境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探讨环境与人类社会行为间的关系,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行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它是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判断、调整和选择的科学依据。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论。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各种环境要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了解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三、课程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总论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分类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环境影响标准体系等基本概念;明确环境评价的目的、意义;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评价方法。
重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难点:环境影响各种评价标准的熟悉和理解。
教学建议: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尽量了解、熟悉更多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及制度。
2、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主要内容: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和内容;污染源与污染物的分类,污染源调查的程序、方法和内容;采用等标污染负荷与污染负荷比两个指标来进行污染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工程分析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指标及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以评估和预测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的过程。
在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个重要的决策工具,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影响:大气环境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直接的环境之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通过监测和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扩散和沉降情况,来评判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 水环境影响:水环境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评估建设项目对水体的污染、消耗、水质和水量的改变等方面的影响。
3. 土壤环境影响:土壤是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基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评估建设项目对土壤质量、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土壤侵蚀、污染等问题。
4. 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评估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破碎化程度,以及对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等。
5. 社会经济影响:社会经济是建设项目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评估建设项目对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就业机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观测法:直接观测法是指通过现场考察、监测和数据采集等手段,对环境现状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
例如,通过水样采集和分析,评估建设项目对水环境水质的影响。
2.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模拟和预测。
例如,通过大气扩散模型,模拟评估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3. 经验参考法:经验参考法是基于已有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和相关文献的经验总结,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的环境影响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资源逐渐被城市所占据,农民失去了耕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逐渐受到影响,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已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的意义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是指对土地进行整合和改造使其达到一定标准的农田。
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效益,同时也能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二、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确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前提下,对项目的建设、投资、规划、决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保证建设项目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的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土地利用变化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规划建设的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及原有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二)水土保持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因此需要对土地的水土保持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评价所选址区域内的水源与土壤状况、调查旱涝灾害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等。
(三)生态环境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需要进行大量的土地整治,因此需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包括林草覆盖率的变化、水域、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元素的变化等。
(四)土地管理与保护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需要进行对土地的管理和保护。
包括对农田土地的采取的耕作措施,对农田的污染防治和维护管理等。
三、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在建设城市高标准农田时,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环评教案7_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教页案首本次课标题: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授课日期授课班级课时2h 上课地点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学目标能够对生态型项目主要污染物并进行源强分析;能够识别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掌握生态型项目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了解生态型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了解生态型项目的替代方案教学任务引入一实际生态项目(潍坊市寒亭区白浪河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案例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该生态影响型项目并形成工程分析报告。
重点难点重点: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内容难点: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内容作业或考核复习本节课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下节课前提问。
参考资料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编,《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田子贵,《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社教学设计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1)本单元目标(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目标)说明,(2)教学内容:根据生态影响型项目分析工程分析讲授、多媒体课件、提问、案例教学听讲、记笔记、思考、提问、回答问题40引入(任务项目)引入一实际生态项目(潍坊市寒亭区白浪河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案例分析),教师示范根据该生态影响型项目并形成《工程分析报告。
讲授、多媒体课件听讲、提问、交流5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 教室布置任务(某开发区项目生态工程分析),学生分组实施任务,作出该项目工程分析报告。
检查、回答问题、指导方案设计、动手练习、小组交流、提问30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首先各小组对各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其次从工程分析内容及技术方法上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指出不足。
检查、点评、回答问题、现场指导相互交流、发言、点评20归纳(知识和能力)教师对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根据教学目标对本次课内容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点评、指导、提问听讲、回答问题10训练巩固拓展检验教师根据这些意见对各小组重点辅导,各小组根据点评意见完善工程分析报告,并多次分析,上交报告。
10 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10.1 经济影响评价本次农田水利综合开发规划工程全面,包括了防洪、灌溉、水土保持、城镇供水、水产等五大项。
该规划时段为13年,即2008~2020年,规划实施后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工程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10.1.1 防洪效益防洪堤建设工程,总长114.50km,总投资75736.05万元。
堤防规划目标是适应全县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在设计标准内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遇特大洪水,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因此,在护城河<小西河)、芭蕉河、大洪河、白水河、御临河共规划防洪堤<包括护岸)35处114.50km<见附表4邻水县河道整治规划统计表),其中县城堤防工程36.20km,乡<镇)场镇堤防10处52.60km,保护性村、社农田堤防25处25.70km。
10.1.2 灌溉效益全县66座水库,引水渠592条,截止2008年实际灌溉供水5752万m3,实际灌溉面积16.25万亩,全县总耕地亩平拥有水量157.3m3,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的有华蓥乡、甘坝乡、西天乡、柑子镇、太和乡、六路乡、深板乡、八耳乡、石子乡。
而最低的是坛同片区华蓥乡,有效灌面510亩,占全乡总耕地的19.8%,保证灌面350亩,占全片区总耕地的13.6%,耕地亩平水方31.58m3,农业人平有效灌面0.12亩,农业人平保证灌面0.09亩。
水利化程度最高的是石永镇片区,耕地亩平水方264.86m3,有效灌面12000.6亩,占全片区总耕地面积的51.6%,保证灌面8400.4亩,占总耕地的36.1%,农业人均有效灌面0.79亩,农业人平保证灌面0.55亩,同时还可利用工程确权化界的地域,发展多种经营,年收入可达565万元。
尤为重要的是水源有了保证,粮食稳产、高产,群众粮钱不缺,为社会稳定起到了作用。
10.1.3 农村饮水效益本次规划拟于近期<2008~2018年)解决13.9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以及在中-远期<2018~2020年)规划外12.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