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再程放疗
- 格式:pptx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43
肝癌的放疗与化疗的优势与不足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
针对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肝癌的放疗与化疗的优势与不足。
一、放疗的优势放射治疗是通过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细胞,从而杀灭或抑制其生长扩散。
与手术切除相比,放疗具有以下优势:1. 保留肝功能:对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例,放疗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选择。
由于放疗仅照射肿瘤部位,相对较少损伤正常肝组织,可以有效保留肝功能。
2. 协同治疗效果:放疗常与化疗或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可通过杀灭肿瘤细胞释放出的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增强肿瘤细胞的敏感性,进而增强化疗药物对肝癌的疗效。
3. 靶向治疗替代:对于一些无法行手术治疗,且不适合化疗或靶向治疗的肝癌患者,放疗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替代治疗手段。
放疗可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
二、放疗的不足然而,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限制性:肝脏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器官,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有一定限制。
因此,在放疗过程中需要准确确定肿瘤位置和形态,以及避免对正常肝组织的辐射损伤。
2. 建立规划复杂:放射治疗需要建立精确的治疗计划,包括剂量分布、照射方向等,而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耗时和费用。
另外,对于肿瘤形状不规则、位置较深的患者,放疗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化疗的优势化学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达到消灭癌细胞的目的。
与放疗相比,化疗具有以下优势:1. 效果广泛: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和扩散,所以适用于全身性肝癌的治疗。
对于一些无法手术或放射治疗的病例,化疗是重要的替代治疗手段。
2. 减轻症状:肝癌晚期患者常出现恶心、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通过合理使用化疗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痛。
3. 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化疗可以与手术切除、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结合应用,达到协同治疗的效果。
摘要: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早期肝癌的治疗效果较好,而晚期肝癌的治疗则相对困难。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和二线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综合治疗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肝癌一线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单发、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
根治性切除是指切除肿瘤及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肝组织,以减少复发风险;姑息性切除则是对肿瘤较大、多发或伴有血管侵犯的患者进行切除,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
外照射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伴有血管侵犯的患者,通过精确的放射剂量和范围控制,减轻肿瘤负荷。
内照射是将放射性物质注入肿瘤组织或周围血管,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3. 药物治疗(1)化疗:化疗是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分裂。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顺铂、多西他赛等。
化疗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伴有血管侵犯的患者。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靶向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伴有血管侵犯的患者。
4.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和降低复发风险。
二、肝癌二线治疗方案1. 放射治疗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肝癌患者,放射治疗仍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通过调整照射剂量和范围,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
2. 药物治疗(1)化疗:化疗作为二线治疗方案,适用于一线治疗失败、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
化疗药物的选择与一线治疗相同。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作为二线治疗方案,适用于一线治疗失败、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
靶向药物的选择与一线治疗相同。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
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40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
与历史数据相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不断的提升。
放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相比手术、化疗来说副作用相对较小,且可以运用在癌症治疗的各个阶段。
那么癌症患者两次放疗需要间隔多久?放疗间隔的时间跟肿瘤的类型、癌症的程度及患者的身体情况有关,都是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所决定的。
一般放疗的治疗疗程会持续一个月,而在这期间,每放疗五天需要休息两天。
肿瘤科专家表示,一般1-2年内仅可进行一次放疗。
这是因为放疗后对机体的损伤,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才能促进体内正常细胞的恢复,以应对下一次放疗的顺利进行。
放疗虽然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放射线无法区分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组织,治疗过程中会将两类细胞同时损伤,而且不间断的治疗,还容易产生极为严重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功能紊乱等方面的反应,致使患者免疫力下降。
为了缓解这些情况,临床中癌症放疗患者一般结合中医药治疗,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以保证放疗疗程的顺利进行。
放疗后的临床表示包括皮肤红肿破损,口腔溃疡、咳嗽咳痰、进食梗阻,吞咽疼痛等。
中医认为放疗副作用的发病机制,多从火热毒邪来认识。
邪气既犯,阴血精气受损,脏腑经脉功能紊乱。
若热毒之邪侵犯皮肤和粘膜,就会发生放射性皮炎和口腔溃疡,导致血腐肉败;热毒之邪损伤肺络则血不归经,则咳痰带血;若耗伤食管阴液,破坏气机,则进食梗阻,吞咽疼痛。
则倘若正气本虚,或脾胃虚弱,或阴分本亏,则病情迁延难愈。
若火热毒邪久羁,损及肝肾精血,导致精髓亏虚,营血贫乏,引起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
热毒耗气伤津,气阴两虚,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润燥生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活血化瘀之法加以治疗。
中医药结合放疗使用,既能有效的预防和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损伤,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帮助患者顺利地完成治疗。
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西医非常好的反馈。
肿瘤复发后的治疗策略与护理肿瘤复发是指在治疗后,原先完全消除或缩小的肿瘤再次出现或增大。
复发的原因可能是初始治疗时没有完全清除所有癌细胞,也可能是因为某些癌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了耐药性。
无论复发原因如何,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这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因此,制定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并提供合适的护理非常重要,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肿瘤复发后的治疗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肿瘤类型、复发部位和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
通常,治疗策略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复发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途径应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
手术切除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尤其是对于局部复发的病例。
放疗可以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提高生存率。
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的分子特征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方法,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除了治疗策略外,提供合适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护理策略:1. 提供心理支持:肿瘤复发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医护人员应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2.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因为治疗过程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呕吐等情况,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分餐进食,选择富含营养的食物,并根据个人情况添加营养补充剂。
3. 减轻症状管理:在肿瘤复发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疼痛、恶心、脱发等。
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4.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肿瘤复发的情况对于调整治疗方案和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监测计划,包括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
5. 定期随访:定期的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第12卷 第3期2021年5月Vol. 12 No.3May 2021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但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0%,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目前,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其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受者中能否应用尚有较多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引起急性排斥反应。
本文总结了免疫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受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通过免疫治疗改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复发转移;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急性排斥反应;免疫逃逸;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中图分类号】 R617,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1)03-0004-08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刘少儒 许磊波·专家论坛·【Abstract 】 Primary liver cancer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ain indication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 Nevertheles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is lower than 50%.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oper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affecting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recipients. At present, immunotherapy, represented by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ligand 1(PD-L1)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middle-stage and advanced liver cancer. However, whether it can be applied in recip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t may cause acute rejec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therapy in recip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recip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Key words 】 Primary liver canc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 Immuno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 Acute rejection; Immune escape; Nivolumab; PembrolizumabImmunotherapy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Liu Shaoru, Xu Leibo. Department of 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Organ Transplantation Center , the Memorial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8,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Leibo, Email: xuleibo3@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1.03.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597)作者单位:510288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暨器官移植中心作者简介:刘少儒,男,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肝移植,Email: liushr23@ 通信作者:许磊波,Email: xuleibo3@刘少儒等.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第3期·273·原发性肝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每年全球有超过70万例肝癌患者死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肝癌的放化疗护理指南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平均生存时间为半年。
1.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像肝硬化患者容易转为原发性肝癌。
2.继发性肝癌:是身体其他脏器的癌肿转移至肝脏而形成继发性肝癌。
多数由胃癌、大肠癌转移所致。
少数由胰腺癌和胆道癌转移肝脏所致。
一、疾病相关知识【常见病因】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黄曲霉毒素(AFT)。
3.亚硝胺。
4.水源污染。
5.缺乏微量元素。
6.其他,如饮酒、吸烟、寄生虫、遗传等因素。
【常见症状】1.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和消瘦。
2.肝区疼痛。
3.肝肿大和肝区肿块。
4.发热。
5.黄疸。
6.肝硬化征象。
7.全身和消化道症状: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腹胀等,晚期可有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常规放疗方法】1.局部放疗:仰卧位用AP-PA照射野或加用侧野(用楔形板)。
再用大野包括肿瘤边缘外2~3cm。
放射治疗30Gy后,缩小照射野到肿瘤局部,加量照射到总剂量50~55Gy/5~6周。
单次剂量视照射野大小而定,一般在1.5~2.0Gy。
2.全肝照射:适用于弥漫型和巨块型病灶,多采用全肝分区照射,也有用移动条照射法。
全肝照射每日1.5Gy。
全肝总量25~30 Gy后缩小照射野,肿瘤部位剂量50~55Gy/6~7周。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CRT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例,根据肿瘤体积,设1~3个靶点,5~10个非共面照射野,精确描绘靶区,选择射线入射角度与肿瘤相适应,使90%以上等剂量曲线覆盖在90%的病灶体积。
每次照射6~8Gy,隔日一次,靶区总剂量30~45Cy。
【常规化疗方法】1.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喃氟啶、环磷酰胺、顺氯胺铂等。
2.常用化疗方案:FP(5-Fu+DDP)方案,FAP(5-Fu+ADM+DDF)方案,FM(5-Fu+MMC)方案,FAM(5-Fu+ADM+MMC)方案,FPM(5-Fu+DDP+MMC)方案等。
一、引言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肝癌患者常常伴有骨转移,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骨转移是肝癌晚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病理性骨折、疼痛加剧、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针对肝癌晚期骨转移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肝癌晚期骨转移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肝癌晚期骨转移的诊断1. 临床表现:肝癌晚期骨转移患者常出现骨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骨转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3. 骨同位素扫描:骨同位素扫描可以帮助发现早期骨转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血清学检查:如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指标可以反映骨转移的程度。
三、肝癌晚期骨转移的治疗方案1. 放射治疗(1)外照射:适用于骨转移灶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
外照射可以减轻骨痛、预防病理性骨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近距离放射治疗:适用于单发骨转移灶,如椎体转移。
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2. 药物治疗(1)镇痛药物:对于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等镇痛药物。
(2)靶向治疗:针对肝癌细胞和骨转移细胞的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骨转移症状。
(3)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效果。
3. 手术治疗(1)病理性骨折修复:对于严重的骨转移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可行手术修复,如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手术。
(2)骨水泥填充:对于椎体转移引起的压缩性骨折,可行骨水泥填充手术,以减轻疼痛、预防骨折。
4. 综合治疗(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中药在肝癌晚期骨转移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活血化瘀、止痛、抗肿瘤等作用。
可结合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2)心理支持:骨转移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治疗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相关问题。
在研究背景部分,将介绍肝癌TACE术后复发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挑战;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肝癌TACE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TACE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治疗策略、进展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挑战。
结论部分将总结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预测方法,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情况。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治疗策略、机制研究、临床实践、挑战、预测方法、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原发性肝癌是肝癌的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传统的治疗手段中TACE术(经动脉导管发射化学疗法)已经成为原发性肝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虽然TACE术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肝癌的复发和进展。
TACE术后肝癌复发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TACE术后肝癌的复发进展情况,对其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治疗策略、进展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1.2 研究目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
经过经典的介入治疗手段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但仍然存在肝癌复发与进展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究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相关因素,以及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应该怎样治疗肝癌骨转移?引言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常常会发生骨转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危险。
针对肝癌骨转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位置、骨损害的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从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肝癌骨转移的常见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单发骨转移或者骨转移灶较大而疼痛明显的患者。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或固定骨转移灶来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生活质量。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1 根除性切除术对于局限性骨转移灶,通过手术将转移灶彻底切除,可以达到根除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常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
1.2 支持性手术对于骨转移灶比较大或者位于重要骨骼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无法完全切除。
此时,可以通过支持性手术的方式,如骨折固定术、内固定术等,来稳定骨骼结构,减轻疼痛,并预防进一步的骨折。
1.3 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有时候,肝癌骨转移到骨骼的同时,原发病灶(即肝脏肿瘤)仍然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先进行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如肝切除术,再进行针对骨转移的手术治疗。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肝癌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放疗常用于以下情况:2.1 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对于骨转移灶较多或者位于重要骨骼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此时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法。
2.2 辅助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与手术治疗相结合,通过术前或术后的放疗,减少手术风险,降低复发风险。
2.3 缓解疼痛肝癌骨转移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减少肿瘤体积、改善骨骼结构破坏等方式来缓解疼痛症状。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肝癌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的进展。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1 化疗化疗是肝癌骨转移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给予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减轻疼痛、控制肿瘤的目的。
肿瘤复发后的治疗方案有哪些肿瘤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疾病,即使经过初始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仍存在复发的可能。
当肿瘤复发时,患者和家属往往感到焦虑和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其实,现代医学为肿瘤复发的患者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手术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常见手段之一。
对于复发的肿瘤,如果其位置和大小适合手术切除,且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那么手术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医生会在术前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患者的心肺功能等。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肿瘤负荷,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术后并发症等。
放疗也是肿瘤复发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可以是外部照射,也可以是内部植入放射性粒子。
对于一些局部复发的肿瘤,如脑瘤、骨转移瘤等,放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症状。
然而,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皮肤损伤、脱发、疲劳等,而且如果之前已经接受过放疗,再次放疗时需要谨慎评估,以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化疗则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方式进入体内。
对于复发的肿瘤,化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化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多,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等,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这些副作用。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
这种治疗方法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如某些基因突变或蛋白质,使用特定的药物进行精准打击。
相比于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通常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但并非所有复发的肿瘤都有适合的靶向药物,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来确定。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通过药物激活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在一些肿瘤的复发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但其疗效因人而异,而且也可能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肝炎等。
肝癌的放射治疗和放疗剂量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放射治疗在其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物质的能量破坏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
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和剂量在肝癌治疗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一、放射治疗方法:肝癌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1. 外部放射治疗:外部放射治疗是通过将放射线源放置在患者体外,以直接照射肿瘤部位。
常用的外部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和强度调制放射治疗等。
外部放射治疗能够准确定位肿瘤位置,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2. 内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是通过将放射性核素经血管或体腔注射到肿瘤附近,直接照射肿瘤细胞。
常用的内部放射治疗包括经肝动脉化学栓塞和直接注射放射性颗粒等。
内部放射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3.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将放射性种子或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通过手术或腔镜等方式进行,具有较高的放射剂量局部控制率。
二、放疗剂量:放射治疗的剂量选择对于肝癌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正确选择合适的放疗剂量可以提高治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1. 总剂量:放射治疗的总剂量是指治疗期间给予的总剂量,通常以Gray(Gy)为单位。
总剂量的选择应根据肝癌的分期、病变大小和病人的整体情况来决定。
2. 分割剂量:放疗剂量的分割是指总剂量分为若干个小剂量,进行分次治疗。
分割剂量能够减少副作用和提高治疗效果。
3. 单次剂量:单次剂量是指每次放射治疗过程中给予的剂量,通常以Gray为单位。
单次剂量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放射治疗的方式来确定。
4. 放射分数:放射分数是指将总剂量分为若干次给予的时间。
较小的分数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同时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
结论:肝癌的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其发现与吸烟酗酒、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带来的危害也较大,确诊后及时的采取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癌的手段有很多,可是仅仅依靠一种治疗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那些合理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能较大概率的实现较高成都的恢复,很多手术后的患者都认为需要进行放疗,那么肝癌手术多久后开始放疗呢?手术后之所以需要进行放疗是因为手术尽管可以起到缩小病灶杀死大量癌细胞的目的,但是却很难把癌细胞赶尽杀绝。
而放疗别称“隐形的手术刀”,即利用各种能量不同的射线对病灶进行照射,起到杀癌的目的。
但是刚手术后的患者并不适合进行放疗,因为不管是手术还是放疗都对患者的机体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免疫系统的打击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不能好好的处理,势必会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不仅会使患者前期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起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若是不能好好控制,甚至会导致患者器官衰竭甚至是危及生命。
手术多久之后可以放疗,会因为患者的病灶位置以及手术后的反应来决定,必须是由专家的医疗队伍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
而中药则不同,因为中药不仅可以起到杀抑癌细胞的作用,还可以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安全有效,可以尽快的配合使用,与各种疗法综合作用,起到更好的效果。
在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以显著的疗效,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三联平衡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可采用内服与外敷相结合,病变部位与经络穴位用药相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时进行,由于从整体治疗出发,着眼于调整全身阴阳平衡,所以在手术后配合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伤口疼痛,促进手术伤口的愈合,还有效的降低癌症复发与转移的可能性。
468肝胆外科杂志 2020 年12 月第28 卷第6期Joama/ q/'Z/eparoh/iary •Surgerj'VWJS,/^. 6,Dec. 2020•热点与观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刘文斌,荚卫东【关键词】癌;肝细胞;诊断;治疗;规范;解读【中图分类号I R 735.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4761 (2020)06^04684)5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H C C)、肝内胆管癌(I n t r a h e p a t i c 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 a,I C C)和 H C C-I C C 混合型 3 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 C C占85% ~ 90% ,因此本 文中的“肝癌”指H C C[n。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 版)》[1](简称新版规范)距离《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2](简称2017版规范)发布尽管间隔时间不长,但期间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新版规范在2017版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期间国内外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更新并形成新版规范,使内容与表述更准确,证据更充分,凸显了肝癌诊治的最新进展。
本文就新版规范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肝癌的诊断1.1肝癌的影像学检查超声造影检查的优势方面新版规范补充了其在介人治疗后即刻评估疗效方面具有优势。
新版规范增加了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和超声弹性成像内容。
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的精准定位和实时微创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超声弹性成像可检测肝实质和肝内占位性病灶的组织硬度,为明确肝癌手术的可行性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4'5]。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是一种高发率的肿瘤,同时也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恶性肿瘤。
肝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肿瘤消融治疗(TACE)等。
TACE术后复发进展也是肝癌患者常见的情况,这对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进行探究,以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策略和更为科学的临床指导。
一、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影响因素(一)肿瘤大小、数量和位置TACE术后复发进展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肿瘤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和位置较为特殊的肿瘤,更容易发生复发和进展。
这些因素都会对TACE术后的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对TACE术后复发进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肝功能较差的患者,其肝脏代谢和排泄功能较差,对TACE术后的化疗药物代谢和清除能力较差,这也会对疗效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TACE术后的治疗方案TACE术后复发进展也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有关。
不同的TACE术后治疗方案对肿瘤的控制效果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
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临床表现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肝功能恶化、肿瘤再生、转移和其他并发症等。
肝功能恶化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指标的升高、黄疸等;肿瘤再生主要表现为复发灶的出现和肿瘤负荷的增加;转移主要表现为转移灶的出现和功能损害;其他并发症主要包括胃肠道出血、腹水等。
这些临床表现都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需要及时加以处理。
三、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诊断和监测在临床上,进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诊断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定期的临床复查患者在接受TACE术后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放射学和临床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发现肿瘤复发和进展的情况,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特殊检查的应用对于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患者,有必要应用一些特殊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