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
- 格式:pdf
- 大小:9.22 MB
- 文档页数:4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1)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
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有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操作方法(1) 薄层板制备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
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1. 薄层色谱法的概述
•什么是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
•薄层色谱法的分类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步骤
2. 薄层色谱法的原理
•色谱基质的选择
•色谱分离机理
•薄层层析板的制备与选择
•纯化和检测方法
3.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食品行业的应用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
4.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高效、快速、灵敏度高、易操作、耗费样品少等
•缺点:分析物种类受限、分离能力较弱、仪器设备复杂等
5. 薄层色谱法的发展趋势
•技术改进与创新
•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应用领域的拓展
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和应用,它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学、化学、药物研发、食品行业和环境监测等。
虽然薄层色谱法具有一些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它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应用领域也会不断拓展。
薄层色谱法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更加高效、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前进。
第二部分色谱分析第一章薄层色谱法(TLC)一薄层色谱法概述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分配或保留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与HPLC不同,TLC将固定相涂铺在栽板上,使之形成均匀的薄层。
被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薄层板下沿的位置,再把下沿向下放入盛有流动相(深度约5mm)的密闭缸中,进行色谱展开,实现混合组分分离。
被展开的组分斑点即色谱谱带,通过适当技术对色谱谱带进行处理可得到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
薄层色谱法具有技术比较简单,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高分辨能力,结果直观,不需昂贵仪器设备就可以分离较复杂混合物等特点。
二薄层色谱法中的薄层板、薄层板的涂铺、点样和展开(一)薄层板TLC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固定相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的化学性质。
可通过改变涂层材料的化学组成或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改性来实现改变薄层色谱分离的选择性。
此外,固定相的物理性质,如比表面积、比空容、平均孔径等也对其色谱行为产生影响。
(1)载体对TLC载体的基本要求为:机械强度好、化学惰性好(对溶剂、显色剂等)、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价格适宜。
(2)固定相TLC固定相包括改性固定相和未改性固定相两类。
硅胶和氧化铝是最常用的两种未改性固定相。
(3)粘合剂在制备薄层板时,一般需在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粘合剂,其目的是使吸附剂颗粒之间相互粘附并使吸附剂薄层紧密的附着在载板上。
常用的粘合剂可分为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两类。
(4)荧光指示剂荧光指示剂是便于在薄层色谱图上对一些基本化合物斑点(无颜色斑点、无特征紫外吸收斑点)定位的试剂。
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可以使这些化合物斑点在激发光波照射下显出清晰的荧光,便于检测。
(二)薄层板的涂铺涂板方法可以分为涂布法、倾注法、喷洒法及浸渍法四类,其中涂布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涂板方法。
TLC固定相薄层涂铺大多采用湿法匀浆,要求薄层均匀、平整、无气泡、不易造成凹坑和龟裂。
薄层板活化处理可以获得适宜活性,提高色谱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薄层色谱法中文名称:薄层色谱法英文名称: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定义:将固定相(如硅胶)薄薄地均匀涂敷在底板(或棒)上,试样点在薄层一端,在展开罐内展开,由于各组分在薄层上的移动距离不同,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测定各斑点的位置及其密度就可以完成对试样的定性、定量分析的色谱法。
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分析仪器(二级学科);色谱仪器-色谱仪器分析原理(二级学科)a 通用显色剂硫酸溶液(硫酸:水 1:1,硫酸:乙醇1:1)、0.5%碘的氯仿溶液、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碱性高锰酸钾溶液(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b 专属显色剂⑸测定比移值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⑹ 薄层扫描薄层扫描法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经薄层层析后的层析板上,对具有吸收或能产生荧光的层析斑点进行扫描,用反射法或透射法测定吸收的强度,以检测层析谱。
对于中成药复方制剂,亦可用相应的原药材按需要组合作阴、阳对照,然后比较其薄层扫描图谱加以鉴别。
使用仪器为薄层扫描仪。
如需用薄层扫描仪对色谱斑点作扫描检出,或直接在薄层上对色谱斑点作扫描定量,则可用薄层扫描法。
薄层扫描的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可根据各种薄层扫描仪的结构特点及使用说明,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吸收法或荧光法,用双波长或单波长扫描。
由于影响薄层扫描结果的因素很多,故应在保证供试品的斑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的情况下,将供试品与对照品在同一块薄层上展开后扫描,进行比较并计算定量,以减少误差。
各种供试品,只有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的薄层色谱,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应用食品和营养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油和脂肪、维生素、食用色素等。
与食品和营养有害的物质则有残留农药、致癌的曲黄霉素等。
这些成分都可用薄层色谱法定性和定量。
蛋白质和多肽水解为氨基酸,对不同来源的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水解后产生不同的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有助于解决蛋白质的结构和食品营养问题。
检验基本技能培训之薄层色谱法1简述薄层色谱法,系用栽板,如玻璃,金属或塑料薄片,上涂布或烧结以薄层物质作为固定相的液相色谱法。
采用不同的固定相,可以进行吸附、分配、离子交换和分子排阻色谱分离。
薄层色谱较纸色谱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
2分离原理由于薄层的毛细管作用,展开剂沿着薄层渐渐上升、试样中的各组分沿着薄层在固定相和流动相(展开剂)之间不断发生溶解、吸附、在溶解、再吸附过程。
由于分配系数不同各组分在薄层上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达到分离。
2.1比移值:Rf=ds/dmds:原点至溶质斑点中心之间的距离dm:原点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比移值与分配系数有关,所以利用Rf的特征值可以对组分进行定性鉴别。
影响Rf的因素主要有:溶质和展开剂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温度,展开方式和展开距离等。
只有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Rf对于某一组分才是常数。
2.2相对比移值:Ris=Rf(i)/Rf(s)Rf(i)是试样至原点的距离Rf(s)是标样至原点的距离3仪器与材料3.1薄层板3.1.1自制:玻璃板要求为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常用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和硅胶HF254等等。
一般要求颗粒直径5~40μm(200目以上)。
薄层涂布,一般可分无粘合剂和含粘合剂两种;前者是将固定相直接涂布于玻璃板上,后者是在固定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一般常用10%-15%煅石膏(CaSO4.2H2O在140℃加入4小时),混匀后加水适量使用,或用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璃板上。
除另有规定外,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同一方向研磨混匀,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在玻璃板上平稳涂110℃活化30分钟,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铺好的薄层板使用前应检查其均匀度,表面应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3.1.2市售3.2点样器有手动、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一般采用微量注射器或定量毛细管。
3.3展开容器带盖子合适大小的展缸3.4显色剂按标准规定配置4操作方法4.1点样应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下进行,一般应为圆点,应尽量使点样位置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