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与酒思维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657.61 KB
- 文档页数:1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注释】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
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què)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⑻济:渡。
【译文】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珍贵佳肴。
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能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大河被坚冰堵塞,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尚碧溪垂钓,后来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船在太阳旁经过,后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船帆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家、作品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其出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青莲乡。
(统编本)九上《行路难(其一)》李白写作背景内容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特色作者简介拓展延伸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
虽然唐玄宗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的才华,他“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遭到权贵们的排挤和打压,终被“赐金放还”。
借乐府古题“行路难”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之情及自己仍然执着于理想的自信。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他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著有《李太白全集》,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乐府”一名,本指主管音乐的官署。
其建制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代表作叙事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被誉为“乐府双璧”。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我)放下酒杯和筷子,食不下咽,拔剑起舞,环顾四周,心中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时像姜太公一样坐在碧溪边钓鱼,忽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啊,岔路多啊,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坚信乘长风破浪的那一天终将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结构现实理想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冰塞黄河,大雪满山垂钓碧溪,乘舟日边长风破浪,挂帆济海苦恼艰难希望追求怀才不遇的愤懑理想信念的追求这首古诗通过对诗人艰难仕路的描写,反映了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表现了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经典常谈》思维导图+导语阐述+原文+批注+阅读导引+阅读训练《诗》第十二——惊!宋人的七言律在比唐人进步【思维导图】【导语阐述】汉文帝设计了乐府,采集古时的歌谣和乐谱,后来乐谱渐渐失传只留下歌词,便形成了乐府诗。
这些诗以叙事为主,多写社会故事和风俗,是五言诗的源头。
到了建安年间,出了曹植这个大诗人,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基础的,则是魏代的阮籍,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晋代的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但正是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另个大诗人。
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
到了李、杜这两座高峰自是不必细说,大家都耳熟能详。
李白因触犯杨贵妃而不能得志,纵情山水间,人称“天上谪仙人”;朱自清认为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李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也因此而影响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
宋诗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苏轼最为明显,他将禅学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
【内容概括】本章按时间顺序进行介绍,这同时也是诗歌发展的顺序,着重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诗人,或者对诗歌发展起到或模动或转折作用诗人。
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用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招两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一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陆游。
最后进行总结(一贯的“和稀泥”),表明历代诗歌各有所长。
重点内容:1、乐府诗2、晋代陶渊明、谢灵运3、唐代李白杜甫韩愈4、晚唐李商隐杜牧5、南宋三大诗人【原文+批注】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教李延年作协律都尉,负责整理那些歌辞和谱子,以备传习唱奏。
当时乐府里养着各地的乐工好几百人,大约便是演奏这些乐歌的。
李白一生720年 开元8年 20岁此年有《登锦城散花楼》《春感》《白头吟》《登峨眉山》等诗还写了《上李邕》诗。
冬,返回匡山。
留诗《冬日归旧山》。
724年 开元12年 24岁春,去蜀远游,行前有《别匡山》诗。
《峨眉山月歌》,此行游历成都、盘桓峨眉山,结识高僧怀一法师,怀一赠给他《陈拾遗遗集》十卷。
秋日,乘舟沿平羌江东下,经过嘉州到达渝州(今重庆市),途中留诗《峨眉山月歌》。
秋冬,游览巴南、巴中等地,留诗《巴女词》。
725年 开元13年 25岁春,自三峡入巴东,留有《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宿巫山下》。
孟春,到达荆门山,留诗《渡荆门送别》《荆门浮舟望蜀江》五月,经过荆州,留诗《荆州歌》到鄂州江夏游览赤壁、黄鹤楼,留诗《江夏行》《江上寄巴东故人》,结识僧行融,留诗《赠僧行融》。
秋,从岳州返荆门,留诗《秋下荆门》。
其后又从荆门抵达浔阳,游览庐山,有《望庐山瀑布二首》《望庐山五老峰》等诗篇。
再东行,经过天门山,留诗《望天门山》。
秋,抵达金陵,投行卷未成,因纵情山水间,写下《长干行》《杨叛儿》《白纻辞三首》《金陵白杨十字巷》《对酒》《登瓦官阁》《金陵望汉江》等诗作。
726年 开元14年 26岁春,辞别金陵往扬州,留诗《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
夏,赴姑苏,凭吊古城遗迹,有《乌栖曲》诗。
然后途经镇江去杭州,留诗《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之后游越中,留诗《越女词五首》《西施》《浣纱石上女》《采莲曲》《渌水曲》《王右军》等。
继而由剡中赴天台山,留诗《别储邕之剡中》《天台晓望》《早望海霞边》。
秋,返扬州。
病卧扬州治所江都县,有诗《少年行》《赠友人三首》《淮南卧病寄赵徴君蕤》《静夜思》《僧伽歌》《秋夕旅怀》《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728年 开元16年 28岁早春,李白出游江夏,有《江夏行》。
三月,在江夏与孟浩然相会,写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30年 开元18年 30岁初夏,《凤凰曲》、《凤台曲》、《秦女休行》、《秦女卷衣》献诗給玉真公主,有《怀仙歌》、《玉真仙人词》、《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谒见王公无果,留诗《长相思》、《古风其三十八“孤兰生幽园”》《幽涧泉》、《赠裴十四》暮秋游邠州,留诗《秋思》、《赠新平少年》《登新平楼》《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冬游坊州,留诗《酬王司马阎正字时雪见赠》、希望得到举荐,未果,写下《留别王司马嵩》、本年结识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