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核外电子运动四个量子数
- 格式:pptx
- 大小:783.77 KB
- 文档页数:34
第1次课学时2第一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系(15分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一)、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性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结论:正是由于微观粒子与宏观粒子不同,不遵循经典力学规律,而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
2.测不准原理图△ X- AP> h/4 Tt(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薛定渭方程: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波动方程。
薛定渭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基本方程。
它的解并不是具体的数资,而是一个含有三个变量x、y、z和三个参数n、l、m的函数式,叫做波函数表示为6(x,y,z)。
波函数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性(20分钟)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及发射卫星使用的高能燃料。
4.计算机中信息存储设备。
化学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当今科技已发展到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科学,产生了分子生物学等新型学科。
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和化学分析技术。
二、讲授新课:生物体本身就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集合体, 如:细胞,线粒体,溶酶体等等。
电子衍射示意图数式。
图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量子力学中的原子轨道不是某种确定的轨道,而是原子中一个电子可能的空间运动状态,包含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离核的平均距离、几率密度分布等。
(三)、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微小体积内出现的几率,称为几率密度,用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
|2表示。
常常形象地将电子的几率密度(|少|2)称作“电子云”。
1s电子云界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四)、四个量子数及其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 .主量子数(n)(1)取值范围它只能取1, 2, 3……等正整数。
(2)物理意义:①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
②主量子数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或电子层数。
在光谱学上常用一套拉丁字母表示电子层,常用K、L、M N O P、Q等符号分别表示n = 1,2, 3, 4, 5, 6, 7。
2 .角量子数(l)(10分钟)几率密度和电子云(30分钟)四个量子数(1)取值范围:为l = 0, 1 , 2,3,…,(n-1),在光谱学上分别用符号s, p, d, f等来表不(2) l的物理意义为:①表示电子的亚层或能级。
思考题1. “原子” 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定义为组成的基本粒子 ?2. 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与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有何关系 ? 与电子云有何关系 ?4.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解 :用四个量子数 :主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副量子数 ------ 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角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张方向自旋量子数 ---------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5.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 ? 为什么 ?n l m(1 2 1 0(2 2 2 -1(3 3 0 +1解:(2 , (3不合理。
当 n=2时, l 只能是 0, 1,而(2中的 l =2,当 l =0时, m 只能是 0,而(3中的 m 却为 +16. 为什么任何原子的最外层最多只能有 8个电子 , 次外层最多只能有 18个电子 ?7. 为什么周期表中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并不一定等于原子中相应电子层的电子最大容量数 (2n2?因为存在能级交错现象8. 量子数 n=3,l=1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怎样的 ? 该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如何 ? 有几种空间取向 ? 共有几个轨道 ? 可容纳多少个电子 ?9. 在下列各组电子分布中哪种属于原子的基态 ? 哪种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 哪种纯属错误 ?(1 1s22s 1 (21s22s 22d 1(31s22s 22p 43s 1 (41s22s 42p 2 (1属于原子的基态; (3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2 , (4纯属错误。
10.(1 试写出 s 区 ,p 区 ,d 区及 ds 区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 .(2 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个区 ? 它们各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ns 2 ns 2np 5 (n-1d2ns 2 (n-1d10ns 2解:(1 所在区价层电子构型s ns 1-2p ns 2np 1-6d (n-1d1-10ns 1-2ds (n-1d10ns 1-2(2 价层电子构型 ns 2 ns 2np 5 (n-1d2ns 2 (n-1d10ns 2所在区 s p d ds金属或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11. 已知某副元素的 A 原子 , 电子最后填入 3d, 最高氧化数为 +4,元素 B 的原子 , 电子最后填入 4p, 最高氧化数为 +5.回答下列问题 : (1 写出 A,B 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 ;(2 根据电子分布 , 指出它们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 区 , 族 . 解:(1 A :1s 22s 22p 63s 23p 63d 24s 2B: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 (2 A: 四周期, d 区, IVB 族元素 B :四周期, p 区, VA 族元素12. 不参看周期表 , 试推测下列每一对原子中哪一个原子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值 ?(1 19和 29号元素原子 (2 37和 55号元素原子(3 37和 38号元素原子解:(1 电子分布式周期族 19 [Ar]4s1 四 IA29 [Ar]3d104s 1四 IB故 29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2 电子分布式周期族 37 [Kr]5s1 五 IA 55 [Xe]6s1 六 IA故 37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3 电子分布式周期族 37 [Kr]5s1 五 IA38 [Kr]5s2 五 IIA故 38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4讲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竞赛要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单电子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
s、p、d原子轨道图像。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主族与副族。
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
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
铂系元素的概念。
【知识梳理】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微观粒子的二重性(1)光的波动性λ波长:光谱中相邻两个波峰(波谷)间的距离。
频率v:频率就是光子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Hz(1Hz =1 s-1)。
v = c/λ。
光速c=λ·v 真空中相当于光速= 3×10 8 m·s-1。
波数~v=λ1(cm-1)(2)光的微粒性光量子的能量(E)与频率(v)成正比。
即:E = hυh为普朗克常数= 6.6×10 –34 J·s(3)白光是复色光可见光的颜色与波长(4)电子的波粒二重性——物质波德布罗意(L. de Broglie)提出:电子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并提出联系电子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公式:λ=mvhm:质量v:速度h:普朗克常数左边是电子的波长λ,表明它的波动性的特征;右边是电子的动量,代表它的粒子性。
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1)早期模型氢原子光谱太阳光是连续光谱,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玻尔模型:①电子在一定的轨道上运动、不损失能量。
第 1 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教学要求]1 .掌握近代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电子云概念,四个量子数的意义,s 、p 、d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分布的图象。
2 .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对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影响,熟练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
3 .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 教学重点]1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
3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内容]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衣的预言,电子的衍射试验,测不准关系)。
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电子云及其图象表示(径向与角度分布图)。
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区别与联系。
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自旋量子数ms )。
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近似能级图,原子能级与原子序数关系图)。
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和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原因,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族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
4 .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电负性。
1-1 道尔顿原子论古代自然哲学家对物质之源的臆测:本原论(元素论)和微粒论(原子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约460—370 B C ):宇宙由虚空和原子构成,每一种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
波意耳:第一次给出了化学元素的操作性定义---- 化学元素是用物理方法不能再分解的最基本的物质组分,化学相互作用是通过最小微粒进行的,一切元素都是由这样的最小微粒组成的。
无机化学第二章答案【篇一: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txt>本章总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e?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x??p?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2pauli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hh)。
?pmv13.6ev。
n2h)。
2?m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第五节: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1:原子半径——○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
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无机化学》学习笔记五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1.一般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等概念。
初步熟悉波函数、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2.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层、亚层、能级、能级组的含义。
3.基本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一般规律,了解各区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特征。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及主要氧化数的周期性变化。
知识点:1.玻尔氢原子模型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说有如下几点:(1)电子在原子内具有确定半径r和一定能量E的轨道运动。
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处于“稳定状态”(简称“定态”)。
电子处于定态的原子并不辐射能量。
原子内的电子可以处于不同的定态,能量最低的定态称为“基态”,能量较高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2)电子可以吸收一定的能量从能量低的状态跃迁到能量高的状态,或从高能量定态辐射出一定的能量跃迁到低能量定态。
跃迁所吸收或辐射的辐射能频率ν由下式决定:hν= E2-E1(3)原子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轨道上的电子运动的能量,必须是h/2π的整数倍,即E n=nh/2π(n=1,2,3,4,・・・・・・)。
式中:h是普朗克常数,n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此关系式为“玻尔的量子化条件”。
根据上述假设及经典力学的规律,计算得到氢原子基态时电子的能量为-13.6eV。
不同的定态轨道能量是不同的。
离核越近的轨道,能量越低,电子被原子核束缚得越牢;离核越远的轨道,能量越高。
轨道的这些不同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
①定态原子轨道②原子轨道的半径③原子轨道的能级④轨道能级量子化。
2.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性--波粒二象性二十世纪初人们发现,光不仅有微粒的性质,而且有波动的性质,即具有波粒二象性。
3.测不准原理对于宏观物体,沿着确定的轨道,按确定的速度运动时,可以依据经典物理定律准确地确定其在任何指定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而对微观粒子则不同,不可能同时准确的确定其位置及速度。
第10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思考题1.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解:用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角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并与主量子数共同决定原子轨道的能级;磁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2.区别下列概念:(1)Ψ与∣Ψ∣2,(2)电子云和原子轨道,(3)几率和几率密度。
解:(1)Ψ是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是薛定谔方程的解;∣Ψ∣2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
(2)∣Ψ∣2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叫电子云,而原子轨道与波函数Ψ为同义词。
(3)∣Ψ∣2表示原子核外空间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几率,即称几率密度,而某一微小体积dV内电子出现的几率为∣Ψ∣2·dV。
3.比较波函数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解:不同之处为(1)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2)除s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2的其他值更小。
4.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与鲍林近似能级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解:Pauling近似能级图是按能级高低顺序排列的,把能量相近的能级组成能级组,依1、2、3…能级组的顺序,能量依次增高。
按照科顿能级图中各轨道能量高低的顺序来填充电子,所得结果与光谱实验得到的各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情况大致相符合。
科顿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指出了原子轨道能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定性地表明了原子序数改变时,原子轨道能量的相对变化。
从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中可看出:原子轨道的能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原子轨道能量下降的幅度不同,因而产生能级交错现象。
但氢原子轨道是简并的,即氢原子轨道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与角量子数l无关。
5.判断题:(1)当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时,两能级间的能量相差越大,则辐射出的电磁波波长越大。
第 1 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教学要求]1 .掌握近代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电子云概念,四个量子数的意义,s 、p 、d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分布的图象。
2 .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对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影响,熟练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
3 .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 教学重点]1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
3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内容]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衣的预言,电子的衍射试验,测不准关系)。
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电子云及其图象表示(径向与角度分布图)。
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区别与联系。
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自旋量子数ms )。
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近似能级图,原子能级与原子序数关系图)。
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和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原因,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族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
4 .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电负性。
1-1 道尔顿原子论古代自然哲学家对物质之源的臆测:本原论(元素论)和微粒论(原子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约460—370 B C ):宇宙由虚空和原子构成,每一种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
波意耳:第一次给出了化学元素的操作性定义---- 化学元素是用物理方法不能再分解的最基本的物质组分,化学相互作用是通过最小微粒进行的,一切元素都是由这样的最小微粒组成的。
n元素的四个量子数、-回复题目:n元素的四个量子数引言:量子数是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状态的参数,它们的确定和组合决定了电子的行为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n元素的四个量子数,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并解释它们对于元素的影响。
第一部分:主量子数主量子数(n)描述电子所处的能级。
主量子数的取值范围从1到无穷大,每个主量子数对应一个能级,能级越高,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主量子数越大,电子的能量越高,反之越低。
以氢原子为例,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其主量子数为1。
在氢原子的基态中,电子处于最低的能级(n=1)。
当氢原子受激发时,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例如n=2,这时电子的能量会增加。
第二部分:角量子数角量子数(l)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轨道形状,也被称为轨道量子数。
角量子数的取值范围从0到n-1,对应不同的轨道形状。
常见的轨道形状有s、p、d和f。
1. s轨道:当l=0时,电子处于s轨道。
s轨道是球对称的,电子的概率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呈现球状体积。
2. p轨道:当l=1时,电子处于p轨道。
p轨道有三个不同的方向(px、py、pz),相互垂直,呈现一个双叶类似“8”的形状。
3. d轨道:当l=2时,电子处于d轨道。
d轨道有五个不同的方向,呈现比较复杂的形状,包括dxy、dyz、dz2、dxz和dx2-y2。
4. f轨道:当l=3时,电子处于f轨道。
f轨道有七个不同的方向,形状更为复杂。
第三部分:磁量子数磁量子数(ml)描述电子在轨道上的空间定位。
磁量子数的取值范围从-l 到l,对应不同的定位。
以氢原子为例,当l=0时,ml只能取0,表示s轨道中电子在空间定位上没有特定方向。
当l=1时,ml可以取-1、0和1,分别表示p轨道中电子在xyz坐标系中的定位。
磁量子数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轨道形状的方向性,它影响电子云的形状和取向,从而对原子的性质产生影响。
第四部分:自旋量子数自旋量子数(ms)描述电子自身的旋转运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基础题一、选择题1.下列用四个量子数标记某基态原子的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运动状态,其中合理的是 A. 2,2,1,+21 B. 2,1,2,-21 C. 3,2,-2,+21 D. 3,-2,2,-21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能量大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3s >2s B. 3p >3s C. 4s >3d D. 3d >3s 3.下列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是( )4.下列哪个选项可以更贴切地展现洪特规则的内容( )5.关于价电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价电子就是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B.元素的物理性质与价电子的数目密切相关C.从价电子中可以研究并推测出元素可能具有的价态D.价电子能量都比较低,较稳定 6.根据鲍林近似能级图,理解正确的是( ) A.从能级组中我们可以推测对应周期包含元素的种数B.相邻能级组之间的能量差较小,不相邻的能级组之间的能量差才较大C.归为一组的能级用线框框在一起,表示其中能级的能量由于相互影响形成能量相同的能级D.每个能级组中所示的能级,其主量子数都相同 7.下列关于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族的划分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的排布密切相关 B.周期中元素的种数与原子的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有关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ns 2np 6的全充满结构,所以具有特殊稳定性D.同一副族内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其价电子排布一定也完全不同8.指定化合物中两个相邻原子的核间距为两个原子的半径之和,再通过实验来测定分子或固体中原子的核间距,从而求得相关原子的原子半径。
不属于这种方法测得的半径是( )A.玻尔半径B.金属半径C.共价半径D.范德华半径 9.下列关于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描述不严谨的是( ) A.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B.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到右逐渐减小C.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D.电子层数相同时,有效核电荷数越大,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越强 10、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可能存在的是( )A 、13222,,,+B 、13012,,,-- C 、2222,,, D 、1000,,,11、下列各组元素,按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 、K 、Na 、Li B 、Al 、Mg 、Na C 、N 、O 、C D 、P 、S 、Cl12、已知某原子的各级电离能数值如下:1112I 588kJ mol ,I 1817kJ mol ,--=⋅=⋅1134I 2745kJ mol ,I 11578kJ mol --=⋅=⋅,则该原子形成离子的化合价为( )A 、+1B 、+2C 、+3D 、+4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的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B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C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D 、同一原子中,1s 、2s 、3s 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越来越多14、元素X 、Y 、Z 均为主族元素,已知元素X 、Y 的正离子与元素Z 的负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Y 的原子半径大于X 的原子半径,则此三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 A X >Y >Z B Y >X >Z C Y >Z >X D Z >Y >X15、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列式错误的是()A. Na+1s22s22p6B. F¯ 1s22s22p6 C N3+ 1s22s22p6 D. O2¯ 1s22s22p616、一个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下列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有:A 原子序数为8B 电负性最大C 原子半径最大D 第一电离能最大17、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18、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A.X2YZ4B.XYZ3C.X3YZ4D.X4Y2Z719、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A. 3sB. 3p C . 3d D. 3f20、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