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动物学
- 格式:pdf
- 大小:218.65 KB
- 文档页数:9
北中医《药用动物学》各门无脊椎动物特征的比较动物门名称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最原始的后生动物,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真正的后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最大的一门)体制不规则,不对称不规则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两侧对称两侧对称两侧对称两侧对称形态多样多样多样背腹扁平细长圆柱形多样多样多样体壁细胞膜两层细胞(皮层、胃层)两层细胞(外胚层、内胚层)皮肌囊皮肌囊(只有纵肌)皮肌囊外套膜外骨骼(体壁一部分体腔中央腔(无作用)消化循环腔(原始消化腔)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血窦血腔(混合体腔)神经系统无无神经网梯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以四对神经节(脑、侧、脏、足)为中心的神经系统集中型链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无,细胞内消化无(细胞内消化)不完全消化系统(细胞内、外消化)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完全消化系统(消化道内有肌肉参加)完全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膜)完全消化系统排泄系统无,靠体表无(靠体表)无(靠体表)原肾管系统原肾管系统后肾管系统后肾管系统后肾管系统、马氏管呼吸系统无,靠体表无(靠体表)无(靠体表)无(靠体表)无(靠体表)无(靠体表)鳃、外套膜书鳃、书肺循环系统无无无无无闭管式循环开放式循环开放式循环生殖无性:分体、裂体、出芽、孢子;有性:配子、接合无性:出芽、芽球;有性: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无性:出芽有性: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世代交替有性: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体内受精有性:多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有的行孤雌生殖。
有性: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交配生殖。
有性:多雌雄异体、异形,异体受精。
有性:雌雄异体,卵生、卵胎生、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多胚生殖发育直接发育海产:浮浪幼虫直接发育卵---幼虫---成虫海产:担轮幼虫少数为直接发育,大多数间接发育:担轮幼虫、面盘幼虫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有不同阶段的发育期和不同形式的幼体、蛹期)骨骼无骨针、角质海绵丝珊瑚纲:钙质骨骼流体骨骼流体骨骼无贝壳外骨骼其他营养方式(植物性、动物性营养、渗透营养)、包囊水沟系、领细胞、孔细胞刺细胞、水螅型及水母型结构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角质膜、横皱纹、四条线分节现象、刚毛、疣足贝壳的构造、齿舌异律分节、触角、口器、复眼、足、翅、变态分类及代表动物①鞭毛纲(绿眼虫)、②肉足纲(大变形虫)、③孢子纲(间日疟原虫)、④纤毛虫(大草履虫)①钙质海绵纲(白枝海绵)、②六放海绵纲(佛子介)、③寻常海绵纲(欲海绵)①水螅纲(水螅)、②钵水母纲(海蜇)③珊瑚纲(海葵、各种珊瑚)①涡虫纲(真涡虫)②吸虫纲(血吸虫、布氏姜片虫)③绦虫纲(牛带绦虫)①轮虫纲②腹毛纲③线形纲④动吻纲⑤线虫纲(人蛔虫)①多毛纲(沙蚕)②寡毛纲(环毛蚓)③蛭纲(金线蛭、医蛭)①无板纲(龙女簪)②单板纲(新蝶贝)③多板纲(石鳖)④掘足纲(角贝)⑤腹足纲(田螺)⑥瓣鳃纲(文蛤)⑦头足纲(乌贼)⑴有腮亚门:①三叶虫纲②甲壳纲(2)有螯亚门①肢口纲②蛛形纲(3)单肢动物亚门①多足纲②昆虫纲③原气管纲。
药用动物学这学期学习了《药用动物学基础》,了解到了动物同植物一样,在自然界中依据其组织、器官的进化程度进行分类。
全世界大约有150万种的动物,按其进化过程分成门、纲、目、科、属、种。
动物药作为传统中药三大来源之一(动物、植物、矿物) ,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便有动物类中药牡蛎的药用记载,其后历代本草学著作中均有关于动物药的记述与应用。
动物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丰富。
据统计目前全国可供药用的资源共计12694种,其中动物类中药1590种。
《中国动物药志》收载动物药975味,涉及药用动物1546种,药方剂1049首。
由此可见动物药已成为中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药用动物学》与《药用植物学》一样,为中药鉴定的基础,书中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介绍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即细胞、组织、器官、繁殖、胚胎、发育等构造特点、生理功能;另一部分是介绍动物的分类及其方法,即各门动物的分类依据、构造特点及药用实例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动物进化规律和进化谱系,药用动物的分布,以及养殖驯化。
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常用药用动物的特点,生长习性,分布规律,为专业课中动物药的鉴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药用动物学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的药用动物的情况。
中国土地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之有许多居世界首位,或为中国所独有的珍稀动物物种。
加之祖国医学所应用的药材,大多为取之于动、植、矿的天然药物,所以中国的药用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按入药的部位来划分,可有:①全身入药的,如全蝎、蜈蚣、海马、地龙、白花蛇等。
②部分的组织器官人药的,如虎骨、鸡内金、海狗肾、乌贼骨等。
③分泌物、衍生物入药的,如麝香、羚羊角、蜂王浆、蟾酥等。
④排泄物人药的,如五灵脂、望月砂等。
⑤生理的、病理的产物人药的,如紫河车(人的胎盘)、蛇蜕为生理的产物;牛黄、马宝为病理的产物等。
按药用动物的物种来划分,如前所述,我国已知可作药用的动物已达900余种,跨越了动物界中的8个门动物(按近代对动物界的分类可达11门)。
药用动物学习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动物学──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特征、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一门学科;生物多样性──指生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被用来代表现存的不同物种和种群数量及出现在其间的复杂关系;分类阶元──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该系统由大而小有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ries 等,这些等级特征被称为分类阶元;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亚种──因充分的地理隔离,在一些物种内部形成了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类群,这是动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但这些亚种之间是无生殖隔离的;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在自然情况下不杂交或杂交不育的现象;双名法──规定每一个物种都应有一个学名Science name,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是它的种本名;二、填空: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位移、生长方式和营养方式;2.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为了更精确的表达动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常在原分类阶元前加总、后加亚;4.动物学研究的方法有描述法、比较研究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5.现代动物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动物间的差异和差异程度;6.同一物种因长期的地理隔绝就会产生亚种;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了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三、判断: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是数量与差异的共同表达;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导致对资源的无止境的索取; √3.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建立保护区; ╳4.在国际上有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我国就不需要另对我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规定保护级别了; ╳5.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自身的生存相矛盾时,人类只需要考虑自身的生存而不需顾及其他; ╳6.动物学只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学科,所以没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7.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观点的精髓在于“自然选择”; √8.亚种和品种都可因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 ╳9.所有的分类阶元都是人为定的,都具有主观性; ╳四、问答:1.当今生物多样性为什么会逐渐丧失,人类应该怎样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资源,维持大自然的稳定,造福今世和后世答:主要是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资源无止境的索取,包括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断化、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动物物种的灭绝和群落的毁灭主要是毁林和湿地的排干;人类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都能够改变自然,耗尽自然资源,给当今和后世都带来灾难,所以人类必须要认识并达成共识:我们迫切需要维持大自然的稳定和素质以及养护自然资源,人类必须学会如何维持和增进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同时保护能够保存多种物的生态系统,造福今世和后世;2.药用动物学研究的意义何在方法有哪些答:动物学是环保研究、资源保护与开发、计划生育研究、畜牧业研究、医学研究等的基础,中药资源中的药用动物的驯化、饲养及野生类群的保护都需要动物学作为基础,整理药用动物的品种,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和有效;扩大新药源,寻找药用动物的类同品,这样既可减少有些动物种类用药的成本,也可保护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的方法有描述法、比较研究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3.从物种起源的观点来看,为什么自然界的动物或多或少都有亲缘关系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观点是:从量变到质变自然选择↓原始物种的大量繁殖─→遗传变异──────→定向积累─→新物种不定向“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动物或多或少都有亲缘关系;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一、名词解释:真核细胞──有完整的核膜和各种细胞器,所涉及的生物体种类繁多;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且这些细胞群常由一定量的非细胞形态的基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机能,这样的细胞群我们把它称作组织;上皮组织──是由密集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的膜状,为连续的单层或多层细胞,覆盖在体表和体内管、囊、腔、窦的内表面及内脏器官的表面,具有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感觉等功能;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细胞的种类很多,分散地固定或游走在间质中,间质有液体、胶状体、固体基质和纤维,形成多样化的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功能;肌肉组织──由高度特化收缩性强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一般呈纤维状,也称肌纤维,其外包裹着一层肌膜,其主要机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使肌纤维收缩,机体进行各种运动;神经元──包括一个胞体和由它发出的若干胞突突起,胞突有2种,树突和轴突,是组成脑、脊髓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基本部分,它能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能发出冲动联系骨骼肌和机体内部脏器协调活动;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系统──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二、填空: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除无细胞核外,还无细胞器;2.神经组织包括了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种细胞;3.细胞的周期包括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4.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纤维是由成纤维细胞形成的;5.上皮组织包括了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6.机体的器官分为两大类,包括了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7.高等动物的十大系统都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完成整个的生命活动;8.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在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质体和巨大液泡,而有中心体;9.肌肉的主要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10.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于前者内存在着溶胶状的纤维蛋白原;11.在细胞分裂间期中,细胞主要进行DNA和蛋白质的合成;12.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选择:1.真核细胞中,蛋白质主要是在 B 合成的;A、线粒体B、内质网C、核糖体D、高尔基体2.下列腺体中,属于外分泌腺的有 C ;A、性腺B、肾上腺C、肝脏D、垂体3.机体的运动是靠 B 完成的;A、平滑肌B、随意肌C、结缔组织D、肌肉组织4.细胞的自我复制是指的 D ;A、整个细胞B、RNA和DNAC、RNAD、DNA5.下列器官中, B 是中空性器官;A、肺B、心脏C、脑D、肾脏6.眼球的视网膜属于 A ;A、上皮组织B、肌肉组织C、疏松结缔组织D、神经组织7.下列腺体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有 C ;A、汗腺B、肝脏C、性腺D、皮脂腺8.动物细胞是异养型细胞,这是因为动物细胞没有 C ;A、内质网B、线粒体C、质体D、高尔基体9.下列器官中,属于实质性器官有 B ;A、子宫B、肝脏C、输尿管D、气管四、判断:1.机体的能量都来自于在细胞的线粒体上进行的生物氧化反应,所以我们把线粒体称作细胞的“动力工厂”; √2.神经胶质细胞除了有保护和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外,也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3.所有的被覆上皮都有保护、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4.在脊椎动物,只有神经系统是最重要的,其他的系统都可有可无; ╳5.神经细胞的轴突和树突都既可接受信息,又可传出信息; ╳6.细胞的功能就是利用转换能量和自我复制; ╳7.动物体形态之所以能够改变,是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8.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除了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外,其余都完全一样; ╳9.所有的肌肉组织细胞都是多核的; ╳10.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都有吞噬进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1.心肌细胞除了比骨骼肌细胞多了闰盘这一结构外,其余结构完全一样; ╳期后不再增殖,所以机体的某部分神经组织受损就无法恢复,该部分神经所指12.因神经细胞进入G1挥的生理活动也就永远丧失了; √五、问答: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有哪些,二者之间有何联系答:上皮都具极性,向着外界或腔隙的一面为游离面,另一面则借着基膜与深部结缔组织联接称基底面,营养物的获得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都是通过基膜的渗透来完成的,还特化成有分泌功能或感觉功能的上皮,多无毛细血管分布,但有神经末梢分布,所以具有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感觉等功能;2.为什么说结缔组织是体内最多样化的组织答:结缔组织的细胞的种类很多,分散地固定或游走在间质中,间质的种类也很多,有液体、胶状体、固体基质和纤维,不同的细胞种类和不同的间质就可组成不同的组织,所以形成了多样化的组织;3.试述神经元的基本结构、重要特征及活动的一般规律;答:每个神经元包括一个胞体和由它发出的若干胞突突起,胞体具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胞突有2种,一种是有主干及粗细分枝的树突,另一种是细而长的轴突,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或没有轴突,但可有若干个树突,在机能上树突接受刺激传导冲动至胞体,而轴突则传导冲动离开胞体;4.试以胃为例,说明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各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生理功能答:胃的最内层是上皮,可分泌消化液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消化,还可形成粘膜保护下层的组织不受HCL的浸噬,中间的结缔组织有支持、联系的作用,其中由血液供给营养、经血管输送营养并输出代谢废物,外层的平滑肌收缩使胃蠕动,神经纤维能接受刺激、调节各组织的作用,这一切的综合才能使胃完成消化的功能;第三章原生动物门一、名词解释类器官──细胞质分化出的、执行类似高等动物器官的功能若干特殊结构;自养——即植物性营养,少数体内有叶绿体的种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利用CO2、H2O、其它元素及太阳光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养分;异养——只能直接或间接从外界摄取其他植物或动物已制成的有机物质作为养料的营养方式;配子生殖——两个母体配子完全融合形成合子,随后分裂成许多新个体的有性生殖方式;包囊——原生动物在环境改变或恶劣条件下形成的可抵抗和渡过不良环境的结构,此时类器官缩回或脱落,身体成球形,且向外分泌物质形成坚厚的外膜包裹身体;二、填空:1.原生动物的功能活动多是依靠类器官完成的;2.原生动物的生殖分为无性和有性生殖;3.一部分原生动物的身体内因有叶绿体,可以自己合成代谢所需要的养分,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自养;4.孢子生殖是继配子生殖之后的无性生殖;5.原生动物的异养方式包括吞噬营养和腐生营养;6.草履虫是纤毛纲的代表动物,它的细胞核有一大一小;7.间日疟原虫是一种寄生在人和按蚊身体内的寄生虫,在它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在人的体内,有性世代在按蚊的体内;8.原生动物的许多种类是水中浮游生物的重要组分,它们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三、选择:1.在原生动物的类器官中,下列 D 的类器官都属于运动器官;A、鞭毛和伸缩泡B、胞口和纤毛C、伪足和胞咽D、伪足和纤毛2.眼虫的营养方式有 D ;A、吞噬营养和自养B、自养C、吞噬营养D、自养和渗透营养3.下列原生动物中,完全没有运动类器官的是 A ;A、间日疟原虫B、痢疾变形虫C、阴道滴虫D、太阳虫4.原生动物的四大类群中,结构最复杂,细胞分化程度最高的一类是 A ;A、纤毛类B、鞭毛类C、孢子类D、变形虫类5.无性生殖中,先进行核分裂,再进行质的分割的分裂方式是 A ;A、复分裂B、两分裂C、质裂D、孢子生殖四、判断:1.包囊的形成除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外,还与繁殖有关; ╳2.鞭毛和纤毛都是运动类器官,有鞭毛的原生动物就不再有纤毛了; √3.原生动物中,凡是进行有性繁殖的种类就不再进行无性繁殖了; ╳4.对一种原生动物而言,它一般只有一种营养方式; ╳五、问答:1.原生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相比,有何异同点答:原生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的形态很相似,但与之又有根本区别,主要是二者的细胞分化及细胞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同,原生动物群体内的细胞无分化,或仅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之分化,各自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对群体的依赖程度很低,而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分化程度很高,互相之间的依赖程度很高;2.原生动物的细胞与多细胞动物的细胞有何异同点答:原生动物的每一个体都是一个真核细胞,拥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各种细胞器,但原生动物的细胞内又有由细胞质分化出的若干类器官,执行类似高等动物器官的功能,这是原生动物细胞与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的根本区别;第四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一、名词解释:胚胎发育──指有性繁殖中个体发育的全过程,在胚胎发育中,多细胞动物是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等一系列过程,逐渐发育成成体;卵裂──受精卵经过一定顺序的多次重复分裂,形成大量细胞的过程;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形成中空的、形似桑椹的球状胚,中间的腔称囊胚腔,外面壁的细胞层称囊胚层;假体腔──即囊胚腔;原肠胚──囊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原肠胚,此时胚胎分化出内、外胚层;原肠腔──内、外胚层间形成一新的腔,将形成未来的肠腔,即原肠腔;真体腔──在内、外胚层间形成的中胚层通过裂开或扩展后在胚层间形成腔,称真体腔;分化──胚胎期细胞开始出现时是相对较简单、均质和具可塑性的,而后由于遗传性、环境、营养、激素及细胞群间相互诱导等因素,而转变为较复杂、异质性和稳当性的细胞,此现象称分化;二、填空:1.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主要有古生物学方面、形态学方面和胚胎学方面;2.囊胚形成后,里面的腔被称为囊胚腔;3.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三个腔中,真体腔形成最晚;4.卵裂过程中形成的细胞与一般有丝分裂中形成的细胞不同的是新的细胞尚未长大又继续分裂,因此细胞也及越来越小;5.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在形态学方面的推测认为单细胞动物过渡到群体后,又进一步发展成多细胞动物;6.原肠胚形成的原肠腔将来会形成动物的肠腔,而囊胚形成的假体腔会形成动物的血管内腔;三、判断:1.胚胎发育过程虽然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器官形成,但不同的动物经历的中间过程却不一样; ╳2.中胚层形成的真体腔因出现的时间最晚,所以也被称为次生体腔;√3.在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形态学方面的证据因完全是推测,所以基本可忽略; ╳4.动物体形成不同的器官的细胞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显示出不同,在后期也就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不同的器官; ╳四、问答:1.试述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答:在胚胎发育中,多细胞动物是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等一系列过程,然后内、中、外胚层发育分化逐渐形成动物的组织、器官,最后发育成成体;2.在胚胎发育中形成了动物的哪些腔,它们是怎样形成的答:胚胎发育先后形成了囊胚腔、原肠腔和真体腔,囊胚腔是卵裂和形成的中空的腔,囊胚分化出内、外胚层后在其间形成的腔即是原肠腔,真体腔是中胚层细胞间通过裂开或扩展后在胚层间形成的腔;第四章多孔动物门一、名词解释:水沟系──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包括进水管、中央腔和出水孔等组成,水流进入水沟帮助完成摄食、呼吸、排泄及生殖等功能;侧生动物──在动物进化的干线上,海绵动物是很早就分化出的一个分支,因此又称侧生动物;芽球──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C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和一层双盘头或短柱状骨针,形成芽球;雌雄同体──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配子卵和精子产生于同一个体;雌雄异体──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配子分别产生于不同的个体;胚层逆转──原肠胚形成时,小细胞内陷形成胃层,另一端大细胞形成皮层,这与其它动物的原肠胚形成刚好相反其它动物是植物极大细胞内陷形成内胚层,小细胞形成外胚层称胚层逆转;两囊幼虫──海绵动物的囊胚,动物极的小细胞在内,植物极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开口,发育一段时间后,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有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表面,使原来的囊胚壁的内、外侧面翻了一翻,整个囊胚期的发育出现了两次囊胚现象,此时称两囊幼虫;二、填空:1.海绵的皮层细胞内又有肌丝,其作用是收缩;2.领细胞上的鞭毛有引起水流作用,其作用是帮助动物完成摄食、呼吸和排泄功能;3.中胶层里的原细胞可形成生殖细胞,也可消化食物;4.芒状细胞的作用是神经传导;5.多孔动物中,水沟系最复杂的是复沟系;6.多孔动物的无性繁殖中,除了出芽,还能形成芽球以渡过不良的环境;7.中胶层里除了胶质和各种细胞外,还有骨针和海绵丝,它们的作用是支持和防止沟室塌陷;三、判断:1.海绵的无性繁殖都是为了繁殖出更多的后代; ╳2.没有水沟系,海绵动物就不能生存;√3.海绵的原始性主要表现在没有消化腔; ╳4.多孔动物的胚胎逆转现象是它有性生殖的特有的现象;√5.领细胞上的鞭毛除了引起水流外,还能捕食; ╳四、问答:1.为什么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它的原始性表现在哪里答:因为它完全没有组织分化,机体的摄食、呼吸、排泄及生殖等功能都只有靠通过机体的水流来帮助完成,它的原始性表现在体壁只有两层细胞、无消化腔只有细胞内消化、无神经系统、胃层有与鞭毛虫相同的领细胞;2.从水沟系的发展,海绵是怎样由简单进化到复杂的答:海绵的进化由简单到复杂,从单沟系的直管到双沟系的辐射管,再到复沟系的鞭毛室,领细胞的数目逐渐增多,这就相应增加了水流通过海绵体的速度和流量,同时扩大了摄食、吸氧和排泄的面积,新陈代谢的能力也就增加了;3.有哪些特点说明海绵动物为最原始和最低等的侧生动物答:因多孔动物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再加上特殊的领细胞、水沟系、骨针等,被认为在动物进化上为侧生动物, 不再发展为其他类群的多细胞动物;第五章腔肠动物门一、名词解释: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可有许多切面把身体分成2个相等的部分,所以,身体只有上、下之分,而无左右之别,这是对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刺丝──腔肠动物特有,由刺细胞产生的丝状结构;消化循环腔──即原肠腔,可进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同时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皮肌细胞──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出现了肌原纤维,使之既有表皮细胞的保护功能,又有肌肉细胞的收缩功能;世代交替──在有性种类的生活史中,出现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以水螅型营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又以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个体,这两种生殖方式有规律地交替进行的现象;神经网──神经细胞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这些神经网可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与内、外胚层的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相连系,形成一个感应体系;二、填空:1.腔肠动物世代交替中,水螅型为无性世代,水母型为有性世代,其受精卵发育为有纤毛的浮浪幼虫;2.腔肠动物中,水螅型水母有缘膜,而水母型水母无缘膜但有触手囊;3.腔肠动物的无性繁殖方式是出芽,有性繁殖是精卵结合,且多为雌雄♀♂异体;4.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是最原始的,其主要表现在无中枢、神经传导无定向和传导速度很慢;5.腔肠动物为真正的两胚层动物,首次出现了细胞外消化;6.珊瑚纲种类的口道由外胚层内陷形成,而消化腔内的隔膜由内胚层突出形成;7.水螅、海葵的生殖细胞分别起源于外胚层胚层和内胚层;8.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既有保护功能,又有收缩功能,因此称为皮肌细胞;9.刺丝是腔肠动物特有的结构,它的功能主要是捕食和御敌功能;三、判断:1.腔肠动物的生殖细胞都来自于外胚层; ╳2.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中胶层就来源于中胚层; ╳3.刺细胞形成的刺丝主要是帮助动物完成捕食; ╳4.腔肠动物的皮肌细胞因有收缩功能,所以可说是一种功能很完善的细胞; ╳5.僧帽水母和海蛰都是水母,可以说它们是一个类群; ╳6.腔肠动物因有了消化腔,可进行细胞外消化,所以不再需要进行细胞内消化了; ╳四、选择:1.下列水母中,属于水螅水母的是 D ;A、海蛰B、霞水母C、灯水母D、桃花水母2、腔肠动物中,有些种类无世代交替现象,下列腔肠动物中,没有世代交替现象的是 A ;A、海葵B、海蛰C、僧帽水母D、薮枝螅3、腔肠动物的内、外胚层产生了多种不同功能的细胞,而生殖腺是由 B 分化出来的临时结构;A、皮肌细胞B、间细胞C、腺细胞D、刺细胞4、有些腔肠动物有复杂的口道以帮助捕食,有口道的是 CA、霞水母B、钩手水母C、海鸡冠D、水螅5.腔肠动物中, B 只有水螅型而无水母型;A、水螅纲B、珊瑚纲C、钵水母纲D、所有种类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 简述 CITES 贸易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野生保护公约)。
二、论述题1. 药用动物的开发利用与动物资源保护如何做到协调发展?2.选择重点物种(虎、麝、梅花鹿等),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动物药开发变化的过程阐述药用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第三章药用动物的分类概述一、选择题1.在生物分类等级中,()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A.目 B.科 C.属 D.物种 E.亚种2.雌体不以交配、受精即可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
A.幼体生殖B.孤雌生殖C.有性生殖D.无性生殖E.孢子生殖3.下列对物种的拉丁名书写中,()形式是正确的。
A. 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B. 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C. 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D. 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E. 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4.对生物命名的方法“双名法”是创立的。
A.孟德尔 B.摩尔根 C.达尔文 D林奈 E.拉马克二、填空题1.动物命名的双名法两个拉丁词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分类阶元为界、门、_________、目、科、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物种命名的方法为_________法、亚种命名的方法为___________法。
4.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是__________。
三、名称解释1.物种2.亚种3.品种三、简答题1.简述何为物种、亚种及品种?2.简要说明药用动物的科学命名方法并写出一种动物的拉丁名。
3.简要列出药用动物的分类等级并列举药用动物的10个主要动物门。
4.什么是原生动物?什么是后生动物?各包括哪些动物门?四、论述题1.论述动物分类在药学研究中的作用。
2.何为 DNA 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中有何优势?第四章原生动物门一、选择题1.动物界中最简单、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类群为()。
药用动物学概论药用动物学是运用动物学以及中药学的知识和手段,来研究有药用价值的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活性成分、临床应用、训话养殖等方面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用动物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和野外考察法。
药用动物学入药部位的形成全体入药:蜈蚣、全蝎、海马、白花蛇等部分组织器官入药:鹿茸、鸡内金、蛇胆、蛤蟆油、分泌物入药:麝香、蟾酥、蜂皇浆、虫白蜡排泄物入药:蚕沙、五灵脂、望月砂生理病理产物入药:蝉蜕、蛇蜕、牛黄、马宝、紫河车动物制品入药:阿胶、鹿角胶、血余炭名词解释紫梢花:为淡水海绵科动物脆针海绵的干燥群体海螵蛸: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
瓦楞子: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
淡菜:淡菜是贻贝科动物的贝肉。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耳鲍、羊鲍等的贝壳。
桑螵蛸:本品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干燥卵鞘。
斑蝥: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大斑芫青)或黄黑小斑蝥(眼斑芫青)的干燥体。
望月砂:为兔科动物野兔的干燥粪便草灵芝:杜鹃花科岩须属植物岩须.,以全株入药。
秋季采集,阴干。
五灵脂:是哺乳纲、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
夜明砂:生药为蝙蝠类动物的干燥粪便。
腽肭脐:海狗阴茎睾丸马宝:为马科动物马的胃肠中的结石。
猕猴枣:猴枣为猴科动物猕猴等内脏的结石。
犀角: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
麝香: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鹿茸: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
羚羊角:为高鼻羚羊的角真核细胞的核由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组成细胞分裂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胚胎发育:受惊和受精卵、卵裂、囊胚的形成、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肠腔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界>门>纲>科>属>种亚种:物种内部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如短尾蝮蛇与蝮蛇品种:经过人工选择,物种内部所产生的具有特定经济性状或形态并且能稳定遗传的群体,如家鸭分为肉用型、卵用型和肉卵兼用型海绵动物门=侧身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是一类体表多孔、营水仲固着生活、体呈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具有2层细胞组成的提笔和水沟系、没有消化腔和神经系统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动物进化上的一个侧枝肠腔动物门:出现真正的内外胚层的分化、细胞外消化肠腔动物出现了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或神经网海蜇:以口腕部、伞部入药。
《药用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药用动物学2.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Zoology3. 课程类别:限选4.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5. 总学时:54学时6. 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中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药用动物学是应用动物学的知识和手段,来研究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特征、种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驯化饲养、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关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建立和发展,对于开发利用药用动物的资源,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继承发展中国医药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门边缘科学,即是动物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合各章重点、难点)1.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节药用动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和发展概况第二节药用动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地位第三节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我国的药用动物资源重点:药用动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地位难点: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2.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2学时)第一节动物的细胞第二节动物的组织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简介第四节动物的繁殖与胚胎重点:动物的组织难点:动物的繁殖与胚胎3.第三章药用动物的分类概述(2学时)第一节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第二节物种的概念和动物分类的等级第三节动物的命名第四节动物的分类系统简介重点:物种的概念和动物分类的等级难点:物种的概念和动物分类的等级4.第四章多孔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多孔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多孔动物门的药用实例脆针海绵第四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五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类第六节腔肠动物门门的药用实例重点: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多孔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多孔动物门的分类5.第五章扁形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扁形动物门及其主要特征第二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四节线形动物门及其主要特征第五节线形动物门的分类和附纲第六节线形动物门的药用实例:人蛔虫第七节线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点:扁形动物门及其主要特征;扁形动物门的分类6.第六章环节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环节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重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环节动物门的分类7.第七章软钵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软体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软体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重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软体动物门的分类8.第八章节肢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节肢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重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节肢动物门的分类9.第九章棘皮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棘皮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棘皮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重点: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棘皮动物门的分类10.第十章脊索动物门(1学时)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脊索动物门的分类重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1.第十一章鱼纲(2学时)第一节鱼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鱼纲的分类第三节鱼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鱼纲的分类12.第十二章两栖纲(2学时)第一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两栖纲的分类第三节两栖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两栖纲的分类13.第十三章爬行纲(2学时)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爬行纲的分类第三节爬行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爬行纲的分类14.第十四章鸟纲(2学时)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鸟纲的分类第三节鸟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鸟纲的分类15.第十五章哺乳纲(2学时)第一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哺乳纲的分类真兽亚纲第三节哺乳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哺乳纲的分类16.第十六章脊推动物的比较解剖概述(3学时)第—节皮肤系统第二节骨骼系统第三节肌肉系统第四节消化系统第五节呼吸系统第六节循环系统第七节排泄系统第八节生殖系统第九节神经系统第十节感觉器官第十一节内分泌系统重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难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17.第十七章动物进化规律和进化谱系(1学时)一、动物进化的证据二、进化的一般规律三、动物的进化谱系重点:进化的一般规律难点:动物的进化谱系18.第十八章药用动物的分布(2学时)第一节动物的地理分布概况第二节中国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概况重点: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况;我国动物地理分区概况;中国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概况难点: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况;我国动物地理分区概况;19.第十九章药用动物纳驯化养殖(2学时)第一节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意义第二节我国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历史和现状第三节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条件和方法第四节我国药用功物驯化养殖的实例重点: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条件和方法;我国药用功物驯化养殖的实例难点: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条件和方法四、考核方式考查五、成绩评定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末考核(70%)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理论讲授贯彻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着重以阐明基本概念和规律性为主,有些分类学上(特别是常见药用动物部分)的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多查阅课外书籍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用动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和发展概况药用动物:血肉有情之品第二节药用动物学的概念和任务药用动物学是运用动物学及中药学的知识和手段,来研究有药用价值的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活性成分、临床应用、驯化养殖等方面规律的一门学科药用动物学的任务:①整理药用动物的基原品种,进而考察其药效,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和有效;②利用动物间的亲缘关系,探寻基原关系相近的动物品种-成分-药效的相关性,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发掘药用动物的类同品和替代品;③寻找新药和先导化合物。
动物药具有活性成分鲜明、效果好的特点,从药用动物中寻找新药或新的先导化合物是包括药用动物开发价值评价、极具潜力的;④为药用动物的驯化、养殖提供科学的依据,品种选择及驯化养殖所必备的动物学知识。
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节药用动物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野外考察法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元素基础最基本、最多:C/H/O/N其次:P/S/Ca/K/Na/Cl/Mg/Fe其他:Cu/Mn/Zn/I...量极微,却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比例是恒定的,对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是必要的二.物质组成基础水:保持一个稳定的内环境75%~85%无机盐: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Na/K/Ca离子平衡1%蛋白质:构成、功能、调节、贮存10%~20%(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核酸:生命信息的载体和工具1%脂类:能量储存2~3%糖类:构成成分、供能物质(先糖后脂)1%第二节动物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特性(掌握):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发育的基本单位;生命存在的不同等级形式·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一.动物细胞的一般特征和功能最大的细胞:鸟卵细胞的功能:①利用和转换能量来维持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②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物质合成为生命所需的大分子;③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后代二.细胞的结构细胞是一团原生质,由它分化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1.细胞膜或质膜细胞膜中的脂类包括磷脂和固醇,而蛋白质种类较多,质膜的外表层多含糖蛋白,内表层常含酶蛋白,中部穿插有功能蛋白寡糖蛋白,特异性(不同种的动物细胞、不同个体),是细胞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靶向药物设计的原理之一)2.细胞质细胞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中间代谢反应包含许多细胞器: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等(1)内质网(ER)内质网不仅与核膜和质膜内褶部分相连,并与高尔基复合体紧密相关,胞内输送物质通道、膜更新重要方式粗糙内质网(RER)的外表面附有许多核蛋白体(或称核糖体)颗粒,是合成各种分泌蛋白质的主要部位;光滑内质网(SER)(与甾体激素合成有关)参与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糖原和其他糖类的合成与分解,具有对脂溶性毒物的解毒作用,另外还参加细胞内的物质运输(2)高尔基体扁平囊、小泡、大泡组成主要功能:对RER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浓缩、储存和输送的作用(3)溶酶体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的一种内含各种酸性水解酶的颗粒,尤以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含量最多,目前已鉴定出有59多种酶,特征性的是酸性磷酸酶;这些酶能把一些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供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或供线粒体的氧化需要分解外源性有害物质或细胞受损、衰老时残留物自溶的机构,细胞防御上功能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体(4)线粒体(MIT)生物氧化的场所,TCA、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等产能作用都在此发生,90%的能量来自它“动力工厂”“酶贮存库”(5)中心粒位置形态:核附近,成对出现,彼此垂直,成对出现的称为中心体,被高尔基体包围。
药用动物资源地球上的生物现存有200万种,动物占150万种,植物50万种。
中药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
据统计现在中药的种类可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余种,所以,从生物界动物种类所占的比例来看,动物药的发掘是很有前途的。
药动资源种类的分布药用无脊椎动物10门、199科、362属,606种药用脊椎动物1门、217科、519属,975种(62%)海洋药用动物:286种陆栖药用动物:1295种(82%)动物药的资源(入药部位):⒈全身入药:如全蝎、蜈蚣、海马、地龙、白花蛇、水蛭等。
⒉部分的组织器官入药:鸡内金、海狗肾、乌贼骨、鹿鞭等。
⒊分泌物或衍生物入药:麝香,羚羊角,蜂王浆,蟾酥等。
⒋排泄物入药:五灵脂、望月砂、蚕砂等。
⒌生理或病理产物入药:生理产物—紫河车(人的胎盘)、蝉蜕等。
病理产物—牛黄、马宝、猴枣等动物药的研究现在人们对动物药的研究更为深入,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物种的分类与鉴定,而向成分分析,活性成分的研究发展。
活性成分一、蛋白质(酶)、多肽及氨基酸类二、生物碱类三、多糖类四、甾体类五、萜类六、酚、酮、酸类动物药的优势活性成分作用力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而专一,毒副作用低,药物来源广泛。
药用动物学的含义药用动物学是应用动物学的知识和手段,来研究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特征、种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驯化饲养、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关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二. 动物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动物的细胞:细胞是生物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的组织: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动物的器官和器官系统高等动物十大系统:皮肤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个体发育个体发育:指多细胞动物从生殖细胞形成到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药用动物学药用动物学是应用动物学的知识和手段,来研究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特征、种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驯化饲养、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关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建立和发展,对于开发利用药用动物的资源,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继承发展中国医药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门边缘科学,即是动物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药用动物学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①整理药用动物的品种,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和有效。
②扩大新药源,寻找药用动物的类同品。
由于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用药量不断增加,可依据生物的科属和亲缘的相近,一般都含有相近似的化学成分的这一规律特点,用以寻找新的,具有类似疗效的药用动物。
如上节提到的用藏羚羊角代替羚羊角,水牛角代替犀角等。
③为药用动物的饲养、驯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药用动物最后大多要取自人工饲养,这是人类利用资源的途径,因之要具备有关药用动物的知识,包括种类、生态、地理分布、及其应用价值等资料。
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有描述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描述法主要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如实地把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以及药用价值,其他经济用途等系统地记录下来,为有关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第一手资料。
有时还必须附加图表以帮助表达,也可适当地作些说明。
这是认识药用动物的初步方法,也是对药用动物进行研究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比较法是通过不同药用动物的系统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资料。
如动物的各分类阶元的特征概括,品种的确定与建立,都是通过比较研究而获得的。
此外,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明确各类药用动物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较法也是一种研究药用动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实验法是在一定条件的控制下,对药用动物的各种生活现象、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有关方面作进一步观察与分析。
由于实验条件可以随着要求不同而变更,因此它比一般的观察更能揭示药用动物的本质,有利于药用动物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的深化。
实验法也往往和上述的描述法、比较法一起进行,通过实验研究,对于药用动物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上述是在药用动物研究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一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作微观的观察和研究,如采用电镜、电镜扫描、生化分析等。
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最重的是要忠于事实,准确,认真,思考精细,记载详明。
在药用动物的研究过程中,要采集标本,并要将采来的标本进行标本制作。
如一般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可以浸泡在5%的福美林液或7%酒精中,若为柔软的标本,可先杀死,定形,然后再浸入上述液体中。
若为坚硬的,如棘皮动物、昆虫等,可以直接投入液中即可保存。
高等的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小型爬行类,也可以直接浸泡在5%福美林或7%酒精中,而大型的爬行类,以及鸟类和哺乳类,则需做剥制标本。
无论液浸或剥制标本,均需填写采集记录,记明采集时的情况,特别是标本在经过处理后,易变形或变色的,均需要记载清楚,一般均要印制特别的记录本,供填写上述采集的记录。
另外还要在标本上附挂标笺,也需在标笺上填写采集日期、采集人及其编号,以便和记录本相互查对,最后将其保存起来。
中医药的作用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药的使用是必须根据病患当时的病情与体质而处方,不同的病情使用的中药就不一样,常见的中药依照其作用机理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补益类的中药。
例如黄耆、人参、山药、大枣、当归、、枸杞子等等,这一类中药是华人最熟悉也是最喜爱的中药,问题是:如果平时没有“虚虚”的感觉,如:头晕、容易疲倦、腰酸、脉弱等“”情形,并不适合常吃补药,以免血压上升、睡不著、口乾舌燥等“补得过头”后后遗症出现。
第二类:泻火类的中药。
常见的有大黄、黄连、、石膏、芦荟、蒲公英、等等,这类中药一般用在病患有口乾、口破、便秘、失眠、烦躁不安、容易生气等等有上火的症状时才合用,如果只有单纯嘴巴破、而兼有腹泻的情形,就不见得适合吃黄连,以免虽然退了火、但是身体却更虚。
第三类:具有发散、理气作用的中药。
常见的有菊花、薄荷、、、陈皮、、等等,天气热的时候觉得头晕晕、身体闷闷的,泡个,立刻觉得神清气爽,利用的就是菊花内的,气味芬芳、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加速散热,散热改善、人自然就觉得舒适。
中医相信可预防血液郁积和心肌梗塞。
第四类:具有“抗凝血作用”的物。
常见的有红花、、、、桃仁、、等等,这一类的中药就是俗称能“打通血路”的药物,使用上一般是针对有“”形的患者,例如疼痛、中风、心肌梗塞、等等,不过,使用时必须小心其剂量,剂量过大时恐怕反而不见其通血路的作用效果,而有副作用。
有了上述药物的分类,医师再根据望、闻、问以及切所搜集到的资料,将病人的疾病作系统归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且根据疾病与体质的类别给予不同比例的上述中药。
动物活性成分分类动物活性成分分类有:1.蛋白质(酶)、多肽及氨基酸类例子:蚯蚓中蚓激酶能降解纤维蛋白原;蛇毒蛋白酶、蛇毒酶等用于血栓治疗;动物尿液中的尿激酶、激肽释放酶以及胰脏中提取的弹性蛋白酶等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的脏器及豚鼠血清中的天门冬酰胺酶、精氨酸酶等临床用于治疗肿瘤2.生物碱类例子:蛤蚧及全蝎中的肉毒碱,为氨基酸衍生物,能防止室性心律不齐;河豚卵巢中的河豚毒素,属胍类衍生物,毒性极强,阻断轴突传导作用比可卡因强16万倍,并有松弛肌肉痉挛、减轻晚期癌痛的作用;动物胆汁中得到的胆红素属吡咯衍生物,有促进红细胞新生、血清抗炎、治疗肝硬变作用;蟾蜍色胺属吲哚类生物碱;箭毒蛙所含的哌啶类生物碱能麻痹骨骼肌;乌贼墨主要成分黑色素有止血作用;地龙的次黄嘌呤有抗组胺、平喘、降压作用3.多糖类例子:动物各种组织中的肝素用于抗凝;甲壳动物和昆虫体壁外的甲壳素用于抗菌抗辐射;棘皮动物粘多糖具抗癌和抗凝血酶活性;鲨鱼及深海软骨鱼骨骼所含杂多糖,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软体动物中所含葡聚糖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4.甾体类例子:甾体类化合物在药用动物中广泛分布,化学结构变化多,生物活性多样,如性激素、胆汁酸、蟾毒、蜕皮素及甾体皂苷等。
性激素或性信息素的有紫河车中的黄体酮、鹿茸中的雌酮、海狗肾中的雄甾酮等5.萜类例子:斑蝥素为芫菁科昆虫分泌的单萜类防御物质,具抗癌、抗病毒、抗真菌作用;腔肠动物海鞭的pseudopterosins,为二萜糖苷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消炎止痛作用;鲨鱼肝所含鲨烯是杀菌剂,并具有抗癌活性;海绵属动物含有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有抗白色粘球菌作用等。
6.酚、酮、酸类例子:海绵所含酚类成分siphonodictyal-A及siphonodictyal-B具有抗菌活性;麝香中的麝香酮有强心、抗炎、兴奋呼吸和中枢神经的作用;地龙中的花生四烯酸有解热作用;胆汁酸有利胆、溶解胆结石、镇咳祛痰、解热、抗菌抑癌等多种功用;蜂王浆中的王浆酸有抗菌、抗肿瘤作用。
动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一、溶剂提取法原理: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当溶剂加到中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二、结晶法结晶的意义:鉴定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其化学结构,必须首先将中药成分制备成单体纯品。
一般来说,中草药化学成分在常温下多半是固体的物质,都具有结晶的通性,可以根据溶解度的不同用结晶法来达到分离精制的目的。
一旦获得结晶,就能有效地进一步精制成为单体纯品。
纯化合物的结晶有一定的熔点和结晶学的特征,有利于鉴定.方法:放置过程中,最好先塞紧瓶塞,避免液面先出现结晶,而致结晶纯度较低。
2放置一段时间后没有结晶析出,可以加入极微量的种晶,即同种化合物结晶的微小颗粒。
加种晶是诱导晶核形成常用而有效的手段。
3没有种晶时,可用玻璃棒蘸过饱和溶液一滴,在空气中任溶剂挥散,再用以磨擦容器内壁溶液边缘处,以诱导结晶的形成。
4如仍无结晶析出,可打开瓶塞任溶液逐步挥散,慢慢析晶。
5或另选适当溶剂处理,或再精制一次,尽可能除尽杂质后进行结晶操作。
三、层析法层析过程是基于样品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之差(分配层析),组分对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吸附层析),和离子交换,分子的大小(排阻层析)而分离。
通常又将一般的以流动相为气体的称为气相层析,流动相为液体的称为液相层析。
四、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组合而成的。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质分离、精制技术。
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E的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