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 格式:docx
- 大小:9.48 KB
- 文档页数:4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刘艳芳;唐庆九;张劲松;杨焱;贾薇;冯娜;唐传红;周帅【期刊名称】《食用菌学报》【年(卷),期】2010(017)001【摘要】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试验材料,将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A)或细菌脂多糖(LPS)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联合使用建立了体外免疫抑制模型,并比较了多糖样品对5-Fu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在供试样品中,F1-1[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分离多糖]和BW[沪农灵芝1号(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对5-Fu产生的轻度抑制有完全拮抗作用,19号[沪农灵芝1号(G.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好,但对5-Fu产生的抑制基本无拮抗作用,表明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与拮抗化疗药物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无正相关性.【总页数】9页(P51-59)【作者】刘艳芳;唐庆九;张劲松;杨焱;贾薇;冯娜;唐传红;周帅【作者单位】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以FOXP3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J], 巫晔翔;司书毅;蒋建东;唐巍然2.补体C5a受体拮抗剂体外筛选平台的建立 [J], 王会会;石艳春;陈国江;杨跃梅;魏化伟;王立燕;彭晖;李新颖;王一;黎燕3.蓖麻籽提取物抗雌鼠生育活性成分体外筛选方法的建立 [J], 张小雪;韩峰;高平;刘世贵4.用于靶向于NFAT的免疫抑制类小分子化合物筛选的细胞模型的建立 [J], 肖鹤;钱露;秦卫松;李松;沈倍奋;黎燕5.利用体外细胞模型筛选三黄颗粒中有效活性成分研究 [J], 赵薇;朱晓红;李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化疗体外药敏试验研究(附88例分析)王元杰;连彦军;许斌;华兵;郭玲【期刊名称】《华中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029)006【摘要】目的检测目前常用化疗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的敏感性.方法用改良MTT法对88例胃癌患者的新鲜标本进行体外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和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成功率为94.3%,以细胞抑制率30%为判断标准的14种化疗药物中,5-FU、MMC、PYM、VP-16和DD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P<0.05).以上5种药物之间比较,其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与肿瘤药敏无明显关系.结论体外胃癌细胞原代培养及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开展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作用.【总页数】2页(P457-458)【作者】王元杰;连彦军;许斌;华兵;郭玲【作者单位】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泰州,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个性化基台在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的疗效探讨(附88例分析) [J], 陈钢;林毅2.肝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附88例分析) [J], 刘航;李为民;郑方;刘浩润;王瑞官;王义真3.子宫肌瘤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观察(附88例病例分析) [J], 李丽群;李航泽;栾珺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X线表现与CT对照研究(附88例分析) [J], 刘俊兰;翟凌云5.MDR_1mRNA检测在胃癌化疗方案选择中的意义(附20例分析) [J], 张弘;谭毓铨;盖宝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王玲洁;刘天亮;唐旭;宋宗辉;甘萍;于波涛【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03【总页数】3页(P330-332)【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骨髓抑制;放化疗【作者】王玲洁;刘天亮;唐旭;宋宗辉;甘萍;于波涛【作者单位】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针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现代西医多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改善骨髓抑制情况,但其疗效欠佳,价格昂贵使患者难以承担。
而中医药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由来已久。
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也日渐被现代医药学研究所揭示,因其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作用多环节、多靶点等突出优势,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笔者查阅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其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旨在为探寻高效、低毒的抗骨髓抑制新药提供参考。
1.1 红景天苷红景天苷(salidroside)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单体化合物。
研究发现[1],给予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及造血祖母细胞一定量的红景天苷后,均可显著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促进粒单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
均提示红景天苷可直接或间接刺激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功能修复。
P物质(substance P,SP)作为一种神经肽,可通过与其受体NK-1R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其刺激造血的功能[2]。
而红景天苷促进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的作用,可能与上调骨髓细胞中SP和NK-1R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3]。
前列腺癌的新免疫治疗药物研究课题申报书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
但在一些晚期患者中,这些治疗方法存在效果不佳、产生耐药性、严重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寻找新的前列腺癌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抗癌治疗方式,已经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显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杀伤活性,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地诱导癌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生长。
然而,在前列腺癌领域,免疫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无明确的免疫治疗药物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对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推动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学术与临床价值。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物进行研究,实现以下目标:1. 筛选有效的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物:通过基于体外和体内实验,筛选具有良好抗前列腺癌活性的免疫治疗药物。
2. 探索免疫治疗机制:研究免疫治疗药物对前列腺癌免疫反应的影响机制,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途径和抗癌机制。
3. 评价治疗药物的抗癌效果:通过建立前列腺癌模型,观察免疫治疗药物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评价其抗癌效果及副作用。
4. 分析治疗药物的临床转化前景: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评估免疫治疗药物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筛选免疫治疗药物: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中评估多种潜在的免疫治疗药物对癌细胞抑制和免疫活性的影响。
选取具有潜力的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2. 免疫治疗机制研究:采用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研究免疫治疗药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免疫相应的影响,包括细胞凋亡、PD-L1表达、T细胞浸润等指标的监测。
3. 体内模型的建立:构建小鼠前列腺癌模型,将选定的药物进行体内实验,在小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等指标,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研究
李全文;边昕;张洋;李元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2000(25)5
【摘要】以链霉菌表达的重组hsIL-1RⅠ为靶位,建立了基于受体配基竞争性结合为原理、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对500株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了筛选,复筛阳性率为4%~5%,该模型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总页数】3页(P330-332)
【作者】李全文;边昕;张洋;李元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89
【相关文献】
1.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研究[J], 张艳;曾荔
2.脓毒症儿童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及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J], 罗丽;周能一;李青
3.以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受体为靶位的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构建及受体拮抗剂研究
[J], 李元
4.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多发性硬化病的相关性研究 [J], 董帅; 张超; 王广生; 杨立军; 高向东
5.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多发性硬化病的相关性研究 [J], 孙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试验材料,将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A)或细菌脂多糖(LPS)与化疗药物5 氟尿嘧啶(5 Fu)联合使用建立了体外免疫抑制模型,并比较了多糖样品对5 Fu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在供试样品中,F1 1[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分离多糖]和BW[沪农灵芝1号(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对5 Fu产生的轻度抑制有完全拮抗作用,19号[沪农灵芝1号(G.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好,但对5 Fu产生的抑制基本无拮抗作用,表明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与拮抗化疗药物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无正相关性。
免疫抑制; 化疗药物; 多糖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对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1]。
目前化疗仍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三大有效手段之一,化疗在杀灭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化疗后往往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2],严重的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甚至是免疫功能缺陷[3],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影响到癌症的治疗效果。
因此,寻找能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的活性成分,对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扩大其适用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间接实现的[4],实验表明多糖在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方面效果明显[5]。
如今多糖药物作为免疫调节剂已经成为辅助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多糖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需要建立有效的活性筛选模型。
常用的筛选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的模型多为动物体内模型[6,7],结果可信度高,但由于其耗时长、费用高、所需的样品量大等缺点,不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筛及样品分离过程中各组分活性的跟踪检测。
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建立高芃;钱嘉林;刘长喜;严卫星【期刊名称】《环境与职业医学》【年(卷),期】2004(21)4【摘要】[目的 ]建立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为建立保健食品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功能的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给予C57BL/6J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 (CP) ,隔日连续腹腔注射 4~ 5次 ,观察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注射 2 0、5 0、10 0mg/kg体重的CP后 ,各剂量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
①正常小鼠 2 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 ,白细胞计数、抗体生成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 ,谷草转氨酶 (AST)升高 ;5 0mg/kg体重剂量组的脾脏指数下降 ;5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均出现显著下降 ,以及谷丙转氨酶、尿素的升高。
②荷瘤小鼠 2 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 ,5 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脾脏指数、NK细胞活性、抗体生成细胞功能均出现显著下降 ,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的升高。
③正常小鼠注射 60mg/kg体重的CP后 ,血清白细胞介素 2及肿瘤坏死因子均出现显著下降 ;荷瘤小鼠注射 60mg/kg体重的CP后 ,血清白细胞介素 2出现显著下降。
[结论 ]给予C57BL/6J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注射 2 0 5 0mg/kg体重的CP ,隔日连续 4 5次 ,即可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建议采?【总页数】5页(P314-318)【关键词】荷瘤小鼠;免疫抑制;CP;体重;剂量;正常小鼠;环磷酰胺;下降;腹腔注射;抗体生成细胞【作者】高芃;钱嘉林;刘长喜;严卫星【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R730【相关文献】1.不同浓度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立的影响 [J], 张涵淇;王娇;崔圆圆;胡鑫;王德彬;2.小剂量环磷酰胺治愈荷膀胱癌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J], 李墨林;姜妙娜;舒晓宏;崔晓栋;李传刚;贾玉杰3.不同浓度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立的影响 [J], 张涵淇;王娇;崔圆圆;胡鑫;王德彬4.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肾包膜下移植中应用 [J], 唐超明;李汉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抗药肿瘤细胞模型的建立实验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体外抗药肿瘤细胞模型的建立实验采取长时间药物处理、诱导抗性,最终筛选出具有
一定抗性的细胞克隆。
培养条件
一、
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5%CO2,37℃培养。
实验步骤
二、
1. 将CHO细胞培养在含10%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先用DOX(阿霉素)0.01
ug/ml 诱导培养CHO细胞3个月。
2. 然后在3个月内逐步增倍DOX的浓度达0.1 ul/ml,接着进行DOX低浓度的筛选。
3. 随后用无菌钢圈套取抗性倍数较高的克隆RC1作CHO和RC1对DOX的剂量-反应
曲线,求CHO和RC1的IC50值。
4. 抗性倍数即为RC1的IC50与CHO的IC50。
三、注意事项
1. 要具备培养细胞的实验室条件,谨防污染。
2. 通过实验计算出敏感细胞对该药物的IC50值,以确定其实诱导浓度。
3. 采用长期增量的培养法可产生稳定的抗药性细胞株,对阿霉素等产生抗性的细胞株,
往往对其他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亦可产生抗药性。
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新模型——人源类器官(答案在文末)温馨提示:福建华博施教机构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为随机抽取题库内部分题目进行考试,该文档列出了该科目的所有考试题目及答案。
若5次未通过考核,则需重新学习该课视频课程。
1、PDO可以取自肿瘤发展过程中的()阶段,而且只需要一小部分肿瘤组织即可在体外进行培养和扩增。
()A.前期B.中期C.后期D.任何2、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与机体抗肿瘤作用的平衡影响肿瘤清除或是进展的结局。
()A.正确B.错误3、(多选题)属于免疫治疗的方法有()。
A.集落刺激因子B.白介素C.干扰素D.单抗4、肿瘤细胞系培养条件复杂,体外能够无限增殖,适宜于大规模的药物筛选。
()A.正确B.错误5、()11月,伦琴发现了神秘之光X线。
A.1865年B.1875年C.1885年D.1895年6、PDX肿瘤模型的优点有()。
A.很大程度保留肿瘤异质性B.移植成功率高C.所需肿瘤样本小D.成本低7、对恶性肿瘤的现代治疗,始于()世纪末外科脱胎换骨之后率先对癌症发起的战斗。
A.17B.18C.19D.208、(多选题)恶性肿瘤常用治疗方法包括()。
A.手术B.药物治疗C.放疗D.按摩保健9、化疗不仅是一种姑息疗法或辅助疗法,还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治性的方法和手段。
()A.正确B.错误10、公元前()古埃及的木乃伊便已有了肿瘤存在的证据。
()A.1000年B.2000年C.3000年D.4000年11、(多选题)人源类器官的特点有()。
A.与对应的器官拥有类似的组织结构、重现部分生理功能B.稳定的表型和遗传学特征C.兼顾个性化和高通量的需求,可以体传代、复苏和冻存,可操作性强D.是发病机制、药物筛选的强有力工具E.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优秀体外模型12、类器官只可来源于肿瘤组织,不可来源于正常成体组织。
()A.正确B.错误13、()Cushing首次进行脑瘤手术。
()A.1900年B.1910年C.1920年D.1930年14、以下哪种药物是CYP酶强诱导剂,应尽量避免与肺癌靶向药物联用?()A.伊曲康唑B.伏立康唑C.胺碘酮D.利福平15、以下哪种药物是CYP酶强抑制剂,应尽量避免与肺癌靶向药物联用?()A.伊曲康唑B.卡马西平C.苯巴比妥D.苯妥英16、以下哪种药物是以HER2为靶点的小分子口服抗肿瘤靶向药物?()A.吉非替尼B.吡咯替尼C.厄洛替尼D.埃克替尼E.克唑替尼17、以下哪种药物是以HER2为靶点的大分子抗肿瘤靶向药物?()A.恩美曲妥珠单抗B.吡咯替尼C.厄洛替尼D.埃克替尼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的条文,关于超说明书用药四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A.药品具有循证医学证据B.没有其他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手段C.患者知情同意D.医院建立了相关的管理机制19、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使用采纳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A.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使用采纳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B.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C.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D.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参考答案。
中国哳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图1不同浓度EBB对HTl080、ES一2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其中:图A、图B、图c、图D的EBB浓度分别为control、2ug/ml、5ug/ml、10ug/ml:图E、图F、圈G、图H的EBB浓度分别为control、2ug/ml、5“g/ml、10tig/ml。
中国办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图2不同浓度EBB)时SKOV3、HTi080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其中:图A、图B、图c、图D的EBB浓度分别为colltr01、2ug/,nl、5pg/m|、10pg/ml;图E、图F、图G、图H的EBR浓度分别为contr01、2ug/ml、5pg/m1、10ug/ml。
22中国怫柏医科大学硼t研究牛毕业论立图3不同浓度EBB对SKOV3、雕1080细胞单层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3.4“划痕”法迁移实验“划痕”后无血清培养液24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随机选择5个100倍视野下,计算大网格内迁移的细胞总数(表3),可见迁移细胞数与EBB药物浓度成反比,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作t检验,均其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o+001),表明ERB可明显降低s阳V3、ES-2、})G、们1人类肿瘤细胞系的迁移能力。
EBB对人类肿瘤细胞系SKOV3、ES一2、m、M21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赋图4所示。
中国西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ES一2:A、controlB、2pg/ml2M21:E、controlF、2ug/ml3P6:l、controlTJ、2ug/m[4SKOV3:M、controlN、2强g/ml图4不同浓度EBB对Es一2、M21、PG、C、5lig/mlD、10pg/mlG、5ug/m]H、10ug/mlK、5ug/mIL、10pg/mr0、5斗g/mlP、tOpg/b[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中国侨和巨i科丈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5或lO“g/ml可见明显差异。
用药2和5且g/ml时删P一9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增至lOug/ml可见差异。
引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缩短预期寿命、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1]。
目前,世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居世界首位[2]。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物理致癌因子,如X 射线、电离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病毒致癌因子,如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
抗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而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化疗药物的主要类型包括细胞凋亡诱导剂、肿瘤细胞毒剂、细胞衰老诱导剂、干扰肿瘤抵抗力的药物、细胞分化诱导剂、肿瘤化学预防剂和肿瘤转移抑制剂。
抗肿瘤治疗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化疗的治疗效果不明确,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抗癌活性药物和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抗癌新药筛选的主要来源是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新化学物质的合成、生物治疗药物以及老药的新用途。
然而,使用化学品时临床上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这主要与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不当有关。
因此,合理使用抗癌药物,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1抗肿瘤药物的分类1.1烷化剂类药物烷化剂类抗肿瘤药主要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芳香烃受体(ARs )抑制剂、铂类药、氮芥和卡莫司丁等,通过阻断DNA 双链的旋转进而抑制癌细胞生长[3]。
抗代谢药物主要包括磺胺类药物[4]、抗甲状腺类药物5]和糖皮质激素[6]等。
抗肿瘤抗生素是由细菌或真菌产生的用于杀灭细菌和真菌的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等;抗肿瘤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泼尼松等激素及各种疫苗如百克必妥[7]。
金属铂类药物是铂类化合物常用化疗药之一,多为铂原子半径较小且与DNA 螺旋酶活性部位结合能力强而高效阻断DNA 双链双螺旋的形成。
通过干扰DNA 或RNA 双链断裂、复制和转录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并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在G2/M 期。
还有从中药中提取某些具有抗癌作用或毒副作用较小的活性成分制成的制剂,其中包括三七总皂苷、黄精等;生物活性肽类也是目前临床常用抗肿瘤药之一[8]。
关于抗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相关成分研究发表时间:2019-05-28T10:19:12.670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2月作者:刘爽[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抗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相关成分。
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刘爽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抗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相关成分。
方法:先分析了抗绿脓杆菌治疗的主要药物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材料与方法对于拮抗绿脓杆菌的筛选与培养、菌株的重复筛选的技术要求。
结果:经RDP研究与拮抗绿脓杆菌分离菌形态研究,结果显示,B1506菌株同源性达到了100%,其余4种同源性为99%。
且B1506与B1505为不动杆菌属,其余3项为假单胞菌属。
结论:本实验通过多点采集的方法采集各类土壤样品,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来源。
经过优化的方法在筛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操作简单,结果灵敏准确。
关键词:抗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筛选;成分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0 引言绿脓杆菌与人类健康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分布于皮肤、呼吸道和正常人的肠道当中,它们与外界沟通,尤其是在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中最常见的,当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绿脓杆菌有时候就会出现。
目前,有研究指出,绿脓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肿瘤科和老年医学部等场所。
大部分的易感人群是中年和老年患者,或有严重的疾病,免疫力低下或长期的气管切开术施行过的患者当中,他们开放性的通气情况下,广泛使用的广谱抗生素会引起菌群失调。
临床上以肺炎、败血症、腹腔炎症、烧伤、脓毒症、尿路感染最为常见,其中绿脓杆菌肺炎病死率高达30%以上,绿脓杆菌败血症的病死率达80%-90%。
1 抗绿脓杆菌治疗的主要药物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生素。
不同途径和剂量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比研究不同途径和剂量环磷酰胺在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立中的应用效果。
环磷酰胺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关于其最佳使用途径和剂量在不同免疫抑制模型中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因此,本文通过对小鼠进行不同途径和剂量的环磷酰胺处理,对比其免疫抑制效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采用不同途径(如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等)和不同剂量(如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环磷酰胺处理小鼠,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各组小鼠的免疫指标(如淋巴细胞数量、细胞因子水平等),评估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免疫抑制效果。
本研究还将关注环磷酰胺处理对小鼠生存状况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明确不同途径和剂量环磷酰胺在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立中的优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还将为环磷酰胺在临床应用中的剂量选择和给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其在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
二、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雄性、6-8周龄的C57BL/6小鼠,体重在20-25g之间,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鼠饲养在恒温(22±2℃)、恒湿(55±5%)、光照周期12h/12h的环境中,自由饮水和摄食。
所有动物实验均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进行,并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购自Sigma-Aldrich公司。
小鼠免疫球蛋白G(IgG)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其他常用试剂如生理盐水、PBS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实验所用仪器包括:电子天平、微量移液器、离心机、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和途径的环磷酰胺处理:组1(对照组,Ctr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2(低剂量CT组,Low-CT):CT 50mg/kg腹腔注射;组3(中剂量CT组,Medium-CT):CT 100mg/kg腹腔注射;组4(高剂量CT组,High-CT):CT 200mg/kg腹腔注射。
肿瘤学中的肿瘤免疫治疗与药物筛选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普及,肿瘤的发病率正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长期以来,传统的癌症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副作用大、易导致复发等。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更加先进的治疗手段,其中肿瘤免疫治疗和药物筛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基于免疫系统的分子伴侣识别和抑制系统的疗法,它旨在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些细胞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
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抑制分子如PD-1、PD-L1等的活性,从而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T细胞治疗是指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与肿瘤特异抗原结合后,再将其输注回患者体内,以增强免疫反应。
肿瘤疫苗则是通过引入与肿瘤相关的抗原,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
这些策略对于治疗一些难治性肿瘤如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然而,尽管肿瘤免疫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中获益。
因此,药物筛选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筛选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筛选和识别对特定细胞、靶点或生物过程具有潜在疗效的化合物。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药物筛选可以帮助识别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发展和改进新型的治疗策略。
药物筛选的过程通常由几个步骤组成。
首先,选择合适的细胞系或动物模型,以模拟肿瘤的环境和生长特征。
其次,筛选化合物库,评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毒性。
然后,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和优化,确定具有较高疗效和较低毒性的候选化合物。
最后,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肿瘤是一种主要由恶性细胞组成的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发展了许多类型的抗癌治疗药物,其中有不少利用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治疗。
本文将探讨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
一、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中药材,一直被用来治疗不育症、高血压和肥胖症等。
而且它还有着很强的抗癌作用。
薏苡仁中所含的β-谷甾醇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而且对人体非常安全。
二、黄芪黄芪是一种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中药。
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中,黄芪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和皂苷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同时,黄芪还可以降低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增强化疗的疗效。
三、荆芥荆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药材。
研究证明,荆芥中的化合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荆芥还可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
四、桑白皮桑白皮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其中的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可降低癌病患者的死亡率。
此外,桑白皮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缓解疼痛和其他癌症相关症状。
黄精中所含的次黄嘌呤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黄精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癌药物。
六、天花粉天花粉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天花粉还富含黄酮苷和类黄酮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此外,天花粉的多糖成分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七、半枝莲半枝莲中所含的沙扁豆甾醇等活性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半枝莲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癌痛和其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八、石斛石斛可促进人体内生物合成,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其中的人参皂苷Rg3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一、基本原则1.抗肿瘤药物分类⑴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2)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3)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ersal agent);(4)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5)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⑺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2.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2.1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1.试验目的1.1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1.2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1.3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试验方法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时后再给药。
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3.评价标准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
体外试验至少重复一次。
附注:评价药物抗癌活性的方法:1. MTT还原法1.1基本原理:四氮唑[MTT,3-(4,5-dimethylib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酎。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试验材料 , 将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
A(ConA)或细菌脂多糖(LPS)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 Fu)联合使用建立了体外免疫抑制模型,并比较了多糖样品对5 Fu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 , 在供试样品中 ,F1 1[ 龙须菜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中分离多糖]和BW沪农灵芝1号(Ganoderma lucidum) 子实体中分离 ] 对 5 Fu 产生的轻度抑制有完全拮抗作用,19号[沪农灵芝1号(G.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 样品刺
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好 , 但对 5 Fu 产生的抑制基本无拮抗作用 , 表明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与拮抗化疗药物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无正相关性。
免疫抑制 ; 化疗药物 ; 多糖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 对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手段的
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 [1] 。
目前化疗仍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三大有效手段之一 , 化疗在杀灭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 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 如化疗后往往会出现白细胞减少 , 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 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2], 严重的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甚至是免疫功能缺陷 [3], 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 , 影响到癌症的治疗效果。
因此 , 寻找能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的活性成分 , 对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扩
大其适用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 , 其抗肿瘤活性主
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间接实现的 [4], 实验表明多糖在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方面效果明显 [5] 。
如今多糖药物作为免疫调节剂已经成为辅助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多糖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 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 需要建立有效的活性筛选模型。
常用的筛选减轻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副作用的模型多为动物体内模型 [6,7], 结果可信度高 , 但由于其耗时长、费用高、所需的样品量大等缺点 ,不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筛及样品分离过程中各组分活性的跟踪检测。
若利用高效的体外细胞筛选模型进行初步筛选 , 获得相关的线索后再进行体内试验验证 , 将能大大提高活性成分的筛选效率。
雷林生等 [8] 利用不同品系小鼠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后会引起淋巴细胞增殖这一特性 , 在细胞水平上考察了灵芝多糖拮抗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作用的效果 ,但该模型应用少、操作较复杂 ,因此需要建立方便、有效的筛选体系。
5 氟尿嘧啶 (5 Fu) 为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 , 主要副作用为
骨髓抑制 , 对在体内处于增殖状态的免疫细胞损伤较大。
为了筛选拮抗化疗药物免疫抑制作用的样品 , 本研究取用小鼠的脾淋巴细胞,通过外加有丝分裂原刺激其增殖 , 模拟体内免疫细胞快速增殖的状态 ,再与 5 Fu 合用,建立免疫抑制模型。
常用的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
A(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分别刺激T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增殖 , 为考察样品对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本试验选用ConA和LPS两
种工具药,建立体外拮抗化疗药物免疫抑制作用的筛选模型。
该模型的建立为从多糖中开发辅助化疗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来源
供试样品均为本研究室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
其中 FB1 为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 子实体中分离获得 ( 制备方法见文献[9]),F1 1 为龙须菜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中分离获得 ( 制备方法见文献 [10]),BW 、glpds1a 、19号为灵芝 (G. lucidum) 沪
农灵芝1号子实体中分离获得(BW制备方法见文献 [11],glpds1a 、 1 9制备方法见文献 [12]) 。
刘艳芳, 等: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1.1.2实验动物
BALB/c 小鼠, C57BL/6j 小鼠, 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证号为SCXK沪)2007 0005,8〜12周龄,体重20〜 25 g, 雌雄不拘。
1.1.3试剂与仪器
刀豆蛋白A(ConA)、细菌脂多糖(LPS)、5氟尿嘧啶(5 Fu)
均购自 Sigma 公司;Alamar Blue Assay kit 购自 Biosource 公
司;RPMI1640培养基、0.25%胰蛋白酶、台盼蓝、胎牛血清(FBS)
购自 Gibco 公司 ; 青霉素和链霉素购自 Amresco 公司 , 其它试剂
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Coulter Z series 细胞计数仪(Coulter Electronics 公司),Synergy HT酶标仪(BioTek 公司),CO2 培养箱(Thermo Forma 公司), 倒置显微镜(Olympus 公司)。
1.2 方法
1.2.1 试剂配制
RPMI1640培养液:取RPMI1640培养基粉末一包,用无菌超纯
水定容至1 L,待粉末充分溶解后,加入NaHCO3 2 g,同时分别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至其浓度为30卩g/mL和100卩g/mL,用NaOH
调节pH至7.2,过0.22卩m滤膜后分装,于4C保存,使用时加入10%灭活的胎牛血清。
红细胞裂解溶液:9 X NH4Cl溶液(w/v=0.83%)与
1 X Tris -HCl (w/v = 2.06% ,pH 7.65)混合,用 6 mol/L 盐酸调节pH至7.2。
1.2.2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制备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制备方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