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雄黄颡鱼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全雄黄颗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开封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黄领鱼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鱼类,属于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各水域。
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矿物质和有机酸等营养成分,性平味甘,具有利小便、消水肿、发痘疹、醒酒之功效。
刺少无鳞,市场价格一直上涨,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黄领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特别是全雄黄颠鱼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在调整池塘养殖结构中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追求高产量,高效益的养殖模式应运而生。
高密度养殖,高蛋白饲料,严重破坏了水体环境及生态环境。
近几年黄颗鱼养殖爆发群体性的疾病时有发生,一旦发病,无法有效的控制,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每年都会发布《关于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示范、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五大行动。
每年将五大行动作为水产推广体系的重点任务,对于促进本地区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水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五大行动的推广,近几年开封本地水产养殖模式逐渐发生变化,由粗放型养殖逐渐转为精细化养殖,增氧机效率、养殖技术、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等也有所提高。
为了规范全雄黄颗鱼的池塘养殖生产,提高全雄黄领鱼的养殖技术水平,推广绿色健康规模化养殖模式,确保全雄黄领鱼质量安全,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推动黄颗鱼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特制定我市全雄黄颠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一)任务来源本文件由开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出,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2020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1次修订。
全雄黄颡鱼池塘养殖方法技术-养殖技术黄颡鱼,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中高档名贵品种中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相同条件下,雌雄生长差异达2~3倍。
全雄黄颡鱼正是利用黄颡鱼性逆转技术获得XY生理雌鱼,然后通过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了YY超雄鱼,并且通过与XX雌鱼测交得到了全雄子代。
近年,洪泽县部分示范户开展了全雄黄颡鱼池塘主养尝试,平均每亩产黄颡鱼602㎏,花白鲢205㎏,亩效益5100元。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全雄黄颡鱼池塘养殖方法技术。
一、地点选择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上游周边无污染源,排灌方便、高进低出,交通方便、车辆能直接到达池边,池底为泥沙质、壤土的地方挖池建塘。
其中尤以泥沙质为佳。
二、池塘规格1.面积。
每口池塘以1~3亩为宜。
太小,水质易突变;太大,不好管理。
2.水深。
1.7~2.0米。
太浅易缺氧。
水体深,水质稳定、养殖容量大、增产潜力亦大。
3.形状。
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宽最为理想。
但在实际建池中尚应按自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以投资省、工程量小、易施工为原则,择优而定。
三、机械设备1.增氧机。
采用1.5千瓦涌浪式增氧机,一般1~3亩的池塘配备1台,5亩池塘配备两台。
2.自动投饵机。
采用220伏单相照明电源,功率90瓦,料箱能装80公斤料,投饵面积80平方米的投饵机。
自动投饵机可安装在池中部,抛洒远程达10米,抛洒面积为80平方米,饲料投喂完毕(每餐的投喂时间设定为1小时左右)可自动关闭电源。
一般面积在20亩以内的池塘安装1台即可。
四、清塘消毒冬季干池,清除塘埂杂草、池底多余淤泥(黄颡鱼为底层鱼类,淤泥越少越好,一般保留5厘米厚左右),让池底冻晒干裂。
池底经风吹、霜冻、曝晒,变得干燥疏松,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有利于底泥中有机质的分解。
放苗前10天左右,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化水趁热全池泼洒。
五、鱼种放养1.准备工作。
放养前4~6天注入新水,进水口用双层密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
2019.9全雄黄颡鱼的夏花培育是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疾病严重、成活率不稳定、摄食人工饲料的开口率低等。
目前多数夏花培育的成活率在10%~30%,有的甚至更低,极少数能达到70%~80%。
针对这些问题,在夏花鱼种培育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摸索总结出全雄黄颡鱼从卵黄苗下塘培育至夏花鱼种的育苗技术,形成了全雄黄颡鱼夏花鱼种的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
一、池塘清塘及水质培育清塘后在晴天上午使用漂白粉全塘泼洒,保障杂鱼全部清理干净后捞除,加水50~60厘米后再用漂白粉1次。
池塘消毒曝晒后注入40~60厘米新水(进水口用60~80目筛绢布严格过滤,防止野杂鱼及鱼卵进入),因黄颡鱼幼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故在放苗前做好肥水工作,培育浮游生物,使鱼苗下塘后即有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
二、常见疾病的防治黄颡鱼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红头病、红点病、烂鳃、肠炎、腹水症等,常见的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病,常见的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和斜管虫。
为了保证黄颡鱼夏花鱼种的成功养殖,必须做好疾病的防治。
总体上,黄颡鱼鱼种的疾病预防主要从水质调控和日常保健两个方面着手。
水质调控采用消毒、解毒、改底、用菌相结合,养殖高峰期坚持每月消毒两次,一般用温和型的碘制剂消毒,如果有寄生虫,先杀虫、再消毒;暴雨天气后及时解毒,调节合格水质指标;每月3次改底,保障良好底质环境;每周使用1次有益菌,EM 菌和光合细菌交替使用,保持菌藻平衡,利用晴好天气配合芽孢杆菌使用,控制蓝藻暴发并调节水质指标,保持水体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防止鱼类浮头;定期保健,(抗菌肽1千克+特免皇2千克)/吨饲料,喂15天,然后用舒泰0.5千克/吨,15天进行交替。
高温期降低投饵率在1.2%~1.5%,投喂高峰期投饵率1.5%~2.0%。
此外,对其进行病害防治时,要注意不要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及菊酯类农药等比较敏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而死亡。
一、材料和方法1.亲鱼的来源和培育此次参与全雄黄颡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的时间为2016年及2017年5-6月,试验的雌性亲本均来源于湖北荆州长湖,YY超雄黄颡鱼亲本来自于海大集团公司。
雌雄亲本分开饲养,亲鱼培育池四周砌砖,底质为泥土,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池塘规格为23米×40米,水深1.5米左右,配套1.5千瓦的增氧机一套,投放亲本密度在300~400千克/亩,亲鱼培育使用黄颡鱼专用浮性颗粒料,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根据水温、水质、鱼摄食情况相应增减。
并定期投入用搅拌机磨碎的河蚌、螺蛳、小虾、鱼肉,保证性腺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2.亲鱼的选择长江流域的黄颡鱼繁殖季节为5-7月,最适繁殖水温24~28℃,湖北每年要在5月中下旬水温才达到24℃左右,7月后水温一般在30℃以上,故选定最适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
黄颡鱼为底栖鱼类,拉网时间应定在清晨池塘出现轻微缺氧时,此时拉网效率最高。
选择亲本时要求个体大(雌性一般在60~100克,雄性一般在200~300克)、健壮、无病无伤,雌性腹部饱满圆润,生殖孔浅红色,且倒立时能观察到腹部卵粒流动迹象,雄性有较大的生殖突起,且呈现桃红色。
此外黄颡鱼为2龄成熟鱼,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2龄黄颡鱼怀卵量较少,且容易出现“难产”现象,故挑选时最好选用3龄以上的亲本。
挑选的雌雄亲本比例为(800~1000)∶(2~3)。
3.催产药物和方法此次催产所使用的药物有国产地欧酮分装(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雌鱼采用二次注射法,雄鱼一次注射,均采用胸腔注射法,注射剂量大致为第一针LRH-A21~2微克/千克,第二针LRH-A22~4微克/千克+HCG1500~2600单位/千克+DOM 2~4毫克/千克,单尾注射水剂0.5毫升,第一、二针距时间为8~12小时。
另外要根据前后两针的间隔时间以及效应时间,合理安排催产时间,即最好安排挤卵授精在白天进行。
全雄黄颡鱼与普通黄颡鱼的养殖效果对比全雄黄颡鱼苗是目前黄颡鱼养殖的趋势,普通苗逐渐会淡出市场,全雄苗生产涉及到基因育种技术。
南海百容水产良种公司历经4年的潜心研究,利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通过性转诱导将XY雄鱼成功地性逆转为XY雌鱼,通过将XY雌鱼经雌核发育后获得YY超雄鱼,并将其性逆转得到YY生理雌鱼;将YY超雄鱼与YY生理雌鱼交配,得到可批量繁育的YY超雄鱼,再将YY超雄鱼与正常雌鱼交配可规模化生产全雄鱼。
目前已获得了10000多尾“YY 型”超雄黄颡鱼,并初步建立了“YY型”黄颡鱼超雄繁殖系。
年可生产百容全雄黄颡鱼苗5亿尾,经生产验证雄性率可达95%以上。
百容全雄黄颡鱼雄性率高,从遗传上实现100%全雄,实际生产中也可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的雄性率,生产应用可大幅度降低单性苗种成本;生长速度快,比普通黄颡鱼高30-50%;养殖适应性强,适合不同水体和模式的养殖;制种过程不用激素,食品安全;种源可控,适应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虽然我们认为决定黄颡鱼性别的基因就是XY染色体,从遗传技术上是可以做到100%雄性率的,但也可能有其它因素影响性别机制;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有种源混杂,因此达不到100%。
我们做过实验,只要雄性率达到95%,生长速度和产量跟全雄几乎没有差异。
2010年我们先后在广东、浙江、福建、湖北等地进行和普通黄颡鱼的养殖对比试验,百容全雄黄颡鱼生长速度快,雄性率高,饲料系数较低,养殖产量高达39-59%。
在同样池塘条件下,放养相同密度和规格的全雄黄颡鱼与普通黄颡鱼相比,养殖全雄黄颡鱼具有商品食用鱼规格大,市场售价高;饵料利用率高,饵料系数低;单位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出塘规格整齐,出塘价格高等优势。
表现出了更好的养殖生产效益,和养殖普通苗对比,精养亩利润提高50%左右。
全雄黄颡鱼苗是目前黄颡鱼养殖的趋势,普通苗逐渐会淡出市场,全雄苗生产涉及到基因育种技术,需要很高的研发、生产水平和充足的研发资金支持,一般苗场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全雄黄颡鱼和杂交鱼有什么区别?
这几天很多人问我,全雄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有什么区别?
也有人问我,怎么我投放的全雄黄颡鱼会有大肚子鱼?
今天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种黄颡鱼外形特征上的区别:
1.什么是全雄黄颡鱼?全雄黄颡鱼,就是全部只有雄鱼的黄颡鱼,
没有雌鱼,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单性鱼!
2.什么是杂交黄颡鱼?杂交黄颡鱼,就是用瓦氏黄颡鱼雄鱼和普通黄颡鱼的母鱼杂交出来的子二代鱼。
3.基因上的区别:全雄黄颡鱼与普通黄颡鱼雄鱼的基因一模一样;而杂交黄颡鱼的基因是两种不同黄颡鱼的结合体。
4.性别的区别:全雄黄颡鱼,只有雄鱼,没有母鱼。
而杂交黄颡鱼,雌雄比例各占一半,只是其雌鱼性腺发育退化。
5.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都是一样,雄鱼比雌鱼生长速度更快,雄鱼比雌鱼的最大体更大。
6.外形特征对比: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的雄鱼长得是一样的;与全雄黄颡鱼对比,杂交黄颡鱼头更尖长更扁平,须也更长,体型也较普通黄颡鱼修长一点,同时体表粘液也比较多,体色较青绿,无明显的褐色斑纹。
看图说话,一图概括所有!
链接
开篇:小鱼不小——看小小黄颡鱼是如何红遍大江南北
对不起,我要辞职回农村养鱼了
杂交黄颡鱼小瓜虫病防与治
养殖7个月,亩近利润超2万元!----全雄黄骨鱼的养殖优势表现黄颡鱼杂交与单性如何辨别
黄颡鱼常见病害之烂身
赐我火眼金睛可好?安能辨你雄雌。
50农家之友 2017. 12新技术 养殖葵宝养殖前景 黄颡鱼为食药两用鱼种,具有消炎和镇痛等疗效。
黄颡鱼是人们喜欢食用的鱼类品种, 而且需求量较大,有很好的养殖前景,有如下特点:1.黄颡鱼对生态环境因素适应能力较强, 在我国大部分饲养水体中均能生存生长, 既能在自然水体中繁衍形成自然种群, 又能在池塘中进行主养及混养, 也可进行集约化的高密度饲养, 人工饲养的饵料来源较为广泛。
2.黄颡鱼属于在自然水域中繁殖鱼类。
能通过自然产卵受精人工孵化的方法进行大批量苗种繁殖, 初步解决了人工饲养的苗种来源。
多种饲养途径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饲养技术。
3.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快, 当年繁育的苗种经人工饲养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 也可作为大规格鱼种继续饲养, 第二年饲养成较大个体(瓦氏黄颡鱼为 350 克以上、黄颡鱼为 150 克左右)的商品鱼。
群体产量较高,(瓦氏黄颡鱼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 黄颡鱼亩产可达 250~300 公斤)。
市场常见需求的商品鱼规格为100~500 克。
黄颡鱼养殖前景好,游钓容易上钩,受钓鱼爱好者青睐。
4.黄颡鱼摄食能力较强, 尤其具有集群摄食习性, 游钓时较易上钩, 是一种游钓爱好者特别喜欢游钓的鱼类品种。
5.黄颡鱼属于中小型个体的鱼类品种, 含肉率较高, 无肌间刺, 较适合渔业食品加工 业, 可以加工成鱼片及其他鱼肉制品。
全雄苗种培育 科学试验发现,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快30%~80%,因此养殖雄性黄颡鱼要比雌性黄颡鱼的产量高。
其苗种养殖技术如下: 培育池条件: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放苗前清除塘底过多淤泥(保持10厘米左右),并整修池堤,防止渗漏。
清塘与肥水:鱼苗放养前10~15天,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及其他敌害生物。
放养前7天,往池塘中注水30~40厘米,注水时管口用40目筛绢网包裹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
黄颡鱼“全雄1号”大鱼种及成鱼养殖技术1鱼种放养前的预备环境条件水源水质水源充沛,水量稳固,在水量不足的地域,可利用地下水补充。
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
水质除符合《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 5051--2001 无公害食物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外,池水透明度在20—30cm。
水中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
水池条件面积10-20亩为宜,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2-3:1。
池底平坦且有必然坡度,一般为1%,淤泥厚度小于30cm。
水、电、路畅通,进排水方便,可保水深。
5-8亩配备1台3kw增氧机,5亩配备1台投饵机。
清塘消毒放鱼种前10-15d对养殖池塘进行完全的清塘消毒,杀灭池中的寄生虫(卵)、病原菌及敌害。
清塘消毒的方式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采用干法(池水深维持10cm左右)清塘时,每亩用生石灰100kg或漂白粉10kg;采用带水(水池中维持水深40-50cm)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200kg或漂白粉20kg,泼洒时要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水后立刻全池均匀泼洒。
水池清塘消毒后3-5d即可进水,进水口用双层密网过滤,水深在左右。
施基肥培水养殖鱼种和成鱼的水不能太瘦,要施基肥培水,进鱼种前5-7天亩施复合肥或生物肥3-5kg,水色黄绿色最佳。
2鱼种放养鱼种放养时刻放养的时刻按照各地气候条件来肯定,一般夏花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冬片在11月以前,春片在3-4月。
鱼种放养数量养殖实行分段养殖法(避免规格不同过大),鱼种放养密度与规格、水池条件和养殖水平有关,长江流域放养模式如表1。
表1 长江流域水池养殖模式注:养殖条件好的可适当增加投放量,提高产量。
主养模式在鱼种放养半月后,每亩套养500g/尾左右的鲢、鳙鱼种50-100尾(鲢、鳙比例为8:2)。
鱼种入塘前用聚维酮碘或中草药等低刺激的渔药消毒杀菌。
3饲养管理饲料的选择养殖鱼种和成鱼应选择黄颡鱼专用饲料,按照鱼种规格不同投喂相应规格的饲料,但要求鱼种饲料含蛋白质40%以上,成鱼饲料含蛋白质38%以上。
全雄黄颡鱼又名:超级级全雄黄骨鱼,超级全雄黄颡鱼
英文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 male)
全雄黄颡鱼: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性别生理转化与细胞工程相结合的技术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
是一种创新的技术路径,即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技术,产生二倍体精子,与卵核失活的卵子受精,不需在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再经染色体加倍处理,直接发育成全雄鱼;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技术,在鱼类雄核发育研究中首次获得异源二倍体精子与卵核失活的卵子受精,直接发育成异源全雄鱼;第一次采用电融合或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二倍体雄核发育的囊胚细胞核注射至成熟的去核卵中,从而提高雄核发育的孵化率、成活率与生命率,增加全雄鱼的获得率;采用鱼类生理转性的成熟技术首次使部分全雄鱼性转化为生理“雌性”;首次通过全雄鱼与生理“雌鱼”交配,生产出90以上﹪的全雄鱼后代,由此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
项目的实施增补国内空白,推广后通过全雄黄颡鱼苗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养殖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推动我国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技术用于其它珍稀鱼类如长江白鲟、达氏鲟等繁殖保护方面,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难以估价的。
黄颡鱼亲本生物学特性: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中高档名贵品种中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黄颡鱼,学名西江黄颡鱼,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
俗名黄骨鱼、黄骨丁。
主要产于长江及支流,我国大部份地区都有分布,通常个体0.2-0.8斤/尾左右,全雄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全雄黄颡鱼是科学研发品种,解决了雄性黄颡鱼和雌性黄颡鱼的生长差异。
人工诱导黄颡鱼四倍体的研究是近年来中国高产值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中的方向之一。
采用静水压或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黄颡鱼四倍体,让其四倍体鱼再与正常二倍体鱼交配得到大量的可供养殖生产的三倍体后代,得出的三倍体全为雄性黄颡鱼,全雄的三倍体黄颡鱼没有繁殖能力。
有学者曾在黄颡鱼卵裂前采用7500psi的压力和7.50C的冷水处理7分钟,成功地诱导出四倍体胚胎。
佛山市顺德区农业水产站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初步完成繁育出雄性率达到90%以上的全级雄性黄颡鱼。
通常个体0.6-0.9斤/尾左右,是现为优秀的黄颡鱼----味道好生长快。
和一般的黄颡鱼一样在鱼塘中白天栖于池底,觅食多在夜晚进行。
最适生长水温22-27℃,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比一般的黄颡鱼强。
一般饲养10个月体重可达250-500克。
全雄黄颡鱼为中国黄颡鱼养殖与发展拓展了一条新的大道。
全雄黄颡鱼又名:全雄黄骨鱼,全雄黄颡鱼
英文名:all-male pelteobagurs fuluidraco (Richardson)
全雄黄颡的研究是由湖北省科技厅资助完成的研究项目。
全雄黄颡鱼的产生: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获得XY生理雌鱼,然后通过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了YY超雄鱼,并且通过与XX雌鱼测交得到了全雄子代。
建立了两个成熟的繁育体系,1)超雄鱼繁育体系: YY超雄鱼与YY生理雌鱼交配,规模化生产YY超雄鱼;2)全雄鱼繁育体系: YY超雄鱼与正常XX雌鱼交配,规模化生产全雄鱼。
该技术可以生产出90﹪以上的全雄鱼后代,由此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
全雄黄颡鱼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养殖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推动我国鱼类养殖业的
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技术用于其它珍稀鱼类如长江白鲟、达氏鲟等繁殖保护方面,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难以估价的。
黄颡鱼亲本生物学特性: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中高档名贵品种中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黄颡鱼,学名西江黄颡鱼,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
俗名黄骨鱼、黄骨丁。
主要产于长江及支流,我国大部份地区都有分布,通常个体0.2-0.8斤/尾左右。
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
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第一年雄性黄颡鱼比同胞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
在养殖的第二年,其雄鱼生长至150-200克,而雌鱼却只有50-75克,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
因为这一点,研究人员想通过科技手段,希望能够养殖全部是雄鱼的黄颡鱼,即全雄黄颡鱼。
全雄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全雄黄颡鱼是科学研发品种,解决了雄性黄颡鱼和雌性黄颡鱼的生长差异。
人工诱导黄颡鱼四倍体的研究是近年来中国高产值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中的方向之一。
采用静水压或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黄颡鱼四倍体,让其四倍体鱼再与正常二倍体鱼交配得到大量的可供养殖生产的三倍体后代,得出的三倍体全为雄性黄颡鱼,全雄的三倍体黄颡鱼没有繁殖能力。
有学者曾在黄颡鱼卵裂前采用7500psi的压力和7.50C的冷水处理7分钟,成功地诱导出四倍体胚胎。
佛山市顺德区农业水产站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初步完成繁育出雄性率达到90%以上的全级雄性黄颡鱼。
通常个体0.6-0.9斤/尾左右,是现为优秀的黄颡鱼----味道好生长快。
和一般的黄颡鱼一样在鱼塘中白天栖于池底,觅食多在夜晚进行。
最适生长水温22-27℃,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比一般的黄颡鱼强。
一般饲养10个月体重可达250-500克。
全雄黄颡鱼为中国黄颡鱼养殖与发展拓展了一条新的大道。
资料来源于中国鱼类鱼苗信息网
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