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山水格局概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63 MB
- 文档页数:32
“多规合一”之“一”探析———基于厦门实践的思考何子张(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12)【摘要】结合厦门的实践,对“多规合一”的“一”进行探讨和分析。
分析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两种思路,厦门的“多规合一”并不是“合出一个超级规划”,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城市空间统筹发展和管理的平台。
研究如何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空间基准构筑“一张蓝图”,“一张蓝图”的内容构成与定位。
探索通过“一个空间信息平台”,推行“一表式”受理审批,完善“一套机制”,保障“一张蓝图干到底”。
【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厦门【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近年来,从“两规对接”、“三规合一”到“多规合一”,围绕空间规划协调、协同等问题,学术界展开广泛的探索。
同时厦门、广州、武汉等城市基于地方实际,“自下而上”自发开展了多种空间规划的“合一”探索。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确定厦门等28个市县作为“多规合一”试点市县。
希望在市县空间单元,探索“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续永恒干到底”,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探索经验。
本文结合厦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体会,就“多规合一”之“一”展开分析。
1合什么样的“一”我国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规划种类较为丰富,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这些规划的规划主管部门不同,规划年限不一,规划法源相异,规划标准不统一,规划之间存在内容重叠,协调不周,管理分割和指引混乱等矛盾,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1]。
主要表现为:1)空间规划冲突,有的土地符合土规,却不符合城规,导致土地指标浪费。
厦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叠加比对,发现土规超出城规的图斑达到55km2,也就是说这55km2的土地指标由于不符合城规,实际上无法使用。
2)城市保护和建设空间界限模糊,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导致城市蔓延。
厦门“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的解析与重构
兰文龙;戎卿文;齐卓旭;姜莹;杨柏榆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23(39)2
【摘要】“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是我国山海城市经自然与人工长期互动形成的多尺度、多维度视觉关系集合。
文章针对当下山海城市景观文脉断裂问题,从我国城市景观营建传统方式着手,总结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在格局、脉络和肌理方面的特征,并以厦门为例,借助舆图、八景、诗词等资料研究以及“山海城图”的六步绘制,探讨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的解析与重构路径。
在规划设计中传承“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有利于山海城市景观特色的深挖与彰显,对根植于我国本土文化的城市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153-158)
【作者】兰文龙;戎卿文;齐卓旭;姜莹;杨柏榆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3
【相关文献】
1.山瞰城海•城观山色--烟台凤凰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厦门万石山沿线铁路带状公园设计思考——结合厦门废弃铁路探讨如何利用使其成为城市新景观的功能
3.城市景观视觉分析评估与旧城区景观环境更新 --以厦门市旧城区绿线控制规
划为例4.山-水-林-田-湖-草-海-城修复模式的实践应用——威海华夏城采石场生态修复及其效益评价5.山-水-林-田-湖-草-海-城修复模式的实践应用
——威海华夏城采石场生态修复及其效益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期(总第203期)2019年4月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No.2 (Serial No.203)Apr. 20198厦门山水步道工程总体设计汤 达 洲(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1 项目背景厦门慢行系统的规划根据城市空间结构、景观资源分布情况和未来发展态势,形成“一环、两带、四放射”的结构:“一环”为厦门本岛环岛路滨海绿道,“两带”为沿厦门湾的滨海绿道和沿城市外围的山体绿道,“四放射”则主要利用岛外各区溪流线作为城市放射绿道。
厦门本岛的慢道系统规划,细化为“一环三区三带”的结构,“一环”即为前面所提环岛绿道,“三区”则为由山体、湖库所组成的西片区(狐尾山—仙岳山—筼筜湖片区)、东片区(五缘湾—湖边水库片区)及南片区(东坪山—万石山片区),而三区之间的联系廊带则形成“三带”。
2 项目概况厦门山水步道连接东西片区的山海步行廊带,起于东部国际邮轮码头,沿狐尾山、仙岳山、园山、薛岭山、虎头山、金山、湖边水库、五缘湾、虎仔山、观音山,终于西部观音山沙滩,串联厦门岛中、北部各重要山体和水系生态节点。
全长约24 km,其中地面步道12 km,高架步道10 km,宽度均为2.4 m,还包括7座连接各山体跨越主收稿日期:2019-01-15作者简介:汤达洲(1986—),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桥梁设计。
摘要:厦门山水步道起于本岛东部国际邮轮码头,沿狐尾山、仙岳山、园山、薛岭山、虎头山、金山、湖边水库、五缘湾、虎仔山、观音山,终于西部观音山沙滩,串联厦门岛中、北部各重要山体和水系生态节点。
基于绿色、生态的慢行系统规划背景,同时也根据项目实际特点,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要求,从线路选择、桥型设计、景观附属等方面以“安全、经济、适用、美观”为基本原则,为厦门市民乃至国内外游客创建一条将海海相连,集健身、通勤、休闲与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走廊带,也为类似步道系统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山水格局下重塑闽南传统特色乡村景观——以南靖云水谣乡村景观有机更新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许少亮【摘要】山水格局下的闽南传统特色乡村景观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特色的乡村景观正遭受现代工业社会的侵蚀,美好的山水格局特色乡村景观正在逐渐消失.通过云水谣乡村景观有机更新概念性规划设计实践,挖掘整合山水格局下的云水谣传统村落的乡村景观价值,针对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给闽南地域传统乡村景观的重塑提供有益的借鉴.【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山水格局;闽南特色乡村;景观重塑;动态演替【作者】许少亮【作者单位】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2+8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的自然环境,构成自然的山水景观格局[1],山、水、林、田、建筑组成了人类宜居环境的物质空间要素。
具有闽南传统特色的乡村依据先人“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总是能因地制宜,或依山就势,或临水而居……由此形成了一处处山水田园风光,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联系,展现了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历史,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景观[2]。
1.1 空间物质环境要素分析山水格局下的云水谣古镇结合山、水、田、林、路等空间物质环境要素规划村落建筑布局,充分依托建筑的自然空间,合理利用高差使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云水谣古镇包括怀远楼、和贵楼等土楼及宗祠庙宇、传统院落式建筑等乡土建筑。
基地内现存天贝楼、仰月楼土楼、凌云斋等建筑。
土楼主要采用生土、木材、鹅卵石、砖瓦等建筑材料,形成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且极富美感的乡土建筑类型。
厦门市景观格局尺度效应与形成机制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与形成机制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首先编制厦门市景观类型图,探讨了厦门市不同幅度下的景观格局的半变异函数,建立厦门市景观格局的BP网络模型,进而分析厦门市景观格局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厦门市景观格局优化对策。
结果表明:(1)厦门市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斑块密度的空间格局差异很大,空间异质性明显,且其随尺度变化而变化,厦门市景观格局的较好分析幅度为3km。
(2)3km幅度下,厦门市景观多样性指数可分为三个区域:最高值区分布于多种景观类型相互交错分布的城乡结合区,次高值分布具有多个中心,最低值区分布于景观类型单一的市中心和山地。
斑块密度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大值分布于斑块较破碎区域,最低值分布于景观类型单一的北部和西北部森林覆盖地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市中心,次高值则介于两者之间。
(3)BP网络模型模拟结果平均误差为12.34%,最小误差仅为1.06%,因此选取样本面积大小为3km×3km,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厦门景观格局形成机制与高程、坡度等自然因素,以及距公路远近、居民点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有较大关系。
同主题文章[1].赵磊.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区域景观格局尺度效应' [J]. 遥感信息. 2009.(04)[2].郭泺,夏北成,余世孝. 森林景观格局研究中的尺度效应'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03)[3].王朗,徐延达,傅伯杰,吕一河. 半干旱区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11)[4].贺辉扬. 厦门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开拓方向' [J]. 福建地理. 1998.(02)[5].万鲁河,王芳,藏淑英. 二龙山水库流域景观格局研究' [J]. 植物研究. 2003.(01)[6].郭泺,余世孝,夏北成,许佐荣. 地形对山地森林景观格局多尺度效应' [J]. 山地学报. 2006.(02)[7].郭泺,夏北成,刘蔚秋. 地形因子对森林景观格局多尺度效应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06.(08)[8].晋宏,张颂安. 关于“入世”后加大厦门市农业对外开放力度的思路与建议' [J]. 厦门科技. 2003.(02)[9].陈建军,张树文,郑冬梅. 景观格局定量分析中的不确定性' [J]. 干旱区研究. 2005.(01)[10].2004年厦门市奖励49项优秀科技成果' [J]. 厦门科技. 2004.(06)【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自然地理学; 景观格局; 尺度效应; BP神经网络; 厦门市【作者相关信息搜索】: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黄义雄;杜秀敏;。
厦门地理环境人文文化第一篇:厦门地理环境人文文化(一)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相传古时有白鹭栖息,故又有“鹭岛”之称。
东南濒临东海与台湾澎湖一水之隔,西与漳州接壤,北与泉州相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寓祖国“大厦之门”的意思。
素有“海上花园”、“海上明珠”的美称。
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
辖思明、开元、鼓浪屿、杏林、胡里、集美6个区和同安县,所辖陆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
厦门市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气候。
这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1.C全年皆可旅游,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4——11月。
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九龙江北岸沿海部分地区和同安组成,属海港风景城市。
其主体--厦门岛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海峡性的天然良港,有史以来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地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多雨,年均气温在21℃左右。
厦门市天风海涛,青山绿水,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素有“海上花园”称誉。
自古以来,厦门本岛白鹭群栖,为优美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一份神秘、素洁的动感。
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神秘幽雅的南普陀、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柔涛拍岸的鳌园,还有风光旖旎的环岛路、纯情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悠闲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以及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巧夺天工、绮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厦门的山海风光已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作为一座海港风景城市,厦门可谓山海风光,秀美灵动。
清朝乾隆年间有人评定,岛上有著名景观24个,分大八景:洪济观日、阳台夕阳、五老凌霄、万寿松声、虎溪夜月、鸿山织雨、鼓浪洞天、筼筜渔火,小八景:金榜钓矶、白鹿含烟、金鸡晓唱、龙湫涂桥、天界晓钟、万芴朝天、中岩玉芴、太平石笑,景外景:宝山圣泉、石泉龙液、碧山飞泉、白鹤下田、耸蜡灼天、紫云得路、高读琴洞、寿山听蝉。
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引言1.愿景目标2.应用引导2.1使用指导2.2内容说明2.3设计依据3.规划控制要求3.1管控要点3.2城市风貌3.3城市色彩3.4城市更新4.前期策划引导4.1老旧小区分类4.2前期调研引导4.3方案策划引导5.要素设计导则5.1基础要素设计5.1.1市政配套设施5.1.2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5.1.3建筑物本体5.1.4公共服务设施5.2要素提升设计5.2.1公共空间提升设计5.2.2房屋建筑提升设计5.2.3公共设施提升设计6.特色营造设计导则6.1特色元素说明6.2公共空间特色营造6.3房屋建筑特色营造原则导则以“微改造”“适度改造”为主,内容涉及工作目标、方法、规划要求、要素设计、人文地理特色等。
在操作及设计方面上,遵循“共同缔造”理念,进行问题调查、沟通协调、确定方案、分布实施等,并以优秀改造案例起到示范作用。
微改造区别于以往“大刀阔斧”的改造模式,以综合改造为目标,修复、激活老旧小区,强调保留历史脉络,尊重原有街区风貌。
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成为引导设计的方法,落实管理的手段,能有效引导老旧小区的更新与改造工作。
[1]愿景目标通过老旧小区微改造,塑造文化特色,打造人性化生活空间。
基本原则⏹创新机制,共同缔造充分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以居民为主体,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全过程。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由各区委区政府对本辖区内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负总责,各区政府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计划。
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人,配合做好工作,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办法,强化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
⏹把握重点,相应需求以完善老旧小区市政配套设施为切入点,顺应群众期盼,重点解决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按照居民群众的意愿,服务群众需求,对小区建筑物本体和周边环境进行适度提升。
⏹因地制宜,汇聚民智结合小区实际,激发群众热情,汇聚民众智慧,本着“花小钱、办大事、节约实用”的原则,科学制定并优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方案,力求设计方案精细化,充分体现小区人文特点。
2018年8月n m it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5期探讨城市山水步道的构建推动城市绿色出行—以厦门山水步道系统规划设计为例庄彩虹(厦门高格桥梁设计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0)摘要:以厦门山水步道系统项目为例,探讨了当今提倡市民绿色出行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去提升城市步道空间环境,从而引导及影响市民的出行方式,这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步道空间建设,在构建城市绿色山水步道空间的,应充分挖掘及结合城市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宜人的城市所具有的特质之一是鼓励居民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活动被现代化的工具所替代,曰常出行事实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曰益可贵的锻炼机会。
城市设计者如何通过对城市中特定要素的设计,建造可以鼓励人们选择诸如步行、自行车等更健康的出行方式的建成环境,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议题。
关键词:城市山水步道构建;绿色出行;人性化中图分类号:T 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8-0017-041山水绿色步道环境的构建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与2016年相比,全年增加2304万辆,增长11.85%。
汽 车占机动车的比率持续提高,近5年占比从54.93%提 高至70.17%,已成为机动车构成主体。
城市道路交通 的拥挤、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非机动环境恶劣等问题都 极大地降低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品质,影响了城市的发 展。
在城市空间结构正快速调整的时期,为解决城市交 通日益暴露出的矛盾,建立绿色低碳的交通和城市空间 结构,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理念的号召下,无论是政府 还是媒体都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越来越多的人把“绿色 出行”从口号落实到行动,步行与非机动车出行这一非 常健康的出行方式也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不能 通过强迫人们去选择绿色出行模式,而是应当通过创造 步道空间,提升步行品质从而吸引更多人选择绿色出 行。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38“山水城市”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研究——以南平市站片区城市设计为例纪孝宇(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 230041)摘要:将“山水城市”理念引入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整体特色风貌具有积极意义。
以此为背景,文章通过对“山水城市”概念的解读,提出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思路,并以南平市站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从河岸生态空间、陆域活力空间和山水特色风貌等3个方面提出具体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设计;山水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特色风貌[中图分类号]TU984.18;TU986.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08.10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of “Landscape City”—— A Case of the Urban Design of Nanping City Station AreaJi Xiaoyu(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41, China)Abstract: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city” into the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hancing the vita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With thisas a backgrou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ideas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n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city”, and takes the urban design of Nanping City St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It proposes specific design strategi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bank ecological space, land vitality space and landscape features.Key words: urban design; landscape city; waterfront space; ecology; characteristic style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繁衍的重要载体,随之也产生一系列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
[摘 要]城市水系规划应基于整体观的哲学思想,突破条块分割的部门管理体制限制,从城市总体发展、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城市水系整体协调的宏观层面出发,构建整体的城市水系规划框架;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梳理城市水脉大系统、强化水与城联接的基础上,综合协调水利工程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水系景观规划的关系,梳理各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以水系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将相关内容落实到法定规划层面,为规划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保障。
基于整体观的城市水系规划,通过多部门的统筹协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多目标的“共创共赢”,力求实现城市水系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城市水系;规划框架;整体观;厦门市[文章编号]1006-0022(2013)10-0052-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A Holistic Urban Water System Planning Framework: Xiamen Case/Zheng Lingfei, Huang Y ouyi[Abstract] Urban water system planning shall establish a safe water system with an integrate philosophy. Water and city correlation, hydraulic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landscape creation shall be properly arranged. The content of water planning needs to be integrated with statutory plans for implementation. An integrate water system planning needs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multi-disciplinary interaction, and win-win visions.[Key words] Urban water system, Planning framework, Integrate viewpoint, Xiamen0引言水系作为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建设的骨架网络,影响着城市的性质、用地布局乃至发展方向,一些城市水系甚至成为影响城市特色最重要的因素。
山水城市格局山水城市格局-现代城市山水格局及城市的现实意义1.现代城市格局中国是个多山多水的国家,许多城市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构成了城市山水格局的布局风貌。
从一个城市的地图上来看,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城市很少离开山、离开水[1]。
山水作为城市的特色又积淀了传统的人文历史特质。
“山水格局”“绿地系统”都是与城市建设关系密切的相关词汇,对城市个性的形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城市山水格局既包括自然山体,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湿地本身,而且包括自然山水的相互位置关系,山脉水系走向以及大小等级、山水秩序、山水城的关系等等,也包括人类对自然山水所做的有益补充。
城市山水格局的研究是个系统的研究,它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及外围的自然山水整个系统的大小位置,也还包括自然山水与城市建设地块的形态关系,还包括对城市山水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
2.国内相关理论研究风水理论以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为基础,揉合了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将崇尚自然的山水文化同城市环境和经营融于一体,指导了千百个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的创造和建设[2]。
近些年来,由钱学森正式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他在1990年7月给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首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在中国山水条件优越的城市,可以把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溶合在一起,把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相结合,创造“山水城市”,使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这是21世纪中国城市构建的模型[3]。
钱学森关于山水城市的构想与建议,对我国城市的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3山水格局对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山水城市建设热潮方兴未艾。
山水城市构建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城市与自然和谐,绿地系统是强调城市与自然的交融。
一个城市只有充分尊重山水格局,使绿化构成系统,才能维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问题。
因此,构建结合山水格局的绿地系统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对的生态环境恶化、缺乏特色、传统文化丢失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山水城市的关键所在。
附件2017 年度省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获奖项目名单(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一等奖 (11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强、魏樊、周旭东、张晔1福州新区总体规划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柏巍、李川、陈亮、陈腾、张利、( 2015 — 2020 )年院谢建和、林峰、林渊、马小晶、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滕昕、陈智睿究院罗先明、郭竞艳、贺捷、刘嘉玮、2鼓浪屿申遗整治提升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李劭杰、肖鸿堉、许雪琳、黄若诚、系列规划研究院何江红、邹惠敏、谈振、朱郑炜、林振福、邓伟骥、侯雷张朝阳、何小洲、杨涛、林劲松、3泉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泉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袁文扬、刘超平、潘盛艺、刘中游、修编研究院刘鹏、张艳艳、陈必太、马畅、黄海塔、傅鹏明、张奕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李郇、张升、李敏胜、丁明、史志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厦门岛自行车道系统法、李睿、关桢、刘育芳、郑佳芬、4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布局规划黄耀福、王永清、黄玫瑜、邓方文、广州人居城乡规划设赵新、陈世莉计有限公司张利、黄洵、蒋勇、郑斌、李川、5福建省公共体育设施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严平、白敏、吴均、王茜、谢建和、发展建设规划研究院钟嵘、翁宜城、陈象艺、杨勇、余曾涛厦门市城市开发边界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何子张、旺姆、魏立军、李晓刚、6洪国城、李小宁、刘晓峰、黄博强、的划定、管理以及实施研究院施斯7长泰县片区城市设计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唐师可、范大林、邓越、郑锦丽、概念性方案研究院杨章期、王唯山、兰贵盛、林振福、- 3 -侯雷黄宁海、王真、张丽娜、林兆楼、8福州市区远景高压电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林渊、陈友荣、陈丽梅、陈芝钦、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研究院黄永忠、董琴、林彬彬、高栩、陈冰斌、何开教、吴恒福州市轨道交通 1 、 2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陈仁春、卢文增、林筱怡、方雪娇、9号线沿线站点交通接付建广、王秋兰、陶志兴、黄培辉、研究院驳专项规划叶涛、陈雷、季运文、郑日栋陈亮、许世光、魏樊、李箭飞、曹10福州市多规合一规划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轶、欧世芬、汪波、胡小军、李承研究院清、王明省、赵晓旭、丁寿颐、高广亮、冯智勇、李艳斌马銮湾新城中心岛(含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韦希、郑家齐、杨延坤、吴晨珏、11马銮湾)地下空间开发研究院邓伟骥、林振福、魏晓云利用规划二等奖 (19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谢建和、刘震洲、陈佳、庄霖海、1莆田市控规单元划分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谢森玺、李川、蔡仪、林喆、刘振专项规划研究院林、汤艳萍、高韦佳、吴晓波、林远程、朱海、詹晓峰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李文斌、郑德高、刘军华、马晓明、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顾姝、安頔、陈亮、袁海琴、刘律、2( 2011-2020 年)实研究院祁玥、宋源、吴书峰、游世凯、张施评估言欣、黄钦陈树荣、洪榕、李川、汤艳萍3福鼎市“多规合一”规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陈乐群、张强、张竟如、吴凌燕、划研究院刘晓明、薛祥成、谢琛、冯俊杰、周芳龙、黄诗辉、廖雁霏刘军华、陈亮、吴书峰、林忠银、4福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李显惠、左俊中、郑永怀、孙丽深、( 2016-2020 年)研究院张言欣、黄钦、黄宁海、牟宇峰、李承清、林威、林成城5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王建萍、洪榕、邓伟骥、范红轮、技术规定研究院朱郑炜、黄友谊、王永强、孟永平、- 4 -曾妙瑄、陈志诚、黄敏敏、卓高松、李捷频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厦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连兴、韩蕊、陈嫣、陈博文、邬晓6门片区(湖里片)空锋、王永清、张洪杰、程斌、何红研究院间发展规划艳郭竞艳、朱郑炜、林振福、詹丽婷、7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陈忠良、贺捷、谈振、李劭杰、罗保护规划研究院先明、黄若诚、关桢、张朝晖、王泽阳、邓伟骥、侯雷伍炜、王敏、吴晓莉、黄世清、刘8环泉州湾城乡一体化泉州市城乡规划设计克华、林劲松、王龙、施志刚、吴规划研究院湧彬、肖鹏飞、罗倩倩、黄京、黄敬贺、林宝炎、唐力丰詹庆明、曹阳、陶勇、郑荣泉、杨9漳州市中心城区风道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惠贤、肖映辉、郑长泽、郑玲、欧专项规划研究院阳婉璐、姜志恒、蔡艺明、康超、蓝玉良、赵小越、陈福安戴慎志、陶勇、孙康、郑荣泉、刘10漳州城市景观风貌专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晓星、刘婷婷、杨惠贤、郑玲、冯项规划(三边三节点)研究院浩、王树声、高晓昱、曾芬、蔡艺明、康超、姜志恒翔安区存量土地和存厦门大学规划设计研赵燕菁、郑灵飞、辛雯娴、张力、11量建筑盘活策划和政陈烁、闫麒、郑华阳、罗春伟、黄究院有限公司策研究友谊、张其邦宁德市城市景观风貌宁德市城乡规划设计伍敏、尹维娜、林国平、郝辰杰、12张辉、马群、汤传民、缪绿琳、林专项规划院梦如福州市中心城区闽江陈丽梅、林兆楼、陈亮、陈友荣、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陈芝钦、张晔、李显惠、卓海鹏、13北岸片区单元控制性研究院郑雪玉、陈国兴、刘悦德、叶壮、详细规划林若达、陈吴达、赵晓旭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朱郑炜、谈振、邱伟杰、陈毅伟研究院林泉、黄瑞熙、张朝晖、侯雷、14湾如意湖周边地块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林振福、邓伟骥、高克跃、高珊、建性详细规划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庞书经、陈博文15厦门轨道交通 2 、 3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魏晓云、韦希、陈芳莉、卜昌芬、- 5 -号线综合开发规划研究院高扬帆、杨延坤、郑家齐、杨金斌、白以宁、吴晨珏、陈晓文、邓伟骥、林振福、孟永平、徐玉莲漳州市中心城区圆山黄锋、林晓勤、林志强、詹鹭声、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张国兴、黄莉萍、曾国怀、李文娟、16新城综合管廊专项规研究院卢志渊、杜欣俊、刘贵、骆成升、划李燕山、张鑫、吴鲤霞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丁明、孟永平、赵新、景国胜、杜刚诚、刘育芳、王永清、邱松林、17规划( 2011-2020年)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林泉、邓方文、陈鸿斌、王伟涛、修编王波、吴翱翔、张海霞福州市近期公交线网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陈仁春、卢文增、林筱怡、叶涛、18季运文、刁城锋、方雪娇、林叶倩、规划研究院谢艳芳、林尔奋、郑日栋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姜红、陈亮、陈凯芳、魏樊、薛姣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19龙、黄晴、张怡、孙燕、乔继雷、保护规划研究院王真、陈纪、陈刚彪( 2016-2030年)三等奖 (39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鼓楼、台江近年建设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林兆楼、陈丽梅、陈亮、陈友荣、1与控规实施情况总体陈芝钦、李显惠、陈国兴、林若达、研究院评估卓海鹏、刘潘星王永强、林剑艺、张远取、陈建林、2厦门市能源发展战略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康杰锋、何红艳、章健强、熊玲玲、规划研究院张朝晖、郭青海、赵小锋、邓锐、黄毅贤、寇丽敏、李慧梅华侨大学厦门校区规刘塨、郑志、姚敏锋、薛佳薇、赖3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世贤、郑剑艺、曾琦芳、钟琪、林划设计翔、陈淑斌、洪毅、戴云倩4平潭综合实验区 (主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苏莉、李川、林峰、吴晓波、魏铭、岛 )生态红线规划研究院黄睿、阮孝平- 6 -周旭东、肖林橙、冯俊杰、刘震洲5长泰县城乡总体规划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高韦佳、赖家明、林喆、闫丽( 2015-2030 )研究院林志福、陈树荣、陈乐群、胡志琳、吴荔珊许志鹏、李其青、黄冬冬、孙思敏、6邵武市中心城区景观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傅载斌、韩元辉、韩立文、魏新华、风貌专项规划研究院洪玲丹、郑新春、吴灵铃、廖雁霏、汤晨苏张强、冯俊杰、李川、林寿清7城厢华林鞋艺小镇创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李伟、郭螣昕、黄钊、赵俊建规划研究院张伟勋、蔡李智、陈小宇、许晶吴元旺、郑圣柏、陈俊莺吴力立、高洁、江纳颖、施昀、8东山岛马銮湾至渔人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叶欣、黄秋实、张俐烨、张桂玲、码头滨海风景道规划研究院曾渝辉、林小洛、吴荔珊、洪星、林志福、刘沐涵9福州市“十三五”住房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牟宇峰、陈亮、李科昌、郑潇柔、建设专项规划研究院陈芝钦、姜红、张怡、杨游辉刘军华、陈亮、陈友荣、林忠银、10福清市“多规合一”规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卓海鹏、张言欣、吴书峰、李显惠、划研究院戴利斌、黄滨翔、陈吴达、黄钦、蒋以凌、李承清、赵晓旭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于洪希、邓伟骥、谢英挺、兰贵盛、济区(白沙 -苏坂产业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11陈延鑫、陈晓文、王晖晖、张远取、园)总体规划( 2014研究院陈钦水、林泉、林佳妮— 2030 年)厦门市公共文化设施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12布局规划(修编)郑辉、刘旸、范红轮研究院( 2016 — 2030 )许少亮、孙哲、张宇航、张秀桂、13漳州通美云水谣庄园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郑玲、曾芬、蔡俊煌、郑熙、林晓概念性规划设计研究院勤、黄锋、蔡棋鸿、戴尚端、蒋晓峰、王丽清、沈莹林惠来、蔡卓、张宇航、孙哲、张14漳州市华安县城乡总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秀桂、蒋晓峰、沈静文、戴尚端、体规划( 2015-2030 )研究院王丽清、陈晗杰、蒋晓峰、黄锋、林晓勤、李文娟、曾国怀- 7 -谢大捷、李碧江、邱增锋、陈雄超15龙岩市中心城区近期福建省龙岩市城乡规廖一中、余兰兰、吕晶、刘红生建设规划划设计院周左、廖志河、林鹏盛、阙贤、王优达、林柳、李国勇美丽厦门山水格局概华汇(厦门)环境规何贤皙、罗炜、蔡铸威、翁赛桥、16兰翔、吴俊、王晨、刘清云、陆诚、念研究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张建华福州市马尾新城马江洪英灿、严世宏、郭捷、张慧芬、17片区及快安片区夜景福建工大建筑设计院马成龙、陈聪、胡凯凯、陈建辉照明专项规划霞浦县中心城区景观林大地、黄晓帆、何苗苗、方雄斌、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肖晓萍、王文奎、杨葳、庄益、陈18风貌专项规划研究院宽明、林鹏飞、徐嫣然、陈豪、陈( 2015-2030 )亮、蒋以凌、侯敏林大地、何苗苗、陈亮、黄晓帆、19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方雄斌、肖晓萍、王文奎、杨葳、导则研究院郑锴、陈志良、牟宇峰、林茜、余捷、徐嫣然、梁冠巍安溪县德苑片区控制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周旭东、刘伟琴、肖林橙、刘震洲、20林喆、林廷献、林志福、刘永虹、性详细规划研究院郑文谋、谢燕玲、王炳纪李承清、张丽娜、孙丽深、黄滨翔、21连江青塘片区城市设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程松青、陈友荣、林兆楼、陈芝钦、计研究院黄钦、刘军华、张晔、刘悦德、魏步云、陈辉、林威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陈亮、 DIRK U.MOENCH(德克 )、院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一林汐 MOENCH 、陈凯芳、张怡、福州壹馳建筑设计有22期宗地 2015-01 号修YUAN QUAN GAO、董栋、姜红、限公司(瑞士 INUCE建性详细规划AKANE KAWAI 、 JOSHUAAG 壹馳控股福州分CUBERO公司)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连兴、冯道杰、兰贵盛、邱伟杰、23清濛园区控制性详细陈剑波、程斌、张远取、史志法、研究院规划关桢- 8 -永春县城中心区——谢志猛、谢贤转、林劲松、吴芃、泉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郑旭芸、张达、黄素贞24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研究院邓劼、吴红玲、陈玉冰、张锦堤、规划孙亦纯、林静彬、黄培荣、陈宁靖陆引、杨思阳、曾志向、覃电冶、25跨海大桥两端桥头堡泉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赖茂荣、李艳艳、谢书宇、高丽珠、区域城市设计研究院林劲松、张朝阳、黄贝尔、袁文扬、吴淞潮、刘佳钰福州市城市综合交通李长波、陈仁春、周乐、卢文增、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吴爽、林叶倩、戴继锋、陶志兴、26规划( 2010-2020 )研究院许定源、吴兴春、全波、孔令斌、实施评估钮志强、方雪娇、林尔奋27福州市“十三五”城市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牟宇峰、陈亮、李科昌、郑潇柔、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研究院陈芝钦、姜红、张怡、杨游辉《福州市海绵城市建蔡辉艺、陈亮、王文奎、马洪涛、设专项规划》及《福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车伍、高学珑、段小兰、赖善证、28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区研究院彭志刚、林聪、王琪、余美文、李域(鹤林片区)控制俊奇、欧世芬、周丹性详细规划》福州市排水(雨水)陈奕、高学珑、段小兰、蔡辉艺、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邱剑、陈亮、高昭良、李莉、唐丽29防涝规划(江北主城研究院虹、余美文、程松青、翁俊、林勤、区)林明波、梁小光厦门市翔安南部新城吴连丰、王宁、关天胜、阎军、杨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一夫、王泽阳、谢鹏贵、张俊、周30试点区海绵城市系列研究院璟、曾如婷、黄黛诗、邬晓峰、规划陈嫣、陈博文、陈煜权泉州市公共自行车交泉州市城乡规划设计张朝阳、袁文扬、林劲松、张艳艳、31刘中游、潘盛艺、陈必太、黄海塔、通系统发展专项规划研究院吴春巧、郭锦、郑奕铭32泉州市中心市区供水泉州市城乡规划设计朱学愚、李红亮、黄源铭、专项规划研究院林劲松、黄佳妮、崔海升、周高煜黄世清张春权、张文杰潘盛艺、33泉州市现代有轨电车泉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黄海塔、林劲松、陈天涯、孙亦纯、线网规划研究院唐庄尧黄伟腾、李志信、黄昊、黎冬、余欢、张弛- 9 -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陶勇、康超、杨惠贤、张思旺、李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仲坚、林艳红、杨和平、林浩兰、34停车场布局规研究院王丽清、蔡卓、郑长泽、蔡艺明、划( 2014-2030 )林阿春、许大松、林瑞勇龙岩中心城区主城区福建省龙岩市城乡规李碧江、谢大捷、吴春磊、廖一中、35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划设计院周文升、赖安兴、刘昶通系统规划三明市中心城区(梅三明市城乡规划设计李钧、廖加轩、陈合武、曾万渡、36列区、三元区)消防研究院孙铭辉、罗秋芳、刘增青、占伟专项规划37海沧区公交线网及公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张升、丁明、孟永平、徐玉莲、林交场站近期规划佳妮、陈鸿斌、邱松林、张斌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叶惠琼、林泉、陈鸿斌、关桢、陈38(丙洲片区)交通影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晨晖、孟永平、陈钦水、王永清、响分析史志法、丁明、张升厦门首开龙湖翔安刘薇、陈梅凤、林高林、杨亚会、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黄清苗、黄韵、张莉莉、涂敏敏、392016XP08 地块海绵有限公司福建分院林练、陈俊武、周婕、林微微、李城市建设技术方案喆靓、骆哲君、林文娟2017 年度省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村镇规划类)一等奖 (2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魏樊、严为洁、叶翔、薛姣龙、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宁德1究院简华荣、虞文军、陈友荣、陈芝钦、蕉城区霍童镇保护规划福建省村镇建设发陈亮、涂远承、林渊、游龙、-10-展中心黄宁海、张晔、林忠银李川、苏莉、潘晓辉、薛祥成、吴晋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导福建省城乡规划设凌燕、郑新春、陈仕英、张哲臻、2则及实例示范计研究院孙思敏、许志鹏、陈垂执、林铭、洪星、陈志平、郑少优二等奖 (5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长乐张晔、严为洁、吴恒、邹倩、杨福州市规划设计研洁、陈友荣、蒋以凌、陈亮、蔡应1市航城街道琴江村保护究院忠、陈纪、陈钢彪、黄宁海、林忠规划银、郑君华、林勍张梅、陈腾、柳扬、乐文健、2古田县鹤塘镇总体规划福建省城乡规划设柯雪梅、李川、胡志琳、吴荔珊、修编计研究院潘文筠、文超祥、林小如、常玮、黄家镇、陈林星李川、白敏、陈树荣、吴凌燕、张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福建省城乡规划设哲臻、张竟如、连宜兴、陈文盛、3方艺洪、林汉霖、李其青、汤晨苏、区古琴小镇创建规划计研究院柯雪梅、洪星、黄诗辉长泰县岩溪镇高濑村富孙哲、林惠来、张秀桂、张宇航、漳州市城市规划设何镇文、贺萍、王睿智、戴尚端、4美乡村建设规划计研究院王丽清、陈晗杰、蒋晓峰、黄锋、( 2014-2030 )林晓勤、李聪辉、曾国怀5中国传统村落福安市南福建省村镇建设发林伟、许志华、邱添翼、叶丽、洋岩村传统村落规划展中心花、范衍臻、王祖庚-11-三等奖 (10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南福建工大建筑设计杨昌新、许为一、刘宏磊、邱添翼、院王德新、邱文义、杨江海、曾婷、1靖县书洋镇塔下村保护福建省村镇建设发陈敏、吴煜礼、范衍臻、王祖庚、规划展中心李星鋆平潭综合试验区斗魁村福州市规划设计研查伟、谢婧、黄秀玲、陈友荣、2魏樊、吴恒、黄宁海、梁小光、村庄综合规划究院蒋以凌、叶壮、阮孝平福州市规划设计研魏樊、涂远承、简华荣、叶翔、3莆田市涵江区洋尾历史究院严为洁、虞文军、欧世芬、陈芝钦、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福建省村镇建设发陈亮、陈友荣、李承清、杨洁、展中心陈纪、游龙、黄宁海陈德武、张晔、严为洁、薛蛟龙、4平潭综合试验区白青乡福州市规划设计研林欣、魏樊、林渊、梁小光、白沙村村庄综合规划究院王真、陈友荣、黄妙玲、简华荣、叶壮、阮孝平、林小峰福建省城乡规划设潘晓辉、黄洵、郑新春、陈仕英、5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总计研究院陈垂执、吴灵铃、洪玲丹、汤晨苏、体规划( 2014-2030 )福建省村镇建设发马亚利、虞文军、范琴、叶翔、展中心林伟、许志华、邱添翼管涛、肖林橙、刘伟琴、汤艳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刘震洲、虞骋远6永春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张路明、吴晓波、李川、林廷献、计研究院谢志伟、刘永虹庄保龙、陈玉冰、张锦堤福建省城乡规划设7永春达埔香都小镇创建计研究院肖林橙、刘震洲、林峰、刘振林、规划永春城镇规划设计唐杰颖、洪炳灶室8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美福建省村镇建设发林伟、许志华、邱添翼、郭洋花、丽乡村规划展中心陈泰宇、蓝春晖、范衍臻南靖县山城兰谷小镇创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许少亮、林秋娟、童小燕、陶勇、9张群、林德志、汤素丹、林宏毅、建规划计研究院沈思宇、李聪辉、黄锋、林晓勤-12-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和陈燕、许少亮、黄向荣、张宇航、10漳州市城市规划设吴闽林、周金龙、林惠来、蒋晓峰、县九峰镇保护规划计研究院郑瑞婷、曾国怀、李聪辉、林晓云、(2016-2030 年)黄丹婷、陈亚森、黄毅勇-13-2017 年度省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规划信息类)二等奖 (1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何金才、曹阳、曾宪庭、许升1漳州市规划管理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超、郑荣泉、许少亮、郑金水、一体化协同平台张刚、庹飞、陈丽慧、程泽旭、赵小思、陈维成、林霖、何泓三等奖 (2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宁德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白昕、江祖斌、李华龙、郑学1查及成果管理系统建设项福州市勘测院祺、黄磊、刘仁、黄登峰目许祥文、高兴宁、吴传瑞、何福清市多规合一数据共享宏、张华、孙志勇、高鹏、郭2福清市城乡规划局阳阳、杜红涛、任洪坡、孙国平台开发及成果建库增、杨静、庞玉良、连继业、游延延2017 年度省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勘测类)三等奖 (2 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李善龙、高昭良、兰志武、蔡云1规划数据坐标系统快速福州市勘测院镫、吴增铭、高炯、陈昕、吴青转换平台青、陈德修、廖昕煜、林万荣、陈素朱立豪、邱剑、钟洪德、赖冬孙、2霞浦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福州市勘测院吴锦琰、林勤、连光辉、廖富天、调查黄鹏、韩建威、林雄、林键、陈和粱-14-。
厦门山水步道规划方案概述厦门是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一个岛屿城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背景而著名。
厦门山水步道是一个将城市和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的步行道路系统。
其中包括了多个可以俯瞰海洋或山区的观景平台。
这些平台可以让游客欣赏到独特的风景并且也是户外爱好者们进行休闲的好场所,如散步、慢跑或骑车等。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划一套厦门山水步道的系统,包括结构,景观和服务构建等。
结构厦门山水步道系统包括三条主要路径,分别是东线、南线和西线。
其中东线连接五缘湾公园,南线连接鼓浪屿以及环岛路海景线,西线连接环岛路到厦门大学以及华侨大学。
数条副路径则连接了步道周边的村庄和公园。
景观五缘湾公园五缘湾公园是东线行走的起点,公园周围是厦门最迷人的山与海景色。
在步道上,人们可以欣赏到五缘湾公园的日出和日落景色。
环岛路海景线南线连接环岛路海景线,这是厦门最被赞美的经典路径。
欣赏到厦门独特的海景和山景是在此路径上的难以忘怀的体验。
鼓浪屿南线连接鼓浪屿,这个初为简单渔村的地方现已成为了一个多样的文化人群和旅游胜地,相信鼓浪屿必然成为成为厦门山水步道的一个凸显景观。
厦门大学西线连接到厦门大学校区,这个校区是厦门的一个历史地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及美丽的花园更是此地别具一格的美景。
华侨大学最后一站连接华侨大学,哈哈。
建设步道下面还需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如: - 维护人员:需要有相应的人手巡逻维护整个步道,保持步道的整洁干净。
- 安全设施:适当的护栏、路标、指路牌等设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 餐饮休闲设施:在主要观景点和公园周围设立餐厅和饮料店,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用餐环境。
- 安全照明:设置夜晚照明设施,使游客在夜晚也能够安全使用步道。
结论厦门山水步道规划方案是厦门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计划将美丽的自然景观与现代规划结合起来,创建了一个非常棒的户外探险和散步区域。
这个步道的建立将会对当地经济和游客的个人体验有着持续的正面影响。
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
然而一旦城市建立,周边的自然山水即成为以城市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
先秦时的“九州”观点就是这种实践的代表,每一“州”之中有其代表性的山镇、泽薮、川浸(即山、湖、河、泽等代表性要素)。
自此,古人便以城邑聚落为原点,构建了不同尺度的“山—水—城”极坐标系,从城市出发认识周边的山川界域、地产风物,持续赋予自然空间以人文秩序,使得自然空间浮现出文化概念,文化概念锚固于自然空间。
秦汉时期,随着交通网络的拓展,以及地理、测绘等知识的积累,广域自然地理格局和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被勾勒得愈发清晰,古人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等级高低与山川界域广狭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有意识地运用“山川形势”理论“整理山河”、布列城市。
通常,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山川的“聚会”越多,自然脉络越深湛,地理形势越广阔,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
这一规律贯穿了从京畿、省城、郡府城、州县城到市井乡村的聚落等级体系。
相应地,人居基址也都以“聚”的大小别其优劣。
由山川脉络考察城市体系的视角,也是我国古代空间美学营造的基础。
秦汉以降,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深化,促进了诗境、画境与人居环境的交融。
唐宋以来,山水诗中往往寄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人居理想;宋代士大夫以“格物” 的态度探析山水、人居与心灵世界的关联,使“文人画”这一艺术实践与多尺度的地景设计相贯通。
文人旨趣与社会理想自唐宋不断传承,落实在文人主导的区域营建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城”思想,并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重视以山川网络为主线、以城市体系为核心的文化空间建设,传承以“大国山河”为代表的广域空间规画传统,呈现中华文明“千年一脉”形成发展的磅礴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