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培训[1]
- 格式:ppt
- 大小:6.58 MB
- 文档页数:85
食源性疾病培训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物中存在的哪种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感染或中毒症状?A. 病毒B. 细菌C. 寄生虫D. 霉菌2.以下哪种食源性疾病最常见?A. 肉毒杆菌中毒B. 沙门氏菌感染C. 鸡眼疫D. 弓形虫病3.食品中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A. 0-5℃B. 10-15℃C. 20-25℃D. 30-35℃4.以下哪种食品中一般不会出现沙门氏菌?A. 肉类B. 海鲜C. 禽类D. 冷藏食品5.食源性疾病可以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A. 空气传播B. 皮肤接触C. 飞沫传播D. 食物污染传播6.以下哪项不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有效措施?A. 维持食品卫生B. 食用过期食品C. 做好个人卫生D. 熟食与生食分开7.冷藏食品应该储存在多高的温度下?A. 0-5℃B. 10-15℃C. 20-25℃D. 30-35℃8.以下哪种鱼类中最易寄生有蟹钳虫?A. 太平洋三文鱼B. 黑鲷鱼C. 龙利鱼D. 鲤鱼9.吃生的禽蛋可能感染下列哪种疾病?A. 肉毒杆菌中毒B. 乙肝C. A型肝炎D. B型肝炎10.以下哪种食品不需要加热处理?A. 碗装即食面B. 鸡蛋C. 牛奶D. 熟食11.食源性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A. 几分钟B. 几小时C. 几天D. 几周12.以下哪种操作不会导致食品被污染?A. 使用干净的餐具B. 没有洗手C. 食用生熟食混放D. 整理食品时不戴手套13.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食品冷却?A. 室温冷却B. 冰水浸泡C. 冷藏D. 冷冻14.食物储存时,应将鸡蛋放在以下哪个位置?A. 冷柜的上层B. 冷柜的中层C. 冷柜的下层D. 不需要冷藏15.以下哪种操作不是正确的蔬果消毒方法?A. 使用食品消毒液B. 使用清水冲洗C. 使用食醋浸泡D. 使用高温煮沸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肠道传染病培训总结肠道传染病培训总结肠道传染病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它们可以通过食物、水、接触性和空气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引起轻重不同的肠道疾病。
为了提高职业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这些传染病的传播,许多机构都会定期开展肠道传染病培训,介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原体和防控措施等相关知识。
以下是本人在一次肠道传染病培训中所学到的几点总结:一、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1. 肠道传染病是普遍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包括痢疾、霍乱、副霍乱、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耶尔森氏菌感染、诺如病毒病等。
2. 肠道传染病的感染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食物源性、水源性、接触性和气溶胶传播等路径。
3. 肠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包括年龄较小的儿童和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1.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体温升高、脱水等,其中腹泻通常是其最为典型的症状。
2. 肠道传染病的症状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轻者只需休息和补充水份即可恢复正常,但重者则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
3. 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
三、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1.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2. 病毒主要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寄生虫主要有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
3. 患者应该根据不同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等。
四、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减少传染源。
2.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坚决打击非法添加、销售有毒或劣质食品等行为。
3. 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配合卫生防疫工作。
4. 合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减少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5. 从长远来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是防控肠道传染病的根本。
综上所述,肠道传染病培训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学习机会,参与者可以通过培训更加深刻地了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临床表现、病原和防控措施等相关知识。
传染病培训内容一、引言传染病是影响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开展传染病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培训内容旨在提供关于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参训人员全面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情况,并掌握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一类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他人,导致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2.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几类。
每一类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传播途径和病原体。
三、传染病的病原学1.病原体的种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如沙门氏菌、链球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寄生虫如疟原虫、弓形虫等。
2.病原体的生命周期不同病原体的生命周期有所不同。
一些病原体需要宿主细胞来繁殖,如病毒;一些病原体可以在外部环境中繁殖,如细菌。
了解病原体的生命周期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传染病的流行病学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和传播媒介等。
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2.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等方面的数据,以了解疾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规律。
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确定传染病的防控重点和措施。
五、传染病的临床特征1.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
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同,了解潜伏期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控。
2.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因病原体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皮疹等。
了解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六、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
食源性疾病防控学习培训资料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由常说的“食物中毒”逐渐演化而来,近二十余年来,国际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而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1984年,WHO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是:“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根据这一定义,食源性疾病已不仅包括传统上食物中毒,而且包括经食物传播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位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
食物中毒概念食物中毒的概念在我国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定义为: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三致作用)的疾病。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因食品被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并在适宜条件下急剧繁殖或产生毒素;2、食品被已达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3、外形与食物相似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被当作食物误食;4、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在加工、烹调中末能除去;5、因食物发生了生物性或物理化学变化而产生或增加了有毒物质。
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具有共同的特点:1、食物中毒的发病与共进相同的食物有关。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具有暴发性。
3、症状相似。
摄入同一食物而中毒的病人,其症状及其相似,多数病人呈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即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
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科室:姓名:得分:技术职称:)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2.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易感人群不包括()A.新生儿 B.孕妇 C.免疫缺陷者 D.健康成年人3. 食源性阪崎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食品是()A.婴儿配方粉 B.生肉及肉制品 C.鸡蛋 D.蔬菜沙拉4. 紫绀是下列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5. 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6.食源性菜豆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7. 食源性毒蘑菇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8. 食用发芽或表皮变为青绿色的马铃薯、未成熟的番茄可导致患()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9.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年我院的监测结果中,患者的职业未出现的是()。
A.医务人员B.工人C.婴幼儿:D.学生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包括、、、和、。
2. 按发病机制分,食源性疾病可分为和。
3. 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的对象包括、、、和事件。
{4. 2015年我院监测数据中,导致食源性疾病最多的食品种类是。
5.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指发病人数在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6.引起食源性诺如病毒病的主要食品是,此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三文治、蛋糕、冰霜、冰块等也能引起食物中毒。
[编辑本段]简介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
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
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
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
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
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编辑本段]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
它们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
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鼠伤寒沙门氏菌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编辑本段]传播媒介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
根据国际惯例,要求对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以使大多数食物不含沙门氏菌,从而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
为此,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将有关进展报告如下,并介绍两种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试剂盒。
[编辑本段]o抗原为脂多糖,性质稳定。
能耐100℃达数小时,不被乙醇或0.1%石炭酸破坏。
决定o型原特异性的是脂多糖中的多糖侧链部分,以1、2、3等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乙型副伤寒杆菌有4、5、12三个。
鼠伤寒杆菌有1、4、5、12四个;猪霍乱杆菌有6、7二个。
其中有些o抗原是几种菌所共有,如4、5为乙型副伤寒杆菌和鼠伤寒杆菌共有,将具有共同o抗原沙门氏菌归为一组,这样可将沙门杆氏菌属分为a~z、o 51~o63、o65~o67共有42组。
我国已发现26个菌组、161个血清型。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分/空)共计35分1.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
2.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3。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级.4.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级以上实验室进行。
5。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见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指的微生物,以及的微生物;第二类是指的微生物,这两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6。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8。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9。
Ⅰ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安全柜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试验对象不受污染.10。
在主实验室应合理设置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11。
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
12。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13。
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入口明显位置处必须贴,并.14.污染患者血液的注射器属于损伤性废物性废物;废弃的疫苗属于药物性废物性废物。
二、选择题(不定项)每题2分,共计30分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AB)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2、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探讨发表时间:2015-08-27T10:33:16.2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张亚力[导读]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张亚力(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30000)【摘要】[目的]探讨20 例沙门氏菌感染患者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 年5 月—2014 年8 月20 例沙门氏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结果]通过对20 例沙门氏菌感染患者的相关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和及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结论]提高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沙门氏菌感染;治疗;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44-01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各种动物发生疾病的总称,又名副伤寒。
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发生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症状。
本文是我院2015 年2 月—2015 年3 月对20 例沙门氏菌感染的患者实施治疗的预防,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该组病人20 例,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年龄10岁---40 岁。
其中被牛羊肉感染的患者10 例,鸡肉感染的患者10例,均属于沙门氏菌感染的适应症。
1.2 结果 20 例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 感染的危险因素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寄生虫和病毒感染;分娩、手术;母畜缺奶;新引进家畜未实行隔离检疫等。
食源性疾病培训教案一、概述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摄入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毒素或化学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它们常常造成食物中毒,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威胁。
因此,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防控非常重要。
本教案旨在向广大受众介绍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二、基本概念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途径传播的以胃肠道为主要病原体感染部位的疾病。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有肠道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和寄生虫感染等。
它们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有毒物质引起。
三、常见病原体及传播途径1. 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常通过生食或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传播。
2. 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
主要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食物污染引起传播。
3. 真菌:霉菌、麦角菌等。
一般通过食物霉变引起传播。
4. 寄生虫:蛔虫、钩虫、弓形虫等。
主要通过食用感染寄生虫卵囊的食物传播。
5. 有毒物质: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
常通过食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中毒。
四、预防措施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清洁环境,避免病原体交叉感染和扩散。
2. 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合格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
3. 保障食品安全:选择新鲜食材、避免高温环境下食材存放、避免食物霉变等。
4. 正确烹饪食物:彻底加热食物,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物,确保食物熟透。
5. 合理储存食物:冷藏存放生鲜、易变质的食物,避免细菌滋生。
6. 确保饮用水安全:饮水源应来自有安全饮用水资质的渠道。
五、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方法食物中毒发生时,需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包括以下步骤:1. 保持患者稳定:确保患者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启动求助程序。
2. 妥善保存食物样本:留存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样本,有助于病原体的追踪和审查。
3. 保持水分摄入:给患者喝足够量的清水,有助于帮助体内有毒物质尽快排出。
4. 就医求助: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六、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和风险食源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