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军刀 演变 发展 共20页PPT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20
在功能多种多样的智能手机出现之前,人类其实早就拥有了一种“非智能”但同样功能多样、便于携带的工具,它的名字你可能如雷贯耳——没错,它叫“瑞士军刀”。
瑞士军刀100多年来畅销全球,而且是很多国家军队的标准配器,它刀口锋利无比,体型小巧玲珑,更难得的是功能多种多样,真可谓是“一刀在手,别无所求”。
不过,你知道吗,最早出售这种军刀的竟然是一家帽子商店!1884年,瑞士的施夫州伊巴赫镇一家新的刀具作坊开张了。
不过,这家刀具作坊生产的刀具虽然质量上乘,却没有自己单独的销售店铺,而是被“寄宿”在一家帽子商店里贩卖。
帽子店的主人是维多利亚夫人,而刀具作坊的创始人是维多利亚夫人的四儿子——查尔斯・埃尔森纳。
瑞士军刀之父埃尔森纳年轻的时候在德国南部做工,24岁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瑞士,立志做一名全世界最棒的刀具匠。
当时的瑞士,是全欧洲最落后、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埃尔森纳的家乡施夫州。
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很多年轻的农民都跑去北美、澳大利亚等地方讨生活。
埃尔森纳生产的优质刀具很快便远近闻名,他开办的这家刀具作坊,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
1891年,埃尔森纳发起创办了“瑞士刀匠大师协会”,联合全瑞士的刀匠,一起为瑞士军队供应高品质军刀。
当时的瑞士,军刀的主要供应商来自德国。
埃尔森纳在1891年制造出了第一批供应瑞士军队的军刀,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这种被称作“士兵刀”的军刀,已经具备了今天瑞士军刀的基本形态,刀身由木头制成,巧妙地设计了刀片、锥子、罐头起子和螺丝刀四种实用的刀头,令士兵在野外凭借一把军刀就能搞定很多事情。
埃尔森纳生产的军刀一问世就获得了广泛瑞士军刀当然是军人的最爱埃尔森纳历经四代人,将瑞士军刀的品牌发扬光大瑞士军刀这位老先生就是瑞士军刀的发明人埃尔森纳百物传奇34的赞誉,很多国家都纷纷发来订单。
埃尔森纳再接再厉,在“士兵刀”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小刀片和拔塞钻,并进一步减小军刀的体积,让它看起来越发精致。
原来这才是户外必备神器?一起来看它的发展史哈喽大家好我是老高,这期内容跟大家聊聊瑞士军刀。
实用是瑞士军刀的基本使用价值,以往在军队里,它主要用于野战露营及其兵器的保养和维修,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户外爱好者的必备神器,他也在居家工具中名列前某。
维氏(VICTORINOX)品牌的草创者Elsener Schwyz(艾尔森纳·施维茨)曾在法国巴黎、德国南部学习制刀技术,回到瑞士后于1884年创立制刀工厂。
1891年,他向瑞士国防部提出每一位军人都应该配备一把瑞士刀,现今的瑞士刀的雏形就是从那时诞生,只不过那时的瑞士刀还是碳钢制品,手把贴木片。
配发给军人的瑞士刀,只有简单的6种用途,分别是大小刀子、尖锥、开罐器、瓶盖起子兼大螺丝起子。
尖锥有两个特殊用途:将遮盖武器、物资的大帆布切成小块做成屋顶防雨布时,帆布必须挖孔穿绳,挖孔就需要尖锥。
当战壕沟底积水,为防止因军靴里积水,导致脚板溃烂,就用尖锥在鞋面近鞋底处穿个洞,排出积水,保持鞋子干燥。
士兵退役后将军刀带回家,家人也能分享到瑞士刀的便利,这就奠定了瑞士刀平民化的基础。
1909年,瑞士当局为了表彰瑞士军刀对国家的贡献,特别允许瑞士刀将瑞士十字形的国徽镌刻在瑞士军刀刀柄上。
1921年瑞士军刀正式发表不锈钢制品,相较于现今的多数不锈钢而言镍、钨含量较多,所以光泽略显黯淡,不像其他刀白亮。
1923年,不锈钢实用化,原本用创始人名字Elsener Schwyz作为工厂的商标。
后来品牌改用创始人母亲的名字——维多利亚(Victoria),并加上了nox这3个英文字母,可能代表不会氧化、不会生锈的意思。
这就是今天传承百余年的刀厂VICTORINOX。
瑞士军刀的型号各有区别,其中最大的拥有87组工具,141种功能。
曾经有人如此形容它的功能,就是把刀扔向了抛锚的卡车,结果是车修好了,然后自己出去溜达了一圈,回来时候还带了一箱啤酒和两个妞。
瑞士军刀的基本工具有:圆珠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螺丝起子、镊子等。
世界军用刺刀发展历史大全大约在1640年,刺刀作为前装滑膛枪的配装武器,创制于法国东南部的巴荣讷城,法文刺刀(Baionnette)一词就是由该城的名称Bayonne演变而来,并一直沿用到今。
刺刀主要配装于步枪上,它使用的鼎盛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当时单发步枪是各国步兵的主要武器,火力较弱,刺刀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突击的格斗武器极受重视。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的广泛使用,步枪本身的作用和地位明显下降,使用刺刀的机会就更少了。
战后,刺刀的发展进入了低潮,一些人甚至主张干脆取消刺刀。
70年代,美国陆军甚至取消了刺刀训练科目。
80年代以后,刺刀重新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英、美等国研制并装备了新式刺刀。
新式刺刀在保留拼刺功能的同时,突出了多功能,除了能刺、切、割、锯外,还增加了剪铁丝、开罐头、起螺钉等功能。
与此同时,供空军、海军、特种兵等诸兵种使用的多功能匕首(救生刀)也得到了发展。
早期的刺刀是塞式刺刀,呈剑形,刀长30~60厘米,上面有一个木质锥形刀柄,可插进滑膛枪管的枪口内,作拼刺用,取代使用已久的长矛。
这种刺刀问世不久就开始逐步向整个欧洲扩散。
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一旦刺刀插入枪管内,就不能再进行射击;若插得太紧,则不易拔出;若插得太松,则容易脱落。
后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又有人研制了一种刺刀,它在刀柄上装两个滑动环,可将刺刀套在枪口上。
1688年,法国陆军元帅戴沃邦设计出了套筒式刺刀。
这种刺刀截面呈十字棱形,套在枪口部,靠枪管上的卡笋和刺刀上的卡槽将刺刀固定。
由于性能良好,很快就流行起来,并于1700年前被欧洲各国军队所采用。
后经过一些改进,使该刺刀固定更加牢靠。
目前包括比利时FN FAL、FNC在内的许多步枪所配装的刺刀采用的都是这种连接方式。
1750年以后,又出现了用弹簧卡笋与枪连接的刺刀。
这种刺刀用类似于刀把的手柄代替了套筒,靠弹簧制动装置将刺刀固定在枪口一侧的凸笋上。
瑞士维氏军刀VICTORINOX品牌简介:瑞士维氏军刀(V ictorinox)问世于1884年,是送礼佳品,追求尽善尽美是瑞士维氏军刀Victorinox的一贯传统,多年的研制与创新使军刀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达到了最佳造型,具有最完善的功能;因此被美国数届总统选为白宫礼品,刀柄刻上总统签名赠送来宾。
美国国家宇航局还将其列为宇航员随身工具。
此外许多世界跨国公司,银行将其刻上其名称或商标作为广告宣传品、会议纪念品赠送客户。
LOGO:品牌历史:制鞋匠巴尔特哈沙.埃尔森纳.奥特的四儿子查尔斯.埃尔森纳下定决心想当一名刀具工人。
在德国南部度过了几年工人生活后,于24岁那年回到家乡,并于1884年在瑞士靠近SCHWYZ(地名)的IBACH(地名)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
在那时SCHWYZ(地名)地区几乎没有工业,因而很多年轻的农民被迫移民到他乡。
为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卡尔.埃尔森纳于1891年发起并创建了瑞士刀具行业互助会,其主要目的是制造当时瑞士军队还必需从德国购买的士兵用刀。
1891年10月该协会制造出了第一批发往瑞士军队的军刀。
此后卡尔.埃尔森纳开始制造设计精巧的袖珍刀,他用诸如学生刀,军官刀和农民刀等名字来区分这些刀。
还特别为军官们制造出了较轻的而且很美观的刀,除了具备士兵刀上所有的刀片、锥子、罐头起子和螺丝刀外,还有一个小刀片和一个拔塞钻。
这种两个弹簧上面装有六个刀体的新模型被卡尔称为“军官刀”。
这种设计于1897年正式注册,所以正宗的瑞士军刀始产于1897年。
这种方便的多功能袖珍刀极受欢迎,来自国外的定单越来越多。
刀的功能也不断在改进,很快刀上又加了木锯和剪刀等工具。
现在的瑞士军刀可以有一百种以上的组合功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在慕尼黑的德国实用艺术博物馆都将V ICTORINOX“冠军” 作为“工业设计精品”收藏。
迄今,瑞士维氏军刀的款式已达数百种,组合成套的也超过百种。
在这些刀中,“瑞士冠军”是功能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型号。
瑞士戟发展历程瑞士戟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冷兵器,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它是瑞士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瑞士卫国传统的象征之一。
瑞士戟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当时瑞士是许多欧洲国家的佣兵集团,他们在战场上使用瑞士戟作为主要武器。
瑞士戟是一种长矛,配备有一个大而宽的十字刀刃,用于砍击和刺穿敌人。
瑞士人将其用来对抗各种装备精良的骑兵和步兵。
这种武器的设计相当独特,能够在战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瑞士戟的设计和用途也发生了变化。
在15世纪,瑞士人开始将戟的头部刀刃变得更大更宽,以提供更好的砍击力量。
这使得瑞士戟在近身格斗中更为有效。
与此同时,戟的杆子也变得更长,以增加武器的攻击范围。
这让瑞士戟成为瑞士军队的主力武器,并在多次战斗中显示出强大的作战能力。
到了16世纪,火器的出现使得战争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对战争中的装备提出了新的挑战。
然而,瑞士戟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它在格斗中依然是一种强大和可靠的武器。
瑞士人不仅继续使用瑞士戟作为主要武器,还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
他们加长了戟的柄杆,提高了武器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这使得瑞士戟在当时的战斗中仍然具有优势。
然而,到了17世纪,火器技术的进步迫使瑞士人放弃了传统的瑞士戟。
火器的迅速发展使得近战武器几乎完全失去了效用,瑞士戟也不再是战场上的主力武器。
瑞士人开始转向使用火器来与敌人战斗。
尽管如此,瑞士戟的传统仍然被保留下来,并且在今天仍然受到重视。
它成为了瑞士的象征之一,出现在许多瑞士国旗、纪念物和纪念品上。
许多瑞士人仍然对瑞士戟保持着兴趣,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遗产之一。
总的来说,瑞士戟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瑞士人不断适应战争变化的能力。
它从一种简单的长矛发展成为一种强大而灵活的近战武器,并在多次战斗中显示出其过人的威力。
尽管现代战争形式已经变化,但瑞士戟仍然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得到重视。
这种武器的发展历程代表了瑞士人创造力和坚毅不拔的品质。
瑞士军刀发明方法瑞士军刀是一种远近闻名的多功能刀具,可以进行剪切、挖掘、开瓶等一系列的操作,来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瑞士军刀的发明方法贯穿了多位工匠的努力和创新,下面将从瑞士军刀的起源、历史、生产过程、创新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瑞士军刀的发明方法。
瑞士军刀的起源可以远追到19世纪时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了当时的瑞士军队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方便工具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于是,在1884年,经过瑞士工匠细心的设计、制作和改进,第一把瑞士军刀面世了。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瑞士军刀开始为其所在的军队和全世界广受欢迎。
瑞士军刀的发明方法既包括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更融入了历代工匠们的勤恳和创新。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它形成了现在日益完善多元的产品线。
在瑞士的维多利亚制刀厂,瑞士军刀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他们一步一步精心制作,不断创新,完美地将瑞士军刀的多种功能融入其中。
他们用的材料高质量,并进行了科学的表面设计,保证了刀身的耐用性和美观性,同时,刀柄上精美的粘土饰物更增加了其美感和艺术性。
不断的创新也是瑞士军刀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和新的设计理念都为瑞士军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瑞士军刀设计者和制造商不断地尝试新的刀身形状、新的刃口反锋、新的延伸或缩短的剪刀。
还有像罗克韦尔固体挂钩,塞瑞麦项圈直到电子克德振动棍等各种功能都正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
瑞士军刀的发明方法不仅是多位工匠的努力和创新,还包括了不断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在制造过程中,工匠们不断试验和调整各种细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他们不仅靠人类智慧和聪明才智,还依靠了很多的实验和研究,以确保的工具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总而言之,瑞士军刀的发明方法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了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勤劳和创新,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等。
它的发明方法可以说是几位工匠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才得以完成,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维氏瑞士军刀的历史瑞士联邦地处欧洲中部,面积四万一千二百八十五平方公里.人口六百八十七万一千五百.官方语言四种,即: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雄伟的阿尔卑斯山东西贯穿瑞士全境,四季冰川白雪、湖光山色、芳草萋萋、鸟语花香,构成童话般的景色.瑞士自联邦建立七百多年来政治上一直保持中立.和平的环境,奠定了其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多民族的社会,以日耳曼族的严紧、完善;法兰西族的幻想、浪漫;加之意大利族开朗、豪放的性格构成西方人最完美的组合.瑞士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追求尽善尽美,以举世无双的产品争得国际市场.瑞士人均国民产值达三万三千美元,为世界首富.瑞士军官刀的诞生一百一十多年前,在瑞士中部施威思省(Schwyz)还没有工业,不少农家了弟为谋生要漂洋过海到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移居.有一个名叫卡尔·埃尔森纳(karl Elsener)的年青人,胸怀远大志向,决心学会一技之长,创建家乡的工业,他选择了刀匠这门职业.一八八四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卡尔·埃尔森纳从德国南部和法国巴黎学徒结业回乡.他在陀保河畔的宜溪镇开设了一个刀具作坊.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于一八九一年号召并创立了瑞士刀匠联盟会,首要目的是使瑞士军队的士兵刀在本国统一生产.初试成功,同年十月,首批锋利、方便和耐用的小刀便供给了瑞士军队.“士兵刀”非常坚硬结实,但也相对较重.因此,卡尔·埃尔森纳为军官研制出一种轻便而更精巧的小刀.除具有士兵刀的主刀、钻孔锥、开罐头起子及改锥功能外,还增加了两把小刮刀和一个开瓶塞钻,这种仅有两个弹簧的六折式小刀被命名为“军官刀”,并自一八九七年六月十二日享有产品专利.瑞士军官刀在诞生后的短期内,就引起很大轰动,来自国外的上门求货者络绎不绝.从此,瑞士军官刀开始了其一百多年来不断探索、创新的成功历程.工艺精益求精瑞士军官刀在军队中主要用于野战宿营及兵器的保养和维修.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多功能、方便及耐用的小刀有更广泛的用途,如:旅行、登山、潜水及航模运动、修理自行车、汽车和其它业余爱好,瑞士军官刀在紧急时刻,危险关头也常是个好帮手.追求尽善尽美是[瑞士军官刀]的一贯传统,多年的研制与创新使[瑞士军官刀]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达到了最佳造型,具有最完善的功能,常用工具还包括:木锯、剪刀、开瓶起子、小改锥、指甲锉、小镊子、钢锉、刮鱼鳞刀、量尺、十字改锥、放大镜和修眼镜的微型小改锥.如今的瑞士军官刀系列有100多种组合,其中全能型由64个零件组成,具有30多种实用功能,从外形看如水果刀,实际上是仅185克重的万能工具箱.[瑞士军官刀]选用特种优质不锈钢,生产一把全能型—瑞士军官刀需要450多道工序.走向世界遐迩闻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士军官刀大批量供应美国陆军消费合作社、美国海军和空军.由于美军基地遍布世界各地,从而推动了[瑞士军官刀]的广泛传播,使其很快遐迩闻名.美国官兵对德语发[Offiziermesser- 军官刀],很觉绕口,他们干脆称之为[Swiss army knife-瑞士军刀].瑞士军官刀以简称瑞士军刀闻名世界.。
瑞士军刀:(德语:Schweizer Armeemesser或Schweizer Offiziersmesser),又常称为瑞士刀(Schweizer Messer)或万用刀,是含有许多工具在一个刀身上的折叠小刀,由于瑞士军方为士兵配备这类工具刀而得名。
在瑞士军刀中的基本工具常为,圆珠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螺丝起子、镊子等。
要使用这些工具时,只要将它从刀身的折叠处拉出来,就可以使用。
应用设计瑞士军刀在应用设计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从长度(刀柄)大小上一般都有三种规格,以维诺斯刀为例,分别是5.8公分、9.1公分及11.1公分左右的小、中、大三种。
小号刀在组合功能上适合女性、少年,和钥匙链别在一起随身携带,多用于家居生活,如“童子军”、“迷你冠军”等。
中号刀由于其适中的长度,既可以做为常用工具带到野外旅行,也是家居生及工作的好帮手。
“经典型,董事长”等。
而大号刀一般是握手型的刀柄,手感舒适,是野外旅行、登山探险及一些工作的好帮手,如“猎手,工作冠军”等型号。
除了在大小设计区别外,瑞士军刀主要针对不同用途及使用组合了上百种型号,有针对野外旅行、探险登山的“露营者”、“攀登者”、“登山家”、等等,有适合钓鱼的“垂钓之王”、“渔夫”等;有适合驾车者的“爱车一族”、“工匠”等;有专门为经理们设计的“经理”、“老板”刀等甚至还有专为左撇子设计的适用刀型等等。
这种方便的多功能袖珍刀很快就极受欢迎,而且开始收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国外的定单。
刀的功能也不断在改进,很快刀上又加了木锯和剪刀等工具。
不久,大螺丝刀上加了一个瓶盖起子,罐头起子上加了个小螺丝刀。
而后,刀上又加了指甲锉,牙签,镊子,带金属锉的金属锯,带吐钩器和标尺的除鳞器,十字螺丝刀,钥匙圈和放大镜。
现在的瑞士军刀可以有一百种以上的组合功能。
在各种各样的军刀中"旗舰"是有31种功能的“瑞士冠军”。
这种刀的所有工具连同工具箱总重量不超过计划95克(6.5盎司),因而它便于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