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 格式:pdf
- 大小:75.69 KB
- 文档页数:2
第4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概述由众多固体堆积而成的静止颗粒层称为固定床。
工业生产中流体通过固定床流动的典型例子:1. 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颗粒堆积成的固定床。
2. 悬浮液的过滤----悬浮液中颗粒沉积形成的滤饼可看成固定床.本章重点考查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基本流动规律和过滤操作规律。
4.2 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床层由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组成,流体在其中的流动与管内流动类似。
但颗粒床层内的流道尺寸不同,形状各异,具有复杂的网状结构。
对其特性的了解应从组成通道的颗粒着手。
4.2.1 单颗粒的特性 ()球形颗粒的几何特性可用单一参数d p全面表示,如:体积:(4-1)面积:(4-2)球形颗粒比表面积:(4-3)非球形颗粒:非球形颗粒的几何特征不能用单一参数全面表示,通常以某种等当的球形颗粒近似表示,以使所考查领域内非球形颗粒的特征与球形颗粒等效。
此球的直径称d e。
当量直径可用不同方式定义。
(1). 体积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体积等于实际颗粒的体积V。
(4-4)(2). 面积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表面积πd es2等于实际颗粒的表面积S。
(4-5)(3). 比表面当量直径:使当量球形颗粒的6/d ea等于实际颗粒的比表面积a(4-6)非球形颗粒的形状系数:对非球形颗粒,只以一个当量直径不能确定其几何特征,因此定义形状系数。
(4-7)4.2.2 颗粒群特性由不同大小、形状颗粒组成的颗粒群,各单个颗粒的尺寸不会完全一样。
颗粒群的大小分布用筛分分析得出。
筛分分析——用一组具有不同大小筛孔的利用筛孔的机械阻挡,将颗粒群按其粒度范围分为若干子群即对其分布进行测定(为促使颗粒通过筛孔,筛面应作某种运动)。
通过筛孔的颗粒量称为筛过量,截留于筛面的颗粒量称为筛余量。
称取各筛面上的颗粒筛余量,即得筛分分析基本数据,筛分分析适用于>70μm的颗粒 ()标准筛--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标准筛制,其筛孔为正方形时,其尺寸可直接用边长(mm)表示;也可用筛号或筛目(筛网单位长度上的孔数)表示。
4.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4.1 概述由众多固体颗粒堆积而成的静止的颗粒床层称为固定床。
许多化工操作都与流体通过固定床的流动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有:(1)固定床反应器(组成固定床的是粒状或片状催化剂)(2)悬浮液的过滤(组成固定床的是悬浮液中的固定颗粒堆积而成的滤饼看作是固定床)4.2颗粒床层的特性(1)床层空隙率ε固定床层中颗粒堆积的疏密程度可用空隙率来表示,其定义如下:ε=空隙体积床层体积=V v -床层体积颗粒所占体积床层体积V =1-v Vε的大小反映了床层颗粒的紧密程度,ε对流体流动的阻力有极大的影响。
ε↑,f h ↑∑。
ε<1 (2)床层自由截面积分率A 。
A 0 =流动截面积床层截面积=P A 床层截面积A-颗粒所占的平均截面积A 床层截面积=1-P A A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空降率ε与床层自由截面积分率0A 之间有何关系。
假设床层颗粒是均匀堆积(即认为床层是各向同性的)。
想象用力从床层四周往中间均匀压紧,把颗粒都压到中间直径为1D 长为L 的圆柱中(圆柱内设有空隙)。
ε=1-v V0A =1-P A A =1-21244D LD L ππ=1-21244D D ππ =1-21D D ⎛⎫ ⎪⎝⎭ =1-21D D ⎛⎫ ⎪⎝⎭所以对颗粒均匀堆积的床层(各向同性床层),在数值上ε=A 。
(3)床层比表面B aB a =V颗粒表面积S 床层体积 , 颗粒比表面a =S V 颗粒表面积颗粒体积 取V =13m 床层考虑,B a =1S ,a =S v =1S ε- 所以 B a =a (1-ε) 此式是近似的,在忽略床层中固颗粒相互接触而彼此覆盖使裸露的颗粒表面积减少时成立。
4.3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固定床中颗粒间存在着网络状的空隙形成许多可供流体通过的细小通道。
这些通道是曲折而且互相交联,其截面大小和形状又是很不规则的。
流体通过如此复杂的通道时的阻力(压降)自然难以进行理论计算,必须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
第4章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典型例题例1:过滤机的最大生产能力用一板框压滤机对悬浮液进行恒压过滤,过滤20分钟得滤液 20m 3 ,过滤饼不洗涤,拆装时间为15分钟,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略。
试求: (1) 该机的生产能力,以 m 3 (滤液)/h 表示(2)如果该机的过滤压力增加 20℅,该机的最大生产能力为多少 m 3(滤液)/h ? 解:(1)h m V Q D /3.34601520203=⨯+=+=θθ (2)根据恒压过滤方程V 2=KA 2θ202020222===θV KA为了得到最大生产能力,则应 min 15==D f θθ在原压力下对应的滤液量为 300152022=⨯==f opt KA V θ33.17m V opt = ΔP ’=1.2ΔPV ∝ΔP 1/2395.183.172.1m V opt =⨯=h m V Q Df opt/9.3760151595.183max =⨯+=+=θθ例2:滤饼的洗涤问题采用板框压过滤机进行恒压过滤,操作1小时后,得滤液 15m 3 ,然后用2m 3的清水在相同的压力下对滤饼进行横穿洗涤。
假设清水的粘度与滤液的粘度相同。
滤布阻力可略,试求: (1) 洗涤时间(2) 若不进行洗涤,继续恒压过滤1小时,可另得滤液多少 m 3 ? 解:V 2=KA 2θKA 2=152采用横穿洗涤法,则有:Ew d dV d dV ⎪⎭⎫ ⎝⎛=⎪⎭⎫⎝⎛θθ41 hr V KA V f w w 07.11521541224122=⨯⨯=⨯=θ 或者 hr Jf w 07.114115222=⨯⨯==θδθ''22θKA V = , 322.21215''m KA V =⨯==θ 32.6152.21m V =-=∆例3:操作压强对过滤机生产能力的影响用板框过滤机过滤某悬浮液,一个操作周期内过滤 20分钟后共得滤液 4m 3 (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略)。
第三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一、基本知识1.下列关于非均相物系的举例及说明中错误的是。
甲:泡沫液,是液气组成的非均相物质,其中分散相是液体,分散介质是气体。
乙:乳浊液,是液固组成的非均相物质,其中连续相是液体,分散介质是固体。
丙:烟尘气,是气固组成的非均相物质,其中连续相是气体,分散介质是固体。
丁:雾沫气,是气液组成的非均相物质,其中分散相是液体,分散介质是气体。
①甲、乙②乙、丙③丙、丁④丁、甲2.下面论断中正确的有。
①单位体积固体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该固体颗粒的比表面积②根据不同方面的等效性(质量等效、体积等效、比表面积等效等),可以定义不同的当量直径③形状系数是与非球形颗粒体积相等的球的表面积除以非球形颗粒的表面积的商④对于球形颗粒,只要一个参数,即颗粒直径便可惟一地确定其体积、表面积和比表面积⑤对于非球形颗粒,必须定义两个参数(通常定义体积当量直径和形状系数)才能确定其体积、表面积和比表面积3.下面有关颗粒群论断中正确的是。
①在任何颗粒群中,都存在一定的尺寸(粒度)分布②颗粒粒度的测量方法有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电阻变化法、光散射与衍射法、表面积法等③对于大于70μm的颗粒,也就是工业固定床经常遇到的情况,常采用一套标准筛进行测量(筛分分析)④筛分使用的标准筛系金属丝网编织而成,各国习用筛的开孔规格各异,常用的泰勒制是以每英寸边长上的孔数为筛号或称目数4.下面有关颗粒群筛分结果论断中正确的有。
①筛分结果可用分布函数和频率函数图示②分布函数曲线上对应于某一尺寸dpi的分布函数Fi值表示直径小于dpi的颗粒占全部试样的质量分率,而该批颗粒的最大直径dp,max。
处,其分布函数Fi的值为1③频率分布曲线上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质量分率等于该粒度范围内频率函数曲线下的面积,而频率分布函数曲线下的全部面积等于l④颗粒群的任何一个平均直径都不能全面代替一个分布函数5.颗粒的比表面积α和床层的比表面αB及床层的空隙率ε之间的关系式为。
第4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一、选择题1.推导液体流过滤饼(固定床)的过滤基本方程式的基本假设是:液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型属(),依据的公式是()公式。
[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A.层流,欧根B.湍流,欧根C.层流,柯士尼D.湍流,柯士尼【答案】C【解析】滤液通过滤饼层流动的特点:①滤液穿过滤饼中不规则的孔道;②滤液在孔道中的大部分流动为层流;③过滤属非定态操作。
依据的是柯士尼(康采尼,音译过来的)公式()22251c p u L a εμε∆⎛⎫=⎪-⎝⎭2.恒压过滤时,如介质阻力不计,滤饼不可压缩,滤饼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
[浙江大学2011年研]A.增大至原来的2倍B.增大至原来的4倍C.增大至原来的倍D.增大至原来的1.5倍【答案】C【解析】介质阻力忽略不计,则V 2=KA 2τ,滤饼不可压缩,则2pK r φμ∆=,ΔP 增加一倍,则V 增加为原来的2倍。
二、填空题1.气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当床层表观气速大于起始流化速度且小于带出速度时,随气速增加,床层空隙率______,床层降压______。
[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研]【答案】增大;不变【解析】固定床阶段压降增大;而当为流化床阶段,表观气速大于等于起始流化速度,床层空隙率增大,但压降不变。
2.用转筒真空过滤机过滤某种悬浮液,已知在转速为1rpm 时的生产能力为4.8m 3/h,现要将生产能力提高20%,若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则转速应改为______,或将转筒的浸没角增为原来的______倍。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研]【答案】1.44rpm;1.44倍【解析】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生产能力Q=465n K ψ,n Q ψ∝∝。
三、计算题用一板框压滤机在恒压下过滤某一悬浮液,过滤面积为0.4m 2,过滤操作4小时后得滤液80m 3,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
试求:(1)若其它情况不变,但过滤面积加倍,可得多少滤液?(2)若其它情况不变,但过滤时间缩短为2小时,可得多少滤液?(3)若在原表压下过滤4小时后,再用5m 3水洗涤滤饼,洗涤时间(h)又为多少?假设滤液与水性质相近。
4.1.1 工业背景固定床是由许多固体颗粒堆积成的静止颗粒层。
①流体物性:ρ,μ②操作因素:u③设备因素:颗粒直径,22eS eVd d =ψψ≤1 与球形差异度4.2.3 床层特性①床层空隙率ε受充填方式的影响均匀颗粒0.26—0.48与dp 分布有关乱堆床层0.47—0.7床床床空V V V V V p −==ε床V V p )1(ε−=ε对反映床层紧密程度,对流体流动的阻力有极大影响非球形乱堆的ε大于球形颗粒,非均匀颗粒ε小于均与颗粒。
,1f h εε↓↑<∑。
几何边界复杂,无法解析解,要靠实验需要用数学模型法来考虑②空隙中实际速度与空隙大小有关。
4.4 过滤过程 4.4.1基本原理 最简单的过滤操作: 布氏漏斗 悬浮液中固体颗粒被 过滤介质截留,清液在 压差下通过多孔过滤介 质,使固液分离。
过滤介质缝隙并不需要比颗粒小---架桥现象5%以上颗粒大 于过滤介质孔径 “穿滤”⎧深层过滤 两种过滤方式 ⎨ ⎩滤饼过滤 推动力:重力、压力、离心力滤浆 滤饼 过滤介质 滤液深层过滤滤饼过滤过滤介质: 多孔性介质、耐腐蚀、耐热并具有 足够的机械强度。
工业用过滤介质主要有:滤浆 滤饼织物介质,如棉、麻、丝、毛、合过滤介质 成纤维、金属丝等编织 滤液 成的滤布; 多孔性固体介质,如素瓷板或管、 烧结金属等。
滤饼过滤滤饼的压缩性:空隙结构易变形的滤饼为可压缩滤饼。
助滤剂: 是不可压缩的粉状或纤维状固体, 如硅藻土、纤维粉末、活性炭、石棉。
使用时,可预涂,也可以混入待滤 的滤浆中一起过滤。
滤浆 滤饼过滤介质 滤液方式1.预涂滤饼过滤方式2.混入悬浮液4.4.2 过滤过程的数学描述 4.4.2.1 物料衡算 过滤过程的数学描述 物料衡算滤浆 滤饼 过滤介质 滤液滤饼过滤定 义w :质量分数(kg固/kg悬) φ :体积分数(m3固/m3悬) ε:滤饼空隙率 V悬 :悬浮液总量 L: 滤饼厚度 A:过滤面积 LA:滤饼体积(包括ε)悬浮液含固量表示方法: 质量分数w, kg固体/kg悬浮液 3 3 φ , m /m 体积分数 固体 悬浮液滤浆 滤饼 过滤介质 滤液滤饼过滤取1m3悬浮液w=φρ p φρ p + (1 − φ ) ρw :质量分数(kg固/kg悬) 3固/m3悬) :体积分数( m φ注意:①滤液、滤饼、清液方向要清楚 ②基准要选好 滤饼空隙率ε与含清液质量分率w’关系 取1kg滤饼 取1m3滤饼 ερ w' / ρ w' = ε= ερ + (1 − ε ) ρ p w' / ρ + ( 1 − w' ) / ρ p物料恒算基本关系式• • • • • 悬浮液中固体质量=滤饼中颗粒质量 悬浮液中清液量=滤液量+滤饼中清液量 悬浮液的总量=颗粒量+全部清液 =滤饼的量+滤液 滤饼的量=固体颗粒的量+滤饼中滤液的量颗粒在液体中不发生溶胀V ⎧V悬 = V + LA q = ,单位面积滤液量 ⎨ A φ = − ε V LA 1 ( ) ⎩ 悬φ V φ = L= q 1−ε −φ A 1−ε −φL为滤饼厚度φ=w/ρp w / ρ p + (1 − w ) / ρw :质量分数(kg固/kg悬) φ :体积分数(m3固/m3悬)。
第十一章 习 题
单级萃取
1.现有含15%(质量)醋酸的水溶液30kg ,用60kg 纯乙醚在25℃下作单级萃取,试求: (1)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及组成;
(2)平衡两相中醋酸的分配系数,溶剂的选择性系数。
物系的平衡数据如下表:
在25
℃下,水(B )-醋酸(A )-乙醚(S)系统的平衡数据如下表(均以质量%表示)
水层
乙醚层 水 醋酸 乙醚 水 醋酸 乙醚 93.3 88.0 84.0 78.2 72.1 65.0 55.7
0 5.1 8.8 13.8 18.4 23.1 27.9
6.7 6.9
7.2
8.0
9.5 11.9 16.4
2.3
3.6 5.0 7.2 10.4 15.1 23.6
0 3.8 7.3 12.5 18.1 23.6 28.7
97.7 92.6 87.7 80.3 71.5 61.3 47.7
2.图示为溶质(A ),稀释剂(B )、溶剂(S )的液液相平衡关系,今有组成为x f 的混合液100kg ,用80kg 纯溶剂作单级萃取,试求: (1)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及组成;
(2)完全脱除溶剂之后的萃取液E °、萃余液R °的量及组成。
*3.醋酸水溶液100kg ,在25℃下用纯乙醚为溶剂作单级萃取。
原料液含醋酸x f =0.20,欲使萃余相中含醋酸x A =0.1(均为质量分率)。
试求:
(1)萃余相、萃取相的量及组成; (2)溶剂用量S 。
已知25℃下物系的平衡关系为 y A =1.356 x A 1.201
y S =1.618-0.6399exp(1.96 y A ) 习题2附图 x S =0.067+1.43 x A 2.273
式中y A -与萃余相醋酸浓度x A 成平衡的萃取相醋酸浓度; y S -萃取相中溶剂的浓度; x
S -萃余相中溶剂的浓度; y A 、y S 、x S 均为质量分数。
多级萃取
4.丙酮(A )、氯仿(B )混合液在25℃下用纯水作两级错流萃取,原料液中含丙酮40%(质量),每级溶剂比均为1:1。
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如图所示,试作图以求取最终萃余相中的丙酮的浓度。
5.含醋酸0.20(质量分数,下同)的水溶液100kg ,用纯乙醚为溶剂作多级逆流萃取,采用溶剂比S/F 为1,以使最终萃余相中含醋酸不高于0.02。
操作在25℃下进行,物系的平衡方程参见习题3。
试
求:最终萃取相的量及组成、最终萃余相的量及组成。
习题4附图
203
溶剂与稀释剂完全不互溶时的萃取
6.使用纯溶剂对A、B混合液作萃取分离。
已知溶剂S与稀释剂B极少互溶,在操作范围内溶质A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平衡浓度可用Y=1.3X表示(Y、X均为比质量分数)。
要求最终萃余相中萃余百分数均为ϕ=3%(质
量),试比较单级和三级错流萃取(每级所用溶剂量相等)中,每kg的稀释剂B中溶剂S的消耗量(kg)。
7.拟设计一个多级逆流接触的萃取塔,以水为溶剂萃取乙醚与甲苯的混合液。
混合液量为100kg/h,组成为含15%乙醚和85%甲苯(以上均为质量%,下同)。
乙醚―甲苯―水物系在本题操作范围内可视为水与甲苯是完全不互溶的,平衡关系可以Y=2.2X表示。
(Y为kg乙醚/kg水、X为kg乙醚/kg甲苯),要求萃余相中乙醚的浓度降为1%,试求:(1)最小的萃取剂用量S min;
(2)若所用的溶剂量S=1.5 S min,需要多少理论板数?
思考题
1. 萃取的目的是什么? 原理是什么?
2. 溶剂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 萃取过程与吸收过程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4. 什么情况下选择萃取分离而不选择精馏分离?
5. 什么是临界混溶点? 是否在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
6. 分配系数等于 1 能否进行萃取分离操作? 萃取液、萃余液各指什么?
7. 何谓选择性系数? β=1 意味着什么? β=∞意味着什么?
8. 萃取操作温度选高些好还是低些好?
9. 多级逆流萃取中(S/F)min如何确定?
10. 液液传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有哪些? 它们与设备尺寸有何关系?
11. 什么是萃取塔设备的特性速度、临界滞液率、液泛、两相极限速度?
12. 何谓界面骚动现象? 它对液液传质过程有何影响?
13. 传质方向、界面张力随浓度变化的趋势对液滴合并与再分散有何影响?
14. 分散相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15.什么是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16.液膜萃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液膜萃取按操作方式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