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唐宋)
高适《燕歌行》
一、作者简介 二、关于题目 《乐府古题要解》(燕歌行)言时序迁换,而行役不归,佳 人怨旷,无所诉也。唐人作古题乐府,多不拘于原题旨。以 古题写时事者往往有之。 高适此篇不仅咏边地征戍怨旷之情,而且表现各种复杂矛盾, 颂扬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讽刺边地将 领不得其人。且重心更在后者。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强烈的 现实意义,征戍之感的表达较原题旨更加丰满。 诗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写起,时而雄迈高亢,时而忧郁感 伤,交汇成悲壮苍凉的情调。 作品背景或与张守珪相关,但其中描绘的战地生活、军中不 平、将帅腐化,更是对边地情况的提炼和概括,其普遍意义 超出了具体的某人某事。
秦观《踏莎行》
一 秦观其人其词(参《中国文学史》) 秦观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词为北 宋一大家,多些柔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婉约清丽,辞情 兼胜,但气格不高。 二 作品讲读 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 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 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 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 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此作写 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 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三、补充材料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 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 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 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 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 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临江 之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