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改造
- 格式:pdf
- 大小:289.30 KB
- 文档页数:3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引言概述: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制药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制药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药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工艺,以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和排放。
一、预处理阶段1.1 调节pH值:制药污水中的pH值通常较低,需要进行中和处理。
通过加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或者石灰,将污水的pH值调节到中性或者碱性,以便后续处理过程的进行。
1.2 固液分离:制药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需要进行固液分离。
常用的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离心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的负担。
1.3 溶解氧供给:制药污水中的有机物容易消耗氧气,导致水体缺氧。
因此,在预处理阶段需要进行溶解氧供给,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微生物进行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二、生物处理阶段2.1 好氧生物处理:制药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好氧生物处理来降解。
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中,通过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2.2 好氧-厌氧处理:对于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采用好氧-厌氧处理工艺。
首先将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初步降解,然后将降解后的污水引入厌氧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进一步降解有机物。
2.3 活性炭吸附:制药污水中可能含有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或者有毒物质,此时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进行处理。
将污水通过活性炭床,活性炭的大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有毒物质。
三、化学处理阶段3.1 氧化处理:对于一些难以通过生物处理降解的有机物,可以采用氧化处理。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氯气、臭氧和过氧化氢等。
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害的物质。
3.2 沉淀处理:制药污水中可能含有一些重金属离子,通过添加适当的沉淀剂,如氢氧化铁或者氢氧化铝,可以将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结合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重金属污染。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制药废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组成和性质。
以下是一般常用的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1.预处理:包括调节pH值、搅拌、沉淀、调节温度等步骤,旨在
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和可沉淀物。
2.生物处理: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废水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
无机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
3.化学处理:包括化学沉淀、氧化还原、中和等过程,用于去除废
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其他难降解物质。
4.吸附和离子交换:利用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
重金属等进行吸附和去除。
5.膜分离:利用反渗透、超滤等膜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固体、
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物。
6.活性炭吸附: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色度
和异味。
7.深度处理:如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紫外光解等)可以进
一步降解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
8.二次沉淀:对生物处理后的废水进行二次沉淀,以去除残余的悬
浮物和生物污泥。
需要根据具体的制药废水特点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
此外,应合理运营和管理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和达标。
请注意,在进行制药废水处理时,应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引言概述:制药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但同时也是一个产生大量污水的行业。
制药污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制药污水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终端处理。
一、预处理1.1 调节pH值:制药废水中的pH值通常偏酸或偏碱,需要通过加碱或加酸来调节pH值,以便于后续处理。
1.2 沉淀处理:通过加入适量的沉淀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以便于后续处理。
1.3 溶解氧去除:通过通入氮气或其他气体,将溶解氧从污水中去除,以减少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的氧化反应。
二、生物处理2.1 好氧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制药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2 厌氧处理:将经过好氧处理的污水引入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2.3 污泥处理:通过沉淀、浓缩和脱水等步骤,将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以减少废物的排放。
三、物理化学处理3.1 活性炭吸附: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活性炭吸附器,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和一些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提高水质。
3.2 氧化反应:通过加入氧化剂,如氯或臭氧,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降解有机物的浓度。
3.3 深度过滤:通过过滤器或滤料,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等进行深度过滤,提高水质。
四、终端处理4.1 紫外线消毒:将经过物理化学处理的污水引入紫外线消毒器,利用紫外线辐射杀灭残留的微生物,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4.2 残留物处理:对终端处理后产生的残留物进行处理,如干燥、焚烧或填埋等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3 监测与控制: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总结:制药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终端处理等多个阶段。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不同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制药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标题:制药污水处理工艺引言概述: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制药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有效的制药污水处理工艺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环保政策要求。
本文将介绍制药污水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
一、预处理阶段1.1 污水采集:将制药废水从生产设备中采集起来,避免污水外泄。
1.2 沉淀处理:通过沉淀池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下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固体污染物。
1.3 调节pH值:对污水进行中和处理,使其pH值适合后续处理工艺。
二、生化处理阶段2.1 好氧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好氧菌群降解有机物。
2.2 厌氧处理:对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减少COD和BOD。
2.3 氨氮去除: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排放。
三、膜分离技术3.1 超滤:利用超滤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微生物和悬浮物。
3.2 反渗透:采用反渗透膜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盐。
3.3 离子交换:通过离子交换膜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
四、高级氧化技术4.1 光催化氧化:利用光催化剂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4.2 高级氧化:采用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等技术对废水进行高级氧化处理。
4.3 电化学氧化:利用电化学方法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五、消毒处理5.1 紫外消毒:采用紫外光对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消毒。
5.2 臭氧消毒:利用臭氧对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消毒。
5.3 氯消毒:通过加入氯化物对废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结论:制药污水处理工艺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以达到高效、环保的处理效果。
通过预处理、生化处理、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和消毒处理等环节的有机组合,可以有效地处理制药废水,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双重目的。
制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改进与优化第一章:引言制药工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等污染物。
这些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改进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工艺改进、设备优化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来探讨制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第二章:工艺改进2.1 组合式生物处理工艺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在去除制药废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方面效果有限。
因此,引入新的组合式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提高治理效率的途径。
比如,采用串级生物反应器,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有机结合,提高处理效果。
另外,还可以结合膜分离技术,增加废水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效果。
2.2 先进氧化技术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在对化学需氧量(COD)较高的制药废水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先进氧化技术则是一种有效的改进。
比如,利用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对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以增加其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可降解性。
另外,还可以结合光催化氧化技术,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第三章:设备优化3.1 膜技术应用膜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废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同时,膜技术还可以对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分离和浓缩,减少废水处理后的后续处理工艺的复杂性。
3.2 新型吸附材料传统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沸石等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存在吸附饱和容量低、再生困难等问题。
因此,研发新型吸附材料是一种设备优化的途径。
比如,研发具有大比表面积、调控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的新型合成吸附剂,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第四章:资源利用4.1 能源回收制药工业废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生物发酵和沼气发酵等技术进行能源回收。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或供热,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4.2 资源回收制药工业废水中还含有一些可回收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总结制药废水处理常规工艺流程制药废水处理常规工艺流程总结。
制药废水可是个挺难搞的东西呢,不过也有一些常规的处理工艺流程。
一、物理处理。
1. 格栅。
这就像是一个大筛子,把那些大的固体垃圾,像什么药瓶子的碎片啊,大的包装纸之类的东西给拦下来。
就好像我们吃饭的时候,先用筷子把大骨头挑出来一样。
如果这些大东西直接进到后面的设备里,那可就麻烦了,说不定会把设备弄坏呢。
2. 调节池。
制药废水的水量和水质啊,总是变来变去的,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调节池呢,就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
它能把不同时间段进来的废水混合均匀,让废水的水量和水质都变得相对稳定一些。
这样后面处理起来就更方便啦,就像我们做菜的时候,把调料都搅拌均匀了,菜才会更好吃。
二、化学处理。
1. 混凝沉淀。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废水里的小杂质们找个“小伙伴”,让它们抱在一起。
通过加入混凝剂,那些微小的悬浮颗粒就会相互结合,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就像小雪花一样沉到水底啦。
这就好比是在一群小朋友里,给他们分组,让他们手拉手,然后乖乖地坐到一边去。
2. 氧化处理。
有时候废水中有些顽固的有机物,就像调皮的小怪兽一样,很难除掉。
这时候就需要氧化处理啦。
比如说用臭氧或者过氧化氢来氧化这些有机物,把它们变成比较容易处理的小分子。
这就像是用魔法把大怪兽变成小怪兽,然后就容易对付多啦。
三、生物处理。
1. 好氧生物处理。
这可是处理制药废水的主力军呢。
好氧微生物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它们在有氧的环境下,把废水中的有机物当作食物,吃啊吃,然后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就像我们吃面包一样,把面包消化掉,变成能量和一些其他的东西。
常见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就是让微生物在水里形成一团一团的污泥,这些污泥里住着好多微生物呢;生物膜法就是让微生物附着在一些载体上,形成一层膜,然后它们就在膜上处理废水。
2. 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就有点特别啦,它是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进行的。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汇总制药废水是指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其处理工艺的选择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汇总。
1.化学法处理:化学法处理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处理制药废水。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法、沉淀法和氧化法。
中和法是通过加入酸碱中和剂将废水中的酸碱度调整到中性,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沉淀法是通过添加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形成沉淀,然后通过沉淀物的过滤或沉淀分离来实现废水的净化。
氧化法是通过添加氧化剂使有害物质氧化降解,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2.生物法处理:生物法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法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床法和人工湿地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一般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个步骤。
固定化床法是将细菌固定在特定的支撑物上,使其附着生长,并用于废水的处理。
人工湿地法是将废水经过人工湿地的过滤和生物降解作用,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3.膜分离法处理:膜分离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
常见的膜分离工艺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超滤是利用孔径为0.01-0.1μm的滤膜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纳滤是利用孔径为0.001-0.01μm的滤膜将废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反渗透是利用孔径为0.0001μm的滤膜将废水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对废水中的无机盐和溶解性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4.吸附法处理: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到固体表面,并将其从废水中去除。
吸附剂常用的有活性炭、椰壳炭、沸石等。
吸附法广泛应用于废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的去除,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5.其他处理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处理方法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处理方法,如电解法、臭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等。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实验报告
制药废水是一种复杂的工业废水,含有大量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污染物。
为了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我们设计了以下工艺流程进行制药废水处理。
1. 初级处理
初级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包括净化池、中和沉淀池、气浮池等设备的组合运用。
首先将含有悬浮颗粒物和沉淀物的制药废水引入净化池,经过初步去除悬浮颗粒和沉淀,降低废水的浊度和颜色。
接下来将净化后的废水引入中和沉淀池进行中和处理,同时加入多价阳离子絮凝剂以促进沉淀。
最后,将经过中和沉淀的废水引入气浮池,利用气浮将细小的悬浮颗粒物进一步去除。
2. 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使用活性污泥法,将经过初级处理的制药废水引入生化池进行生化分解。
在生化池中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菌群,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和残留无机物。
同时,采用混合液回流方式提高生化效率。
3. 高级处理
高级处理采用臭氧氧化法,将生化后的废水引入臭氧反应器中进行高级氧化处理。
在臭氧的作用下,将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质、颜色等进一步去除,达到更加优良的排放标准。
本实验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对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出水COD浓度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达到了预期效果。
制药废水常用处理工艺制药废水常用处理工艺1. 概述制药废水是指处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有害成分的废水,处理制药废水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下面列举了制药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
2. 生物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工艺。
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 - 厌氧处理:将废水置于无氧环境下,利用厌氧菌降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等。
- 好氧处理:通过给废水提供足够的氧气,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3. 物理处理工艺物理处理工艺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 - 简单沉淀:利用重力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 气浮法:通过给废水充气,使悬浮物浮起,然后去除。
- 过滤:利用不同孔径的过滤介质,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掉。
4. 化学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有害物质。
以下是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 - 氧化还原法:通过添加氧化剂和还原剂,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有机物。
-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沉淀到底部。
5. 膜分离工艺膜分离工艺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和分离的工艺。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膜分离工艺: - 微滤:使用微孔膜过滤,分离悬浮物和胶体等较大颗粒。
- 超滤:利用超细孔膜分离溶解性有机物和一些大分子物质。
- 逆渗透:通过压力驱动,逆向渗透使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离子被截留在膜上。
以上是制药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不同的工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以实现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
6. 组合工艺在实际的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常常采用多种工艺的组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组合工艺: - 生物-物理处理:将生物处理和物理处理工艺结合,既能去除有机物,又能去除悬浮物。
- 生物-化学处理:利用生物处理去除有机物,在通过化学处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和有害物质。
制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改进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废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制药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药物残留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制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两种方式。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沉淀法、气浮法和吸附法等,而生物处理法则利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来降解有机物质。
然而,现有的处理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效率不高、处理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和改进制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首先,可以考虑增加预处理步骤,如调节pH值、添加混凝剂等,以提高物理化学法的处理效果。
此外,优化反应条件和设备结构也是重要的改进方向。
例如,调整反应温度、压力和氧化剂用量等参数,可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
同时,改进设备结构,如增加反应器容积、增加固液分离设备等,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
在生物处理法方面,可以通过改进活性污泥的质量和增加氧气供应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首先,使用优良的菌群和增加悬浮床层,有助于促进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
同时,合理调节温度、pH值和溶解氧的供应,有助于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废水处理效率。
此外,引入一些先进的生物膜技术,如MBBR(流动床生物反应器)和MBR(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大大提高废水的降解效率和质量。
除了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还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工艺技术,如电化学法和高级氧化技术(AOPs)。
电化学法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电解反应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碳酸根离子和水,具有高度的降解效率和选择性。
而AOPs则通过产生强氧化剂,如OH自由基,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具有高度的氧化剂效果。
这两种先进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制药工业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
制药厂污水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制药厂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企业,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水,如果不得当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制药厂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水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来达到环保标准。
一、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是整个污水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和油脂等固体污染物。
预处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沉淀池:将含有大颗粒物和悬浮物的污水引入外部沉淀池,借助重力作用,使其中的固体物质沉淀到底部,并通过刮板机或回转机构将污泥集中到污泥池。
2.格栅除渣:将污水通过格栅以去除其中的较大的固体物质,如树叶、纸屑等。
格栅可以通过手动清理或机械清理方式进行。
3.油脂分离器:将含有油脂的污水引入油脂分离器,利用油脂和水的密度差异以及油脂的浮力,将其中的油脂分离出来,达到对污水中油脂的初步去除。
二、生化处理阶段生化处理阶段是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是通过生物作用分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生化处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进流调节池: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进流调节池,通过混合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调节其pH、温度等参数,为后续的生物反应提供适宜条件。
2.活性污泥系统:将调节后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系统。
活性污泥系统由好氧污泥处理区和厌氧污泥处理区组成。
在好氧污泥处理区,通过注入空气和搅拌设备,提供氧气并保持悬浮状态,利用活性污泥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在厌氧污泥处理区,通过去除氧气和提供适宜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实现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
3.二沉池: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通过沉淀作用,将其中的污泥从水中分离出来,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活性污泥系统以维持活性污泥的质量,另一部分污泥作为污泥浓缩物进行后续处理。
三、深度处理阶段深度处理阶段是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是去除其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残余氮磷等物质。
深度处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过滤器: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水通过过滤器,去除其中的微量悬浮物、微生物和残余有机物。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方案中药制药废水处理是重要的环保措施之一,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护人民健康。
中药制药废水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大量有机物质、高浓度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
针对这些特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制药废水处理方案的参考内容。
1.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中药制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将废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或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来降解有机物质。
好氧生物处理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厌氧生物处理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2.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中药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将废水通过活性炭床层,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会与活性炭表面发生吸附作用,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活性炭饱和后,可以进行再生使用,提高其经济性。
3. 氧化处理氧化处理是利用氧化剂来氧化和降解中药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化学氧化剂如过硫酸盐和高锰酸钾,以及光氧化剂如紫外光和臭氧。
氧化处理可以有效降解中药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但需注意对副产物的处理。
4.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一种物理化学方法,通过添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为较大的团块,从而方便沉淀和去除。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铁盐和铝盐等。
混凝沉淀可以有效去除中药制药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减少废水的浊度。
5.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方法,通过膜的特殊性质实现溶质与溶剂的分离。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中药制药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具有较高的水质处理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制药废水的处理需要根据废水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不同的中药制药废水组分和浓度差异较大,因此处理工艺和设备的选取需要充分考虑废水的性质和水质要求。
此外,处理过程中需控制副产物的生成和排放,确保废水处理达到环保要求。
方案1:制药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制药厂污水处理工程的污水站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由进料泵吸入单效蒸发器,经过蒸发把2%的低沸点有机物蒸发回收,之后由真空吸入三效蒸发器进行蒸发,在三效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二次蒸汽到冷却器冷却后由排水泵排出进入制药厂污水处理工程设备或回用到工业生产中,物料在三效蒸发器达到设计浓度后由送料泵送入二效蒸发器进行加热蒸发,二次蒸汽当作三效蒸发器热源,经过二效蒸发达到一定浓度时,采用化工流程泵送入一效蒸发器进行蒸发,二次蒸汽热能进入二效蒸发器当作二效蒸发器热源,经过一效蒸发达到设计浓度后用泵抽入地槽自然沉淀,定期人工清理,冷凝液回用或者去生化处理。
一效、二效及三效蒸发装置均采用高速循环下进行蒸发,以防止在蒸发时设备结垢堵塞。
物料流程:废水→单效蒸发器(回收2%低沸点物质)→中间槽→三效加热器→三效分离器→二效加热器→二效分离器一效加热器→一效分离器→系统外。
蒸汽流程:蒸汽→一效加热器→一效分离器→二效加热器二效分离器→三效加热器→三效分离器→冷凝器。
蒸汽冷凝水:蒸汽→一效加热器→系统外(可作为锅炉补充水)。
物料冷凝水流程:一效加热器→二效加热器→三效加热器→汽液分离器→冷凝器→系统外。
不凝气流程:一效加热器→二效加热器→三效加热器→冷凝器→真空泵→废水吸收。
方案2:制药厂(企业)污水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一、前言1、抗生素的分类、用途(1)分类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其分类有以下几种:①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②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中成药制药废水处理设计方案中成药制药废水是指中成药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含制药工艺废水和生活废水。
制药工艺废水主要包括洗涤废水、浸提废水、浸渍废水、蒸馏废水等;生活废水主要由厂区内的生活污水产生。
中成药制药废水的性质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离子以及微生物等。
二、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1.制药工艺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制药工艺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一次处理、二次处理和深度处理。
(1)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污、沉砂、调节pH值等工艺,去除悬浮物、沉积物和调节废水pH值,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条件。
(2)一次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主要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气浮等工艺,通过添加絮凝剂和药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聚结成大颗粒,然后利用物理作用使其沉降或气浮,从而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
(3)二次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通过培养好氧微生物使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厌氧处理则通过培养厌氧微生物将无氧环境下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可再利用的产物。
(4)深度处理:根据废水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膜分离和氧化等工艺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污染物。
2.生活废水处理工艺设计生活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一次处理和二次处理。
(1)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污、沉砂等工艺,去除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
(2)一次处理:采用生物滤池或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生物滤池通过生物膜的生物附着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活性污泥法通过培养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二次处理:采用消毒工艺对废水进行消毒,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三、设备选择及操作条件1.前处理设备选择:格栅除污设备、沉砂装置、沉淀池等。
2.一次处理设备选择: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气浮池等。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制药废水是制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颜料、药物及其代谢产生物、酸碱度高等,属于典型的工业废水。
针对制药废水的特点,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需要考虑到对废水中有机物和化学物质的去除,同时还需要考虑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后的水质合规等因素。
一般来说,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处理:制药废水经过沉淀、过滤等预处理方法,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悬浮物和悬浮液去除,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影响。
2. 生化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制药废水送入生化池中,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较为稳定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等,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3. 深度处理:对生化处理后的水进行深度处理,主要是针对生化处理难以去除的特定成分或者化学物质进行处理,可以采用生物膜法、活性炭吸附法等技术。
4. 净化处理:通过过滤、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手段,使废水中残余的微量有机物、无机物和悬浮物进一步去除,以获得高纯度的水。
5. 消毒处理:对最终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并确保排放达到环保标准。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工艺流程,制药废水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净化,使得废水没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同时,随着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加高效和环保的处理方法,使得制药废水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减少,实现可持续发展。
医药有限公司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方案一、废水特性分析医药废水具有以下特性:高浓度、有机物含量高、复杂成分、易生物降解性差、含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高盐度等。
因此,针对这些特性,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方案应综合考虑废水的产量、成分特性、经济性以及处理效果等因素。
二、工艺流程1.预处理:预处理步骤主要包括初沉池、中和调节池和机械格栅等。
初沉池用于去除固体悬浮物、沉淀物和脂肪等;中和调节池可用于调节废水的酸碱度和温度,以便于后续处理工艺的进行;机械格栅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较大颗粒物。
2.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制药废水处理工程中最核心的步骤,主要通过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分解。
常见的生化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厌氧处理法。
(1)活性污泥法:将废水引入到活性污泥池中,添加适量的氧气和活性污泥,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分解。
此外,还需添加一定量的外源碳源来提供菌群生长所需的能量。
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稳定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2)厌氧处理法:废水首先经过沉淀池,去除颗粒物等固体悬浮物,然后进入到厌氧微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厌氧处理法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效果更好,同时也可以减少能耗,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3.深度处理:生化处理后的水质仍然存在一定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因此需要进行深度处理。
(1)活性炭吸附:通过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从而去除残余的有机物。
(2)有机膜生物反应器:该工艺将微生物反应和膜技术相结合,通过微生物和特殊的有机膜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4.净水处理:深度处理后的废水已经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可进行净水处理。
(1)沉淀过滤:通过沉淀池和滤池,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等。
(2)活性炭吸附:采用活性炭对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残留。
(3)消毒处理:对净水进行消毒处理,以去除其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混合废水预处理:将不同来源的中药制药废水进行混合,然后通过网格、格栅等物理设备去除大颗粒杂质。
2. 中和调节:将混合废水进行中和处理,主要通过加入碱性或酸性调节剂,将废水的pH值调节至中性范围,以利于后续处理步骤的进行。
3. 混凝沉淀:加入混凝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剂,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等污染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便于后续的固液分离。
4. 固液分离:采用物理方法如颗粒过滤、沉淀池、压滤、离心等,将混凝沉淀后的固体与水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固体可作为固体废物进行处理,而液体则作为下一步处理的进料。
5. 生物处理:将固液分离后的液体进一步进行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MBBR(移动床生物反应器)等生物反应器进行废水的降解和氧化,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从而减少废水中的有机负荷和污染物浓度。
6. 深度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废水可能还存在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和微量的残留药物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的水质,可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紫外光氧化、高级氧化还原等方法进行深度处理。
7. 消毒处理:为了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可选择使用氯化物、紫外线辐射、臭氧等消毒剂进行处理。
8. 水质调节和后处理:最后对经过处理的废水进行PH调节,调整其水质适于环境要求,然后进行悬浮物的沉降或过滤,最终得到达标的废水或可回用的水。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改造发表时间:2015-12-01T13:33:11.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作者:程旭光李巧浩[导读] 中山火炬水务有限公司工艺升级改造主要新增加铁碳微电解设备及EGSB反应器,改造后出水指标低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
程旭光李巧浩中山火炬水务有限公司中山 528437摘要:某制药厂生产胆酸类原料药,废水中含有醇类、丙酮及少量油脂,少量二氯甲烷、叔丁胺、乙三胺等毒性物质,其处理工艺系统属于早期工业污水处理设计,主要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处理高浓度、高负荷流量的有毒废水时存在一定的局限,运行不稳定,出水不能达标排放。
工艺升级改造主要新增加铁碳微电解设备及EGSB反应器,改造后出水指标低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
关键词:制药废水;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铁碳微电解;EGSB反应器1 制药废水处理站现状1.1废水水质及水量本厂制药废水主要是合成药物生产以及制剂生产过程的部分残留溶剂和冲洗废水,主要含有甲醇、丁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和胆酸类物质,还含有少量二氯甲烷、叔丁胺、乙三胺等毒性物质。
其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pH较低,且间歇排放,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废水一期处理系统设计水量100m3/d,二期为200 m3/d,BOD/COD约为0.7,水质悬浮物SS含量及色度适中,属于较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生化性好。
随着企业的发展,排放废水量和废水COD浓度都不断地提高,同时国家的排污标准也日益严格,现有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已难以满足,出现未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情况,必须进行改造。
原设计进水质指标为:pH:2~4,CODCr:6000 mg/L,BOD5:4000 mg/L,色度:100倍,SS:100 mg/L。
原设计处理后出水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
出水质指标为:pH:6~9,CODCr≤90 mg/L,BOD5≤20 mg/L,色度≤40倍,SS≤60 mg/L。
1.2工艺流程升级改造前主要是“水解酸化一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其工艺流程见图1。
1.3存在问题目前主要问题存在于,虽然进水可生化性较好,但含有抑制厌氧菌有机物存在,pH变化大和含有黏稠油脂类物质三个问题。
处理系统经长时间调试总是不稳定,仍未能达产达标稳定运行,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现有废水处理系统已难以满足,需改造升级。
2 改造工程内容2.1升级改造后的工艺流程经多种方案的筛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选用先进、可靠的工艺设备,减少处理系统的维护和运行成本,最终确定为“铁碳微电解+厌氧(EGSB反应器)+AO-MBR+活性炭过滤”综合处理工艺,主要新增加铁碳微电解[1]塔及EGSB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改为AO-MBR[2],改造后工艺流程图2改造工艺流程说明:1、先将废水在混合罐中混合,废水pH应在2~4之间,然后进入中和搅拌设备,加强碱调整其pH在3~4之间,进入一级调节池,停留时间约为7h,然后泵入2座铁碳微电解罐体中,停留时间约为1h。
2、铁碳微电解主要氧化还原毒性抑制性物质,令水质毒性减小,同时COD会有20%左右的去除率,之后进入絮凝斜板沉淀池,加复合碱[主要成分Ca(OH)2]调节其pH至6~8之间,氢氧化铁和复合碱等形成共沉淀,此处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渣;然后废水自流至二级调节池(兼具水解酸化作用),停留时间约为18h,内安装半软性填料,增加水解酸化效果。
3、然后废水泵入EGSB厌氧反应器,容积为 900m?(Φ8×18.5m),碳钢结构,停留时间 36h,此反应器去除大部分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内回流比可达8:1。
4、为减小毒性及冲击负荷的影响,将接触氧化池出水回流EGSB内回流管中,回流比按需根据进水情况变化,需保证进入EGSB反应器的COD小于6000mg/L。
5、EGSB出水可生化性可能会降低,废水再自流入水解酸化池,提高可生化性,一二期水解酸化池,停留时间分别为16.8h和14.8h,一二期流量分配比例为2:3,之后进入一二期AO-MBR池,进行缺氧好氧生化处理,容积分别为246 m3和458m3,停留时间分别为24h和30h。
6、为保证最终出水达到出水标准,我们增加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后最终排水。
7、沉淀池的污泥部分排入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经污泥脱水机脱水后外运处置。
2.2升级改造的情况针对进水COD浓度高,含有少量毒性抑制性物质,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升级现有处理系统。
为尽可能的降低投资,缩短工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确定以下改造方案。
2.2.1原有主要构筑物利用及改造(1)一级调节池对一级调节池进行清空维修。
1座,尺寸为6.75×6.75×2.5m,有效容积Ve=91.1m3。
对原有提升泵进行维修改造,增加空气搅拌系统。
(2)二级调节池原二期厌氧池改造为二级调节池,1座,尺寸为5.63×5.63×7.5m,有效容积Ve=221.0m3。
新增污水提升泵,增加Ф150mm半软性填料,填装率30%。
(3)缺氧池2座,尺寸为6.81×4.24×6.0m(一期),5.63×5.63×7.5m(二期),有效容积分别为Ve1=160.0m3,Ve2=221.0m3。
(4)好氧池2座,尺寸为6.81×6.57×6.0m(一期),11.62×5.63×7.5m(二期),有效容积Ve1=246.0m3(一期),Ve2=458.0m3(二期),溶解氧(DO)为2.0~4.0mg/L,增加80套微孔曝气盘系统,并架设组合式生物填料。
(5)MBR池1座,用超滤膜代替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尺寸为5.10×2.00×6.0m(一期),4.32×3.00×6.0m(二期),超滤膜装填高度3.0m,布设穿孔曝气管,安装回流管道。
(6)污泥浓缩池1座,尺寸为2.0×2.0×5.5m。
将浓缩池进泥管进行改造。
2.2.2新增主要构筑物及设备(1)中和搅拌设备不锈钢结构,建于一级调节池顶。
1座,尺寸为3.0×1.0×1.5m。
安装加药中和系统。
(2)铁碳微电解塔新建铁碳微电解塔塑料罐体2座。
圆柱形,直径2.0m,高5.0m,有效容积:Ve=7.50m3,填料层孔隙率为48%,填料层容积为4.9m3,有效停留时间:HRT=1.0h,溶解氧(DO)为2.0~4.0mg/L。
(3)絮凝斜板沉淀池新增钢结构的絮凝斜板沉淀池1座,尺寸为6.0×2.5×6.5m,表面负荷0.83m3/m2?h。
安装加药絮凝系统。
(4)EGSB反应器新建钢结构EGSB厌氧反应器1座。
圆柱体,直径8.0m,高18.5m,容积负荷约为4kgCOD/m3.d。
采用碳钢结构的反应器,玻璃棉保温层厚约8cm,三相分离器材质为改性PP,内部设置内循环泵,顶部是沼气收集系统。
(5)活性炭过滤罐新增钢结构活性炭过滤罐1座,圆柱体,直径1.5m,高3.0m。
将不易降解的COD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3 改造后运行调试效果分析该制药废水处理站从2015年2月开始通水调试,到5月进入正式运行。
下表1为2月至5月份的实际进、出水水质月平均值。
由表1可见,由于刚开始调试阶段,2月份出水水质不稳定,出水指标有时超出了设计排放标准。
进入3月份,经过一段时间对铁碳微电解、EGSB反应器及AO-MBR的调整,生化系统微生物也慢慢得到驯化,同时EGSB反应器内回流量提高到80%~100%,好氧池和MBR池溶解氧控制在2.5~3.5 mg/L范围内,MBR池可适当控制高些,出水效果较稳定且达到排放标准。
调试初期为了进行培菌和驯化,生化系统进水量小于设计值,我们按设计流量的30~40%启动运转。
在生化系统微生物量增加到一定浓度时,流量提高至60~80%,待出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时,即提到至设计流量。
4 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改造投资费用约538.16万元,新增运行费用约3.59元/ m3,其中新增电费为2.26元/ m3,药剂费用1.33元/ m3。
5 结论(1)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经过优化升级改造,采用先进的“铁碳微电解+厌氧(EGSB反应器)+AOMBR+活性炭过滤”工艺,目前改造后的出水水质指标低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
(2)在运行过程中,铁碳微电解及EGSB反应器对运行管理要求比较高,需要优秀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及工艺调整,并且EGSB 反应器处理效果好坏对整个处理系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MBR池采用超滤膜组件取代传统的二级沉淀池作为分离单元,可以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运行。
可完全去除水中悬浮固体,获得很好的出水水质。
参考文献:[1]韩锋.铁碳内电解预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4.04(12):150~152.[2]张少磊,王志强,陈文清.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1(02):354~355. 作者简介:程旭光(1984-04),男,广东省潮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废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