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4
德国的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政府由议会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政府官员和议会可以相互兼任。
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为资产阶级服务。
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一现代政体的历史形成1918年,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1919年成立了德意志共和国,颁布了《魏玛宪法》,旨在建立以国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意志共和国宣告结束,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分裂了45年后实现了统一。
二国家元首⏹ 1.总统的产生、弹劾和罢免产生:由联邦议院议员和同等数量的州议员组成的联邦大会选举产生弹劾:违反了基本法和其他联邦法律⏹ 2.总统的职权、地位和作用对联邦议院的权力、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对联邦立法的参与权、外交权、授勋和赦免权三议会⏹ 1.联邦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议席:496选举原则:多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1)机构设置:议员、议长、主席团、元老委员会、常设委员会(2)职能:审议法案和立法对内阁组成和撤换持有限权力监督权对总统和高级法院法官的选举权⏹ 2. 联邦参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1)组成:各州政府委派代表组成(2)机构设置:议长、主席团、顾问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委员会(3)职能与作用:立法的创制和审议协调邦与州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参与联邦行政事务⏹ 3. 联邦议会的立法程序(1)提出议案与参议院“第一次”通过(2) “三读”与联邦议“第二次通过”三读:常设委员会审议全体大会展开辩论,提出修改意见动议在联邦议会通过(3)参议院批准与”第三次通过”(4)签署公布四中央政府⏹ 1.政府的产生和更迭任期:4年⏹ 2. 政府的组织机构内阁委员会、部际协调委员会和国务秘书委员会、非正式决策中心、政府各部、内阁会议⏹ 3.总理的职责与职权任命联邦各部部长、政府高级官员、军官和驻外使节负责制定和执行联邦总的政策方针主持内阁会议立法创议权三军统帅向总统汇报工作辞职总理的看守义务⏹ 4.政府的职能和职权五、州和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1.州政府16个联邦州,各州政府体制和联邦政府基本一致,除巴伐利亚,所有的州实行一院制议会。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一.确立的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确立的背景条件:⑴13世纪初,《大宪章》的签署,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为近代君主制的形成创造条件。
⑵13世纪中期,早期议会的形成,为英国近代君主制的形成奠定基础。
⑶1640—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证。
三.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1.核心内容:用明确的法律形式限制王权,保证议会主权之上。
2.意义:标志着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集体统治,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开创资本主义世界民主政治的新模式。
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四.发展和完善:1.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君主立宪制的核心)⑴早期内阁。
⑵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主持内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⑶发展: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党制形成,促进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⑷权力运行原则:国王:统而不治,象征性礼仪性的角色。
内阁政府:由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织内阁;多数党的领袖成为首相,是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若议会通过对政府(内阁)的不信任案,要么内阁所有人集体辞职,要么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议会:上院由国王任命,无实权;下院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对行政的监督权等,国家权力中心。
⑸作用:责任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普选权扩大。
⑴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⑵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君主立宪制概念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政治体制,结合了君主制和立宪制的特点。
在君主立宪制下,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但君主的行使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限制和制约。
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机构共同治理的国家体制。
具体来说,君主有一定的权力,如任命政府成员、签署法律、外交决策等,但这些权力受到宪法和立法机构的限制。
立法机构通常是议会,代表人民的利益,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运作。
君主和议会的权力分立和相互制衡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原则。
君主立宪制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限制君主的专横行为,保障人民的权益,防止权力滥用。
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保留一定的权力和威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同时,议会的存在也可以保障法律的合法性和民主决策的实施。
然而,君主立宪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君主的权力范围可能不够明确,容易引发权力争议和政治危机。
其次,君主和议会之间的关系复杂,沟通和协调需要一定的机制和程序。
最后,君主立宪制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中会有所差异,具体体制的运作需要适应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条件。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制度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
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
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在对外交往中,君主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现在位女王的头衔全称“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就表明英王的权力;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虽然如此,英王仍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
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明显不同英国和德国都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君主立宪制。
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虽然都是以君主为国家的元首,但在细节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政治体制、政治角色、选举制度、宪法等方面分析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明显不同。
一、政治体制。
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一种议会制,议会是英国最高的立法机构。
议会由英国下议院和上议院组成。
下议院是由公民间选举而成的,上议院则由一部分遗产权人和一部分由君主任命的成员组成。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实际上是由议会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君主只是仪式性的元首。
与此不同,德国政治体制是一种联邦制,政府由中央政府和各州组成。
德国联邦议院由各州的代表组成,而议会则由众议院和参议院构成。
德国君主也只是象征性的元首,和英国相比,德国的议会和中央政府扮演了更背负着政治权力的角色。
二、政治角色英国君主制度中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不具备政治权力,可以说她的主要职责是执行一些不存在政治风险的活动,例如颁发传记、主持国家节日等仪式仪式性的任务。
在德国,君主的权力也比较有限,更多是象征性的,主要包括议会的解散,对新政府的任命等职能。
英国议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税收收入、控制政府开支、提供政治和经济建议等。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议会的权力比德国更大,他们不仅可以撤换政府的首相而且可以掌握政府的行政权力。
相对于英国议会,德国议会的权力较小,虽然议会可以决定一些政治和经济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它不具备掌握政府的行政权力的职责。
三、选举制度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是台议会选举制,英国议会下议院的选举是由公民直接进行投票,而对于上议院则由君主任命的成员人选而定,这使得上议院的权力在性质上上与下议院的不一致。
德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是比较复杂的,选举是通过不同的州投票定出的,由最终的联邦议院代表投票进行决策。
相对于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德国的制度更加底层。
四、宪法英国缺乏一份正式的宪法文件,但是有一些权威的公约标准,例如权利法案和《王权与代议制议会法案》。
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的知识点
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世袭(国王、天皇、皇帝)
1.含义: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
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的一种国家管理形式。
2.产生的历史原因: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
改良的产物。
3.类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4.代表国家:英国、西班牙、日本、泰国、比利时、瑞典、挪威等。
议会制:议会产生政府也就是内阁(政府对议会负责,权力中心在议会),国家元首无实权
1.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2.特点:议会制,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
政府以议
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
3.代表国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
总统制:总统(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有实权(权力中心在总统),总统组建政府
1.特点: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总统不仅是国家的
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依宪法规定,一般有任期限制。
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2.代表国家: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
英法美政体比较1.英国政体的特点: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它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英国政体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存在君主。
但现在英国的国王只是“虚位君主”,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在英国政治生活中仅具有象征性地位。
英国政体第二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议会。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它的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议会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主要体现,英国的议会既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
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下院的权力大于上院,被称为“至尊议会”。
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英国政体第三个显著特点是内阁的权力,特别是首相的权力很大。
在英国,内阁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它是从议会中产生的,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对议会负责。
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但他也要受到国王、议会、反对党、内阁其他成员和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制约和监督。
英国政体第四个显著特点是实行两党制。
在英国,保守党和工党轮流组阁,共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法国政体的特点:法国的政体是半总统半议会制,它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法国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法国政体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半总统半议会,它兼有两个政体的特点。
一方面,法国总统是由普选产生的,总统掌管最高行政权力,总统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这些体现了总统制的特征。
另一方面,法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总统负责,议会可以通过表决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来决定政府的去留等,这些又显示了议会制的特征。
法国政体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行政双头制”。
也就是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
当然,总统和总理有基本分工: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是在内政经济。
法国政体的第三个显著特点是时常出现“左右共治”的局面。
1、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区别:1)含义不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2)产生的条件不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
3)国家元首的产生与任期不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
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
联系:1)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2)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3)都设有议会,议会在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等。
政府(内阁)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
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帅海、陆、空三军,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2)行政机关和议会的关系不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总统制共和制:获得总统选举胜利的当选国家的总统。
政府由总统选举产生,政府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总统行使权力时不对议会负行政上的责任,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宪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有哪些引言: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是一种政治制度,它将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并赋予一定的权力,同时设立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和政府监督机构。
这种体制的国家强调君主和议会之间的权力分割和平衡,并以法律为基础,确保国家的稳定和民主。
下面将介绍一些世界上采用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1. 英国英国是全球最著名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之一。
英国君主是国家元首,拥有象征性的权力,但实际上,政治权力主要由议会行使。
议会由两个部分组成:上议院(伦敦塔)和下议院(国会)。
上议院由贵族和部分主教组成,其中许多席位是终身任命的。
下议院则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具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职责。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保了权力的分割和平衡,并通过普选制度保证了民主原则的实现。
2. 瑞典瑞典是另一个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典范。
瑞典国王作为国家元首,但具有非常有限的权力,仅通过象征性的职能来行使权力,如提名和解散政府。
议会(瑞典议会)是瑞典的最高立法机构,由单一议会制度组成,全体议员由选举产生。
议会选举定期举行,以保证政府的稳定性和民主原则的实现。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在瑞典确保了君主和议会的权力分割和平衡。
3. 日本日本是非常独特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因为它继承了传统的天皇制度。
日本天皇是国家象征,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
国家的实际权力主要由议会(日本国会)行使,由两个议会组成: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由选举产生,参议院的一部分成员由选举产生,另一部分由国会议员推选产生。
日本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充分体现了权力分割和平衡的原则,确保了民主和稳定。
4. 西班牙西班牙是一个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象征性的权力。
西班牙议会由国会组成,国会又分为议院和参议院。
议院由选举产生,参议院的一部分成员由选举产生,另一部分由地方政府委任。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确保了西班牙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总结: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保证民主原则和国家稳定的政治制度。
能不能⽤通俗易懂的⽅式解释什么是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议会君主制?议会制突出的是“议会”这个⽴法机构的作⽤。
你可以这样理解,全世界只要有议会的国家都是议会制,不管议会的实际权⼒⼤还是⼩,制度上是这样规定的。
议会君主制就是所谓的君主⽴宪制,也是包括在议会制⾥的,只不过这种制度下还有个封建君主存在,⽐如英国⼥王或⽇本天皇,但他们没有实权。
在议会制下⾯讲政府组成形式的时候,就有内阁⾸相制或内阁总理制,⽐如英国、德国、⽇本、以⾊列、印度等国;也有总统制,⽐如美国、韩国、菲律宾等国;还有半总统制,⽐如法国和俄罗斯,下⾯我们挨个解释。
议会内阁制的国家每次⼤选时⼤家投票选的是议会议员,政府最后由在议会中占领多数席位的那个政党出⾯组建,政党的⽼⼤⼀般就是内阁总理或内阁⾸相。
到底叫总理还是叫⾸相就看他们是不是君主⽴宪制,也就说家⾥有没有君主存在,有君主就叫⾸相,⽐如⽇本或英国或挪威;没有君主就叫总理,⽐如德国、以⾊列或印度。
总统制其实就是议会总统制,既然叫“总统”就意味着他的权⼒很⼤。
在这种国家全民公投时直接票选总统,总统出⾯组建政府,总统就是政府⾸脑,同时也是军队统帅和国家元⾸。
政府⾥的各部门部长由总统任命,⽐较重要的部长还需要国会同意,这种国家我们熟悉的⽐如美国或韩国。
半总统制和议会总统制类似,区别是国家除了总统外还有个总理。
在总统制国家总统同时也是⾏政⾸脑,⽽在半总统制国家⾏政⾸脑的⼯作就交给总理去办了,但是总理⼜是总统任命的,不但要给总统汇报⼯作,活⼉⼲得不好总统还可以免他的职。
总统权⼒很⼤,算是⾏政、军权以及国家元⾸集于⼀⾝,典型的⽐如法国或俄罗斯。
以上这些都是民主制度,何谓民主制度呢?就是说国家的统治阶级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民主规矩定下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民主制度,那就是独裁制度,⽐如沙特这样的封建君主制国家。
最后留⼀个问题给⼤家,请问我国相当于上⾯哪⼀种?。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中考知识点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2、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背景: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
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议会的主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指国王召集亲信商议的秘密小房间,后指决定国家事务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
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被允许组阁,该政党的领袖理所当然是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