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测试方案v2
- 格式:doc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30
车联网C-V2X技术原理及测试解决方案甘秉鸿【摘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车联网成为实现未来智能交通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C—V2X是车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决定着车联网的整体性能。
因此,对于C—V2X系统的测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汽车制造业》【年(卷),期】2018(000)020【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测试工作;车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交通目标;互联网;物联网;X系统【作者】甘秉鸿【作者单位】[1]罗德与施瓦茨(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车联网技术背景及概述如果我们要给车联网下一个定义,那便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且高效的综合服务。
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和服务新业态是车联网的三个核心。
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2X(Vehicle-to-Everything)是将车辆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其中V代表车辆,X代表任何与车交互信息的对象,当前X 主要包含车、人、交通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
V2X交互的信息模式包括:车与车之间V2V(Vehicle-to-Vehicle)、车与路之间 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与人之间V2P(Vehicle-to-Pedestrian)、车与网络之间V2N(Vehicle-to-Network)的交互。
首先我们要清楚几个概念:V2V是指通过车载终端进行车辆间的通信;V2I是指车载设备与路侧基础设施(如红绿灯、交通摄像头、路侧单元等)进行通信;V2P是指弱势交通群体(包括行人、骑行者等)使用用户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与车载设备进行通信;V2N是指车载设备通过接入网/核心网与云平台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
TPLinkXDR5430v2与v1两个版本路由器有什么区别?TP-Link XDR5430分成两个版本,旧的v1博通⽅案和现在新出的v2⾼通⽅案。
本篇评测主要看看双⽅在⽆线性能上的差异,那么TP-Link XDR5430的两个版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我们就来看卡详细的教程。
⼀、⼩包转发率测试对⽐结果是XDR5430v2的⼩包转发率⽐v1的⾼。
如下表格,只看64byte的转发率数据就⾏了。
⼆、⽆线信号强度对⽐测试这⼀顶关⼼的朋友⽐较我,通常问的是哪款信号好些强些,所以先放在前⾯来了。
以往测试信号强度是把两台⽆线路由器放在⼀起,彼此挨得很近,这样会互相影响,且左右摆放的话,⼤家位置不是绝对的⼀样,为了减少误差,以后测试信号强度都是⼀台测完再原位放另⼀台测试。
但⿇烦许多,包括信号测试软件也要多些处理。
但为了做得更准确⼀些,就必须要这样了。
⽆线参数⼤家都设置了2.4G 9信道,5G 44信道,开160频宽。
以下所有⽆线测试都是这个设置,除⾮单独再作说明。
把⽆线路由器放在下图中的”WIFI“位置,⽤装有AX200⽹卡的电脑放在A、B、C、D四个位置进⾏信号强度记录,每次三分钟时间。
(D点位置是在⼀楼,路由器是放在⼆楼)我把5G信号的曲线加粗了,⽅便对照,我⽐较重5G的表现。
在A点位置的结果下图:在隔了⼀墙的A点位置⾥,2.4G信号强度是v1较强,5G信与也是v1强;在隔了两墙的B点位置,V2的2.4G好些,5G仍是V1信号强⼀点;在这个位置⾥5G差不多,2.4G是V1强;最后在楼下的D点位置⾥,2.4G是v2强⼀点点,5G是v1强⼀点点。
只看5G信号强度的话,是v1博通版要强⼀些的。
三、⽆线速度测试对⽐延续前⾯的测试,⽤⼏台不同的⽆线终端在以上四个位置测试⽆线速度,测速⽅式是⾃建的speedtest测速服务器,各设备连接⽰意思图如下:(实测出来的数值会⽐使⽤ixcahriot和iperf这些软件的要⾼⼀些,因为不像ixchariot那样有损耗)每个位置测速6次,最后取平均值做对⽐,有⼼的可以看所有结果的那个表格,反应了每次测速的数值变化,可以看出速度是否平稳,没⼼的可以直接看平均值的对⽐图就⾏。
测试准备测试环境检查以下环境检查过程推荐确认。
无线802.11技术中,由于报文传输介质是公共的射频介质,射频信道本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且射频信道内部本身终端相互之间也存在介质资源的相互竞争。
因此在售前测试过程中,为了能够给客户展示一个更好的演示效果,在测试之前预先对测试的射频环境、网络环境做一个预先检查确认很有必要,特别是涉及到无线产品的性能测试时,请各位测试人员务必先确认一下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的准备有下面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 射频环境:⏹射频干扰:用Wirelessmon/INSSID等信号扫描工具对现场测试环境进行扫描,如果存在其它的SSID干扰,那么能关的尽量全部关闭,无法关闭的,测试的时候不要和这些干扰源掺和到一个信道上,尽量错开干扰SSID所在的信道。
⏹信号强度:测试之前也可用Wirelessmon/INSSID对测试的SSID扫描一下信号强度,尽量保证各个终端的信号强度均不低于-55dbm。
⏹背景噪声:如果是用AP220-E V1.0的AP进行测试,还可在AP上查看一下AP工作信道的背景噪声(见命令:showdot wireless x/0,中的Noise Floor选项),尽量保证信道的背景噪声低于-95dbm(正常无干扰的情况下Noise Floor 低于-100dbm)2. AP的位置和天线角度摆放1:良好的AP摆放位置和天线角度的调整,可以使得各个终端有更好的信号强度覆盖(多用户测试的时候需要注意)⏹AP的天线(外置天线的AP):摆放时尽量按照下面原则安放AP及天线位置:⏹AP与终端在视线可及的范围内,距离保持在3到10米之间为佳;⏹如果是单Radio,三根天线最好正交摆放;⏹如果双Radio都工作在2.4G的话,调整AP的射频天线一个-45度,一个正45度,相互之间呈90度角(如下图所示)。
同时如果有多台AP同时部署测试的话,AP天线的发射功率,视环境覆盖范围而定,可以适当减小(可以依据空间大小进行灵活调整,具体调整原则暂时没有),以减小邻频干扰。
测试方案LOGO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修订记录目录1 概述 (4)1.1 被测对象概述 (4)1.2 测试方案概述 (4)2 测试需求 (5)3 测试设计 (5)3.1 测试对象分析 (5)3.2 测试策略分析 (6)3.3 测试组网分析 (6)3.4 测试环境分析 (6)3.4.1 测试环境设备 (6)3.4.2 测量仪器和仪表 (6)3.4.3 测试器件和材料 (6)3.4.4 测试工具 (6)3.4.5 其它需求 (6)3.5 详细测试方法 (7)3.5.1 xx特性测试设计 (7)3.5.2 xx特性测试设计 (7)3.5.3 xx特性测试设计 (7)3.6 自动化测试设计 (7)3.7 测试规程设计 (7)4 附录 (7)测试方案本说明中蓝色字体为说明性文字,黑色字体为测试方案文档实际写作时必需部分。
1.本测试方案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包括版本级的总体系统测试方案、特性级测试方案。
在使用本文档模板时根据要求进行相应写作。
2.不同阶段的测试方案,不适合使用同一种测试方案文档模板。
1概述1、测试文档的概述建议包括两个部分,被测对象概述和测试方案概述。
2、被测对象概述是对“被测对象”本身情况说明,目的在于让读者对被测对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测试方案概述是对“测试方案”文档的说明,目的在于让读者对测试方案总体思路和文档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1被测对象概述被测对象概述是对“被测对象”本身情况说明,目的在于让读者对被测对象备有一个基本认识。
其内容建议包括:(1)被测对象的历史背景;(2)被测对象(版本/特性)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应用说明;(3)概括说明被测对象实现架构/处理流程;(4)限制和其他特殊说明。
1.2测试方案概述测试方案概述是对“测试方案”文档的说明,目的在于让读者对测试方案总体思路和文档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其内容建议包括:(1)测试文档写作目的说明,如提供总体测试方案、提供全面特性测试方案、提供组网业务验证测试方案;(2)测试思路概要说明,说明测试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思路;(3)测试文档内容说明,说明本测试文档的包括主要内容,文档框架;(4)限制和其他特殊说明。
中国电信WLAN热点接入设备测试方案(类型6:集中控制室内放装型双频11n AP)厂家:AP型号:AP硬件版本:AP软件版本:2.4G MIMO:5.8G MIMO: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1年5月目录前言 ..............................................................................................................................................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3)4. 测试条件 (4)4.1 测试设备 (4)4.2 测试软件 (5)4.3 测试组网 (6)4.4 测试说明 (6)5. 物理接口测试 (6)5.1. WLAN空口发射功率测试(5.8GHz) (6)5.2. WLAN空口接收灵敏度测试(5.8GHz) (7)5.3. WLAN硬件接口测试 (8)5.4. 用户附着能力测试(5.8G) (9)6. 增强功能测试 (10)6.1. 双频11n用户优先接入5.8G 11n AP (10)7. WLAN热点接入设备的安全测试 (11)7.1. 多种安全模式混合接入服务 (11)7.2. WLAN设备断电重启后自动恢复接入服务 (11)8. WLAN性能测试 (12)8.1 802.11a/n模式下11n终端吞吐量测试(20M频宽) (12)8.2 802.11a/n模式下11n终端吞吐量测试(40M频宽) (13)8.3 双频模式下11n AP整机吞吐量测试(20M频宽) (13)8.4 WAPI安全模式下11n终端吞吐量测试(20M频宽) (14)8.5 802.11n单用户混合业务流测试 (15)8.6 802.11n二十个无线用户混合业务流 (16)8.7双频802.11n混合业务流测试 (17)9. 其它测试 (18)设备外观检查 (18)10. 电磁兼容性测试 (19)10.1 辐射骚扰测试(RE) (19)10.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EFT) (21)10.3 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ESD) (22)前言本规范遵循IEEE WLAN相关标准以及我国WLAN相关行业标准要求,根据中国电信在热点地区开展WLAN业务的实际需要而制定。
wifi证书信任设置篇一:Windows7 设置校园网wifi 认证V2Windows7 设置校园网wifi 认证V2一、首先打开我们的无线连接管理:1、控制面板\网络和Internet\管理无线网络点击添加如图2、输入响应的wifi-SSID 名称,和安全类型必须一致为“WPA2 –企业”,加密类型“AES”。
完成之后点击下一步。
3、更改初次连接的设置,点击更改“更改连接设置”。
4、校验安全认证。
5、点击-设置按钮。
依次将“验证服务器证书” 和“配置”内的选项去掉。
然后确定。
6、高级设置- 设置,“选择用户身份验证“。
OK这就好了7、搜索到SSID后选择正确的连接。
8、点击连接认证!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龙龙录入ll@篇二:WIFI认证测试IEEE /b/g双频带WorldRadio设计已经完成Wi-Fi多媒体的Wi-Fi认证。
WMM通过控制网络音频、视频与数据的优先传送次序与缩短延迟时间提供给无线多媒体应用卓越的服务品质,这个认证程序同时也可以确保取得WMM 认证的产品具有互通性,将有助于Wi-Fi 技术在消费性电子市场的普及。
对Wi-Fi联盟WMM认证程序Wi-Fi联盟展开Final 认证测试计划Wi-Fi 联盟将于2009年9月30日展开Final 认证测试计划,并提供90天的缓冲期间。
简而言之,在2009年9月30日至12月29日这段缓冲期间内,会员可选择Draft 版或Final 版进行认证。
自12月29日后,会员则需依照11n Final 版进行认证。
并先行公布了Wi-Fi CERTIFIED n 新的标志。
更新之后的dual-stream或multi-stream Wi-Fi CERTIFIED 标志,现已可在此连结进行下载。
若会员欲使用由TG提案小组认可的feature matrix format,请由下载网址进入并提出matrix copy 之要求。
*请注意,新的标志在2009年9月30日前是禁止被使用的,先行公布是为了协助会员能提早准备包装上的新标志或其他相关事项。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B-017-2010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1588v2时间接口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1588v2T i m e I n t e r f a c e f o r P r e c i s i o n T i m e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版本号:1.0.02011-4-8发布2011-4-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概述 (2)5 1588 v2接口基本功能 (3)6 PTP报文类型 (4)7 PTP时钟和协议模式 (5)8 PTP延时机制和时延补偿 (6)9 最佳主时钟算法 (6)10编制历史 (7)附录A (不同时钟模式的说明附录) (7)A.1 普通时钟OC (7)A.2 边界时钟BC (7)A.3 透传时钟TC (8)A.4 PTP混合类型设备 (8)附录B (BMC算法状态机附录) (8)附录C (PTP系统中的数据类型和在线格式附录) (12)C.1 简单PTP数据类型(PRIMITIVE DATA TYPE) (12)C.2 派生数据类型(DERIVED PTP DATA TYPE ) (13)C.3 在线格式(ON-THE-WIRE FORMATS) (16)附录D (PTP报文格式附录) (17)D.1 PTP报文头 (17)D.2 PTP消息体 (20)附录E (PTP over IEEE802.3/ Ethernet方式附录) (24)附录F (PTP over UDP over IPv4方式附录) (24)前言本标准的目的: 随着TD-SCDMA、TD-LTE系统高精度时间地面传送需求的出现,要求网络设备和基站设备等提供各种类型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接口。
要闻SUMMARY的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3D打印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顶级域名行业峰会Nam esCon登录上海中国域名行业峰会(NamesCon China2017 )于 2017年10月12日正式亮相上海,吸引了各域名行业领域的企业和个人前往。
作为N am esCon进军中国互联网域名行业的一次战略性尝试,峰会由N am esCon域名行业峰会与国内著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和域名行业门户网站所有者R a cg n t共同举办。
N am esCon域名行业峰会创立于2013 年,随着新顶级域名的爆炸式增长和全球互联网连接的迅速扩大,域名行业有望持续成为技术领域内最具活力且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域名市场同样活力四射。
据统计,近几年,中国域名市场不仅在存量上后来居上、成为全球第二大域名市场,更在新增域名领域成功登顶全球第一大市场,成为全球域名增长的强力引擎。
N am esCon域名行业峰会登录中国,既是响应中国域名市场急需与国内外同行沟通交流的迫切愿望,也体现出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域名行业发展的重视和认可。
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的重要决策部署,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于2017年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实施,此举将使5.4亿用户享受到政策“红利”。
近半年来,基础 电信企业全力以赴,细致周密地组织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包 括套餐梳理、系统改造、联调测试等,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基础电信企业一道,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做好提速降费各项工作,推 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企 业“双创”、让群众普遍受惠。
LTE-V2X测试规范和计划发布第二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期间,IMT-2020 (5G)推 进组蜂窝车联(C-V2X)工作组发布了LTE-V2X测试规范和测试计划。
IEEE1588精密网络同步协议(PTP)-v2.0协议解析1 引言以太网技术由于其开放性好、价格低廉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级别的网络中,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度也从早期的10M提高到100M,GE,10GE。
40GE,100GE正式产品也于2009年推出。
以太网技术是“即插即用”的,也就是将以太网终端接到IP网络上就可以随时使用其提供的业务。
但是,只有“同步的”的IP网络才是一个真正的电信级网络,才能够为IP网络传送各种实时业务与数据业务的多重播放业务提供保障。
目前,电信级网络对时间同步要求十分严格,对于一个全国范围的IP网络来说,骨干网络时延一般要求控制在50ms之内,现行的互联网网络时间协议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等不能达到所要求的同步精度或收敛速度。
基于以太网的时分复用通道仿真技术(TDM over Ethernet)作为一种过渡技术,具有一定的以太网时钟同步概念,可以部分解决现有终端设备用于以太网的无缝连接问题。
IEEE 1588标准则特别适合于以太网,可以在一个地域分散的IP网络中实现微秒级高精度的时钟同步。
本文重点介绍IEEE 1588技术及其测试实现。
2 IEEE 1588PTP介绍IEEE 1588PTP协议借鉴了NTP技术,具有容易配置、快速收敛以及对网络带宽和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IEEE1588标准的全称是“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IEEE 1588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简称PTP(Precision Timing Protocol),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一个同步信号周期性的对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时钟进行校正同步,可以使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系统达到精确同步,IEEE 1588PTP时钟同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任何组播网络中。
V2X测试的挑战V2X,顾名思义就是vehicle-to-everything,通过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信息交换共享,从而帮助汽车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
由于涉及到车与周围环境的通信交互,V2X的应用面临各种各样的通信环境和交通场景的组合。
在V2X研发测试验证过程中如果还大量采用道路测试方法,我们将面临测试里程和测试时间急剧增加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北汇信息推出V2X测试解决方案支持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应用场景仿真和通信环境仿真测试,可以极大的加速V2X研发验证过程。
北汇信息作为Vector、Rohde & Schwarz、IPG、PikeTec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官方合作伙伴,同时也是IMT-2020(5G)推进组蜂窝车联(C-V2X)工作组成员,我们致力于在V2X领域积极开展LTE-V2X和5G-V2X的测试验证技术研究等工作,积极推动中国V2X的产业落地,为客户提供V2X成套测试系统及服务。
测试解决方案覆盖北汇信息作为国内一流测试服务商,联合Vector、Rohde & Schwarz、IPG、PikeTec等国际知名测试工具提供公司,为国内V2X的研发提供完备的测试解决方案。
V2X测试解决方案主要覆盖:·V2X功能测试解决方案○V2X(PC5)端到端应用场景的HIL测试○TBOX基站仿真测试○V2X应用算法MiL/SiL测试○V2X应用算法的代码测试·V2X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ITS协议栈一致性测试○接入层协议一致性测试○GCF一致性测试·V2X射频测试解决方案·场地测试解决方案○V2X数据采集系统图:V2X 开发V模型V2X功能测试解决方案V2X(PC5)端到端应用场景的HIL测试针对V2X应用算法测试需求,北汇信息运用虚拟场景和射频通信的联合仿真技术,提供完整的端到端V2X应用场景的HIL测试系统。
通过该测试系统用户可以构建高保真的V2X应用场景,并通过射频仪表将虚拟测试场景中的各种交通参与者(车辆及路边设施)信息转换为V2X空口信号(Uu/PC5)输入给被测控制器(OBU/RSU)。
(运营管理)运营商WLAN热点接入设备测试方案_集中控制室内放装XXXXWLAN热点接入设备测试方案(类型5:集中控制室内放装型单频11nAP)厂家:AP型号:AP硬件版本:AP软件版本:MIMO:XXXX集团X公司2011年5月目录前言V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缩略语44.测试条件54.1测试设备54.2测试软件64.3测试组网74.4测试说明75.物理接口测试75.1.WLAN空口发射功率测试75.2.WLAN空口接收灵敏度测试95.3.WLAN硬件接口测试105.4.用户附着能力测试115.4.1.802.11g/n用户附着力测试115.4.2.用户关联能力测试126.基本功能测试146.1.多SSID和多VLAN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单AP下二层隔离(单播、广播、组播)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1n基本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AP支持单条空间流146.3.2.支持A-MPDU156.3.3.支持20/40MHz频宽176.3.4.支持ShortGI187.增强功能测试197.1.集中控制型WLAN功能测试197.1.1.WLAN设备发现功能测试197.1.2.自动功率调整测试247.1.3.自动信道选择测试257.1.4.AP版本升级保护功能测试277.2.上行链路完整性检测功能测试287.3.支持仅11n用户接入(2.4GHz)317.4.节能功能测试327.5.支持多类型终端接入能力测试348.WLAN热点接入设备的安全测试358.1.接入服务测试358.1.1.多种安全模式混合接入服务358.1.2.同壹AC下不同AP安装不同证书的功能测试378.1.3.WLAN设备断电重启后自动恢复接入服务389.WLAN性能测试399.1802.11g/n模式下11n终端吞吐量测试(20M频宽)399.2802.11g/n模式下11n终端吞吐量测试(40M频宽)419.3WAPI安全模式下11n终端吞吐量测试(20M频宽)429.411b协议对11nAP性能影响评估测试(UDP报文)449.5802.11n单用户混合业务流测试469.6802.11n二十个无线用户混合业务流489.10WaveQoE模拟真实场景测试4910.其它测试5110.1设备外观检查5111.电磁兼容性测试5211.1辐射骚扰测试(RE)5211.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EFT)5511.3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ESD)57前言本规范遵循IEEEWLAN相关标准以及我国WLAN相关行业标准要求,根据XXXX 在热点地区开展WLAN业务的实际需要而制定。
电子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车联网C-V2X技术原理及测试解决方案姚勤文刘玥张玉稳裴静(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市300300 )摘要:本文在阐述车联网内涵及C-V2X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就C-V2X技术的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展开分析,并指出C-V2X技术的测试 解决方案,期望能提升C-V2X技术的应用水平,继而在保证车联网应用效果的基础上,促进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车联网;C-V2X技术;原理;测试解决方案车联网是在互联网、物联网基础上,融合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化车载服务技术,其对于智能交通目标的实现就有积极作用。
作为车联网的核心技术,C-V2X技术原理的测试解决方案和具体应用对于智能交通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
新时期,有必要把握C-V2X这一核心技术,优化其测试解决方案,并深化其在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中的深层次应用。
1车联网内涵及C-V2X技术原理1.1车联网内涵界定车联网是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应用发展的基本手段和技术支撑,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融合使用了现代通信技术,经这些技术交融,不仅加强了车内、车与车、车与路的相互关联,而且实现了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
从应用效果来看,新时期的车载服务系统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的特点,而且安全、智能的优势极为突出111。
车联网的应用主要涉及三个核心要素,即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以及服务新业态发展。
在实际的车载服务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极为关键;现阶段,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2X是车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形式。
在V2X技术中,V、X分别代表车辆和任何与车交互信息的对象;这里与车交互信息的对象涉及车、人、交通基础设施与网络托诸多内容,受此影响,V2X交互的信息模式也逐渐多样,除车与车(V2V)、车与路(V2I)外,车与人(V2P)、车与网络(V2N)等都是其重要的交互形式w (见图1)。
无线网络设备测试方案1,无线交换机支持的管理方式2.客户端多种认证方式3.智能动态调整无线网络的功率和频点网络拓扑测试步骤1. 如上图进行网络设置:通过一个三层交换将无线交换机、AP、FTP服务器(或者是其它类型的应用服务器)以及Internet连接起来2. 先保持第三方AP的关闭状态,观察三个AP的频点和功率,确认其会自动分布在1、6、11等三个频点3. 开启第三方AP,使其工作在11频点,使用笔记本连接上FTP服务器,进行下载活动,产生一定的干扰4. 产生一段时间的干扰后,观察三个AP的频点和功率,记录变化情况结果记录4.用户策略限制,带宽限制以及QOS功能标书要求支持基于用户的安全策略控制,可以做到针对每个无线用户的带宽管理、QoS保障和策略限制设备需求•一台无线交换机•一台AP•一台笔记本,安装windows XP SP2 •FTP服务器一台5.异常用户自动断线功能6.首先确认PC能使用正确密钥正常登入网络7.断开网络连接8.再次连入网络,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或密码,超过几次后9.应发现该用户已经自动和无线网络断开连接,无法跟无线网络作关联10.检查黑名单列表,应能发现该用户的MAC已经存在于黑名单列表中结果记录NONO.6.非法AP的检测/分类/抑制测试目的AP以及干扰AP的检测和区分以及抑制功能设备需求•一台无线交换机•一台AP•一台第三方的AP,用于产生干扰•一台三层交换机•一台或多台笔记本,安装windows XP SP2网络拓扑测试步骤i. 如上图配置网络:使用一台三层交换机将无线交换机和AP连接起来ii. 开启第三方AP,配置为加密模式,但是不和三层交换机相连接iii. 无线网络可以检测到第三方AP,并将其认为是干扰AP7.有线,无线访客统一管理和控制8.远程抓包功能测试目的检验无线网络系统能够实时远程抓取802.11数据包的能力设备需求•一台无线交换机•两台AP•一台三层交换机•三台笔记本(一台作为终端,一台作服务器,一台作监控工作站运行Ethereal或者Airopeek工具)网络拓扑测试步骤i. 配置网络连接如上图所示ii. 将笔记本连接上无线网络,运行一些应用,产生一些数据iii. 启动远程抓包功能,指定将运行在某一频点或者某一终端之上的数据以符合Ethereal或者Airopeek的格式转发给远程监控的工作站上iv. 在监控工作站打开相应软件,对抓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记录9.是否支持POE供电测试目的:测试无线AP是否支持标准的802.3af PoE供电测试过程:1.配置上图上相关设备,并配置无线系统采用“Open”认证方式,2.检测AP是否自动上电3.检测带有无线网卡的用户能否自动获得IP地址。
测试结果:10.AP覆盖范围测试目的:检测AP射频的最大射频覆盖范围测试配置:测试结果:11.是否支持DHCP及DHCP转发(trapeze没有路由功能,不支持DHCP转发)测试目的:检测无线控制器本身是否具有DHCP功能以及DHCP转发功能测试过程:1.配置上图上相关设备,并配置无线系统采用“Open”方式,2.客户端采用“Open”方式关联无线网络。
3.检测PC客户端的IP地址分配信息。
测试结果:12.AP是否支持802.11a/b/g测试目的:检测AP是否支持802.11a/b/g,以及是否能够同时支持。
测试配置:测试过程:1.配置上图上相关设备,并配置无线系统采用“Open”认证方式。
2.分别启用802.11b/g和802.11a无线射频。
4.检测网管上能否看到PC1和PC2的射频信息,看PC1是否启动802.11b/g连接,PC2是否启动802.11a连接。
5.采用ping t命令,看两台PC是否可以同时ping到网关测试结果:13.Controller对AP的管理数量测试目的:检测无线Controller能够管理的AP总数目。
测试配置:(1)测试结果:14.Controller是否带光口测试目的:检测无线控制器是否支持光纤千兆端口。
测试配置:测试结果:15.不同AP间数据跨三层漫游测试目的:检测无线客户端在处于不同网段的两个相邻AP之间漫游时的连接性测试配置:测试过程:1.设置AP1、AP2与无线交换机关联,将AP1和AP2设置在同一个Mobility Group内并且分别处于不同网段;注意使AP1与AP2射频覆盖区域相邻。
2.先连接AP1,让客户端PC先接入到AP1上,启动Ping 网关–t 命令,确保能够ping通;再接通AP2。
在网管上,查看PC与AP1关联。
3.拔除AP1的网线,使AP1断电,查看管理界面,检查PC是否与AP2关联。
4.检测启动Ping –t 命令输出结果,看是否有丢包现象测试预期:客户端最多只丢一个包,不影响客户端数据和语音连接。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客户端不同,驱动程序不同;二、将AP断电来模拟客户端是被动漫游与实际网络中两个AP都工作时用户的主动漫游有很大区别,两种漫游是完全不同的。
测试结果:16.跨交换机漫游测试目的测试笔记本从连接到不同控制上的两个AP之间漫游时的延迟所需设备2 APs2 WLAN 控制器1 笔记本拓扑描述和测试步骤1.配置两个控制器,两个AP分别连接到两个控制器上2.配置SSID等无线参数。
3.关联笔记本到无线网络上。
注意AP关联到哪一个AP上,并开始连续的PING4.将笔记本关联上的AP的radio关闭掉(注意:这并不是一个自然的漫游情景,因此如果有可能将一个AP放置在离笔记本比较近的地方,另外一个离的比较远,这样就能通过移动测试漫游。
另外也可以将铝铂放到天线上以阻止信号。
不要关闭AP)5.校验客户端保持着连接并且IP地址不变。
6.计算在漫游过程中产生的Ping的丢包数量测试结果17.测试网络负载均衡能力。
测试用例校验WLAN解决方案是否能够实现AP的负载均衡所需设备 1 WLAN controller2 APs2 wireless clients测试步骤 1. 将AP和控制器配置完成,并将AP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2. 启动load Balancing3. 依次将笔记本打开关联到AP上4. 观察每一个笔记本,关联到哪一个AP上预期结果通常情况下笔记本无线网卡关联到信号最强的AP上。
负载均衡机制能够使笔记本均匀的关联到相邻的AP上。
该案例能够发现第一个笔记本关联到AP1,第二个关联到AP2,第三个又是AP1,第四个又是AP2测试结果18.基于SSID的访问控制测试目的:检测基于不同SSID的访问控制。
测试配置:1.配置两个SSID:Guest和Employee,分别对应不同VLAN:VLAN5、VLAN6。
2.在交换机上设置如下访问控制:VLAN5用户可Ping 192.168.202.0网段,而VLAN6用户禁止ping 3.配置SSID=Guest,采用“open”认证方式。
配置SSID=Employee,采用“802.1x”认证方式。
4.PC采用SSID=Guest登陆,查看PC是否获得VLAN5内的192.168.205.x地址;5.PC启动Ping 192.168.202.8 –t ,查看能够ping通6.PC采用SSID=Employee登陆,查看PC是否获得VLAN6内的192.168.206.x地址;7.PC启动Ping 192.168.202.8 –t ,查看不能够ping通测试结果:19.基于AP位置的访问控制测试目的:检测是否支持基于AP位置的访问控制。
测试配置:测试过程:1.上配置两个AP Group:APGroup1和APGroup2,分别对应不同VLAN:VLAN5、VLAN6。
2.在交换机上设置如下访问控制:VLAN5用户可Ping 192.168.202.0网段,而VLAN6用户禁止ping 3.配置SSID=Guest,采用“open”认证方式。
4.将两个AP放置在大楼内相距较远的位置。
两台PC都采用SSID=Guest登陆,使PC1与AP1关联;PC2与AP2关联5.查看PC1是否获得VLAN5内的192.168.205.x地址;PC2是否获得VLAN6内的192.168.206.x 地址6.在PC1和PC2分别上启动Ping 192.168.202.8 –t ,查看PC1能够ping通,而PC2不能ping通。
测试结果:20.SSID信息保密测试目的:检测无线系统是否支持SSID信息的保密。
测试配置:测试过程:1.如上图设置好AP。
创建WLAN SSID=guestnet,采用“open”认证方式。
2.为WLAN SSID=guestnet登陆的客户端都分配192.168.206.x网段的地址。
3.在PC机Odyssey无线客户端上,采用无线SSID Scan功能搜索可用的SSID。
4.查看能否搜索到guestnet这个SSID,选择guestnet,让PC试图通过此SSID接入网络。
5.查看PC是否获取到192.168.206.x网段的地址。
6.在WCS网管的WLAN SSID= guestnet配置界面上,关闭“Broadcast SSID”选项;7.重复步骤3,查看能否搜索到SSID=guestnet的WLAN,并查看用户能否获得IP地址。
测试结果:21.AP双以太网口冗余(Trapeze独有功能)测试目的:双POE以太网口物理冗余。
测试配置:1 WLAN controller1 APs1 wireless clients1 POE Switch测试过程:测试结果:22.无线网络覆盖状况查询测试目的:检测通过无线网管系统能否查询无线网络覆盖状况。
测试结果:23.测试在单SSID情况下根据用户帐号将用户分配到不同VLAN中的能力。
测试目的测试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是否有能力根据用户的帐号分配VLAN。
所需设备1个AP1 个WLAN switch2 个无线笔记本测试拓扑测试步骤 1. 在控制器上创建VLAN2和VLAN3,并在每个VLAN上启动DHCP SERVER功能。
2. 在RADIUS上创建两个用户test1、test2。
设置这两个用户的Vlan-name属性分别为vlan2和vlan3。
3. 创建一个名为test的service-profile配置使用外置RADIUS(PEAP)做为认证方式。
4. 将第一个笔记本配置成为使用PEAP认证,并使用test1帐号5. 将第二个笔记本配置成为使用PEAP认证,并使用test1帐号预期结果第一个笔记本获得VLAN2的IP地址,第二个笔记本获得VLAN3的IP地址测试结果24.测试系统定位合法和非法终端的能力测试用例能够在网管平台上定位出Client的能力所需设备3+ APs1 无线控制器1个POE交换机1个笔记本测试拓扑测试步骤 1. 将三个AP连接到POE交换机上;2. 将一个笔记本关联到无线网络中;3. 启动网管软件,将平面图输入到网管软件中;4. 将AP部署位置放在平面图中相应的位置;5. 在网管软件中的定位cl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