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设计资料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19.04 MB
- 文档页数:71
《汽车文化》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让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发明者及其发明时间汽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性车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2. 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提供动力底盘:支撑车身,保证行驶稳定车身:保护乘客,提供舒适空间电气系统:控制汽车的各项功能传动系统:传递发动机的动力3. 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汽车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起源、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车型。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汽车的起源、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案例资料: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车型。
3. 讨论话题: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车型,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
4. 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思考其在未来的市场前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汽车行业的认识。
《汽车文化》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
3. 让学生了解汽车安全知识和驾驶礼仪。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汽车审美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设计的特点2. 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动力性能:加速性能、最高速度等经济性能:油耗、续航里程等舒适性能:悬挂系统、座椅舒适度等安全性能:刹车系统、防撞梁等3. 汽车安全知识和驾驶礼仪安全带的使用方法驾驶姿势和视线控制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设计理念、审美趋势、性能指标。
节能、环保、安全: 未来汽车三大主题一、软件补丁------小改动让节油立竿见影汽车制造商经常因为汽车能耗太高而饱受批评。
一种减少燃油消耗量的技术就是混合动力汽车。
这种汽车除了内燃机外,还有一个电动机。
当内燃机产生的动力高于实际驾驶所需,电动机会把过剩的能量存入汽车电瓶中。
电动机还可以反向工作,在汽车内燃机提供的动力不足时供应额外动力从而使汽车达到最佳性能。
有资料显示,混合动力汽车可减25%或更多的燃油消耗量。
一辆车自出厂之后,几乎就从没间断过浪费能源。
不管它是在一挡、二挡或者更高的挡位行驶,都只有一个位置保证加速器处于最佳运作状态,加速少一点或者多一点都会造成大量能源浪费。
荷兰科研人员想到了一种办法,可使发动机更频繁地达到最佳性能。
他们发现,过剩的动力可以为汽车电瓶充电,而且,为电瓶充电的发电机在发动机带动效率不高时就停止工作,从而降低燃料消耗。
汽车刹车的能量也可以用来为电池充电。
另外 ,他们还发现可采用关闭部分电力系统的方式,比如后窗和座椅加热设备,以进一步改善供电系统。
根据这个发现,他们在无须更换任何汽车零件的情况下只进行一个小小的改造,向汽车电脑上传一个软件补丁并加装一小段电缆,就可以节省2.6%的燃油。
如果可以在空闲时关闭发动机则可以节油5%-6%,但这需要对汽车进行较大的改动,包括安装一个更强劲的启动马达和自动变速箱。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配备传感器以预报交通状况的“智能”汽车可以达到与油电混合动力车一样的节能效果。
“智能”汽车在传统汽车上配备远程信息处理器、传感器和接收器,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前方交通状况信息 ,引导汽车加速或减速。
这样,汽车就能更为平稳地行驶,避免不断刹车、启动的动作,以降低油耗。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工程师专门设计了路线 ,比较了这两项新技术匹配的燃油效率。
他们使用一辆未经改造的轿车作为参照,以 3个不同的驾驶周期模拟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的城市生活方式进行测试。
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是汽车设计师们必备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包含了汽车设计中所需的各种标准和规范,对于汽车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手册将为您详细介绍汽车设计中的相关标准资料,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从而提高汽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涵盖了车辆结构设计的相关标准,包括车身结构、车门设计、车窗设计、车顶设计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在这些标准中,涉及到车辆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师们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进行设计,以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相关的安全性和性能要求。
其次,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还包括了车辆外观设计的相关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车身外观、车灯设计、车轮设计、车身涂装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在这些标准中,设计师们需要考虑车辆外观的美观性、空气动力学性能、行车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法规标准的汽车外观。
另外,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还包括了车辆内饰设计的相关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座椅设计、仪表盘设计、中控台设计、音响系统设计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在这些标准中,设计师们需要考虑车辆内饰的舒适性、人机工程学、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设计出符合人们乘坐需求和舒适性要求的汽车内饰。
最后,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还包括了车辆性能设计的相关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发动机性能、悬挂系统性能、制动系统性能、驾驶辅助系统性能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在这些标准中,设计师们需要考虑车辆性能的动力性、操控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法规标准的汽车性能。
总之,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是汽车设计师们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它涵盖了汽车设计中的各个方面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对于设计师们来说,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标准资料将有助于提高汽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广大汽车设计师们提供有益的帮助,促进汽车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什么是功能安全?汽车功能安全的设计⽅案如今,汽车⾏业变⾰迅猛,汽车的设计、使⽤和销售模式都在快速演变。
驾驶员安全技术、交通拥堵、环境问题及汽车作为代步⼯具的基本前提都影响着新⼀代汽车的研发。
为解决这些难题,很多汽车⼚商都试图强化计算能⼒以优化车辆控制。
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NCAP)颁布的新标准规定,车道变换⽀持等安全辅助功能是获得五星安全评级的必要条件。
车载处理器的数量在所有细分市场都稳步上升,⽬前平均为40-50个,⽽⼀些⾼端车型则已经搭载近120个处理器。
据Semicast Research预测,到2022年,仅发动机引擎罩下的电⼦控制单元(ECU)组件就将达到近86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相较2015年的530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
半导体⼚商将有机会在汽车电⼦领域挖掘⼀⼤桶⾦。
⾼科技芯⽚可以改善动⼒系统排放、增强安全性能、并利⽤蜂窝⽹络实现车辆间及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
但是,随着系统的复杂化,保证驾驶员安全就变得更为关键,必须打造更加⾃动化,系统化,且能患于未然的解决⽅案——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功能安全”。
什么是功能安全?简⽽⾔之,功能安全的最终⽬的是确保产品安全运⾏,即便出现问题也可以继续保驾护航。
基于这⼀理念,ARM将保证安全视为头等⼤事,⽽⾮单纯依照市场导向随波逐流,不断加强研发,推出更多功能安全相关产品。
各⾏各业都会制定标准,指导未来发展并限定最低准⼊门槛。
在汽车电⼦⾏业,这⼀标准就是ISO 26262,它将功能安全定义为:“避免因电⽓/电⼦系统故障⽽导致的不合理风险”。
不同领域的标准并不完全⼀致,例如针对电⽓和电⼦系统的IEC 61508以及飞⾏器电⼦硬件的DO-254都有各⾃的定义⽅式。
更需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拥有专⽤术语,并提供了包括⽬标参数在内的⼯程研发指导。
因此,开始产品研发前确定⽬标市场并制定合适的流程⾄关重要,因为中途修改研发流程必然会导致效率低下。
图1展⽰了硅⽚IP的不同应⽤标准。
汽车事故工程第一章汽车事故工程:就是运用与交通事故有关理论,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改进汽车设计,使汽车在发生碰撞交通事故时,保护交通参与者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交通事故研究包括事故勘察与统计,事故再现和事故分析三个方面。
事故分析:主要是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事故进行分类,找出事故的重点或典型类型和形态,提出改进交通安全管理、汽车安全设计、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
(具有统计特点,是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
)交通事故再现:事故再现是以事故现场上车辆损坏的情况、停止状态、人员伤害情况和各种形式痕迹为依据,参考当事人和证人(目击者)的陈述,对事故发生的全部经过做出推断的过程。
交通事故证物主要分为事故附着物、事故散落物和事故痕迹三类。
事故附着物:是指附着在事故车辆、人体及其其他物体表面,且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物质,如油漆、油脂、塑料、橡胶、毛发、纤维、血迹、人体组织等。
事故散落物:是指散落在交通事故现场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物质。
如损坏脱落的车辆零部件、玻璃碎片、油漆碎片及车辆装载物等。
事故痕迹:是指在事故车辆、人体、现场路面及其他物体表面形成的印迹,如撞击痕迹、刮擦痕迹、制动痕迹、挫擦和侧滑痕迹等。
事故再现的基本目的:研究一个具体事故的特殊性,从空间和时间上确定事故每个阶段的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为了对事故运动过程进行再现,需要有关于位移和地点(如接触力、受力方向、碰撞后的分离方向)、速度(如车辆初速度、碰撞速度和碰撞后分离速度)以及时间(如反应时间)等数据,因此事故再现的任务是尽可能清楚地描述事故的运动学过程。
汽车与行人事故再现规律的应用基础是痕迹:(1)事故车辆静止位置;(2)碰撞地点位置;(3)被撞行人的静止位置;(4)制动痕迹;(5)挫痕位置、大小和形状;(6)汽车的损坏情况;(7)汽车上擦痕的位置、大小和形状;(8)路面情况;(9)路面摩擦力(或滚动阻力、附着)系数;(10)受伤分布图;(11)行人的受伤种类;(12)衣服的损坏和衣着痕迹;(13)痕迹的不规则性等交通事故分析可分为事故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两部分。
汽车设计与开发的关键要素汽车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为了确保汽车的质量、性能和安全,设计与开发过程需要考虑许多关键要素。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与汽车设计与开发相关的几个主要要素。
1. 功能与性能要求:汽车的设计与开发应始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中心。
这包括汽车的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功能要求涵盖了各个方面,如乘员容量、载货能力、燃油经济性等。
而性能要求则包括加速度、制动性能、悬挂系统、安全性能等。
设计团队必须确保汽车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同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 美学与人机工程学:汽车是一种消费品,外观和内饰设计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美学和人机工程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设计中,以确保汽车外观的吸引力、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设计团队需要考虑到人们对于美感和舒适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材料选择与轻量化: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是当前的重要趋势之一,它有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碳排放。
在汽车设计与开发中,材料的选择变得至关重要。
高强度钢、铝合金和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车身、底盘和动力系统中,以提高汽车的效率和性能。
同时,材料的可持续性和可回收性也需要被纳入考虑范围。
4. 动力系统与动力总成:汽车的动力系统对于汽车性能、燃油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与开发团队需要选择和优化适合特定车型的动力总成结构,如内燃机、电动机或混合动力系统,并进行性能和经济性的平衡。
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动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5. 安全性与可靠性:汽车安全性是设计与开发团队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包括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在内,汽车应具备保护乘员免受碰撞、意外事故和其他风险的能力。
同时,汽车的可靠性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之一。
通过科学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汽车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各个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6. 效率与环保: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汽车设计与开发必须考虑到节能和减排。
施工工地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范文施工工地是建设项目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高风险的工作性质,施工工地汽车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施工工地汽车安全技术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就施工工地汽车的安全管理提出一些技术要求。
一、施工工地汽车应具备以下安全技术要求:1. 车辆故障检测与预警系统:施工工地汽车应配备完善的故障检测与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报警任何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
这可以帮助车辆司机在出现故障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施工工地汽车的驾驶室应配备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以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安全气囊在发生碰撞时可以减少驾驶员的伤害,而安全带可以固定驾驶员的身体,避免其在紧急制动时滑动或被抛出车外。
3. 制动系统:施工工地汽车的制动系统应保证正常工作。
制动器应具备良好的制动力,制动盘和制动片应定期检查和更换,以确保其在行驶中能够及时、稳定地制动。
4. 照明和信号装置:施工工地汽车的照明和信号装置应完善,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灯泡更换。
良好的照明和信号装置可以提高车辆的识别度,减少夜间或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风险。
5. 驾驶员培训和资质认证:施工工地汽车的驾驶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包括通过驾驶考试和进行驾驶技能训练。
他们应熟悉车辆的操作和维护知识,并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6. 装载和卸载安全:施工工地汽车在装载和卸载时应注意平衡和稳定性,避免超载和不当堆积。
驾驶员应掌握正确的装载和卸载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7. 环境感知系统:施工工地汽车应配备环境感知系统,包括倒车雷达和行车记录仪等。
倒车雷达可以帮助驾驶员准确判断后方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车辆的行驶和工作情况,为事故原因的分析提供有力依据。
二、施工工地汽车安全技术要求的执行:1. 法规和标准的遵守:施工工地汽车的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
特斯拉MODEL 3碰撞安全结构设计解析前言根据目前行业内资料了解,Model 3在IIHS、NHTSA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E-NCAP也取得了五颗星等级。
在E-NCAP测试中成人防护96%,儿童防护86%、行人防护74%,辅助安全系统94%,让这款车成为同级最安全的车款之一。
至于Model 3表现较差的部分,主要是行人碰撞保护方面的分数较低,在行人碰撞测试上,机舱盖对于行人头部的伤害较高,所以在整体行人防护项目中仅拿下74%。
IIHS向来被认为是最严苛的碰撞试验,而Model 3在八项测试项目中均拿到了「GOOD」评级。
NHTSA(2018年)-全五星Model 3从布置和结构设计上是如何对应碰撞安全的呢?我们下面来详细解析。
5天前上海鸿隼汽车科技1. 碰撞安全设计理念通过对Model 3的布置和结构进行研究,能够发现Model 3对应碰撞安全有多方面的设计考虑。
• 要能够满足全球主要检测机构的碰撞测试要求;• 电动汽车独特的高压部件保护及传统的乘员保护相结合;图1 Model 3对应碰撞法规示意图2.正面碰撞-传力路径Model 3在正碰过程中,机舱主要有三条传力路径:① 吸能盒+纵梁② 下横梁+副车架③ Shotgun图2 正面碰撞传力路径示意图图3 正面碰撞传力路径示意图• 路径①作为主要传力通道,有效传力至门槛边梁;• 路径②下横梁可以在高速碰撞过程中通过副车架有效传力至Crossmember;Model 3作为纯电动车区别于传统车型设计,传统车型中地板上的传力纵梁在EV化的过程中被取消,由电池包内两根纵梁进行了替代,保证了碰撞力的有效传递及电池安全。
• 路径③中Shotgun在X向与纵梁基本平齐,作为第三条传力路径避免了传力过程中的失效。
3.正面碰撞-机舱布置本次解析的Model 3车型为后置后驱,前机舱无动力总成,吸能空间充裕。
图4 Model 3与一般车型机舱吸能行程对比示意图Model 3设计特点在短前悬的状态下做到吸能空间最大化(如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