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的羽毛
- 格式:docx
- 大小:26.39 KB
- 文档页数:1
颤抖的羽毛阅读答案《颤抖的羽毛》阅读原文:①记得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流行踢毽子的游戏。
一开始,只看谁踢得多;后来又看谁会踢花样儿;再后来,不但看踢的技巧,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
②我踢毽子的技巧在班上属于中等,单脚踢还可以,双脚踢就不熟练了;“里踢”还可以,“外拐”就很差。
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
③我家养了一只大公鸡,它尾巴上的翎毛在阳光照耀下变换着不同的色彩。
我要用它的翎毛为自己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
④这一天,我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我们摆好了包围圈,慢慢地缩小着、缩小着。
大公鸡似乎早已预感到了危险,它伸长了脖子,竖起了羽毛,好像要和我们决斗一场。
当我们扑向它的时候,它腾空而起,从我们的头顶飞了过去,逃出了包围圈。
⑤我们再次摆开了阵势。
当我们慢慢地缩小包围圈的时候,那只公鸡还想像第一次那样腾空飞起。
但是我们一窝蜂似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
公鸡“咯咯”地叫着,它再也忍受不住疼痛,竟然使出了那么大的力气,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又一次腾空飞起来。
⑥大概是因为它的冲劲过猛,竟然冲进了一个很深、很大的蓄水池。
鸡是不会游泳的,水池四周又有高高的围墙,即使它勉强扑腾到池边,也无法爬上围墙。
⑦我们趴在池边看着公鸡在水中挣扎,心里很着急。
我们找来了长长的竹竿,想让它攀着爬上来。
谁知它一见我们的竹竿,以为我们要打它,吓得逃到了池子的另一个角落。
⑧我们又找来一根绳子,系上一个活扣儿,打算套住公鸡的脖子把它拽上来。
可是我们刚把绳子放下去,它就吓得扑腾起来。
⑨我们都不会游泳,谁也不敢下到水里。
⑩我们在心里暗暗央求着那只大公鸡,请它飞上来,保证不再拔它的毛。
可是它浮在水面上,向我们眨着不信任的眼睛。
那只大公鸡在水里泡了很久,浑身的羽毛都湿透了。
它有气无力地闭上了眼睛,眼看着就要被淹死了。
它再也无力反抗了,我们找来一根铁钩子才把它打捞上来。
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微微喘着气。
同学们见它要死了,很害怕,都悄悄地走了。
《颤抖的羽毛》读后感小朋友们,我读了《颤抖的羽毛》这篇文章,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感受。
文章里的“我”为了做一个漂亮的毽子,把大公鸡尾巴上漂亮的羽毛给拔了下来。
大公鸡因为疼,到处跑,最后掉进了水池里。
看到大公鸡那么难受,“我”才知道自己做错了。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小猫咪很可爱,就想抓住它和它一起玩。
可是小猫咪被我吓得乱跑,还不小心撞到了墙上。
看到小猫咪害怕的样子,我心里特别后悔。
就像故事里的“我”一样,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想法就去伤害别的小动物。
小动物们也会疼,也会害怕。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爱护小动物,不能只为了自己开心就去做不好的事情。
《颤抖的羽毛》读后感小朋友们,《颤抖的羽毛》这个故事真的让我懂得了好多。
故事里大公鸡的羽毛被拔掉的时候,它一定特别疼。
我就想到了,如果有人使劲拉我的头发,我也会疼得哭起来的。
还有啊,“我”后来知道错了,想把大公鸡救上来,这让我觉得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同学的铅笔弄坏了,一开始我不敢承认,但是后来我还是鼓起勇气跟同学说了对不起,同学也原谅了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对小动物好,也要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颤抖的羽毛》读后感小朋友们,《颤抖的羽毛》让我心里有很多想法。
大公鸡因为漂亮的羽毛被拔掉,遭了那么多罪,真可怜。
这让我想到,我们不能因为觉得什么东西好看,就去伤害它。
就像公园里的花,如果大家都去摘,那公园就不漂亮啦。
而且,故事里“我”最后努力去救大公鸡,也让我知道,做错了事就要想办法弥补。
我有一次不小心把弟弟的玩具弄坏了,我就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买了一个新的,弟弟就不生气啦。
这个故事真好,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
颤抖的羽毛在大家眼中,羽毛是轻盈、柔软的象征,它们舞动在空中,仿佛在向人们传递一种纠缠不清的情感。
但对我来说,羽毛代表着一种令我战栗的恐惧。
记得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我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
我推开窗户,望向外面的黑暗,却无法辨别声音的来源。
正当我准备回房时,突然看见一只轻飘飘的羽毛从天而降,准确地落在我的手中。
这羽毛通体纯白,触感极为柔软,仿佛抚摸着棉絮。
我仔细端详着它,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线索来推测它的来历。
羽毛毫无瑕疵,看起来像是刚从一只美丽的鸟体中夺取而来。
羽毛微微颤抖,宛如被什么力量操控着。
我开始觉得羽毛有些不寻常,突然,它忽然一下飞到了我的脸前。
我下意识地想要摘下它,却被一种强大的电流穿透般的震颤击得手脱离了羽毛,留下一丝麻痹感。
我吓得后退了几步,心想这到底是何种不寻常的羽毛?我拿起手电筒向羽毛照射,只见它无比纤细的纹理上,居然有着微小的电流闪烁。
这让我更加疑惑,难道这是一种新颖的科技制品?当我再次准备接近羽毛时,它瞬间飞向了窗外。
我匆忙跟了出去,但羽毛随即在空中转了个弯,飞向了一座废弃的房屋。
我紧跟着追去,心急如焚。
我来到房屋前,推开门,发现里面阴暗而潮湿。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却不知不觉中被什么东西缠住了脚,跌倒在地。
这时,羽毛又出现在我眼前,停在了我的胳膊上。
忽然,羽毛变得无比强大,如岩石一般沉重,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正努力挣扎着,但似乎被什么力量困住了,动弹不得。
恐惧逐渐蔓延开来,我的视野也渐渐模糊起来。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声奇怪的响动,房子剧烈地摇晃起来。
我愣住了,而羽毛在我的手臂上也停止了颤抖。
我爬起身,迫不及待地往外跑去,而房子在我身后哗啦一声倒塌了。
我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回头,只是匆忙地离开了此地。
回到家中,我将羽毛小心翼翼地收藏好。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轻易触碰羽毛,因为在我心中早已有了一种对它无法描述的恐惧。
或许,那只是一只普通的羽毛,而我只是过于敏感,凡事都往不好的方向去想。
颤抖的羽毛当你想到羽毛,你会想到什么?也许是优雅的孔雀开屏,也许是轻盈的飘舞,但你是否曾想过羽毛还可以颤抖?是的,颤抖的羽毛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种神奇的羽毛吧。
颤抖的羽毛不同于一般的羽毛,它们可以轻微地颤动起来,仿佛有一种生命力在其中。
这种颤抖并不是因为风的吹拂或者外力的作用,而是由于羽毛自身的特殊结构和材质所致。
一种光滑而坚韧的材质构成了羽毛的主体,而它表面上细微的纹理则使得羽毛可以在微风中颤动起来。
这种微妙的颤动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使得颤抖的羽毛在诗意和艺术性上都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
颤抖的羽毛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许多鸟类都具有这样的羽毛。
比如蜂鸟,它们的翅膀上有着很多细小的羽毛,这些羽毛可以在飞行时颤动起来,增加了蜂鸟飞行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还有一些海鸟,它们的背部和尾部长着颤动的羽毛,可以帮助它们在海风中保持平衡。
而在热带雨林中,一些鸟类的羽毛也会因为高温和潮湿而颤动,这种颤动有助于散发体温和排出湿气,保持鸟类的体温和健康。
除了在自然界中,颤抖的羽毛还被广泛运用在人类社会中。
舞蹈演员们常常会使用颤抖的羽毛作为舞蹈道具,通过羽毛舞蹈来展现优雅和轻盈。
而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也会将颤抖的羽毛巧妙地运用到服装中,打造出华丽的羽毛服装,将羽毛的神奇魅力完美地展现出来。
在装饰品和工艺品的制作中,颤抖的羽毛也被大量使用,比如风铃、手工编织品等,这些制品都能够因为颤动的羽毛而增添一份柔美和灵动。
颤抖的羽毛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在文学艺术中也常常被提及。
很多诗人和作家在笔下描述了颤抖的羽毛所带来的美好和魅力。
宋代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落花风起正纷纷,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长记平山堂上冷,风景这边独好?……叩魄青云,青云冷雨。
”诗中的“黄鹂深树鸣”、“落花风起正纷纷”,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鸟儿穿梭的喜悦,令人仿佛能够听到鸟儿翅膀上颤动的羽毛发出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丛书童年的集合哨里面的颤抖的羽毛写体会50字左右《颤抖的羽毛》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小朋友去抓自己家养的大公鸡并狠狠地拨掉它的羽毛的故事。
从此以后,只要小主人去喂食或者向大公鸡走过去的时候,大公鸡总是走开或者提高戒备心。
这一篇文章让我觉得这一个小主人不应该去抓那只他养了很久的大公鸡。
因为他每一天都会给这一个大公鸡喂食,这样日积月累,这个小朋友与大公鸡中间,仿佛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
但是小朋友这个不文明的举动,就像用一只无形而残忍的大手,向这个小桥用力一击,将这个友谊之桥打得粉碎。
这一只大手是什么东西?答案只有一个—信任。
正是因为有了信任,才可能建立友谊。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交朋友是可以再交,但是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的信任却只有一次。
只要你失去了这一次机会,你就会失去与朋友的友谊。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发生在我的身上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中午,我和妈妈说好:中午一定要把作业做完。
但是由于贪玩,我没能按时完成这些作业。
从此以后,每当我承诺中午完成作业时,我妈妈总是用充满疑惑的眼光注视着我,似乎在说:“孩子,你可以实践你的承诺吗?”这种眼光就像一把把利刃刺向我的心,令我脸上变得红通通的,火辣辣的,感受极了,恨不得地上出现一条裂缝,让我马上钻进去。
末了,我还是要重提两个重要的字—信任。
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的重要,没有信任就会没有一切。
颤抖的羽毛当你看到一片颤抖的羽毛,你或许会想到它是因为风吹动或者它害怕了。
对于一个气氛沉重的房间、一颗紧张的心,或一位强者面对困难时,颤抖的羽毛可能意味着更多。
这篇文章将探讨颤抖的羽毛在不同环境下所代表的意义,并引导读者思考在面对挑战时如何保持坚韧和信心。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颤抖的羽毛在自然界中代表的意义。
在大自然中,当一只鸟类感到危险或不安全时,它的羽毛会自发地颤抖起来。
这种自然反应有助于鸟类在危险中保持警惕,以便及时逃跑或采取其他适当的行动。
颤抖的羽毛也有助于鸟类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持体温,通过羽毛之间的微小摩擦来产生热量。
我们可以看到颤抖的羽毛在自然界中具有保护和自我保护的功能。
在人类的社会中,颤抖的羽毛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在一个紧张的环境中,譬如在考试或工作面试时,我们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可能会出现颤抖的现象。
这种生理反应表明我们感到紧张或害怕,数据显示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警惕和行动敏捷。
当羽毛颤抖的时间过长或频繁发生时,我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或压力过大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压力和恢复平静。
颤抖的羽毛也可以象征着力量和坚韧。
在一场激烈的比赛或竞赛中,一名选手或运动员可能会因紧张而感到颤抖,但他们还是能够克服恐惧,全力以赴。
在这种情况下,颤抖的羽毛代表着一种内在的动力和渴望胜利的意志。
他们可能会抓住自己的羽毛,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坚定地面对挑战,然后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来克服困难。
这种鼓舞人心的形象表现了颤抖的羽毛所承载的正能量和意义。
颤抖的羽毛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于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思考。
当我们面对挑战、困难或压力时,我们的内心可能会出现颤抖的感觉。
这时,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内心状态,找出造成羽毛颤抖的原因,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整心态和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提升技能、增强自信、调整心理状态等方法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让颤抖的羽毛变得更加坚韧和自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颤抖的羽毛》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颤抖的羽毛》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课文《颤抖的羽毛》的主要内容。
2.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颤抖的羽毛》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
3.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课文象征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颤抖的羽毛”的象征意义。
4.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颤抖的羽毛》。
2. 写一篇关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 学生朗读、思考、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颤抖的羽毛》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颤抖的羽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1课《颤抖的羽毛》。
本文讲述了一只乌鸦在寒冷的冬天里,为了保持温暖,不得不拔下自己的羽毛,但这样做却让它感到孤独和痛苦。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友谊、关爱和牺牲的含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对友谊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友谊、关爱和牺牲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冬天的故事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颤抖的羽毛》。
2. 自主学习(1)课文讲述了一只乌鸦在冬天里为了什么而颤抖?(2)乌鸦为了保持温暖,做了什么?3. 合作探究(1)乌鸦为什么要拔下自己的羽毛?(2)乌鸦拔下羽毛后,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和痛苦?(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4.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友谊、关爱和牺牲的含义。
5. 随堂练习(1)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颤抖的羽毛》乌鸦——颤抖拔下羽毛——温暖孤独、痛苦友谊、关爱、牺牲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把课文《颤抖的羽毛》讲给父母听。
2. 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了友谊、关爱和牺牲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课文内容时,部分学生对于乌鸦拔下羽毛后的孤独和痛苦感受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3.颤抖的羽毛
【金波】
记得大约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兴起玩儿踢毽子的游戏。
一开始,只看谁踢得多,后来又看谁会踢花样儿;再后来,不但看踢的技巧,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
我踢毽子的技巧在班上属于中等,单脚踢还可以,双脚踢就不熟练了。
“里踢”还可以,“外拐”就很差。
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
我家养了一只大公鸡,它尾巴上的翎毛在阳光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色彩。
我要用它的翎毛为自己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
这一天,我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把鸡围住,包围圈慢慢地缩小着、缩小着。
大公鸡似乎已经预感到面临的危险,它伸长了脖子,竖起了羽毛,好像要和我们争斗一场。
当我们扑向它的时候,它腾空而起,从我们的头顶上飞了过去,逃出了包围圈。
我们第二次又摆开阵势。
当我们慢慢地缩小着包围圈的时候,那公鸡还想象第一次那样腾空而起。
但是我们一窝蜂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
大公鸡咯咯的叫着,它再也忍不住疼痛,竟然拼出了那么大的力气,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又一次腾空飞了起来。
大概是因为冲得过猛,它竟然冲进了一个很深、很大的蓄水池。
鸡是不会游泳的,水池四周又有高高的围墙,虽然它勉强扑腾到池边,也无法爬上围墙。
我们趴在池边看着公鸡在水中挣扎,心里很着急,便找来长长的竹竿,想让它攀着爬上来。
谁知它一见我们的竹竿,以为我们要打它,吓得逃到了池子的另一个角落。
我们找来一根绳子,系上一个活扣儿。
打算套住公鸡的脖子把它拽上来。
可是我们刚把绳子放下去,它就吓得扑腾起来。
我们都不会游泳,谁也不敢下到水里。
我们在心里暗暗央求着那只大公鸡,请它飞上来,保证不再拔它的毛。
可是它浮在水面上,向我们眨着不信任的眼睛。
那只大公鸡在水里泡了很久,浑身的羽毛都湿透了,有气无力地闭上了眼睛,眼看着就要淹死了,它再也无力反抗了。
我们找来一根铁钩子才把它打捞上来。
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喘着气。
同学们见它快死了,很害怕,都悄悄地逃走了。
我独自一人守护着我的公鸡,给它端来米饭和水,可是它连眼都不睁。
第二天一早,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带着新制作的毽子来到学校。
同学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夸奖我的毽子最漂亮。
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还惦记着我那只大公鸡,不知它是死是活。
我望着手中的毽子,它在瑟瑟的颤抖着。
后来,我的那只大公鸡还是慢慢地站起来了,又开始吃东西,又能咯咯咯地叫了。
我总觉得对不起它,所以每天放学总是约上我那几个要好的同学,到郊外早地上给大公鸡捉蚂蚱。
开始它总是躲着我。
好像对我很有戒心,不肯凑上来吃我喂它的蚂蚱。
渐渐地,它又恢复了对我的信任,一见到我放学回家,就咯咯地叫着跑过来。
我总是很偏爱它。
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
但是,我从来没有让它看过我那只漂亮的毽子。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