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六大重要考点
- 格式:pdf
- 大小:841.25 KB
- 文档页数:55
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马哲和马政经两个科⽬,这两个科⽬都是知识点⽐较集中难理解的科⽬,学习起来重在理解和灵活运⽤,当然原理部分还是要熟记,基本上在初级阶段重点是在掌握整体知识点的架构和框架,然后每⼀章节注意重点复习,⼀⼀搞定。
初期⼤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对于初期阶段马原的复习知识点,⼤致归纳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67个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5、两种历史观的对⽴;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9、物质与运动;10、运动与静⽌;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2、实践构成了⼈类存在的基本⽅式;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14、⾃在世界与⼈类世界;15、意识的产⽣、本质和能动作⽤; 16、世界的统⼀性和多样性;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9、规律及其客观性;20、现象和本质;21、必然性和偶然性;22、原因和结果;23、可能和现实;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7、对⽴统⼀规律;28、⽭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法论意义;29、主要⽭盾和⾮主要⽭盾及其相互关系;30、⽭盾的主要⽅⾯和⽭盾的⾮主要⽅⾯及其辩证关系;31、坚持唯物辩证法,防⽌形⽽上学;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33、认识发⽣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限性;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44、辩证思维的基本⽅法;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产⼒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56、⽂化的本质和功能;57、⽂明与⽂明形态;58、社会规律及其特点;59、⽣产⼒和⽣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盾;6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盾;61、社会发展的动⼒;62、“⽣产⼒标准”的依据及意义;6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64、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65、社会发展和⼈的活动的关系;66、⼈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67、个⼈在历的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系统阐述和总结的科学著作。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几个重要考点及相应的答案。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考点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等。
2.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3. 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第一个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阶段,它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无阶级社会制度。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有何含义?马克思主义强调自己是科学的理论,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则表现在它对旧有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批判和否定,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实践指导作用。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考点及相应的答案。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各个领域。
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是学生们必不可少的要求。
下面将对考研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准备考试。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矛盾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1.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由人类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的。
1.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2.1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只有通过消灭阶级差别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权益。
2.3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本原理3.1 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2 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阶级斗争的转变。
3.3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应该起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核心。
4.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本原理4.1 生产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问题。
4.2 商品经济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4.3 资本积累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5.1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
5.2 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归全社会所有,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考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深刻阐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考研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知识点。
本文将对考研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考生提供学习参考。
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一种基于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的哲学观点。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的本质观、唯物的认识观和唯物的历史观。
唯心论则相反,强调意识或思想是世界的本质和先导。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发展观,即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和运用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总和,包括生产力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人的智能。
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变革。
四、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劳动者的根本形式。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是衡量资本家剥削程度的指标。
了解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对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和剥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解放、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形式等。
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克服阶级和国家的存在。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马原复习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考研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取得好成绩。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重要观点。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第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研中,要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非常重要。
在考研中,要深刻理解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四、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非常重要,也是考研马原中的重点内容。
五、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考研中,要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把握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结,以上就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为考研政治的复习提供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作为考研综合科目的一部分,是考生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马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繁杂,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也较多。
下面我将对考研马原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统一与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多样和多变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论基础,它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改造社会的方略。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一定规律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3.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的两个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对于物质和意识的看法。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而唯心论则相反,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由意识创造的。
第二部分:社会发展与阶级斗争1.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原始公社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的过程。
2.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的推动。
阶级斗争是指不同社会阶级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3.社会形态过渡:社会形态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通常会伴随着激烈的斗争和矛盾。
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
第三部分: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1.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个别性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也承认一定范围内的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以保证多样性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渊源、发展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就该课程的重要考点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学说等。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 什么是唯物史观?答: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活决定人的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3.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统一体,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矛盾关系,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解决的。
4.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阶级斗争的胜利和失败决定的。
5. 什么是阶级斗争学说?答: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学说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关键。
6. 什么是剩余价值学说?答: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剩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种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7. 什么是社会主义学说?答: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路线。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第 1 页 共 1 页 马原考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的学习,大家要多总结、多记忆。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凯程考研为大家提供了政治马原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要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考试很有可能围绕这三个特点进行命题,单选的几率比较大。
实践的形式主要包括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第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要通过劳动实践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这部分的知识点基本都是选择题,同学们在审题过程中只要不遗漏细节信息点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政治本身属于相对基础的学科,历年的平均分也在50分左右,进行一些努力可以轻松考到60-70分,但是想要上80分恐怕比较有难度,不仅需要充足的理论知识,甚至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二:辩证唯物主义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3.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知识的学习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要记得积累知识点。
只有大家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熟能生巧。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积累,多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总和。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强调人类历史是一个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历史,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基础。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和改造的规律和方法的基本原则。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强调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
4. 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根据,也是活生生国家和民族处在这样悲催历史条件中,就自然会想认识自己灵魂生长的非凡根源。
而那非凡根源放在低于流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则实则埋没。
的基础和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强调政治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强调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2.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无产阶级的国家是对抗资产阶级的国家,是最终消灭阶级和国家的过渡性国家。
3. 马克思主义政党论马克思主义政党论是一部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认为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组织。
4.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是一种国际关系的理念和政策,强调不分民族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强调各国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统一战线。
5.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是一种关于人类的平等和自由的理念和政策,强调人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强调人权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实现的。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一、内容和形式原理:(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原理:(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中的辩证法,即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亦称为概念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方法论:第一,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到思维和工作中就成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其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分析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二)一、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原理:(一)主体和客体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是反映者、改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被改造者。
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即主体作用于客体;同时客体也作用于主体,即主体在改造客体时能动地反映客体。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2016考研政治大纲马原新增考点,也是今年考研政治中的命题重点。
老师为大家梳理了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
一、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阶段。
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
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体。
(二)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中的某一部分脱离了原整体,成为独立的另一整体,事物的各种分解、分化、分裂、解体中都有部分转化为整体的过程;整体在更大整体中成为其中一个部分,各种融合、兼并、整合中都包含整体转化为部分的过程。
(三)整体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一方面,整体功能可以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条件是各部分必须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所以全局大于局部,统帅局部,局部服从全局;另一方面整体的功能可以小于局部功能之和,原因是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使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
所以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和是否相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意义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综合与分析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它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整体的认识。
例题分析:战争中,一个重伤的俘虏向敌人请求,说:“请把我的断手送回我的祖国吧。
”敌人同意了。
过了几天,他又说:“请把我的断脚送回我的祖国吧。
”敌人也同意了。
再过几天,他又说:“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头也送回祖国吧。
”敌人严肃地拒绝了,说:“我们怀疑你有计划地分批回国!”敌人的态度说明其() A.没有正确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属于机械整体观 C.认为整体是部分之和 D.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 【ABC】。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政治理论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马原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