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人教版)(优秀版)
- 格式:ppt
- 大小:687.50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秦汉帝国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1. 统一货币、度量衡
2. 实行郡县制
3. 规范文字、车轮、轴距
二、秦朝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三公九卿制度
三、汉朝的政治制度
1. 建立大臣制度
2. 实行科举制度
第二单元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汉武帝的开放政策
1. 实行屯田制度
2. 开辟丝绸之路
二、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 科技成就:制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2. 文学成就:《离骚》、《汉赋》、《史记》等第三单元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 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
2.蜀国、吴国实行丞相制
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南朝建立南朝刘宋
2. 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隋唐的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取消九品中正制,建立唐朝科举制度
二、唐朝的社会生活
1. 科技成就:火药、纸张等
2. 文化成就:诗歌、绘画、音乐等
第五单元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
一、宋代的政治制度
1. 宋初实行科举制度
2. 政治制度分为两级: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
二、宋代的经济生活
1. 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
2. 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特点
1. 朝代更替、政治制度的变化
2. 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1.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2. 借鉴先进制度。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7课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1)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2)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4)结果: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5)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2.全面内战:(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2)防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3)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第18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锦州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4.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5..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作用: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7.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状元实业家:张謇(1)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2)创办的企业:大生纱厂等。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发展阶段:①洋务运动到清末:萌芽②“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2)原因: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一战”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卷土重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3.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4.发展特点:①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②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④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的出现:火车、轮船的传入2.近代通讯的出现: 有线电报、电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史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发展- 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史-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早期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三大古代文明的比较与交流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史的起源- 夏、商、西周的兴起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 周朝的衰亡和春秋时代的变革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治理-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疆域扩展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学发展第六单元唐朝与宋朝的政治统一-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繁荣- 唐诗宋词的盛行与文化繁荣- 宋朝的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成就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外交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封建制度与皇帝的统治- 中国古代的外交制度与边疆守卫第八单元世界古代史中的其他文明-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印度文明的形成与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与贡献第九单元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改革- 封建制度与封建国家的形成- ___的兴起与中世纪的宗教改革- 西方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第十单元总结与复- 人类社会史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与事件- 世界古代文明的比较与交流总结:本学期的历史学习主要围绕人类社会史的起源和发展展开,探讨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其他文明的发展情况。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和社会变革,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培养历史素养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
为开辟海外市场,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或者目的):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一、虎门销烟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P3动脑筋禁烟运动时间:1839年6月3日领导者:林则徐皇帝:道光帝虎门销烟意义:P4评价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启示:学习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1842年结果: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页画像。
《南京条约》内容与危害:P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的变化)战败原因:具体原因(见课本笔记)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力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注意: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XX岛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 性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根本原因(或者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主凶——英法;帮凶——俄美。
罪行:英法联军侵入,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吞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结论: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二、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领导人:洪秀全起义地点:金田村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军队;太平军政权名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李秀成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⑴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⑵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⑶过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达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⑷结果:国共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⑸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战略防御)3、1947年夏,率领晋翼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进攻)第18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
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其中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是锦州。
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以徐州为中心。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
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解放南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推荐文章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岳麓版) 热度:八年级上册有哪些华东版历史复习题热度:初二下册历史复习题有哪些热度: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题有哪些热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热度:初二年级马上就要进行第五单元的历史测试,那么在这之前,同学们该如何复习呢?一起来看看店铺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第14课一、海军建立: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3.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4.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二、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三、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四、国防事业发展的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为了保家卫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第15课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50年代外交):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首先得到印度尼赫鲁、缅甸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
见课本p72《中印两国联合声明》)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目的:挫败帝国主义阴谋、打消亚非国家的疑虑)的方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五单元主要涵盖了南北朝时期以及北魏、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等朝代的建立和发展。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特点南北朝时期跨越了420年至589年的时间,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其中南朝包括宋、齐、梁和陈四个朝代。
南朝以江南为中心,北朝以北方地区为中心,南北之间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统一的努力。
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政权不统一,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南朝以官僚制度为基础,注重文化教育,而北朝则以军事制度为基础,注重军事力量。
二、北魏的建立与发展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前身是葛荣领导的拓跋部的政权。
北魏的建立始于拓跋珪,他于386年称帝建都平城,定都后改姓元。
北魏在拓跋燕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措施,逐渐巩固统一了北方。
在北魏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实行科举制度,发展了佛教,培养了大批学者和文化名人。
同时,北魏还通过朝廷改革加强了军事力量,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
三、南朝宋的建立与发展南朝宋是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刘裕于420年建立。
南朝宋的建立标志着南朝时期的开始。
刘裕在建立南朝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
他废除了鲜卑族的特权,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推行科举制度,并重视农桑、教育、法律等。
同时,南朝宋也是南朝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开始。
南朝宋的建立为南方政权的统一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南朝梁、南朝陈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四、南朝梁、南朝陈的建立与发展南朝梁、南朝陈是南朝时期的另两个重要朝代,它们在南朝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南朝梁由萧道成于502年建立,南朝陈由陈霸先于557年建立。
南朝梁、南朝陈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同时,南朝梁、南朝陈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北方的侵略和内部的政治斗争等。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国民党一大(1)时间: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 (1)时间、人物、地点:1924年5月、孙中山、广州黄埔。
(2)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
3.经过: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4.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经过: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北伐: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2)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1.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度难关,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什么时期( )A、长征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是( )A、由于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B、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C、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D、四大家族控制了金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其寓意是(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②五四运动③红军长征④南昌起义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一位美国记者赞叹到“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
”他说的“伟大奇迹”是指( )A、秋收起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井冈山会师【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五、六单元)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民党一大:1944年1月,在广州召开。
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二、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三、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四、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五、创建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以赣南、闽西军根据地面积最大。
六、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七、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八、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8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汇编第五单元:从国共合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战场与对象:湖南、湖北。
吴佩孚3、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4.英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5、战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6、工农运动: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7、北伐军能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根本原因: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2)北伐师出有名,属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军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的作用;(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6)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叛变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虎门销烟的时间:19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列强侵华的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
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1851-1864年)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第三课收复新疆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的目的:通过支持阿古柏控制新疆。
阿古柏成了一仆二主的傀儡。
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喀什噶尔,1871年,俄国占领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六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924年1月,孙中山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A.成立同盟会B.发起护国战争C.领导辛亥革命D.推动国共合作2.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从中国政坛上消失了。
这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3.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内发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所谓的“清党”,明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B.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大肆屠杀C.国民党实行“清共”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1927年,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汀泗桥战役C.秋收起义D.三湾改编5.下图展示了1928年4月朱德等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的情景。
他们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南昌B.遵义C.古田D.井冈山6.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
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相符合的是()A.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D.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7.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理解正确的是()A.改变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B.抛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放弃了中央苏区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D.扭转了不正确的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8.红军在长征中通过粉刷、木刻、石刻、手写等多种手段,制作和书写诸多口号,号召群众团结抗战,并身体力行地将党的方针政策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