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21
心理学通史叶浩生
《心理学通史》是由叶浩生教授撰写的一本心理学专业著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心理学通史》首先从古代哲学思想开始,探讨了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理解。
然后,书中详细介绍了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不同学派和理论的发展和争论。
叶浩生教授在《心理学通史》中还对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设计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科学研究在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分析了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以及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神经科学、生物学、哲学等。
通过对多个学派和理论的全面介绍,叶浩生教授展现了心理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心理学发展历史和理论的视角。
总之,《心理学通史》是一本系统全面地介绍心理学发展历程和理论的著作,对于心理学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籍。
绪论●心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
以罗伯特·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史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原子论学派:德谟克里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质料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容,形式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动力表示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力量,而目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目标状态或缘由)●亚里士多德的记忆观。
从日常观察入手,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
并且,人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方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回忆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人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
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心身关系问题:一元或二元●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立)●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心理整体特性)●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一的争论有什么意义?一,巩固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3, 13(10), 4371-4378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3.1310551心理学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甘甜*,郑燕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23年8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实践路径。
以《心理学史》课程为例,通过对40名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开展一个学期的思政教学,在课程内容上挖掘西方心理学思政元素、补充中国心理学的思政案例,采用显隐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心理学史的课堂教学,并采用定量方法检验思政教学的效果。
结果显示,思政教学组的学生在思政相关教学效果评价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得到较高满意度。
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心理学专业教学思政提供支撑,其建设思路和模式还能为其他学科发展史类课程提供重要参考,以促进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改效果评价,心理学史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for History ofPsychology CoursesTian Gan*, Yan Zheng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Aug. 9th, 2023; accepted: Oct. 7th, 2023; published: Oct. 18th, 2023Abstract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actical approach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disciplines’ histories in university. Taking the course “History of Psychology” as an ex-ample, 40 undergraduates of Applied Psychology were taugh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通讯作者。
心理学史参考书目1.赫根汉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霍瑟萨尔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瓦伊尼,金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观点与背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8。
4.N. W. Smith著,郭本禹等译:《当代心理学体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古德温著,郭本禹等译:《现代心理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叶浩生主编:《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高觉敷主编:《近代西方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8.车文博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舒尔兹等著,叶浩生译:《现代心理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0.高觉敷主编:《西方心理学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11.K. Pawlik & M. R. Rosenzweig主编,张厚粲主译:《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
13.波林著,高觉敷译,《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
14.黎黑著,李维译,《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5.郭本禹主编,《外国心理学经典人物及其理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16.杨鑫辉主编:《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共5卷。
第一卷“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杨鑫辉主编,朱永新,邹大炎副主编第二卷“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杨鑫辉,赵莉如主编第三卷“外国心理学思想史”,杨韶刚主编第四卷“外国心理学流派(上)”,郭本禹主编第五卷“外国心理学流派(下)”,龚浩然主编17.郭本禹主编: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共13本:《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方双虎主编《心灵的适应——机能心理学》,高申春主编《行为的调控——行为主义心理学》,郭本禹,修巧燕主编《智慧的发生——皮亚杰学派心理学》,丁芳主编《心理的模拟——认知心理学》,贾林祥主编《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郭本禹,崔光辉,陈巍主编《经验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学》,王鹏主编《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上)》,郭本禹主编《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下)》,王国芳主编《现象的沉思——现象学心理学》,崔光辉主编《人性的彰显——人本主义心理学》,杨韶刚主编《理性的消解——后现代心理学》,高峰强主编《文化的诠释——维果茨基学派心理学》,王光荣主编18.湖北教育出版社“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2001,共15本:《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彭运石著《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葛鲁嘉,陈若莉著《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熊哲宏著《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刘翔平著《放射智慧之光——布鲁纳的认知与教育心理学》,张爱卿著《从行为研究到社会改造——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乐国安著《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常若松著《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弗罗姆的人本精神分析》,郭永玉著《破解“智慧胚胎学”之谜——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李其维著《寻找存在的真谛——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杨韶刚著《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江光荣著《架设人与计算机的桥梁一西蒙的认知与管理心理学》,朱新明,李亦菲著《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高申春著《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申荷永著《行为奥秘透视――华生的行为主义》,高峰强,秦金亮著19.叶浩生主编:“心理学新进展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共11本。
学习指南一、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学生试讲、主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二、讨论和答疑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与答疑可以在心理学史”课程在线答疑系统和在线讨论系统中进行互动。
三、作业提交和自测学生可以心理学史”课程在线作业提交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进行作业提交和进行试题测试,教师在作业提交系统进行作业批改。
四、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郭本禹主编,《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主要参考资料(学生可从中选择三本左右):郭本禹主编,崔光辉、王云强副主编,《<西方心理学史>配套光盘》,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郭本禹主编,崔光辉、王云强副主编,《<西方心理学史>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叶浩生主编,郭本禹、彭运石、杨韶刚副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杨鑫辉主编、叶浩生、郭本禹副主编,心理学通史(5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汪凤炎著,《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波林著,高觉敷译,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赫根汉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史密斯,郭本禹等译,《当代心理学体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詹姆斯·古德温,郭本禹等译,《现代心理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韦恩·瓦伊尼等,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观点与背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9年版。
维戴·霍瑟萨尔,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版。
詹姆斯·布伦南,郭本禹等,《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上海2011年版。
D. P. Schultz & S.E.Schultz(2011). A History of Modern Psychology(10ed).CengageLearning.B. R. Hergenhahn &T. Henley(2013).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Psycholo gy(7ed).Cengage Learning.五、考评方式本课程的成绩评定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平时成绩和期中考查体现过程评价,期末成绩体现结果评价。
第1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课后习题和详解1.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有何重要意义?答:(1)学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
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
(2)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掌握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如果没有理论思维,仅凭经验实证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心理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的训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仅仅懂得方法和技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选择研究的课题和分析研究的结果方面就会产生极大的困难。
(3)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
2.试简述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九大范畴的基本含义。
答:(1)人贵论人贵论是万物以人为贵的思想理论。
它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定胜天”。
人贵论有四种学说:①得气说;②智慧说;③道德说;④能劳动、直立、语言说。
(2)形神论形神论即心身论,是说明心和身、心理和生理关系问题的思想理论。
(3)心物论心物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心理和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思想理论。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心物论思想认为“物”决定着“心”,客观事物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但不同思想家的具体提法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①“遇物而能貌之”说;②“精合感应”说;③“感而后应”和“感而后知”说;④“物至神应,应与物接”说;⑤“内外之合”说;⑥“在外之资”、“缘外而起”说。
(4)性习论性习论是关于人的生性与习性关系的思想理论,它跟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问题有密切联系。
第1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课后习题和详解1.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有何重要意义?答:(1)学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
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
(2)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掌握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如果没有理论思维,仅凭经验实证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心理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的训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仅仅懂得方法和技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选择研究的课题和分析研究的结果方面就会产生极大的困难。
(3)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
2.试简述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九大范畴的基本含义。
答:(1)人贵论人贵论是万物以人为贵的思想理论。
它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定胜天”。
人贵论有四种学说:①得气说;②智慧说;③道德说;④能劳动、直立、语言说。
(2)形神论形神论即心身论,是说明心和身、心理和生理关系问题的思想理论。
(3)心物论心物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心理和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思想理论。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心物论思想认为“物”决定着“心”,客观事物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但不同思想家的具体提法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①“遇物而能貌之”说;②“精合感应”说;③“感而后应”和“感而后知”说;④“物至神应,应与物接”说;⑤“内外之合”说;⑥“在外之资”、“缘外而起”说。
(4)性习论性习论是关于人的生性与习性关系的思想理论,它跟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问题有密切联系。
西方心理学史教案━━━━━━━━━━━━━━━━━━━━━━━━━━━━━━━━━━━━━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大的思想渊源,一是哲学;二是科学亦即医学、生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在1879年科学的心理学独立之前,有关心理学问题的阐述主要是由哲学家来完成的。
哲学的认识论同心理学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许多哲学家在阐发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对心理学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哲学心理学”,以便同科学的实验心理学相区别。
(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在使用“哲学心理学”这一标签时,往往带有贬低的含义。
因为哲学心理学是思辩的、抽象的,是一种纯理论的推测,是"扶手椅上的心理学",缺乏实验的基础。
实际上,科学心理学也离不开思辩和理论的推测,同时,哲学心理学尽管没有实验,但也有经验的支持。
哲学同科学的关系:融合---分离---整体化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他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感性世界和理念世界感性世界: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和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理念世界:先于感性世界和独立于感性世界而存在的一个“概念”的世界,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变化的,转瞬即逝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
真实的东西应该是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理念。
理念来源于理念世界,它独立于具体事物和人的心理之外,比具体事物更实在、更真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具体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不能明确表达其意义。
例如,个别的人与一般的人即人的理念的关系。
既然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个别事物都是不真实的,那么我们的感官知觉就不可能是真实可靠的,例如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感觉,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对象也会有不同感觉,这说明感官知觉不可靠,所得到的知识不真实。
真实的知识应该来源于理念世界,亦即依靠理性得到的知识。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笔记(完整版)叶浩生主编注:全二十章,非网上一般的只有九章内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
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一)概述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
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1、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绪论一、研究心理学史的意义(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1.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它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
2.心理学史对于心理学系学生来说,是把握当代心理学全貌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从历史进程中发现心理学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这是克服心理学的分裂困境,实现心理学统一的必要途径。
(二)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是不可缺少的,而实践证明心理学史的学习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为在学习心理学史的时候,我们通过对心理学史上的理论体系的分析,通过对心理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论证观点的考察,通过对心理学流派来龙去脉的梳理,必然使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培养出较高的理论素养。
(三)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
二、心理学的历史观(一)库恩的范式理论1.范式的基本含义(1)从心理方面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的共同态度和信念。
(2)从理论方法上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
库恩认为,范式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标志。
2.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依据“范式”概念,库恩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1)前科学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范式还没有形成,学科内部学派林立。
依据库恩的观点,心理学目前就处在这一阶段。
(2)规范科学时期。
稳定的科学范式开始形成。
大部分科学家依据范式进行研究,对共同的范式坚信不疑。
(3)反常与危机时期。
当与范式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出现时,科学家对于范式的信心逐渐动摇,产生了分歧和混乱,学科由此丧失了共同的研究基础。
绪论●心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
以罗伯特·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史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原子论学派:德谟克里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质料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内容,形式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动力表示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力量,而目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目标状态或缘由)●亚里士多德的记忆观。
从日常观察入手,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
并且,人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方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回忆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人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
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心身关系问题:一元或二元●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立)●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心理整体特性)●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一的争论有什么意义?一,巩固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
二,所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研究方法。
三,推动了感觉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理性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陆宰(德)第二章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冯特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在《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一书中第一次阐述了他关于实验心理学的主张,主张建立一门实验的和社会的心理学,并在此书中首次提出了“实验心理学”一词。
并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被认为是新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在《心理学大纲》第一次提出“感情三维度说”。
感情三维度说: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冯特认为意识可以被分解为最基本的单位,即心理元素。
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感情。
●对冯特的评价:贡献:1.冯特的最大贡献是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2.冯特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3.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历史局限:1.理论体系庞杂混乱;2.以经验取代客观事实,具有唯心主义倾向;3.无法摆脱实验法与直接经验之间的矛盾,最后只保留了内省法,并将内省法置于更重要的地位;4.具有元素主义倾向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趋于稳定的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这表明了遗忘量与时间量之间是函数关系,遗忘量是时间的函数。
(艾宾浩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三章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詹姆斯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意识流学说是詹姆斯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之一。
意识具有以下特征:意识是私人的、是变动不居的、具有认识的(cognitive)特性、具有选择性。
●意识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关系性。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心理学思想:(1)动物和人类心理学的连续性(2)心理适应机能。
机能主义吸收进化论“适者生存”的观点,将生物适应性转换成心理适应性。
(3)行为选择。
根据进化论“优胜劣汰”的原则,机能主义提出了依据结果选择行为的模式,如桑代克的效果律。
(4)个别差异。
进化论的启示使个体差异研究逐渐成为机能主义的研究领域之一。
●高尔顿是“差异心理学之父”,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
发明和设计了许多心理实验、问卷以及测量仪器和工具,将双生子比较法和统计技术引入心理学研究,显示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功能,并使个体差异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芝加哥大学机能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和卡尔(P85)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哥伦比亚大学代表人物有桑代克、伍德沃斯(P89)●桑代克三条学习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第四、五章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背景1.行为主义是在当时美国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社会政治改良要求下产生的;2.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的反映;3.行为主义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
二、哲学背景(一)机械唯物主义1.作为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总结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将生物体视为机器;2.笛卡尔、拉·美特利的观点;3.华生:“人也是机器,受刺激—反应规律的制约”。
(二)实证主义✓基本原则:“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孔德)✓“整个行为主义精神是实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行为主义乃是实证主义的心理学”(黎黑)(三)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一种强调行为、实践和生活的哲学,其要点是立足于现实生活,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华生把人的行为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把有效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目的三、神经生理学背景(一)谢切诺夫的研究(1829-1905)1.俄国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自然科学流派的奠基人;2.心理学研究也应该采用生理学的客观方法;3.反射不仅是动物活动的方式,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方式;4.发现中枢抑制现象;5.1863年《脑的反射》:为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巴甫洛夫的研究1.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2.由神学转向生理学3.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研究4.假饲——条件反射(诺贝尔奖)5.第二信号系统学说(三)别赫切列夫(1857-1927)1.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病理学家、精神病学家2.1885年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生理学实验室3.提出“客观心理学”思想,认为不仅应把心理理解为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要理解为客观的东西,理解为脑的物质过程。
四、心理学背景——内部矛盾(一)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1.学术上的纷争+实践上的无能+社会的不满2.麦独孤:第一次将心理学界定为行为科学3.1910年年会后,美国心理学反思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定义4.华生:顺应心理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二)动物心理学的发展1.摩尔根:动物心理学研究新观点——吝啬律2.洛布:向性学说3.桑代克:客观的机械学习理论4.8所大学建立了动物心理学实验室(三)机能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华生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
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华生):1.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行为是可以外部公开观察的有机体的反应;3.行为完全独立于与意识的关系,应该根据行为自身的特征来研究行为;4.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应该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社会实验法●华生认为:意识经验不是情绪行为的必要构成因素,情绪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身体反应。
华生认为婴儿有三种内在的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亲爱,而且每种情绪都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中介变量(124页)托尔曼认为介于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与有机体作出的行为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这种介于环境和可外部观察的行为反应之间且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过程称为中介变量。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斯金纳)研究对象及任务:斯金纳把行为本身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其任务就是要对行为进行直接的、描述性的研究(发现和描述行为的规律)。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书上147页)(一)贡献1.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概念,并以高度精确的实验技术精心构筑理论体系,建立了一门真正的行为科学。
2.对推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使心理学走向社会事务和社会实际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局限1.忽视理论研究2.实验研究范围太窄,忽视行为的很多方面3.环境决定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149页)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问:注意过程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答:榜样、观察者、示范事件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3、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概念-匹配过程)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环境、行为、及个人的内在因素相互影响、交互决定。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一)整体论的传统思想: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构成的全体要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二)社会背景:新崛起的德国的意识形态是强调统一和主观能动,加强对整体的研究(三)哲学理论背景:康德的先验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四)科学背景:物理学中的“场论”(五)心理学背景:马赫:反元素主义的见解;形质学派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59页)(一)马克斯·惠特海默(1880-1943):(二)沃尔夫冈·苛勒(1887-1967):(三)库特·考夫卡(1886-1941):●格式塔研究方法:(一)整体观察法(二)实验现象学方法1、实验现象学以归纳为主要研究手段2、实验现象学不追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于建构现象场并发现现象场的意义3、主要以文字描述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4、主试必须悬置自己的先知先见且不作任何推论或解释。
5、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并不严格操控被试或实验对象●突现论(似动现象):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是指先后呈现的原本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时差60毫秒)被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p163—168●知觉组织原则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2、接近或邻近原则:3、相似原则:4、封闭的原则:5、好图形的原则:6、共方向原则:7、简单性原则:8、连续性原则:●学习理论1)顿悟说:苛勒主要进行了与猩猩解决复杂问题相关的迂回问题、直接和间接利用现成工具、创造一种新工具、建筑问题的研究顿悟的四个特点:①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②具有突发性③质变的产生有时需要前期尝试错误④可迁移✧迁移理论✓桑代克认为迁移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境存在着共同要素✓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拓扑心理学●心理动力场勒温认为心理场就是由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包括一个人已有生活的全部和对将来生活的预期,随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在数量和类型上不断丰富和扩展(p173—176)●行为动机勒温提出了以需要为动力的动机体系,主要包括需要、紧张、效价、矢量、障碍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