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脱毒组培苗生产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4
生物技术红颜草莓茎尖组培脱毒苗技术研究陈怀勐 高 丽 路 河 陈明远 张 雷 (北京金六环农业园,北京 102200 )摘 要为解决草莓的病毒病,进行草莓茎尖脱毒组培技术试验。
北京金六环农业园2009年从日本引入试验用红颜草莓在北京金六环农业园组培室进行组培。
取2.0~3.0 cm长的健壮草莓苗匍匐茎顶芽,灭菌、消毒后进行热处理、灭菌消毒处理,茎尖初代培养后进行继代培养,达到第5代后再生根培养20~35 d,然后进行草莓苗的驯化及移栽。
结果显示:生根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IAA、IBA或NAA,可以大大提高诱导生根的速度和生根率,作用效果NAA>IBA>IAA。
采用本研究方法获得的脱毒草莓苗进行大规模生产种植,草莓产量达3 500 kg/667 m2。
关键词草莓;茎尖组培;脱毒苗技术中图分类号 S 668.4文献标志码 AStudies of Stem Tip Culture of Strawberry Virus-free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Chen Huaimeng Gao Li Lu He Chen Mingyuan Zhang LeiAbstract For a settlement of several virus diseases of strawberry and a set of stem strawberries virus-free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Hongyan strawberry were from japan by us to test in Beijing Jinliuhuan agricultural gardens in 2009. From 2.0~3.0 cm long and healthy seedlings stem strawberries, disinfection an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recover after treatment with stem the generation after a training and tsugiyo, to the fifth generation to take root for 20~35 d, and strawberry the alpha and trans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ot in the media to IAA、IBAor NAA that can vastly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roots, effect was naa >iba>iaa, adopt this method of strawberries in mass production of seedlings virus-free grow strawberries output up to 3 500 kg per 667 m2.Keywords strawberry; stem tip culture; virus-free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草莓茎尖组培脱毒苗技术属于组培育苗技术领域,涉及红颜草莓茎尖组培专用培养基及其生产脱毒苗的方法。
草莓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你们爱吃草莓吗?那红红的、甜甜的草莓,咬一口满是香甜的果汁,可美味啦。
可是你们知道吗,要种出这么好吃的草莓,有一种很特别的种苗叫草莓脱毒种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它的繁育技术。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要有脱毒种苗呢。
就像我们人会生病一样,草莓也会生病。
有些病毒会让草莓长得小小的,结的果实也不好吃。
有个爷爷,他种了一大片草莓,可是他发现那些草莓越来越小,而且很多都长了奇怪的斑点,他以为是自己照顾得不好。
后来才知道是草莓感染了病毒。
那怎么得到脱毒种苗呢?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
首先要找到健康的草莓母株,就像在一群小朋友里找到最健康、最活泼的那个小伙伴一样。
这个母株要没有被病毒感染,要长得特别强壮。
比如说,茎要粗粗的,叶子要绿绿的,看起来就充满生机。
然后呢,要把这个母株的一部分,就像从一棵大树上剪下一根小树枝那样,取一小段茎尖。
这个茎尖可神奇了,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宝藏,里面可能藏着没有病毒的细胞。
把这个茎尖放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屋,里面有适合它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环境。
在这个魔法屋里,茎尖会慢慢长大,会长出根和新的叶子。
这时候就像看着一颗小种子慢慢发芽,一点点变成小幼苗,特别有趣。
不过这个过程要很小心,温度啊、光照啊都要刚刚好。
就像我们照顾小宠物一样,冷了不行,热了也不行,光照太强或者太弱都不好。
等小幼苗长大了一些,就可以把它移栽到小盆子里啦。
这就像给小朋友换了一个更大的房间,可以让它有更多的空间生长。
这个小盆子里面的土也要很有营养,就像我们吃的饭要营养丰富一样。
慢慢地,这些小幼苗会长成大的草莓苗,这个时候它们就可以被种到田地里啦。
种到田地里之后,它们会长出好多好多的草莓。
这些草莓因为是脱毒种苗长出来的,所以会长得又大又甜。
草莓茎尖组培脱毒和种苗三级繁育体系的建立花秀凤1 陈 铣1 许 玲2(1福建省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6-07-18 作者简介:花秀凤(1973-),女,农艺师,从事蔬菜育种与推广研究 草莓常通过无性繁殖为生产提供种苗,而长期使用无性繁殖种苗易使品种退化,病毒感染严重,抗病力减弱,产量、质量、效益锐减,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培养(简称组培)技术是草莓脱除病毒的一种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专家证明,草莓脱毒苗生长势强,抗病力提高,大果率增加,能增产30%~80%。
为此,福建省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进行草莓茎尖组培脱毒研究。
经过3年的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草莓脱毒苗三级繁育体系,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总结如下:1 原原种的获得111 培养基的配制草莓茎尖组织培养需要配制2种培养基:Ⅰ,诱导分化和继代增殖培养基MS +6BA 1mg/L +NAA 011mg/L +3%蔗糖+017%琼脂;Ⅱ,壮苗生根培养基MS +115%蔗糖+017%琼脂。
112 接种母株的选择与处理选取生长健壮、能充分表现本品种优良性状的植株为母株。
为了避免因材料带菌而产生污染,须对母株进行杀菌,每周用500倍甲基托布津处理1次。
113 接种、增殖、生根培养5~6月取刚抽生的匍匐茎茎尖约1c m ,用流水冲洗015h,然后在75%酒精中浸泡1m in,再用2%次氯酸钠消毒10m in,无菌水冲洗3遍,在超净工作台上逐层剥去顶芽外面的叶片,用解剖刀切下带一个叶原基(长012~013mm )的生长点,立即接种于培养基Ⅰ上进行光培养。
2个月后愈伤组织周围长满丛生芽,把芽逐个切下,每瓶放5~6个芽继续增殖,每25d 可增殖1代(约5倍),一般增殖3代(约125倍)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数量。
然后转入培养基Ⅱ进行生根培养。
一个月后根长2~5c m 时即可出瓶移栽。
“赤颜”草莓脱毒苗增殖的研究[目的] 对“赤颜”草莓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保证。
[方法]以“赤颜”草莓匍匐茎尖为试验材料,对适宜其增殖的主要因素:培养基种类、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及浓度、糖源种类及浓度、光照强度进行研究。
[结果]MS 培养基是适合“赤颜”草莓组培苗增殖的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素为BA 1.2 mg/L (附加NAA 0.10 mg/L)时植株鲜重、干重、增殖系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59 g、0.221 g、12.4;30 g/L的蔗糖、1 600 lx的光照强度最适合“赤颜”草莓组培苗的增殖。
[结论] 适合“赤颜”草莓增殖的培养基为MS+BA 1.2 mg/L+NAA 0.04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光照强度1 600 lx。
标签:脱毒;培养基;细胞分裂素;糖源;增殖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又叫洋莓、红莓,是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园艺学上将其归为浆果类[1]。
草莓色泽鲜艳,果肉香嫩多汁,无果皮,可食部分高达98%,果实酸甜可口,有机酸和维生素含量居水果之首[2]。
草莓具有栽培简单、管理方便、产量高、适应性广、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种经济价值和栽培价值较高的天然高档食品[3-6]。
我国草莓在育苗生产上通常采用无性繁殖,但繁殖系数小,新茎分枝繁殖苗质量差,病毒病发生严重,植株长势弱,品种退化,果实变小,畸形果多,经济产量明显降低;草莓属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繁殖,实生苗间个体变异大,难以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7-8]。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既可以有效脱除病毒,快速繁殖草莓苗,又可以改善草莓品质、提高草莓产量[9]。
该试验草莓引自日本,结果早、成熟快、产量高,但植株价格昂贵,笔者对其组培快繁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保证。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采自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的草莓新生匍匐茎。
草莓栽培技术(十一)草莓脱毒苗繁育草莓组培苗在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自繁苗,可比自繁苗增产30%以上。
目前,草莓茎尖组培脱毒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草莓生产上应推广采用工序简单、易掌握、生产成本低的组织培养手段进行草莓组培脱毒苗的规模化生产。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01、匍匐茎的选择与消毒3-5月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上采集处于抽生盛期的草莓匍匐茎,将匍匐茎用纱布包好,用流水冲洗30min以上,然后用70%酒精消毒30s,再用0.1%升汞消毒6~8min,最后用无菌水漂洗干净并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包好后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待用。
02、茎尖脱毒在超净工作台解剖镜下剥取0.2mm大小的茎尖生长点,切下后立即放置于诱导培养基上(MS培养基+0.3~0.5mg/L 6-BA+0.05mg/L GA+0.01mg/L IBA+3%蔗糖30g,pH值5.8)。
将接好的苗放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5±1℃,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2000lx),经过2~3个月即可长成。
03、病毒检测待组培瓶苗长至2~4cm高时,切取叶片提取RNA或DNA,利用PCR法检测病毒。
去除带病毒的幼苗,将无病毒幼苗继续利用诱导培养基进行培养或扩繁,在定植前15~20d用3/4MS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当幼苗长出3~5条根时进行驯化移栽。
04、定植苗床的准备使用无土育苗基质,要求基质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透气性好,pH值5.5~6.5。
多次使用过的基质必须灭菌。
一般将2~3种基质混合后使用,如将草炭、蛭石按体积比2∶1或将草炭、珍珠岩按体积比3∶1混合后使用,并用普力克1000倍液浇透,以杀死基质中残存的病原菌。
在苗床上铺设加温线,然后将基质铺为10cm厚。
用竹竿或钢管做好小拱棚,除用于保温保湿外,还可搭设遮阳网用于遮阳。
在小拱棚外的塑料大棚或温室两边加上防虫网,以防止蚜虫和叶蝉等病毒介体传毒。
草莓组培脱毒技术的分析与应用研究作者:庄莹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4期福建由于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而且全年雨水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是草莓种植的理想区域。
因此,福建的草莓种植范围广、种类多。
但由于受到病毒的影响,果农生产中的草莓有可能出现滞销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详细的介绍草莓的组培脱毒技术,并对草莓的育苗过程进行分析,以促进果农快速繁殖并培育出大量的优质草莓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增加收益。
1 草莓组培脱毒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1.1 材料准备与实验过程1.1.1 组织培养基的准备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利用其匍匐茎分株繁殖,所以采用草莓茎芽作为培养材料。
用于草莓组培脱毒技术的材料选择福建的主要栽培品种的法兰地等作为供试材料,并在初夏时节的晴天午后选出生长茂盛、匍匐茎粗实,且经检验没有病虫害侵蚀的长势良好的草莓株苗作为外植体,保留6厘米左右的长度,置于塑料袋中冷藏后备用。
用草莓茎培养株苗进行诱导分化的基本的组织培养基为MS,并在此基础上加入6-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6.5g/l,PH值保持在5.8~6.0之间,让草莓茎在灭菌后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1.1.2 外植体材料的消毒处理草莓株苗选好后,为防止日后的病毒感染,要对叶苗进行严格的清洗,先用流动的自来水反复清洗茎芽,沥干水分,进行消毒灭菌。
首先要将匍匐茎顶部的大叶子去掉,在浓度为75%的酒精中浸泡30秒后,再放入5~10%次氯酸钠溶液中15~30秒,做消毒处理,最后用无菌水(装几瓶清水置于高压锅内在120℃、100 132.5pa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灭菌15分钟左右,可生成无菌水)进行反复冲洗5次以上即可。
1.1.3 草莓幼苗的诱导、分化及繁殖运用专业的双筒解剖镜先将被消毒过的草莓株苗的叶子从外面一层一层的进行剥掉,直至露出全部的顶部半圆组织为止。
草莓组培脱毒技术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摘要草莓在生产中极容易退化,累积大量病毒,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详细介绍了草莓的组培脱毒技术以及草莓从瓶苗到生产用苗的炼苗驯化过程,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高产的草莓原原种种苗。
关键词草莓;组培脱毒;生产应用近些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能快速繁殖并培育出优良草莓品种。
经过大量的科学试验,总结出草莓的组培苗生产、驯化和移栽等一系列技术,不仅能快速培养出大量脱毒苗,而且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试验准备(1)材料。
以江苏省盱眙三河农场主要栽培的丰香、溢香、幸香等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繁殖育苗试验。
(2)取材。
5~6月晴天下午选取生长健壮、匍匐茎充实、尖端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取其匍匐茎前端部分6cm左右,置于黑色塑料袋中,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3)培养基配置。
用于草莓茎尖培养诱导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6-BA 0.5mg/L、NAA 0.2mg/L、蔗糖30g/L、琼脂粉6.5g/L、pH值5.8~6.0。
在草莓茎尖的扩大繁殖阶段,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 0.5mg/L、NAA 0.01mg/L。
扩大繁殖主要是将丛生苗分块即每5~7株切成1块,转入继代培养基。
在转苗过程中,去掉原生叶片有利于新苗分化,在扩大繁殖中随时清除愈伤组织,有利于新苗增值和生长。
诱导生根培养基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IBA。
试验表明:以IBA 0.1mg/L的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100%,平均根条数为2.4条;不加IBA及IBA浓度超过0.2mg/L,多数苗都是先于苗基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随后在愈伤组织上分化生根,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
(4)无菌水准备。
烧制培养基的同时,装几瓶清水置于高压锅内于120℃、10 132.5Pa下灭菌15min左右。
2组培脱毒关键技术(1)消毒。
将匍匐茎切至2cm大小,置于流动的清水中冲洗4~6h,接着放在75%酒精中浸泡30s左右,不宜过长;否则会杀死茎尖组织,大大降低成活率。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草莓是一种人们非常喜爱的水果,其甜美可口的口感让人无法抗拒。
随着环境污染和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草莓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由于草莓表面常常沾有各种农药残留和细菌,这些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物质需要被有效去除。
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的草莓脱毒方法传统的草莓脱毒方法主要包括水洗、漂洗和化学脱毒等方法。
水洗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是草莓的表面往往有许多微小的凹陷,水洗很难将其中的农药残留和细菌去除干净。
漂洗则是利用漂白水或其他化学药剂对草莓进行处理,虽然可以去除一部分农药残留和细菌,但是漂洗剂残留和对草莓口感的影响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化学脱毒则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草莓进行浸泡或喷洒,虽然可以去除大部分的农药残留和细菌,但是化学药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成为了一个隐患。
传统的草莓脱毒方法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二、生物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生物脱毒技术成为了草莓脱毒的研究热点。
生物脱毒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酶类对草莓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农药残留和细菌。
与传统的化学脱毒方法相比,生物脱毒技术具有环保、安全、无残留物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1. 微生物脱毒技术利用微生物对草莓进行腐解和降解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脱毒技术。
研究表明,某些细菌和真菌具有分解农药的能力,可以将草莓中的农药降解成无毒物质。
青霉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草莓脱毒领域。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草莓中的农药残留,同时对草莓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 酶类脱毒技术除了微生物之外,酶类也被广泛应用于草莓脱毒领域。
酶类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催化剂,可以高效地降解草莓中的农药残留和细菌。
目前,已经有许多酶类被发现具有脱毒作用,如过氧化物酶、脱氢酶等。
这些酶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高效地去除草莓中的有害物质,而且对草莓本身没有明显的影响。
草莓脱毒苗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草莓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由于草莓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的感染,导致草莓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草莓产业的发展。
因此,对草莓进行脱毒处理,消除病毒感染,提高草莓的生长势和产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草莓脱毒苗的可行性,通过实验验证脱毒处理对草莓生长势和产量的影响,为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1. 草莓病毒感染的现状及影响分析2. 不同脱毒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3. 草莓脱毒苗的生长势和产量观察4. 草莓脱毒苗的经济效益评价四、研究方法1. 采集草莓病毒感染苗木,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病毒种类和感染程度。
2. 设计不同脱毒处理方法的试验方案,分别采用热处理、药物处理和快速繁殖等方法。
3.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草莓脱毒苗和对照组草莓苗木,观察生长势和产量。
4.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不同脱毒处理方法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五、研究成果1.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脱毒处理方法对草莓生长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药物处理效果最好。
2. 草莓脱毒苗的生长势和产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济效益显著。
3. 草莓脱毒苗的种植可行性较高,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六、结论与建议1. 草莓脱毒苗的种植对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 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脱毒处理方法。
3.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草莓脱毒苗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研究报告,我们得出草莓脱毒苗的可行性研究结论,为草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有助于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增强我国草莓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1 草莓脱毒苗概述
草莓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之一,品种上有不同的选择。
然而在种植
草莓时,病毒是极难避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草莓脱毒苗技
术应运而生。
2 草莓脱毒苗的原理
草莓脱毒苗是以植物白化病毒或其它草莓病毒作为污染源,获得
的参考对照苗为基础,通过进行无菌培养及药物处理、抑制、消毒等
多项技术,获得毒素完全清除的健康常规苗。
3 草莓脱毒苗的优点
草莓脱毒苗和传统草莓苗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草莓脱毒苗生长快,移栽后生长周期也比传统草莓苗短。
草莓脱毒苗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比
传统草莓苗更低,也更适宜人工培育。
在种植季节富有市场倾向或流
行趋势某特定草莓品种,草莓脱毒苗可以确保大批量且高质量地进行
生产。
4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需要进行无菌技术,确保生产的苗不受任何细
菌感染。
草莓的组织培养和无菌苗获得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草莓繁殖和
脱毒苗的产生。
有两种主要的草莓无菌繁殖方法:第一,草莓茎尖经
化学处理后进行无菌培养,新株的形成经两个月左右时间;第二,草莓叶片经抗生素处理后进行切片培养,初步体系管理可另立新苗。
草莓脱毒苗的田间移植有生长适应期,有利于图谋在线运(苗期60-90天),并获得了果实产量的显著提高效果,获得的健康常规苗无需进行特别的防护管理,成年期果实品质也相应提升,草莓繁殖和脱毒苗的培育技术因此具备很大的发展前景。
组培中心草莓繁苗技术方案目录1、草莓脱毒种苗简述 (2)2、草莓组培技术流程: (3)3、草莓组培苗的驯化: (5)4、秋季9月下旬定植日光温室草莓种苗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8)5、春季3月中下旬定植露地草莓的注意事项: (10)1、草莓脱毒种苗简述草莓是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植物矮小呈丛装生长,植株高约20-30cm,短缩的茎上密集的着生叶片,并抽生花絮和匍匐茎,下部生根。
草莓的营养器官有根、缩短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匍匐茎等。
传统方法繁殖草莓种苗经多代营养繁殖的植株中的毒素就会逐年增加,表现为植株变矮、果实变小、口感变差、畸形果实比例增加等,引起果实品质下降,草莓品种种性退化,从而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
组织培养的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无毒等特点,且组织培养苗生长性状优于常规繁殖方式,降低了染病率,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草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创造的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能调动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为果农增收,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为草莓组培脱毒种苗三级育苗流程图,经查阅文献和询问专业技术人员,草莓脱毒种苗继代培养一般不能超过4代,否则可能会导致后代的变异,并且出瓶驯化的第一代种苗为原原种,不能直接当做生产种用,需要经过一次试种,并观察原原种是否长势正常,取长势正常的原原种上生长的原种作为母本进行栽培种的扩繁。
2、草莓组培技术流程:2.1 外植体选择选取6月份刚扎根的匍匐茎苗,并在无菌条件下剥取茎尖生长点0.3-0.5毫米作为外植体。
2.2外植体预处理及灭菌将材料用洗洁精清洗后用吐温清洗之后在流动自来水中冲洗20-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秒左右,用无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后在0.1%升汞中消毒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分,剥取茎尖生长点0.3-0.5毫米作为外植体。
2.3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MS + 6-BA 0.2mg/L + IBA0.04mg/L增殖培养基:MS + 6-BA 0.3mg/L +IBA 0.06mg/L生根培养基:1/2MS + IBA 0.1mg/L以上培养基均加蔗糖3% ,琼脂0.65%,pH值5.8-6.0。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草莓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因其口感香甜,被广大消费者喜爱。
由于草莓生长在土壤中,容易受到农药残留的影响,草莓脱毒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关于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将对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 生物法脱毒技术生物法脱毒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酶类来降解农药残留的技术。
目前有研究表明,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以有效降解草莓中的农药残留。
研究人员通过将这些微生物引入到草莓种植的土壤中,使其与草莓根系共生,从而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成分,减少其对草莓的污染。
利用酶类对草莓进行处理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法脱毒技术。
酶类可以针对特定的农药成分进行降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脱毒的效果。
这种方法不但能够降解农药残留,还能保持草莓本身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
化学法脱毒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将草莓中的农药成分化学降解的技术。
目前有研究表明,利用一些特定的化学试剂可以有效降解草莓中的农药残留。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对不同类型的农药都具有一定的脱毒效果,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农药进行处理。
化学法脱毒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草莓本身的影响。
一些化学试剂可能会对草莓的口感和营养成分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法脱毒技术时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物理法脱毒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处理设备的要求较高。
一些物理手段需要专门的设备进行处理,成本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关于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不同的脱毒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如何、成本和投入产出比如何、对草莓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如何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1],在我国很多地方被广泛栽培,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草莓是一种以匍匐茎无性繁殖的作物,因长期种植,体内病毒逐年积累加重,病毒病发生严重[2]。
一旦草莓感染了病毒后,植株生长缓慢、叶皱缩、果实逐年变小、畸形、品质差,一般减产30%~80%[3],草莓病毒病已成为了草莓生产中的一大危害。
草莓病毒病,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好的药剂可用于防治。
培育无病毒母本苗,栽培无病毒苗木,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根本对策[4]。
目前世界上生产草莓无毒苗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茎尖培养法培育草莓无病毒苗[5]。
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国内已有很多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何欢乐等的研究结果[2]表明,最适宜的草莓脱毒法为改良热处理+茎尖培养法,即先将草莓匍匐茎放在40℃热水中处理4h,再剥取≤0.5mm 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脱毒效果良好;高山林[3]的研究结果表明,把切取的草莓芽洗净后经过高温短时间热处理,然后用茎尖培养法获得无病毒草莓苗;刘健等[6]的研究表明,经40~42℃高温处理草莓匍匐茎后再剥取茎尖,得到的试管苗能达到100%脱毒率;顾地周等[7]的研究表明,利用试管内高温处理(在温度35~50℃条件下,培养30~80d)结合茎尖脱毒的方法可以完全脱除草莓病毒,从而建立了草莓脱毒体系;覃兰英等[8]的研究表明,将草莓在35℃下热处理7d 后,逐步升温至38℃,在湿度40%~68%、光照度4000~5000lx 条件下热处理35d 后,将长出的新茎茎尖再行组培,可获得100%的脱毒苗;童尧明等[9]的研究表明,以草莓茎尖分生组织0.2~0.4mm 一次性培养出组培苗,出苗率83%~90%,脱毒率达100%;高遐虹、李梅[10]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草莓的茎尖2次脱毒法,对宝交早生等6个草莓品种的茎尖进行组培脱毒,经检测可全部脱除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和草莓皱缩病毒,茎尖2次脱毒法操作简便、易掌握,脱毒率达100%,分化率达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