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1)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3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绕着太阳旋转,同时自转着。
这两种运动都是地球运动的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哪些异同点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定义1. 自转: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2. 公转: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二、异同点1. 运动方式不同(1)自转: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做一次自转,即24小时完成一周。
(2)公转: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做一圈需要365.24天左右。
2. 轴线不同(1)自转:地球的轴线与黄道面倾斜23.5度,称为赤道面。
(2)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面倾斜23.5度,称为黄赤交角。
3. 影响因素不同(1)自转:影响因素主要是引力和惯性力。
由于惯性力使得物体沿直线运动,在旋转时会产生向外扩散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21公里。
(2)公转:影响因素主要是引力。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公转的基础,也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原因。
4. 影响效果不同(1)自转: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而四季变化则是由于地球轨道形状和倾斜角度变化导致的。
(2)公转:公转影响了地球上气候、季节等方面。
例如,在地球公转时,不同季节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导致了气温、降雨量等方面的差异。
5. 相互关系自转和公转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自转决定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而这些现象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公转决定了气候、季节等方面,也为人类农业、渔业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结论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有着不同的运动方式、轴线、影响因素和效果,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这些运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研究地球和宇宙的重要内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地球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星球,其独特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得地球具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生态和地理特征。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自转运动的造成是因为地球形成时初时速度的保持。
这种自转运动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球的自然时钟。
地球的自转运动带来了日出和日落的变化。
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照到地球一部分地区时,该地区进入白天,而其他地区则处于黑夜之中。
这种昼夜交替的变化,为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的节奏。
白天的阳光提供能量用于光合作用,夜晚的黑暗则提供了恢复和休息的机会。
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离心力。
地球的赤道部分比极地部分更远离地轴,因此赤道部分所受到的离心力较大。
这使地球呈现出类似椭圆形的形状,形成了地球的扁球体。
地球扁球体的形状也影响了地球上重力的分布和地球的地形。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25天。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而产生的。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由于地球的轨道形状接近椭圆,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在公转过程中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我们经历的是冬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我们则经历夏季。
这种公转运动导致了地球各地温度的变化,季节的交替。
地球的公转运动还导致了黄道与赤道的倾斜。
黄道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赤道则是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的交点。
由于地球的轨道倾斜,所以在公转过程中,阳光照射到地球的位置也有所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的不同地区在一年中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季节。
三、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这些运动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稳定的气候变化。
通过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上的气候得以呈现多样性,从而使得动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进行的运动,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包括:自转的方向、速度、时间制和造成的现象。
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这是因为地球从西向东自转所造成的地面上的天体运行轨迹为东西方向上的弯曲。
2.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的时间。
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约1667公里。
3.自转的时间制:地球自转的时间制通常采用24小时制,即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
每个小时再按60分,每分钟再按60秒计算时间。
4.造成的现象:地球自转造成了许多重要的现象,如天文学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即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同时自转也会造成地球产生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影响地球的重力分布和气候。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的知识点包括:公转的轨道、速度、时间制和产生的季节变化。
1.公转的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近似椭圆形。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最近时距离太阳约1.47亿公里,最远时约1.52亿公里。
2.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指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每单位时间所走过的距离。
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化,平均速度约每秒29.8公里。
3.公转的时间制:地球公转的时间制采用365天制,每隔四年会多加一天,即闰年。
所以平均每年365.25天。
4.产生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地轴与黄道的倾斜角度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
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形,所以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能量较高,温度较高,此时为夏季;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能量较低,温度较低,此时为冬季。
而南北半球由于在不同时间离太阳最近,所以季节是相反的。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的自然日和时间制度,造成了昼夜交替和离心力、科里奥利力等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产生了什么现象
很多在地理科目方面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对地球公转自转这单元的知识有所疑惑,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是什幺,基于这种自转和公转又产生了什幺现象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不同之处首先地球表面的点都在围绕着一根通过地心
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故被称为“公”转。
共同点是两者的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不同之处在于:自转的中心是地轴,产生了昼夜的交替而不是昼夜,还有就是地方时,意思也就是在每个地方看到的太阳日出时间都不一样。
公转的中心是太阳,由此产生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尤其以我们北半球为例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夏天白天明显长于冬天。
简单来说,地球自转一圈是23 小时56 分4 秒,公转一圈是365 天6 小时
9 分9 秒。
正因为地球自转才有了白天黑夜,正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才有了四季。
1 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1、昼夜更替现象;
2、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各种运动旋转现象;
3、东西部地区的时间差现象,生物作息规律现象。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1、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北寒、北温、热带、南温、南寒;2、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3、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4、天象位置的变化;生物生长规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