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及器官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4.51 MB
- 文档页数:52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一切有机体,除了最低级的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一节细胞动物的种类很多,体形结构千变万化,但是它们身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却是一样,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植物体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说细胞(cell)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一般比较微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通常以μm计算其大小。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一些鸟卵(不包括蛋清),直径可达几个cm。
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机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图1—1)。
游离的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如血细胞和卵;紧密连接的细胞有扁平、方形、柱形等;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多为纺锤形或纤维形;具有传导机能的神经细胞则为星形,多具长的突起。
细胞虽然形形色色,但是它们在形态结构与机能上又有共同的特征。
细胞的共同特征:在形态结构方面,一般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
少数单细胞有机体不具核膜(核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定区域),称为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如细菌、蓝藻。
具核膜的细胞就是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在机能方面:1.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
例如细胞能将化学键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等,以维持细胞各种生命活动;2.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3.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的复制,通过细胞分裂将细胞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细胞。
此外,还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等。
二、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形态和机能多种多样,化学成分也各有差别,但其组成元素是基本一致的。
在自然界存在的107种元素中,有24种是细胞中所具有的,也是生命所必需的。
在这24种中,有6种——碳(C)、氢(H)、氧(O)、氮(N)、磷(P)、硫(S)——对生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有机分子是由这6种元素构成的。
还有钙(Ca)、钾(K)、钠(Na)、氯(Cl)、镁(Mg)、铁(Fe)6种元素在细胞中虽然较少,但也是必需的。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体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细胞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1. 动物体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细胞2. 动物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3. 动物细胞的分化4. 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1 动物体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细胞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的发现细小的细胞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显微镜。
英国Robert Hooke (1665)自行设计制造了显微镜,在观察了软木薄片后,第一次表述了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封闭状小室(实际为纤维质的细胞壁),并称之为cell。
荷兰Leeuwenhoek用改进的显微镜观察并发现了许多细菌、原生动物及动植物细胞,在1674年认识到了细胞核,同时还有其他一些科学家对细胞进行过研究。
早期这种借助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持续了170多年,为细胞学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Schwann、植物学家Schleiden几乎同时分别对动植物研究后,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提出的意义人们通常认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
其中细胞学说又是生物学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
细胞学说带动了生物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对整个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细胞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研究技术,如:电子显微镜、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极大地推动了细胞学研究。
细胞的基本感念1.2.1 原生质指细胞内所含的生活物质,由细胞膜包围,包括细胞核(nucleus)及其周围的细胞质(cytoplasm)。
1.2.2 细胞的大小和形状细胞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
最大的10厘米,如鸵鸟蛋;最小的微米,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
细胞形状是多样性,举例说明。
1.2.3细胞的化学组成(自学)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按结构复杂程度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如:细菌、蓝藻、支原体、放线菌等,由一个细胞组成,细胞小,为典型真核细胞的1/10,进化上古老(32亿年),胞内没有由膜包被的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等;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生物进化而来(17亿年),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真核细胞结构复杂,又可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动物学基础1.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动物的定义和特征讲解动物的分类系统1.2 动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介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讲解动物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1.3 动物的器官与系统介绍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讲解各个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第二章:无脊椎动物2.1 原生动物门介绍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原生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2 腔肠动物门介绍腔肠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3 扁形动物门介绍扁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扁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4 线形动物门介绍线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线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第三章:鱼类3.1 鱼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讲解鱼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3.2 鱼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鱼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3.3 鱼类的解剖与生理介绍鱼类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讲解鱼类的主要器官和功能第四章:两栖类和爬行类4.1 两栖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两栖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两栖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2 爬行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爬行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爬行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3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介绍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五章:鸟类和哺乳类5.1 鸟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鸟类的特征和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讲解鸟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2 鸟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鸟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5.3 哺乳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哺乳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哺乳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4 哺乳类的生态习性介绍哺乳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哺乳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六章: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1 动物的生殖方式介绍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殖策略和生殖器官6.2 动物的发育过程介绍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讲解不同动物的发育特点和发育阶段6.3 动物的生殖行为介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行为讲解动物生殖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第七章:动物的行为7.1 动物的行为类型介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讲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7.2 动物的通讯与交流介绍动物的视觉、声音和化学信号通讯讲解不同动物的交流方式和适应性7.3 动物的防御行为介绍动物的逃避、伪装和攻击行为讲解动物防御行为的功能和适应性第八章:动物的生态关系8.1 动物的种间关系介绍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讲解竞争、共生、寄生和其他种间关系8.2 动物的种群生态介绍动物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讲解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8.3 动物的群落结构介绍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讲解群落生态学和群落演替第九章:动物的地理分布9.1 动物的地理分布规律介绍动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讲解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9.2 动物的生物地理学介绍动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和生物地理分布图讲解动物分布的地理历史和进化意义9.3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介绍动物的保护区域和保护措施讲解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10.1 动物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介绍现代动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讲解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其他研究手段10.2 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现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0.3 动物学研究的趋势与挑战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挑战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是学习动物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动物的分类等级和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