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F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13
实验三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理解C 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2. 掌握利用if 结构实现选择结构的方法。
3. 掌握利用switch 结构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4. 结合程序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学习调试程序5. 实验4学时二、实验内容1.程序改错题改正下面程序中的错误。
输入实数x ,计算并输出下列分段函数f(x)的值(保留1位小数)。
)100(1=x x==)(x f y)100(≠x x输入输出示例1(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Enter x :100f )=输入输出示例2(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Enter x :23f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include<>#include<>void main(void){double x;printf("Enter x: \n");scanf("=%f", x);if (x = 100) {y = 1/sqrt(x)}else (x != 100) {y = x;}printf("f(%.2f) = %.1f\n",x,y);}答:#include<>#include<>void main(void){double x,y;printf("Enter x:\n");scanf("%lf",&x);if (x=100)y = 1/sqrt(x);elsey= x;printf("f(%.2lf)=%.1lf\n",x,y);}2.一般编程题编程题1输入任意三个整数a,b,c ,求3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include <>void main(){int a,b,c;printf("请输入三个整数:");scanf("%d %d %d",&a,&b,&c);if (a>=b)t=a,a=b,b=t;if (a>=c)t=a,a=c,c=t;if (b>=c)t=b,b=c,c=t;printf("最小值为:%d\n",a);printf("最大值为:%d\n",c);}编程题2输入x ,计算并输出下面分段函数f(x)的值(保留2位小数)。
实验五、选择与循环结构一、实验目的:1、 掌握建立和执行M 文件的方法。
2、 掌握利用if 语句实现选择结构的方法。
3、 掌握利用switch 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的方法。
4、 掌握try 语句的使用。
5、 掌握利用for 语句实现循环结构的方法。
6、 掌握利用while 语句实现循环结构的方法。
7、 熟悉利用向量运算来代替循环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列分段函数的值。
⎪⎩⎪⎨⎧--≠≠<≤+--≠<-+=其他且且,632,100,6530,6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y要求:(1) 用if 语句实现,分别输出x =-0.5,-3.0,1.0,2.0,2.5,3.0,5.0时的y 值。
提示:x 的值从键盘输入,可以是向量。
%homework_5_1_1.mx=input('请输入x 的值:x=');if (x<0 & x~=-3)y= x.*x + x - 6elseif (x>=0 & x<10 & x~=2 & x~=3)y=x.*x-5.*x+6elsey=x.*x-x-6end>> homework_5_1请输入x 的值:x=[-0.5 -3.0 1.0 2.0 2.5 3.0 5.0]y =-5.2500 6.0000 -6.0000 -4.0000 -2.2500 0 14.0000(2) 用逻辑表达式实现上述函数。
%homework_5_1_2.mx=input('请输入x 的值:x=')y=(x<0 & x~=-3).*(x.*x+x-6)...+(x>=0 & x<10 &x~=2 &x~=3).*(x.*x-5.*x+6)...+(x>=10 | x==-3 | x==3 | x==2).*(x.*x-x-6)>> homework_5_1_2请输入x=[-0.5 -3.0 1.0 2.0 2.5 3.0 5.0]x =-0.5000 -3.0000 1.0000 2.0000 2.5000 3.0000 5.0000 y =-6.2500 6.0000 2.0000 -4.0000 -0.2500 0 6.00002、输入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的等级为A,B,C,D,E。
python中分支结构的定义Python中的分支结构是一种用于根据条件选择不同执行路径的控制结构。
它允许程序根据特定条件的真假来进行不同的操作,从而实现灵活的程序控制流程。
在Python中,分支结构主要通过if语句来实现。
if语句是Python中最基本的分支结构,它的基本语法如下:```if 条件:代码块1else:代码块2```其中,条件是一个表达式,如果条件为真,则执行代码块1;如果条件为假,则执行代码块2。
if语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嵌套,形成多层的分支结构。
除了if语句,Python还提供了其他的分支结构,如if-elif-else语句和三元运算符。
if-elif-else语句可以用于多个条件的判断,它的语法如下:```if 条件1:代码块1elif 条件2:代码块2else:代码块3```在这种结构中,如果条件1为真,则执行代码块1;如果条件1为假且条件2为真,则执行代码块2;否则执行代码块3。
通过if-elif-else语句,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除了if语句和if-elif-else语句,Python还提供了三元运算符作为一种简洁的分支结构。
三元运算符的基本语法如下:```结果1 if 条件 else 结果2```在这种结构中,如果条件为真,则返回结果1;否则返回结果2。
三元运算符可以简化代码,使得程序更加简洁。
在实际应用中,分支结构经常用于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操作。
比如,在游戏开发中,可以根据玩家的得分来决定是否进入下一关卡;在网站开发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来决定是否显示某些功能;在科学计算中,可以根据数据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算法等等。
Python中的分支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控制结构,它能够根据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使得程序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掌握分支结构的使用,对于编写高效、可读性好的程序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Python中的分支结构。
分⽀结构_if单分⽀【1】语法结构:if(布尔表达式){语句块}if语句对布尔表达式进⾏⼀次判定,若判定为真,则执⾏{}中的语句块,否则跳过该语句块。
流程图如图所⽰:代码:public class TestIf1{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实现⼀个功能:随机给出三个数(1-6),对三个数求和计算,根据和的的⼤⼩来分配不同的奖品//1.给出三个数:int num1 = 1;int num2 = 8;int num3 = 9;//2.求和int sum = 0;sum += num1;sum += num2;sum += num3;System.out.println("和为:"+sum);//3.根据和判断奖品://如果和⼤于等于14,那么就是⼀等奖if(sum>=14)System.out.println("⼀等奖");System.out.println("恭喜你很幸运,中了⼀等奖");if(sum>=10&&sum<14){System.out.println("⼆等奖");}if(sum>=6&&sum<10){System.out.println("三等奖");}if(sum<6){System.out.println("四等奖");}/*if-单分⽀:(1)结构:if(条件表达式,这个表达式的结构是布尔值:要么是false,要么是true){//如果上⾯()中的表达式返回结果的true,那么执⾏{}中代码//如果上⾯()中的表达式结构结果是false,那么不执⾏{}中代码//PS:{}中的代码是否执⾏,取决于()中的表达式的返回结果}(2)上⾯的代码中,⽤四个单分⽀拼凑出四个选择,每个选择是独⽴的,依次判断执⾏的(3)if后⾯的()中的条件,要按照⾃⼰需求尽量完善(4){}可以省略不写,但是⼀旦省略,这个if就只负责后⾯的⼀句话,所以不建议初学者省略*/}}。
python选择结构单分支实例选择结构是编程中常见的一种控制结构,通过判断条件的真假来决定程序的执行路径。
在Python中,使用if语句来实现选择结构。
在单分支结构中,当条件为真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当条件为假时,程序会跳过该代码块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如何使用Python编写选择结构的单分支程序。
假设我们需要编写一个程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正数。
如果是正数,则输出"这是一个正数";如果不是正数,则什么也不做。
我们需要使用input函数来获取用户输入的数值。
代码如下:```num = float(input("请输入一个数:"))```此处使用float函数将用户输入的字符串转换成浮点数,以便后续判断条件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使用if语句来判断用户输入的数值是否为正数。
代码如下:```if num > 0:print("这是一个正数")```在if语句中,我们使用大于号(>)来判断用户输入的数值是否大于0。
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冒号后面缩进的代码块,即输出"这是一个正数";如果条件不成立,则跳过该代码块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
我们可以加上一条提示语句,告诉用户程序执行完毕。
代码如下:```print("程序执行完毕")```完整的程序代码如下:```num = float(input("请输入一个数:"))if num > 0:print("这是一个正数")print("程序执行完毕")```现在,我们可以运行程序并进行测试。
假设我们输入的数值为5,那么输出结果为:```这是一个正数程序执行完毕```而如果我们输入的数值为-3,那么输出结果为:```程序执行完毕```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选择结构的单分支程序可以根据条件的真假来决定程序的执行路径,使程序具有更灵活的控制能力。
单分支的选择结构单分支的选择结构指的是程序中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执行的选择结构。
也就是说,程序只能按照一种特定的条件进行操作,如果条件不满足,那么程序就会直接结束。
单分支的选择结构通常使用if语句来实现,它的基本格式为:if (条件) {程序代码;}在这个结构中,条件是需要被判断的表达式或变量。
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程序会执行花括号内的程序代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实例,实现当x等于5时输出Hello World!。
if (x == 5) {printf("Hello World!\n");}接下来我们看另一个示例,使用if语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
在这个示例中,如果变量num除以2的余数为0,那么程序就会输出该数是偶数。
再来看一个示例,判断一个人的成绩是否及格,如果及格,则输出及格。
在这个示例中,如果一个人的成绩大于等于60分,那么程序就会输出及格。
在实际开发中,单分支的选择结构通常会嵌套到其他结构或语句中,以实现更加复杂的逻辑。
if语句可以嵌套在for循环或while循环内部,以实现对特定条件进行判断并进行相应操作的功能。
总结一下,单分支的选择结构是程序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它能够对特定条件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程序代码。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条件表达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避免因条件错误而导致程序出错。
除了简单的if语句,单分支的选择结构还可以使用if-else语句来实现更加复杂的逻辑。
if-else语句的格式如下:if (条件) {程序代码1;} else {程序代码2;}在这个结构中,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程序会执行花括号内的程序代码1;否则程序会执行花括号内的程序代码2。
下面来看一个使用if-else语句的实例,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
if (num >= 0) {printf("%d是正数!\n", num);} else {printf("%d是负数!\n", num);}在这个实例中,如果变量num大于等于0,那么程序就会输出该数是正数;否则程序会输出该数是负数。
4.3 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一、选择题1. 以下语句格式正确的是()。
A. if age < 18;B. if age < 18:C. if age < 18。
D. if age < 18.【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if条件表达式。
if(条件表达式)后面加冒号“:”,故本题选B选项。
2. 一名高中生在以下程序输入自己的年龄会得到的结果是()s = 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print("s是个小于10的数字" if int(s)<10 else "s是大于10的数字")A. 请输入一个数字B. s是个小于10的数字C. s是大于10的数字D. 自己年龄的数值【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VB程序的执行。
如果int(s)小于10,输出s是个小于10的数字,否则输出s是大于10的数字,一名高中生的年龄大约在15到18岁之间,所以输出s是大于10的数字,故本题选C选项。
3. 选择结构不包含()A. 单分支B. 双分支C. 多分支D. 群分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选择结构。
可以根据条件来控制代码的执行分支,也叫做分支结构。
python使用if 语句来实现分支结构。
分支结构包含单分支、双分支和多分支,故本题选D选项。
4. 条件是由条件表达式来构成的。
条件表达式的值有()种。
A. 1B. 2C. 3D. 4【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条件表达式知识点。
条件表达式的值有真和假两种,故本题选B选项。
5. 在Python中,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的较好方法是()。
A. ifB. if-elseC. if-elif-elseD. if嵌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多分支选择结构。
多分支选择结构格式:if-elif-else,故本题选C选项。
6. 执行下列程序后的结果是()print("请输入3个数:")x=int(input("x= "))y=int(input("y= "))z=int(input("z= "))temp=0if x>y:temp=yy=xx=tempif x>z:temp=zz=xx=tempIf y>z:temp=zz=yy=tempprint(x,y,z)A. 从小到大排序B. 从大到小排序C. 都变成最大的数D. 都变成最小的数【详解】本题主要考查Python程序的调试。
在python中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的方法在Python中,要实现多分支的选择结构,一般有两种方法:使用if-elif-else语句或者使用字典。
使用if-elif-else语句的实现方法如下:```pythonx = 10if x < 0:print("x is negative")elif x > 0:print("x is positive")else:print("x is zero")```在上面的代码中,首先定义了一个变量x,然后使用if-elif-else语句进行多分支判断。
如果x小于0,则输出“x is negative”;如果x大于0,则输出“x is positive”;如果x等于0,则输出“x is zero”。
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基本的多分支选择结构。
除了if-elif-else语句外,还可以使用字典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这种方法的代码如下:```pythonoptions = {1: "Option 1",2: "Option 2",3: "Option 3"}choice = 2print(options.get(choice, "Invalid choice"))```在上面的代码中,首先定义了一个字典options,其中包含了三个选项。
然后定义了一个变量choice,表示用户的选择。
使用字典的get 方法,根据用户的选择从字典中获取相应的选项,如果用户的选择不在字典中,则输出“Invalid choice”。
总的来说,无论是if-elif-else语句还是使用字典,都可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而在实际开发中,还可以将多个if-elif-else语句或者多个字典组合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多分支选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