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发展趋势与潮流——近十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作品思想分析共85页
- 格式:ppt
- 大小:8.62 MB
- 文档页数:85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分析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一直是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建筑设计理念和审美标准也不断演变和更新。
本文将对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审美趋势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一、功能至上:融合实用与美观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功能至上一直是主导思潮之一。
建筑设计师们注重将建筑物的功能与形式相结合,追求实用性和高效性。
他们更加注重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将建筑与人的需求相结合,使建筑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容器,更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空间。
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也追求美学上的突破和创新。
设计师们将功能性与美学融合在一起,通过合理的构图、巧妙的光线设计以及新颖独特的造型,传达出美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这种将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使人们在使用建筑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二、可持续发展:环保与节能的建筑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在建筑设计中兴起。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规划和设计的可持续性,追求环保和节能,致力于减少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浪费。
在设计上,建筑师们采用了许多环保技术和材料,如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光伏技术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他们还注重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隔热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的通风系统等,实现能源的最大程度节约。
这种注重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不仅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
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模式和审美标准,使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对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三、多样化与个性化:多元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反映现代建筑设计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在设计上,建筑师们借鉴各地的建筑元素和风格,融入自己的创意和创新,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建筑作品。
从普利兹克建筑奖看世界建筑发展趋向
夏娃
【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15)002
【摘要】源于对建筑本体的探求,建筑史上出现了风格、流派之争,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从其历届获奖者的建筑主张不难发现,现代建筑本体的价值取向始终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徘徊,反现代主义的流派所作的某些尝试也扩大了建筑哲学范畴,而探求建筑本体的过程极富有意义,通过它可把握建筑学的未来.【总页数】4页(P146-149)
【作者】夏娃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0
【相关文献】
1.从坂茂获普利兹克奖看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J], 唐望松
2.从王澍获普利兹克奖看建筑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 [J], 唐瑜
3.世界建筑大师与作品阿尔多·罗西——199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J],
4.世界建筑大师与作品弗兰克·盖里——198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J],
5.世界建筑大师与作品诺曼·福斯特——199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利兹克奖(1979-2013)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代表作品: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 Building New York★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
(2)设计概念: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代表作品:1948 巴拉干住宅Casa Luis Barragan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 Galves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 Cristobal★巴拉干住宅: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中。
由普利兹克奖谈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设计思想童星【摘要】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意义巨大.通过比对普利兹克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设计思想演变,可以总结出其对中国当代建筑师的影响主要为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社会实践、人道主义等应对非建筑问题的三个方面.【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普利兹克奖;中国当代建筑师;建筑设计【作者】童星【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引言: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带来了大量的新兴建筑的机会,由此中国建筑师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可谓是中国当代建筑师得到国际建筑业界的巨大肯定。
普利兹克奖对中国当代建筑师的影响主要为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社会实践、人道主义等应对非建筑问题的三个方面。
1 普利兹克奖的发展趋势1.1 新材料的运用普利兹克奖第十一届的得主盖里和第十七届的得主安藤忠雄都是擅长运用新材料的大师。
近年来,普利兹克奖的获奖建筑师作品更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对新材料的探索与运用。
2014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坂茂常利用纸管、塑料、木料、织物等简易的材料建造灾后建筑。
2015年的得主弗雷·奥托是轻型结构的先锋,对膜材料与网索构成的轻型帐篷结构情有独钟,始终追求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
1.2 建筑技术的革新建筑技术的革新往往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或改变,普利兹克奖常关注于对建筑技术有所探索与运用的建筑师。
盖里当属西方最早使用参数化设计的建筑大师,他的鱼形雕塑建筑和古根海姆博物馆均是运用了CATIA软件得以完成的经典案例。
弗雷·奥托最早通过研究仿生建筑原型以及物理实验来创造、构建建筑模型,并用这些模型得到的原始数据计算支撑计算机结构分析。
2000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雷姆·库哈斯的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项目和CCTV新大楼项目运用了数字图解技术。
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心得自述
我很荣幸能够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激励。
在
我看来,一个成功的建筑物一定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成功的建筑是具有创新性的。
创新性不是指建筑要做出独一无
二的形状或者线条,而是指建筑所体现的理念和思考方式。
在我看来,建筑是文化、历史、环境、人类需求等各个因素的综合体现。
因此,
当我设计建筑时,会尽可能地考虑到这些方面,并且通过创新的方式
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成功的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居住需求,同时也应该对环境和社会负责。
在设计建筑时,我会尽可
能地使用环保的材料,考虑建筑的能耗情况,并且尝试将建筑与周围
的环境融合在一起。
最后,成功的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
人类的需求应该是建筑设计的起
点和终点。
建筑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应该为人
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我会尽可能地
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
在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之前,我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具有创新性、可持
续性和为人类服务的建筑。
这个奖项的获得,让我更有信心并且更加
专注于我的工作。
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
的便利和舒适。
总之,我认为,成功的建筑应该是人与环境、文化和历史的融合体现,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应该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环境,同时对环境和社会负责。
我会继续努力,为建筑界做出更多的
贡献。
普利兹克建筑奖引言普利兹克建筑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建筑奖项之一,每年都会颁发给在建筑界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本文将介绍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背景、评选标准、历年得主以及对建筑界的影响。
背景普利兹克建筑奖由美国《纽约时报》与普利兹克家族合作设立,于1979年首次颁发。
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全球建筑界的创新和卓越成就,推动建筑艺术的发展。
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颁发不仅影响了建筑界的发展,也对公众对建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积极影响。
评选标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评委会会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候选人进行评估:创新性候选人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是否具有创新性。
评委会鼓励候选人在建筑设计中突破传统边界,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
对社会的影响力候选人的作品对社会和人群是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评委会重视候选人在社会、环境和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可持续性候选人的作品是否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评委会鼓励候选人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推动可持续建筑发展。
技术创新候选人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是否具有突破性。
评委会关注候选人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建筑施工和管理过程的改进。
历年得主自1979年首届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发以来,已有许多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获得了这一殊荣。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位历届得主及其代表作:1. 扎哈·哈迪德(2004年得主)扎哈·哈迪德是一位伊拉克出生的建筑师,以其大胆的建筑设计风格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包括中国广州的广州歌剧院和美国迈阿密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法学图书馆。
2. 佩特拉·布鲁恩布罗斯(2010年得主)佩特拉·布鲁恩布罗斯是一位德国建筑师,她的设计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她的代表作包括德国美因茨的住宅大楼Kolumba和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美国科学学院。
3. 阿雷恩德·罗森克伦茨(2019年得主)阿雷恩德·罗森克伦茨是一位瑞典建筑师,他注重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
浅析当代建筑探索的主要趋势作者:华博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3期摘要:国际建筑奖的评选和国际主流建筑会议或展览的主题反映出对当时建筑界较主流的思潮,是对当时先锋建筑师思想的提炼,对于之后建筑的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思潮国际建筑奖以2000年以来,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选、国际建筑师大会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历届主题的纵向比较看来,其主要趋势归纳为:1 社会文化问题,强调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最初是强调公民对于社会的参与度、和平等自由的政治文化氛围,2008年设立的中国建筑传媒奖将“公民”一词做了进一步引申,并对“公民建筑”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关心各种民生问题,如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
可见,建筑的公民文化是强调使用者的社会、文化、心理等需求;公民对规划设计和实际建造的参与;以及建筑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应对等方面。
如2005年举办的伊斯坦布尔国际建筑师大会、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200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副主题“民主”都明确地倾向于探讨建筑与社会问题;2013年普利兹克奖对于伊东丰雄的评语中也提到其“个人创作带有公共责任感”。
妹岛和世作为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0年)的策展人将主题定为“People Meet in Architecture (人们相逢于建筑)”,认为建筑作为“生活的发生器”,承载着人的日常生活,强调建筑与人的关系。
她的作品也体现着以人为主的极致,把建筑内部人的活动作为产生建筑形式的方法。
2 建筑设计的城市化2005年UIA国际建筑师大会“城市——建筑的大集市”强调将城市和建筑的紧密联系。
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获得“金狮奖终身成就奖”的理查德·罗杰斯领奖时他说:“城市是最复杂的人工作品,许多城市仍然需要‘活化’。
……城市是人们经常碰面、交流思想和从事商业交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