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及其的作用共42页
- 格式:ppt
- 大小:6.87 MB
- 文档页数:42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联合国的性质、产生和主要机构,知道联合国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人道主义援助等发面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知道其成立的意义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通过课前搜集与调查资料,课上自学、互学、展学的学习方式体会两大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知道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学习难点: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和整理课前导学单中设计的问题,完成调查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国际组织”,你能说出哪些国际组织的名称呢?(学生自由回答)2. 师:同学们记住了这么多国际组织的名字,真厉害。
下面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我们来一个“看图标,说国际组织名称”的游戏,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ppt出示图标,学生说出国际组织名称)二、活动过程:第一学程:认识“联合国”。
主问题1.联合国是怎么来的?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自主阅读课本68页阅读角《联合国的来历》,圈画出你获得的主要信息。
准备展学交流。
第二步:展学要求把你圈画出的重要信息和大家交流,分享时要声音洪亮,其他同学做好补充交流的准备。
(个体接力展示)(设计意图:尊重教材,依托教材,利用阅读角,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联合国是怎么来的)小结:在众多的国际组织中,有一个是当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你们猜是哪一个?(联合国)还有一个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你们猜这又是哪一个?(世界贸易组织)。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板书课题)1.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联合国是怎么来的?那就打开课本68页,自主学习,请看自学要求。
(生自学)2.师:同学们学得很仔细,我看有的同学一边认真读,一边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主问题 2.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资料袋,组内交流联合国为世界所做的贡献。
世界的国际组织和政治制度一、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定义:国际组织是由多个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或解决共同的问题,而建立的一种常设的国际机构。
2.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a)政府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b)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如红十字会、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
3.国际组织的作用:a)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b)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c)调节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d)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4.联合国:a)成立时间:1945年;b)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c)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等。
二、世界政治制度1.民主制度:a)定义:民主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通过普遍选举、多数决定、权力制衡等原则,实现国家政权的民主化;b)主要类型:议会制、总统制、内阁制等。
2.社会主义制度:a)定义: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b)主要类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3.君主制:a)定义:君主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国家元首由君主担任,实行世袭制;b)主要类型:绝对君主制、立宪君主制等。
4.共和制:a)定义:共和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b)主要类型:总统制、议会制等。
5.联邦制与邦联制:a)联邦制:由若干个成员国组成,各成员国在联邦政府的授权下保留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b)邦联制:由若干个独立的国家组成,各国家在邦联政府的授权下共同处理外交、国防等事务。
6.政治制度的影响因素:a)历史传统: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影响着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c)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影响着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d)国际环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对国内政治制度产生影响。
三、国际政治格局1.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第三十课国际组织第一课时主要的国际组织课标要求:阐释《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评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分析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中国与世界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合作关系。
科学精神:准确把握某一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国际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准确了解具体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构成、宗旨等,恰当评价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分类概况含义国际组织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分类成员性质①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②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主要是团体或个人地理范围①世界性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开放②区域性国际组织: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职能范围①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②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专业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性活动[提醒]每一具体的国际组织都分别属于上述三种分类标准进行划分的某一种,如国际红十字会是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2.国际组织的机构原因各国际组织为实现其宗旨设有多级机构机构设置议事和决策机构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纳新成员、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审议各机构年度报告等执行机构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项职能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司法机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提醒]不同的国际组织其宗旨不同,机构的设置有很大的差异,但必须有常设机构,否则就不是国际组织。
3.国际组织的作用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局限性①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②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提醒]对某一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
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 (League of Arab States -- LAS),是阿拉伯世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区性组织之一。
1944年9月,在埃及倡议下,阿拉伯各国外长在亚历山大港举行会议,拟订了《亚历山大议定书》,并决定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
1945年3月22日,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和约旦7个阿拉伯国家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拟订并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宣告阿盟正式成立。
阿盟的宗旨是:密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判决的执行以及引渡等方面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对方的政治制度,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阿盟其他成员国不具约束力。
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设在开罗。
由于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约,1979年3月31日,阿拉伯国家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将阿盟总部迁往突尼斯。
1990年10月31日,阿盟总部迁回开罗。
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阿盟首脑会议)是阿盟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阿盟和阿拉伯国家的最高级别会议,主要商讨地区性重大问题。
阿盟的领导机构是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的理事会,每年3月或10月各举行一次例会,也可应两个以上成员国的要求随时召开特别首脑会议。
理事会由成员国轮流主持。
理事会形成的决议对所有成员国均有约束力。
它下设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社会、法律、阿拉伯石油专家、新闻、卫生、人权、行政和财政事务等机构。
秘书处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设秘书长1人,由副秘书长和秘书长顾问组成的委员会协助其工作。
阿盟其它组织机构还有:联合防御理事会,经社理事会等。
现任秘书长埃及人阿姆鲁·马哈茂德·穆萨(Amr Mahmoud Moussa) 。
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1.世界贸易组织。
作用:它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普遍同意的共同规则;主持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度下降;为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提供了谈判和合作的场所,为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国际贸币基金组织(IMF)。
宗旨:为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咨询题上进行磋商与合作提供必要的机构,促进国际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进展;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固;为经营性交易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为会员国融通资金;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稳。
基金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事务。
1980年我国复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并担任执行董事会董事的职务。
3.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宗旨: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鼓舞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稳进展,以坚持国际收支平稳;与其他国际贷款相配合,提供贷款保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互补充,前者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固、国际收支的平稳,后者侧重支持会员国经济进展打算和经济开发。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世界经济中,这些世界经济组织也有专门大的局限性。
突出表现在这些组织被发达国家所操纵,因此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进展中国家进行约束和限制。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进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美国正是凭借经济上的庞大实力和强大优势,一步一步地夺取世界经济霸权之差不多步骤: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差不多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进展的第二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进展相伴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
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专门大的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一、重要国际组织1、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U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成员国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国际组织。
1942年 1月 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提到“联合国”的名称。
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944年8—10月,苏、美、英三国和苏、美、中三国先后在华盛顿郊区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讨论并拟定了组织联合国的建议案。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举行雅尔塔会议,就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达成协议,决定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
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波兰后来补签。
同年10月24日,多数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 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签字的五十一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l)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3)促进国际合作;(4)协调各国行动。
为了实现这些宗旨,“宪章”又规定了若干原则,即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和使用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等。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托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
其中,联合国大会是主要审议机构,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执行机构,现由美、英、法、中、俄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截至2000年9月,联合国共有成员国189个。
总部设在纽约,另在日内瓦设有欧洲办事处。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是代表团成员,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直到1971年10月25日才得到恢复。
世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热点提示:当今世界经济开展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一些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不断出现,推动了这两大经济开展趋势的加强,建议复习时注意如下几个知识点:1、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开展趋势3、主要的经济区域集团,中国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4、主要的经济全球化组织,中国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考纲要求: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开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史论共享: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根底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开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假设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展迅速。
3、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