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全套)
- 格式:docx
- 大小:102.41 KB
- 文档页数:18
【10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根据意思写词语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
________声音非常大。
________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__(2)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完满版 ) 】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百怪千奇。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忧如是一架搬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相同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别的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止步。
(1)依照意思写词语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
________声音特别大。
________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__(2 )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详尽介绍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止步(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解析】【解析】( 1)此题是依照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修业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依照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解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此题主要观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尔后结合前后句 (题目供应的信息 )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止步(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议论】( 1)此题观察学生对课文中要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说明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必然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虑,才能填好每一空2.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燕子阳春三月,它来了。
那小巧玲珑的流线型体态,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轻悠敏捷,在春光中快乐甜美地飞翔,发出清亮圆润的啁zhōu啾jiū声。
我们江南水乡,春季里雨丝如烟如粉,无声无息地下着。
新拔节的翠竹,清水田里的禾苗,池塘边的柔柳和刚刚绽开的桃花,在水雾碎雨中,绿莹莹、红润润的。
这时,一只、两只,一对、两对……小燕子妙舞轻扬,穿来穿去。
天放晴了,阳光露出来。
小燕子更活泼了。
它斜飞在瓦蓝洁净的天空中,自由自在。
瞬间,“唧”的一声,身子似个小黑点窜下来,在明镜般的水面上,横掠着,似乎要跌入水中。
可它又轻身一跃,射入云中,这时,水面上撒落一朵小浪花,浪花绽开,荡漾出一圈一圈的波纹。
我问奶奶:“小燕子的尾巴为什么跟别的鸟不一样,像一把黑亮的剪子呢?”奶奶说:“剪春呀!你看它飞来飞去,用剪子裁出一件春衣,给大地穿上。
”我相信了,又问奶奶:“那它为什么飞不停又唱不停呢?”奶奶说:“闹春呀!春越闹越浓的。
”奶奶在堂屋靠近房梁的墙上,钉上两个小竹桩,小竹桩上放一片新瓦——这是给小燕子筑窝用的。
几天后,两只燕子一前一后,绕着房梁飞了几圈,落在瓦片上,歪着头,小黑豆般的眼睛调皮地朝我们滴溜溜乱转,轻声细语地说:“叽咕、叽咕……”“燕子在说什么呢?”我问奶奶。
“燕子在说,”奶奶告诉我,“不借你们的盐,不借你们的醋,只借你们的屋,给我们来住住。
”我乐极了,对着小燕子喊:“你们住吧!”过一段时间,燕子孵出四只活泼可爱的雏燕。
雏燕贪食,整天张口向爸爸妈妈要吃的。
我不明白,奶奶为什么这样欢迎燕子,她只图个吉利吗?在常识课上,我才知道燕子是这样的宝贵。
老师说,一只燕子一个夏天能吃50万到100万只害虫。
消灭了害虫,保护了庄稼,大地披上绿色的春衣。
原来,燕子用汗水打扮春天,保护春天。
1.阅读短文,把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语句写在下面。
2.阅读第2、3自然段,写出描写燕子活动特点的词语。
在雨中飞行时:在晴天飞行时:3.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选自《肥皂泡》(1)“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读这段话时,要用()的语气。
A. 慷慨激昂B. 快乐骄傲C. 恋恋不舍(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
(4)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列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快乐:________骄傲:________希望:________(5)假如你看到这些肥皂泡,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答案】(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解析】【分析】(1)连用三个以上(那么……)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shī sī)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lèn nèn),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shìsì)宜。
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能从文中找到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艳丽—________湿润—________安全—________(3)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仿写一个:________。
(4)本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答案】(1)shī;nèn;shì(2)干燥;干燥;危险(3)拟人;略(4)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析】【分析】(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全套)三年级阅读理解(一)春联XXX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红色的春联为严冬增添了暖意,也为人们带来了喜气。
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年俗。
传说,很久以前有“XXX”和“XXX”两兄弟,用桃枝为百姓驱除恶鬼。
后来,人们就将他俩的画像或名字写在桃木板上,然后挂在门上,以保平安。
这就是最早的门神了。
再后来,门神简化成一张红纸,上面写着XXX和XXX的名字。
如今,红纸上的两个名字慢慢换成了一些吉祥语,如“招财进宝”“喜迎新春”等。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春联了。
1、照样子,写两个春联上的吉祥语。
(四字词语)招财进宝、________、________2、仔细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想一想,方框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红纸上的两个名字换成了一些吉祥语,成为我们熟悉的春联。
②人们将XXX和XXX的画像或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挂在门上。
③在红纸上写上XXX和XXX的名字。
3、把以下春联连起来。
新年纳余庆________春满乾坤福满门爆竹一声除旧________嘉节号长春XXX增岁月人增寿________桃符万象更新(二)XXX①梅、XXX、菊、竹并称为“国画四君子”。
②梅的花瓣多为五片,所以梅花又叫“五福花”。
梅花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③梅花的美,不在一朵,而在一群。
她盛开时,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给人以暖和的感觉。
深冬初春时赏梅,会有一种强烈热闹的氛围,让人感觉不到天气的冷峭。
她那不畏寒冷、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素来为中国人尊崇。
④人们还把梅花与挺拔的松树、秀丽的翠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⑤我国画家历来喜欢XXX,但要画好并不易,因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1、填空。
①梅、兰、菊、竹并称为“________”。
②梅花又叫“________”,象征着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碗中的金币乔治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庄园主。
圣诞节前夕,他觉得应该奖励兢兢业业的管家。
于是,他拍着管家杰克的肩膀说:“这里有四大碗粥,我在其中一碗的碗底放了两枚金币,但你需要把碗中的粥全部喝光才能得到金币。
亲爱的杰克,看看你的运气怎么样了。
”杰克非常渴望得到金币,但是他不确定究竟哪个碗里放有金币。
他犹豫着把第一碗里的粥喝了一部分;忽然觉得金币应该在第二个碗里,于是他又去喝了一半第二碗的粥;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便把第三碗的粥又喝掉了一部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第四碗粥又被他艰难地喝了一半。
这时候,杰克感到自己的胃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结果,他一枚金币也没有得到。
其实,乔治在每碗粥的碗底都放了两枚金币,他只要随便喝掉一碗美味的粥,都会得到梦寐以求的金币。
浅尝辄止常常会使我们失去唾手可得的成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梦寐以求:唾手可得:2.“浅尝辄止”指的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比喻做事不进行深入研究。
请用波浪线画出杰克“浅尝辄止”的表现。
3.杰克为什么一枚金币也没有得到?在你认为最正确的原因后打勾。
(1)乔治太狡猾了。
()(2)四碗粥杰克都没有喝光。
()(3)杰克不知道哪个碗里有金币。
()(4)杰克做事半途而废,失去了机会。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年级答案: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形容非常容易得到。
2.他犹豫着把第一碗里的粥喝了一部分;忽然觉得金币应该在第二个碗里,于是他又去喝了一半第二碗的粥;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便把第三碗的粥又喝掉了一部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第四碗粥又被他艰难地喝了一半。
3.(4)√4. 浅尝辄止常常会使我们失去唾手可得的成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尊重自己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个农户家庭。
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________变化极多,却不用一个“变”字,而是用了四一会儿”,这样不仅突出了火烧云的________,而且强调了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以上词语写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吗?【答案】(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寻找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选择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题(含答案)泥古不化刘羽冲是沧州人,性格孤僻,喜欢讲古制,实际上根本行不通。
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若干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土匪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
他画了图劝说州官。
州官也是个好事者,让他在一个村子里实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摇头自语道:“古时的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个几百几千遍,只说这句话。
不久他便在抑郁中病死了。
1.用自己的话概括刘羽冲的两次失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植物的睡眠①你可知道,植物也需要睡眠?②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
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
③有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着紫色小花、长着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
它们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bǐng)上的三片小叶都张开着,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
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
④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要睡眠。
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xù)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hān)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由于它这种“昼(zhòu)醒夜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才因此得名“睡莲”。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试题春·诗如诗的春天到来了!“赤栏桥外柳千条”,如今的柳树枝条异常繁茂。
瞧,学校里红桥一带,万丝千缕的垂柳,洋洋洒洒的,像有着一头灵动飘逸的秀发的少女。
她们抬起头,挑逗着云朵,让云朵“吱吱”发笑;她们伸出胳膊,拦住过路的鸟儿,让他们以一首空灵美妙的歌谣作为买路钱。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远望春天的桃花,紧密地挨着,个个都抿着嘴含羞地笑着;近瞧却又活泼了起来,像脸蛋红扑扑的顽皮小孩。
她穿着一条夹带着些莹白的粉裙子,鲜嫩欲滴,还戴着一顶鹅黄的小帽子,煞(shà)是可爱。
花朵底部的翠色积攒了整个严冬的希望,不知被哪一位画家的笔尖带过,花朵就一下子全然迸(bènɡ)发了。
“潭面无风镜未磨”,是的,春水初升,冬日沉郁苦闷的冰已渐渐化去,呈现出春水清澈见底、活力四射的样貌。
暖阳将粼粼金粉撒在水面,水开始回暖,升温,氤(yīn )氲(yūn)着一层又一层的水汽。
初春时春风不常光顾,水面就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未出阁的少女的铜镜。
它还将看到的春景画在自己身上,青山环绕,白云悠然,天空澈蓝——这是另一个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新燕带着希望飞回来了。
它们尖硬黝(yǒu)黑的嘴中叼着用来筑新巢的枝条,可爱的小翅膀上下舞动,感受着春天空气中的轻盈舒畅,优雅的燕尾将天空裁成一个个小三角。
“叽叽!啾啾!”春日如此美好,何不与燕子一起欢唱呢?春日,就如同唐诗宋词一般美好,带给我们希望、力量。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洋洋洒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取信息】读一读短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段落描写对象引用的诗句第2自然段柳树赤栏桥外柳千条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优美生动的。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5篇)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麻雀学飞麻雀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飞行.(xíng háng)家,到处.(chǔ chù)打听哪里有好老师。
听说雄鹰老师飞得高,飞得远,麻雀妈妈就把小麻雀送进了“雄鹰学校”。
小麻雀学习不专心,上课老说话,鹰老师说什么,它根本没听进去。
练习飞行时,小麻雀东瞧瞧,西看看,小鹰们飞上了天空,小麻雀还在草丛里玩。
期末考试,小鹰们都.(dū dōu)飞得很高,小麻雀却只能飞到矮墙上。
麻雀妈妈问燕子:“大家都说雄鹰老师教.(jiào jiāo)得好,我的孩子怎么飞不高呢?”燕子说:“如果学生不肯勤学苦练,老师教得好,又有什么用呢?”1.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音节划上横线。
2.从文中找出小麻雀学习不专心的句子画上“____”。
3.麻雀妈妈把小麻雀送进“雄鹰学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的孩子怎么飞不高?”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
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
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
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
”他的朋友谈谈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
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消瘦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他对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一、快乐阅读。
春雨刚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这场春雨,就像春姑娘派来的使者,带着春天,来到了人间。
春雨落在了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它们揉开了惺松的睡眼,在微风中,细雨中,尽情的舒展着自己矮小的身躯。
春雨落在了池塘里,池塘里的冰已经融化了,鱼儿在池塘里自由地翻转着自己的身体,它们纷纷游到水面上,跳跃着,享受着春雨的沐浴。
池塘里面的青蛙,从水里一跳一跳的蹦上岸来,让春雨淋在自己的身子上。
它们一会儿从岸上跳进水里,一会儿又从水里跳到岸上。
不时还高兴地叫着:“咕儿呱、咕儿呱”。
春雨为池塘增添了不少的生机。
春雨落在了树林里。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树林里荡满了黄色的土,树木也光秃秃的。
一场春过后,它好像一支染色剂。
树林好像脱去冬天的寒衣,换上了春姑娘为它们制作的春装。
啊!春雨,你是春姑娘派来的使者,为我们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1.“惺”这个字我们不认识,应该使用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
如果试读的话,你会读作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示青蛙叫声的词语,并仿写一个。
摘抄: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3.短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构篇方式,先总写_________,再详细描写__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吻几年前,在美国西雅图残疾人运动会上,九名在身体或智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整齐地排在百米速跑的起跑线上。
枪声一响,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
确切地讲,他们并不是在奔跑,可是他们都满心欢喜地要跑完全程并争取胜利。
突然,一个男孩子在跑道上跌倒了,他坚强地爬起来,再次跌倒,他又坚强地爬起来……连续好几次,男孩儿终于哭了。
其他八个孩子听到男孩儿的哭声,放慢速度停下来,然后转身往回跑,无一例外。
这时,一个患有“恐低综合征”的孩子慢慢地弯下腰,在那个男孩儿的脸上轻轻吻了一下说□这会让你好些的□说完□他伸出手去搀扶那个男孩儿□那个男孩儿破涕为笑。
(一)小猫请客小猫今天可高兴了。
他在村东的小河里钓到了一条足有半斤重的大鱼。
半斤重的鱼虽说算不上什么,但这可是他有生以来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
回家的路上,兴奋不已的小猫决定晚上请自己的好朋友都来分享他收获的喜悦。
走到村口,他正好碰到了兔子,就冲他扬扬手中拎着的鱼说:“请你告诉小伙伴们,晚上都到我家,我请大伙儿喝鱼汤。
”“好的!”兔子答应一声,便一团雪球似的弹射了出去。
他来到场院,对小鸡说:“小猫今天钓到一条10斤重的大鱼,晚上请我们都去尝尝鲜哩!”“真的?”“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还能有假!”“那我得马上通知鸭。
”鸡说。
他连飞带跑地感到池塘边,对小鸭说:“小猫今天钓了一条50斤重的大鱼。
晚上请我们都去。
”“真的?”“兔子刚才亲口告诉我的,还能有假!”“那我得现在就去通知猪。
”鸭说。
他跑到树林,对小猪说:“小猫今天钓了一条100斤重的大鱼。
晚上请全村的人都去吃鱼哩!”“真的?”“鸡说兔子亲眼看到的,还能有假!”“那我得立即回家。
”“干什么?”“我得顺便把我家那口直径三米的大锅扛去。
小猫家哪有那么大的锅来烹调那么大的鱼呢。
”鸭听了,直夸小猪想得周到。
小猪告别鸭,便急匆匆地朝家里赶。
到了晚上,小猪扛着大锅,和全村老老少少一起拥到小猫家,把小猫家挤得水泄不通。
小猫一看这情形,傻了眼。
但任凭他浑身上下都是嘴,也解释不清,而且越解释越复杂。
“明明钓了半斤的鱼,硬说100斤重。
害得别人将大锅都搬了来。
”“是呀,不想请就算了,干嘛要捉弄人呢!”“真想不到小猫会是这种人。
”大伙儿扫兴极了,小猫也感到十分委屈。
他觉得其中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否则,半斤重的鱼绝不会变成100斤,请小伙伴绝不会变成请全村人。
然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21.文章开头说“小猫今天可高兴了”,这是因为:A.小猫钓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条鱼。
B.小猫今天晚上要请大家到家里吃饭。
C.小猫今天去村东的小河里钓鱼了。
D.小猫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朋友。
22.小猫钓到的鱼的重量是:A.半斤B.10斤C.50斤D.100斤23.小猪带大锅到小猫家的原因是:A.小猪很贪吃,想多吃点儿。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草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kǎo)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cí)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kù)热带来的疲(pí)劳。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根据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准确地填上一句诗。
真是“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小草。
(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两个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4)短文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请画上横线,哪句话说明小草生命力旺盛,请画上波浪线。
(6)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头脑和不高兴(节选)“没头脑”成了建筑工程师以后,首先就想设计一座少年宫,让全市小朋友能同时在里面玩儿。
他画了张图纸,是一片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剧场、运动场、图书馆……应有尽有。
少年宫很快建成了。
“没头脑”还收到请帖,被邀请去那儿看戏。
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还抬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没头脑”心想:去少年宫玩儿怎么跟去露营一样呢?“没头脑”来到少年宫,刚想进门,门卫拦住他,问他怎么没带食物和被褥。
“没头脑”纳闷儿:“看戏还用带那些玩意儿?这可太新鲜了!”门卫解释说:“这地方太大了,楼房太多太高了,楼里光有楼梯没有电梯,也没有指示牌,要找到剧场,没有十天半个月还真不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沈从文知错就改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个农户家庭。
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一天上午,沈从文听说有木偶戏要上演,怎么也坐不住了,就从学校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
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他就这么入迷地看啊看啊,一直看到太阳落山,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
这时,同学们都已经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你昨天为什么旷课?做什么去了?”他羞红了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后来实在瞒不住了,他就告诉老师自己跑去看木偶戏了。
老师气得罚他站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看,这棵楠树天天往上长,要长成参天大树,而你却偏偏不思进取,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沈从文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又过了一天,老师把他叫去,对他说:“昨天我情绪太激动,骂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
你想想,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出去看戏。
大家都在进步,而你却在荒废学业。
孩子,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让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从此以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常常告诫自己要知错就改。
长大后,他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
沈从文通过____________ 这件事,明白了____________ 的道理,并在长大后成为了一位著名作家。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格—()羞耻—()质问—()阅读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镇的早晨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宽宽的河面上,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不夹一丝儿杂质的碧玉带子。
小河静静地和大街并行穿过小镇。
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好像一座浮水上浮桥。
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部编版三年级下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绝句①迟日江山丽,②春风花草香。
③泥融飞燕子,④沙暖睡鸳鸯。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迟日:丽: .泥融: . 鸳鸯:_________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_______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的_________景色。
第二句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收到了让读者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________,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_________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的_________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________情怀的表露。
(二)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清明: .纷纷: .欲断魂:借问: .3.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_____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____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______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_______。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_________、明快。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
三年级阅读理解(一)春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红色的春联为严冬增添了暖意,也为人们带来了喜气。
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年俗。
传说,很久以前有“神荼”和“郁垒”两兄弟,用桃枝为百姓驱除恶鬼。
后来,人们就将他俩的画像或名字写在桃木板上,然后挂在门上,以保平安。
这就是最早的门神了。
再后来,门神简化成一张红纸,上面写着神荼和郁垒的名字。
如今,红纸上的两个名字慢慢换成了一些吉祥语,如“招财进宝”“喜迎新春”等。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春联了。
1、照样子,写两个春联上的吉祥语。
(四字词语)招财进宝、________、________2、仔细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想一想,方框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红纸上的两个名字换成了一些吉祥语,成为我们熟悉的春联。
②人们将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或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挂在门上。
③在红纸上写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
②梅的花瓣多为五片,所以梅花又叫“五福花”。
梅花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③梅花的美,不在一朵,而在一群。
她盛开时,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深冬初春时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天气的冷峭。
她那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向来为中国人尊崇。
④人们还把梅花与挺拔的松树、秀丽的翠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⑤我国画家历来喜欢画梅,但要画好并不易,因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1、填空。
①梅、兰、菊、竹并称为“________”。
②梅花又叫“________”,象征着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把梅花、松树、翠竹并称为“________”。
2、短文第③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3、为什么说要画好梅花并不容易?(用原文的话回答)(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佳节”是指________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________节。
2、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 ___和________的节日习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思念之情。
(四)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潋滟:相宜:2、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3.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填序号)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西子D.冬季女子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五)大海里有一只寄居蟹,他想造一间让大家都羡慕的房子。
他骄傲地对海螺说:“你的房子多难看呀!我要造一幢五颜六色的房子,那是一幢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
”海螺说:“蟹大哥,房子造好了,我一定去参观学习。
”寄居蟹又洋洋得意地来到黄花鱼的家,嘲笑道:“老弟,你这乱石堆的房子真难看。
我要造一幢用珍珠镶(xiāng)起来的房子,那是一幢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
”“寄居蟹大哥,你的房子造好了,我一定去祝贺,向你学习。
”黄花鱼谦虚地说。
“不着急,温暖的太阳还在照着我呢!”寄居蟹边想边到处走,见到谁都讲一番造房子的事。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大家还是没有见到那幢房子。
一天,鱼儿们在一个破旧的海螺壳里见到了寄居蟹,他们都问:“蟹大哥,这就是你造的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吗?”寄居蟹听了,把身子缩进螺壳里,好久也不敢把头探出来。
1、本文是一篇()A. 童话故事B. 神话故事C. 寓言故事D. 成语故事2、寄居蟹想要建造的房子是()(多选)A. 五颜六色的。
B. 用珍珠镶起来的。
C. 让大家都羡慕的。
D. 一个海螺壳。
3、寄居蟹把要建房子的事情告诉了()A. 他见到的所有伙伴。
B. 海螺和黄花鱼。
C. 海螺、黄花鱼和小丑鱼。
4、“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大家还是没有见到那幢房子”,这是因为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寄居蟹“好久也不敢把头探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寄居蟹说什么?参考答案:(一)1、喜迎新春;恭喜发财2、②;③;①3、嘉节号长春;桃符万象更新;春满乾坤福满门(二)1、国画四君子;五福花;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岁寒三友2、梅花的精神和形象为中国人所尊崇。
3、因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三)1、重阳;敬老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登高;插茱萸4、家乡亲人(四)1.形容水波流动适宜2.山色空蒙雨亦奇3.B4.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五)1.C2.A,B,C3.A4.寄居蟹只会说大话,并没有造出让大家都羡慕的房子5.怕被别人笑话自己只会吹牛,感到很羞愧6.不能光说不做,有目标就要付出实际行动去实现。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童话故事阅读训练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本里的蚂蚁古老的墙角边,孤零零地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
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顺着花枝往上爬,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
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破旧的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被带进了书本,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细碎的声音。
“是谁?”小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
”细碎的声音回答着。
小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我,我是蚂蚁,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
”小蚂蚁挺乐意当一个字的。
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
第一天,它住在第100页,第二天跑到第50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
这些字从没想过走一走,跳一跳。
它们现在都学着黑蚂蚁跳跳舞、串串门。
这多快乐呀!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本来看。
啊!这本她原本看厌了的旧书,写着她从来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高兴地一口气读完了。
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
小姑娘忽然看到住在书里的小蚂蚁,笑眯眯地问:“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里,是会走路的字了。
”会走路的字?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到晚上就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变来变去。
是的,第三天早展,小姑娘在旧书的封面上发现了一个字,它呀,走得太远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不过,这些字没有一个想离家出走的,它们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来。
1.下面选项中,描写小姑娘神态的词语是()A.笑眯眯B.惊奇C.高兴D.孤零零2.“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个“字”其实是(_______)。
3.为什么小姑娘每天“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画出来。
4.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要用的语气是()A.赞美B.平淡C.惊喜5.有一天,又有一只小蚂蚁爬到了这本书上海,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洛卡的树叶王一梅洛卡是一只脾气不好的小熊,散步的时候,他听到一个细小的声音:“救命呀,救命呀!”这是一片小小的树叶发出来的,她是小树顶上新长的叶子,被一只穿着黑底白点盔甲的天牛盯上了。
天牛正要咬小小的叶子。
“快放下她,要不,我不饶你。
”洛卡挡住了天牛。
天牛害怕洛卡,就逃走了。
“可是,你走了,其他虫子还是会吃掉我的。
”小树叶伤心地说。
“这有什么,大家都怕我。
”洛卡找来一支红色水笔,在树叶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看上去很显眼。
爱吃叶子的青虫看见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花鹿看见了,说:“这是洛卡的树叶,我们不吃了,要不,洛卡要发脾气的。
”后来,小树慢慢长高了,树上那片洛卡的树叶也长高了,长在高高的树顶上。
洛卡呢?长成了一只大熊,因为脾气坏,他成了一只让人有些不喜欢的熊。
“不喜欢就不喜欢,我才不要你们喜欢我呢。
”洛卡就这样想。
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洛卡要去冬眠了。
这时候,他听到外面有叽叽咕咕的声音。
①“谁呀,我要睡觉了。
”洛卡的坏脾气又上来了,他嗓门好高。
“我给您捎来了一件礼物。
”说话的是小鸟。
“哦,是什么?我从来没有收到过礼物。
”洛卡生气地说。
“一片树叶,她是从树上飘下来的。
上面有您的签名。
”小鸟说。
“我的树叶?”洛卡已经忘了他在树叶上签名的事情了。
“是的,她是您的树叶,在离开大树以后,她就没有生命了,可是,她一直都记得您,她说或许能给您当书签。
”“书签?”洛卡看见了一片金黄的树叶,上面有洛卡红色的签名。
“啊,好美的签名书签呀!”洛卡把树叶夹进了书里。
②“哦,谢谢,我会好好对待每一片树叶的,当然还有树上的小鸟。
”洛卡对小鸟轻柔地说。
小鸟高兴地飞走了。
1.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是()。
A.脾气不好的洛卡让大家讨厌B.洛卡救了一片树叶,树叶落下后成了洛卡的书签2.那片金黄的树叶上面的红色签名是()签的。
A.小花鹿B.小熊3.请根据上下文,猜猜爱吃叶子的青虫看见了小树叶后会说些什么。
请在文中横线处把青虫可能会说的话补充完整。
4.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句,小熊分别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请选一选。
句①:(_______)句②:(_______)A.有礼貌,很温柔。
B.很不耐烦。
5.你喜欢文中的小熊吗?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篇童话的结局没有给出来,你能预测到它的结局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1=?在遥远的大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学校。
新学期开学了,猫妈妈、兔妈妈、狗妈妈都高高兴兴地送自己的孩子上学。
离开时,妈妈们嘱咐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哦!”孩子们都爽快地答应了。
教他们数学课的是马老师。
马老师一上课就出了一道计算题,题目是1+1=?小猫在那儿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小兔在那儿又蹦又跳;小狗歪着脑袋,若有所思。
小猫突然喊道:“我知道了,我看见了一条鱼,我把鱼吃了,结果只剩下我一个。
这样看来,1+1不就等于1了吗?”马老师(B)道:“真聪明,小猫,你答对了。
”小狗(D)道:“不对,妈妈有一根骨头,我也有一根骨头,加起来是两根骨头。
所以,1+1应该等于2才对呀!”马老师(C):“小狗,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你说对了!”小兔子迷惑了,为什么一道题有两个答案?于是,他把自己在林子里看到的一件事讲了出来:“一天清晨,我看到一只毒蛇和一只老鹰在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