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细部做法培训(一)
- 格式:pptx
- 大小:36.56 MB
- 文档页数:100
工程细部做法培训一、培训目标工程细部做法培训的目标是使工程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中的细节要求,包括设计规范、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培训,工程人员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挑战。
二、培训内容工程细部做法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规范:培训人员应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包括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等方面的规定。
2. 施工工艺:培训人员应了解并学习各种施工工艺和方法,包括基础施工、钢结构施工、装饰装修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3. 材料选用:培训人员应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各种材料。
4. 安全规范:培训人员应了解和遵守各种工程安全规范和标准,包括施工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5. 项目管理:培训人员应了解和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培训方法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包括: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和授课的方式,向培训人员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演练的方式,让培训人员亲自动手,掌握各种工程细节的操作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工程项目的案例,让培训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细部做法。
4. 现场考察:组织培训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学习优秀工程项目的细节做法和经验。
四、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应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际操作考核、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培训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培训效果的改进和提升。
工程细部做法培训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和进行培训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第1篇一、引言建筑工程施工细部做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各个部位进行精细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美观和安全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建筑工程施工细部做法。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材料设备: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准备所需的建筑材料、设备、工具等。
3. 施工人员: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要求。
4. 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安全。
三、基础工程1.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确保地基稳定。
2. 基础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尺寸、位置准确。
3. 防水层施工:在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防水层施工,确保防水效果。
四、主体结构工程1. 模板工程: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模板材料,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 钢筋工程: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焊接,确保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
3.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4. 防水工程: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进行防水施工,确保防水效果。
五、装饰装修工程1. 面层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面层材料,确保面层平整、牢固。
2. 门窗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门窗安装,确保门窗开启灵活、密封良好。
3. 墙面、地面施工:墙面、地面施工要平整、牢固,表面无明显裂缝、色差。
4. 涂饰工程:涂饰工程要均匀、细腻,颜色一致,无明显刷痕。
六、安装工程1. 电气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确保电气系统安全、可靠。
2. 水暖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水暖管道敷设、设备安装,确保水暖系统正常运行。
3. 空调通风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空调通风管道敷设、设备安装,确保空调通风效果。
七、竣工验收1. 施工单位自检: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定期进行自检,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细部处理做法一、概述建筑细部处理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各个细节部位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设计,以达到美观、实用、安全等多重要求的目标。
本文将从建筑外立面、室内空间、屋顶处理和地面处理四个方面介绍建筑细部处理的做法。
二、建筑外立面处理1. 材料选择:根据建筑风格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外墙材料,如石材、玻璃、金属、瓷砖等。
2. 色彩搭配:根据建筑整体色调和环境氛围,进行外墙色彩的搭配,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3. 纹理处理:通过凹凸、挤压、刻花等手法,增加外墙表面的纹理感,使建筑更具层次感和质感。
4. 灯光设计:合理设置照明设施,通过灯光的照射和投射,突出建筑的特色和立体感。
三、室内空间处理1. 空间布局:根据功能需求和人流量,合理安排室内空间的布局,确保通风、采光和舒适度。
2. 材料选择:选择环保、耐用、易清洁的室内装饰材料,如木地板、石材、环保涂料等。
3. 色彩运用:根据室内功能和氛围要求,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营造舒适、温馨的室内环境。
4. 家具摆放:根据室内空间的尺寸和功能,合理摆放家具,注重与整体风格的统一和各个功能区域的协调。
四、屋顶处理1. 防水处理:确保屋顶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采用防水材料,合理设置排水系统,防止雨水渗漏。
2. 绿化设计:在屋顶设置绿化景观,增加屋顶的美观性和环境效益,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
3. 天窗设置:根据室内采光需求,合理设置天窗,增加自然采光,减少能耗。
4. 太阳能利用:利用屋顶空间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五、地面处理1. 材料选择:根据地面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地面材料,如石材、木地板、地砖等。
2. 防滑处理:对于容易湿滑的地面,采用防滑处理,确保行人的安全。
3. 色彩搭配:根据地面用途和周边环境,进行地面色彩的搭配,注重与整体环境的协调。
4. 花坛设置:在地面设置花坛,增加绿化景观,提升地面的美观性和舒适度。
第一部分屋面装修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DBJ-01-93-2004)进行施工。
一.排水坡度排水坡度符合要求,是屋面工程较为常见的问题,在《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4.1.3中规定,屋面找坡应满足设计排水坡度要求,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材料找坡不应小于2%,檐沟、天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mm。
8.4.2规定,女儿墙和山墙的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
8.5.4规定,雨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
二.分格缝屋面分隔缝在施工前要进行细致策划,进行合理布局,使其达到美观、实用的效果。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4.2.4规定,找平层分隔缝横纵间距不宜大于6m ,分格缝的宽度宜为5~20mm 。
女儿墙和出屋面构筑物四周均应设分格缝,缝宽20㎜。
质量要求: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DBJ-01-93-2004)3.1.4(1)规定:找平层应压实、平整,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找平层不得有酥松、起砂、麻面、起皮现象。
平整度偏差不大于5㎜。
3.1.4(2)规定:屋面与突出屋面结构交接处及转角处(如女儿墙、变形缝、天沟、檐口、伸出屋面管道、水落口等)找平层均应抹成圆弧,圆弧半径应符合表 3.1.4(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20㎜,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0㎜,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20㎜。
)的要求。
内部排水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强制性条文)4.5.2规定,用块体材料做保护层时,分隔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10m,分格缝宽度宜为20mm。
4.5.3规定,用水泥砂浆做保护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分格面积宜为1m2。
4.5.4规定,用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时,分隔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分格缝宽度宜为10mm~20mm。
预算索引分部分项施工做法图示地下室底板1、50mmC20细石混凝土,光面(底板分割缝按照柱网切割,油膏填缝)(分隔深度2公分,宽度0.5公分)2、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3、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注:截水沟做法按照甲方确认图纸计算。
侧墙外侧:1、20厚泡沫板保护层(聚苯乙烯泡沫板)2、2厚911聚氨酯防水涂膜(卓宝),包裹整个迎水面不包括梁(阴角倒圆角)3、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外墙(抗渗等级按设计要求)内侧:1、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2、8厚1:2.5水泥砂浆罩面(抹灰按照此做法)墙到板底,柱到梁底3、刮二道外墙防水腻子,一道封闭底漆4、刷两道防霉涂料(涂料、底漆甲供)顶板1、回填土/种植土,回填至建筑标高2、无纺布隔离层,与墙面交接处上翻100mm高,并用粘贴剂粘结3、60mm厚粒径10~30mm石子滤水层5、40mm 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浇筑时必须一次压平抹光,6、2.0mm厚聚氨酯防水涂膜(上翻土方完成面200mm)17、抗渗钢筋混凝土顶板,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级,顶板混凝土结构起坡,坡度1% (与地下室底板及地面排水系统整体考虑找坡方向)8、顶棚做法:(1)顶棚不抹灰;(2)刮二道外墙防水腻子,一道封闭底漆;(3)刷两道防霉涂料(涂料、底漆甲供)。
内墙(含通风井、采光井)墙柱:1、刷两道防霉涂料(涂料、底漆甲供)2、刮外墙腻子二道,封闭底漆一道3、20厚水泥砂浆抹灰注:柱子做到梁底,墙做到板底(梁下有填充墙的做到板底)注:水电井随砌随抹(配合比1:2.5强度M15,20厚)钢丝挂网1、外墙砌体表面满挂网,延伸至混凝土面125mm2、内墙砌体与混凝土交界面挂网宽度250mm3、室内开槽部位挂网宽度250mm4、室内配电箱背侧位置墙面挂网延长125mm5、非包砌烟道满挂网延至墙面125mm注:整栋楼做法踢脚线1、刷两道150高深灰色防霉涂料(底漆、涂料甲供)(踢脚线仅颜色与上部不同)2、刮外墙腻子二道,封闭底漆一道3、20厚水泥砂浆抹灰架空层地面原混凝土结构层,不需收光,二次装饰暂不计分三种情况1、无顶板有回填土地面——100厚C20钢筋砼(双层双向钢筋8@200)、100厚碎石垫层、素土夯实,压实系数0.9;2、有顶板有回填土地面——100厚C20钢筋砼(单层双向钢筋8@200)、100厚碎石垫层、素土夯实,压实系数0.9;3、原混凝土地下室顶板2墙面1、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2、8厚1:2.5水泥砂浆罩面(抹灰按照此做法)墙到板底标准层楼面楼面(客厅、房间)1、混凝土结构层2、35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压光注:铺木地板的部位做找平(按精装图确定铺木地板区域)卫生间楼面(小降板)高层1、20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2、1.5厚聚合物类水泥防水涂料,完成面上翻200,淋浴区上翻1800mm(建筑标高)。
第1篇一、工程概况工程施工细部做法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细部进行精细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以某住宅小区施工为例,详细阐述工程施工细部做法。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会审:组织施工图纸会审,明确各细部做法要求。
2. 材料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相应规格、型号的材料和设备。
3.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施工细部做法。
4.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细部做法的施工顺序、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三、施工细部做法1. 基础工程(1)基坑开挖: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确保基坑边坡稳定。
(2)垫层施工:在基坑底部铺设垫层,确保垫层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
(3)基础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确保钢筋间距、锚固长度等符合规范。
(4)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强度、密实度。
2. 结构工程(1)模板支设: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模板材料,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刚度。
(2)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确保钢筋间距、锚固长度等符合规范。
(3)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强度、密实度。
(4)后浇带处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后浇带处理,确保后浇带位置、宽度、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3. 装饰装修工程(1)抹灰: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抹灰,确保抹灰层厚度、平整度、垂直度符合规范。
(2)墙面、地面铺贴:选用合适的瓷砖、石材等材料,确保铺贴牢固、平整、美观。
(3)门窗安装: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门窗安装,确保门窗开启灵活、密封性良好。
(4)吊顶施工:选用合适的吊顶材料,确保吊顶平整、美观。
4. 机电安装工程(1)管道安装: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安装,确保管道间距、坡度、连接牢固。
(2)电气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电气安装,确保电气线路整齐、安全。
(3)设备安装:选用合适的设备,确保设备安装牢固、运行正常。
四、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建造细部处理做法建造细部处理是建造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建造物的整体质感和品质。
在建造设计中,细部处理的精益求精可以提升建造的美感和功能性,同时也能够增加建造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建造细部处理做法。
首先,墙体细部处理是建造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墙体作为建造的主要承重结构,其细部处理直接影响到建造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墙体的细部处理中,常见的做法包括墙体的加固和防水处理。
例如,在高层建造中,墙体的加固可以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柱或者墙体加厚来实现。
同时,墙体的防水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或者防水膜等方式,以确保墙体的防水性能。
其次,窗户细部处理也是建造设计中需要特殊关注的部份。
窗户作为建造的视觉和通风出入口,其细部处理直接影响到建造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在窗户的细部处理中,需要注意窗框与墙体的连接和窗户的密封性。
为了确保窗框与墙体的连接坚固,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或者钢制窗框等方式,以增加窗框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同时,为了保证窗户的密封性,可以采用防水胶条或者防水密封胶等材料,以防止雨水渗入室内。
此外,屋顶细部处理也是建造设计中需要重视的一部份。
屋顶作为建造的遮蔽结构,其细部处理直接影响到建造的防水和隔热效果。
在屋顶的细部处理中,常见的做法包括屋面材料的选择和屋面的排水设计。
为了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可以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屋面材料,如瓦片、防水卷材等。
同时,为了保证屋面的排水畅通,可以设计屋面的坡度和设置排水系统,以确保雨水迅速排出。
最后,地面细部处理也是建造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一部份。
地面作为建造的基础结构,其细部处理直接影响到建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地面的细部处理中,常见的做法包括地面的铺装和地面的防水处理。
为了提高地面的稳定性,可以选择具有较高承重能力的地面铺装材料,如混凝土、石材等。
同时,为了保证地面的防水性能,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或者防水膜等方式,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地面。
建筑工程施工细部做法
建筑工程施工细部做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具体的建筑细节
部位进行详细的施工操作。
这些细节部位包括但不限于墙体拼接、砖石砌筑、门窗安装、水电安装等。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细部做法的步骤:
1.墙体拼接:在墙体拼接处进行砖石砌筑时(一般采用砖墙或石墙),需先将墙体表面清理干净,确保粘结力,然后在墙体拼接处涂上砌缝灰浆,将砖石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拼接。
2.砖石砌筑:在墙体砌筑完成后,对于砖石表面进行修整处理。
一般
要求墙体表面不能有明显的砖缝和裂纹,砖表面应平整,表面无明显凹凸
不平。
3.门窗安装:进行门窗安装时,需先将门窗框的大小进行精确测量,
确保门窗框的尺寸准确无误。
然后,在门窗洞口周围涂上防水涂料。
接下来,可以将门窗框放入门窗洞口中,调整门窗框的位置,确定门窗框的安
装位置。
4.水电安装:在进行水电安装时,需要先规划好水电管线走向和连接点,保证管线安装顺序和方向正确。
接下来,将管线连接部分进行大力度
的夯实和密封处理,确保管线的牢固性和水密性。
最后进行水电线的接线
和调试工作,确保水电系统正常运转。
以上是建筑工程施工细部做法的一般步骤,但具体操作内容还需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