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槟榔经济的历史考察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 2016年6月137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
O2O 的概念非常广泛,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可以通称为O2O 。
颠覆信息不透明的传统摄影行业。
在现有的图片资料库的基础之上升级,将摄影作品电子化、数字化,建立全面社交媒体与客户在线互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系统。
同时,依靠互联网的辐射范围,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原创摄影作品的平台,并以此作为摄影人的网络社交媒介,充分发挥摄影的交际功能,在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之后,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向用户推广其原创摄影作品,介绍其摄影师基本信息并且展示企业自身的精神风貌,将过去用于投资广告的资金转移到互联网上达到对企业的宣传推广效果。
5.4 加强品牌意识,赋予企业人文情怀摄影行业早已达到饱和状态,甚至达到了供求不均的过剩局面,要想在同质化严重的行业内突出重围,企业必须要形成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并且这种文化和理念要时时刻刻以顾客为中心,成功将其品牌形象根植于顾客心中。
这样的文化附加值正是一个企业从整个行业脱颖而出的闪光点,同时也是企业获取丰厚经济利益的有力保证。
海南槟榔业发展的现状及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海南大学 江湛钰摘 要:海南是中国槟榔的最大产地,其种植面积、年产量、收购量占全国的90%以上(不包括台湾),是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据此,本文对海南槟榔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从农业技术创新入手,探讨其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如何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实现槟榔的技术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海南槟榔 技术创新 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a)-137-021 槟榔的经济价值槟榔别名宾门、仁频、仁榔、洗瘴丹、仙瘴丹、螺果,属棕榈科常绿乔木,原产于马来西亚,我国引种栽培已有1500年的历史,海南、台湾两省栽培较多,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
明、清、民国海南方志槟榔习俗变迁研究明清时海南人用槟榔消瘴、忍饥,在长期的发展中,槟榔成为人们社交和婚礼习俗的载体。
清末民初瘴气渐消;抽烟习俗的形成,香烟取代槟榔成为社交礼仪的载体;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的传播,社会风气变化,现金取代槟榔成为婚礼习俗的载体。
吃槟榔只是个人饮食行为,槟榔只作为黎族的社交和婚礼习俗的吉祥物,由海南的传统习俗演变为黎族习俗。
槟榔;社交功能;婚礼习俗;聘金;香烟一、海南礼重槟榔习俗的表现(一)明代海南槟榔的社交和婚礼习俗《正德琼台志》和《万历儋州志》记载了槟榔的社交和婚礼习俗功能。
“以槟榔为命……亲宾往来,非槟榔不为礼。
至婚礼媒妁通问之初,其槟榔……凡女子受聘者,谓之吃某氏槟榔。
”【3】140槟榔在人们日常社会交际活动中成为重要礼品。
朋友见面互赠槟榔以示尊重;客人来访以槟榔代茶表达对客人的敬重。
(二)清代海南槟榔的社交和婚礼习俗清朝是地方志的繁荣时期,《康熙万州志》、《光绪崖州志》、《康熙琼山县志》(康熙四十七年本)、《咸丰琼山县志》、《康熙澄迈县志》(康熙十一年本)、《光绪定安县志》、《康熙临高县志》、《咸丰文昌县志》、《康熙陵水县志》、《乾隆陵水县志》、《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宣统乐会县志》、《乾隆会同县志》都有关于槟榔社交和婚礼习俗功能的记载。
“俗重槟榔。
宾至,必先以敬主,主亦出以礼宾。
婚礼纳采,用锡盒盛槟榔,送至女家。
尊者先开盒,即为定礼,谓之出槟榔。
凡女受聘者,谓之吃某氏槟榔。
”【4】50槟榔成为婚姻缔结过程的载体,几乎有槟榔习俗分布的地方都把槟榔运用于婚礼中,在用量上各地不尽相同,澄迈和定安动辄数以千万计,除用于婚礼外,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礼尚往来和约定俗成的礼物载体。
宾朋相见以槟榔相待,这是非槟榔习俗区的人不可想象的。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二、海南槟榔习俗的变迁(一)民国海南槟榔习俗的变化《民国琼崖志略》、《民国琼山县志》、《民国文昌县志》、《民国儋县志》、《民国感恩县志》记载了民国时期槟榔社交和婚礼习俗的变化。
海南槟榔调研报告海南是中国的槟榔产区之一,槟榔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本次调研报告将围绕海南槟榔的生产、消费、市场情况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槟榔生产情况海南作为中国的槟榔主产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槟榔的种植。
据统计,海南目前种植的槟榔面积约为100万亩,年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
槟榔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中部和南部的农村地区,其中以儋州、洋浦等地最为集中。
二、槟榔消费情况槟榔在海南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
据调查发现,海南大多数农村居民习惯于嚼食槟榔,其中包括男女老少。
他们认为槟榔有助于口腔护理、提神醒脑,并且作为交际之物。
此外,槟榔的价格相对较低,也是农村居民喜爱的一种零食。
三、槟榔市场情况槟榔作为一种特色农产品,在海南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
主要有两类市场:一是农村市场,主要是以农村居民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传统市场,槟榔的销售以零售为主;二是城市市场,主要是通过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销售的,也包括槟榔加工企业对槟榔的采购。
槟榔在当地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较为稳定,且有一定的市场涨势。
四、槟榔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槟榔的种植和销售给海南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槟榔的种植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槟榔的销售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槟榔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为当地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槟榔的种植也为当地的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通过抑制水土流失,减轻了水土资源的压力。
总结:海南槟榔的生产、消费、市场情况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都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然而,也要注意到槟榔的嚼食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口腔溃疡、牙齿褪色等。
因此,将来在推动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科学健康嚼食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槟榔产品。
海南槟榔产业的调研报告海南槟榔产业调研报告一、概述槟榔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热带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药功效。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建设省份之一,具备天然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槟榔产业基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推动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二、产业现状目前,海南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槟榔种植和加工基地之一。
槟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年产量也逐渐增加。
槟榔的主要品种包括台湾红槟榔、台湾白槟榔等。
槟榔产业不仅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槟榔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
三、存在的问题然而,海南槟榔产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槟榔种植技术有待提高,包括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其次,由于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改变,槟榔的销售形式和渠道也需要相应调整。
再次,槟榔加工技术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槟榔产业对土地、水资源的需求较大,长期种植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四、对策建议为了促进海南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种植技术:加强对槟榔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槟榔产量和质量。
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使用,推动绿色种植。
2. 拓宽销售渠道: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如网络销售、旅游购物等。
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加工技术研究:提高槟榔的附加值,研发更多槟榔制品,如槟榔饮料、槟榔口香糖等。
加强技术培训和合作,引进高新技术,提高槟榔加工水平。
4.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土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农民合理种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结论海南槟榔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提高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加工技术研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可以推动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企业和农民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槟榔栽培和槟榔产业现状我国槟榔栽培概况我国引种槟榔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西汉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时写到“……留落胥余,仁频并闾……”。
其中的“仁频”指的就是槟榔。
我国古籍《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对槟榔植株形态作了很详细的记载。
海南和台湾两省是我国槟榔的主产区,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种植。
海南:据了解,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5.31万公顷,占中国大陆槟榔栽种面积的99%,收获面积2.33万公顷,总产量7.48万吨,产值18亿元以上。
目前槟榔已是海南省热带作物中仅次于天然橡胶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已成为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200多万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海南省槟榔产量保持在平均3129kg/hm2左右,单株产量约1.9kg(按种植1650株/hm2计,下同。
)。
台湾:在我国台湾省,槟榔被列入果树类。
2001年产槟榔16.51万吨;2004年槟榔面积5.3万公顷。
台湾的槟榔号称“绿色黄金”,全岛均有种植,以屏东、嘉义、南投、花莲、台东等地为多,合计占全岛总产的74.5%。
栽植容易,回收成本快,利润好,1996年槟榔产值3.47万元/hm2(人民币)。
农民栽植槟榔意愿高,导致槟榔栽植面积不推自广,急速增加。
至1999年台湾栽植槟榔的面积已达5.7万公顷,槟榔年产值超过133亿元(台币),占农畜产值的4.2%,仅次于水稻,为果品类之冠,已成为台湾的高经济作物。
台湾岛虽然不是槟榔栽培的最适宜区,但却保持着世界单产7832kg/hm2的纪录;单株产量约4.75kg(国外以马来西亚单产最高,为1625kg/hm2)。
槟榔产业现状榔干和榔玉是槟榔加工的2种主要产品。
榔干商品名称为枣槟榔,是当年9月至翌年1月间采摘果实已充分生长而种仁未变硬的青果加工制成的产品。
榔玉也称食用槟榔,是用3月以后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的产品。
将采下的果晒2~3d,再用干柴文火均匀烘焙,每天翻动1次,约3d果皮变黑可取出,冷却后用锤子打破果皮取出种仁,再晒1~2d即可成榔玉。
浅谈海南槟榔加工产业发展方向作者:陈斯迪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8年第11期摘要以槟榔初加工干燥产业为调研对象,对槟榔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思路和建议,以及加工产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对槟榔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槟榔;初加工;产业;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8.33.0611 海南槟榔加工发展现状在海南热带植物中,槟榔种植跃居第二位,我国槟榔引进历史悠久,海南地区已经有1500年,1992年以来,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由于其市场价格变高,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值达10亿以上。
槟榔的价格受到国内外市场需求影响波动较大,2001年,槟榔收获面积为53.94万公顷,总产量为65.29万吨,总出口量为9.03万吨,主要往泰国、印度尼西亚出口。
目前,有2亿~4亿人习惯咀嚼槟榔,在亚洲国家非常盛行,在欧美国家也非常盛行。
1.1 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海南种植槟榔主要分布在海南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一带。
1952年,海南的槟榔种植面积仅有1 053 hm2,以后的30年间基本上保持在1 000~1 600 hm2,从1983年开始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有了较大的发展,1994年种植槟榔的总面积已达1.3万公顷,产量1.2万吨,到2002年全省种植面积达4.3万公顷,产量5.5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成为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目前,槟榔已成为海南省热带作物中仅次于橡胶树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海南种植槟榔基本上都是农民自发种植的,企业种植的量极少,因此槟榔与农民增收的联系非常紧密,2017年,万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9亿元,增长7.8%;其中,槟榔产值已突破30亿元。
省农业厅预计农民种植槟榔的速度还会增长[1]。
1.2 加工业相对滞后多年来,海南生产的槟榔果和槟榔干绝大部分都是卖到湖南省,湖南的企业进行初级加工后再行销各地,2017年海南屯昌县曾办过一个槟榔深加工厂,但由于加工出来的槟榔不合湖南当地人的口味,产品不受欢迎最终只得停产,目前海南未建有槟榔深加工厂槟榔果仅经简单的烘干处理后销往内地市场虽然产品供不应求,但加工水平低增加值不高,目前海南对槟榔的研究开发和提取有效成分上显得滞后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各乡镇企业和民间私营企业只是大量利用窑炉加工烘干成槟榔干产品运销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海南槟榔产业趋势分析论文海南槟榔产业趋势分析一、槟榔的定义和产业背景槟榔是一种由槟榔树种子经过加工制成的嚼食品。
它在中国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流行。
在近几年,槟榔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了一种潜力巨大的产业。
海南作为中国主要的槟榔产区之一,其槟榔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二、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槟榔市场的不断扩大,海南的槟榔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目前,海南槟榔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体系和销售网络。
槟榔的种植、加工、贸易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规范和管理。
1. 种植阶段的发展目前,海南槟榔的种植技术已经逐渐成熟。
农民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了槟榔的产量和品质。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其中包括了传统栽培和现代生态种植两种方式。
同时,一些企业也在海南投资建设槟榔种植基地,进一步推动了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
2. 加工阶段的发展海南槟榔加工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能力。
槟榔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去壳、除茎、炒制等步骤。
传统的手工加工逐渐被机械化和自动化取代,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同时,一些企业还通过创新技术和工艺,推出了更多样化、高附加值的槟榔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3. 销售阶段的发展目前,海南槟榔的销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经营渠道,如小卖部、便利店等。
但随着电商和线上销售的兴起,槟榔的销售方式也在逐渐多样化。
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开始销售槟榔产品,同时还有些企业通过自建销售网站和社交媒体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
三、海南槟榔产业的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海南槟榔产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1. 健康概念的影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而槟榔由于其携带多种致癌物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
因此,未来海南槟榔产业可能面临市场缩小的风险,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2. 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槟榔品种和口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海南槟榔产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新品种和新口味的槟榔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文献综述物流管理海南定安槟榔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当今,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重要的阶段,在面临攻坚的诸多问题当中,“三农”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至此,在新世纪里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六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近年来海南省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同时,积极扩大内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夯实产品基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科技进步,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全的保证,对整个国计民生的重要是第一位的。
槟榔作为海南省热带作物中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产品,也是海南省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在海南省广泛种植,是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但是,作为我国槟榔最大生产地的海南,长期以来在槟榔产品发展上滞后,由于槟榔深加工技术滞后,海南长期以来主要作为原料供应基地。
为此,对海南槟榔产品物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我国的水果、蔬菜等家副产品的损失率达25%-30%在物流过程中我国农产品物流面临的几个严重问题,如管理运营水平低下、损耗严重、信息水平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
本文将首先调查并提出槟榔行业中物流中基础问题,再应用物流的理论分析槟榔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为海南槟榔产品物流作参考。
1.农产品物流研究(1)国外农业物流研究动态由于物流是服务性行业,研究物流并不能单纯从物流角度来研究,而是要从供应链、仓储、运输、销售等角度相结合来研究物流如何来快速、低成本地保证生产与销售。
美国是物流认识和实践的发源地,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品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揭开了认识物流的序幕。
海南槟榔产业趋势分析报告海南槟榔产业趋势分析报告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槟榔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南槟榔产业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海南槟榔产业的概述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为投资者、企业家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该产业的更深入了解和决策支持。
第二章:海南槟榔产业概述2.1 槟榔的种植现状2.2 槟榔产品及其消费市场2.3 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历程2.4 海南槟榔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第三章:海南槟榔产业发展趋势分析3.1 消费升级和多样化需求的崛起3.2 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无烟槟榔的兴起3.3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3.4 供应链优化和全球市场拓展3.5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四章:海南槟榔产业的挑战与机遇4.1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困境4.2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4.3 市场竞争和品牌建设4.4 农业劳动力不足和人工成本上升4.5 新兴市场和国际合作机会第五章: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策略5.1 基于科技创新的增产增效措施5.2 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5.3 农业合作社和供应链管理5.4 政府政策和支持措施5.5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第六章:海南槟榔产业的未来展望6.1 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6.2 健康槟榔市场的前景6.3 科技创新和自动化生产的重要性6.4 槟榔产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6.5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趋势第七章:结论与建议在本报告中,我们将首先对海南槟榔产业的概况进行介绍,包括槟榔的种植现状、槟榔产品及其消费市场、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政策和规划的情况。
然后,我们将分析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消费升级和多样化需求的崛起、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无烟槟榔的兴起、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供应链优化和全球市场拓展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海南槟榔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困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竞争和品牌建设、农业劳动力不足和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新兴市场和国际合作机会等。
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叶育才(海南省屯昌县热带作物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摘要 概述了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影响槟榔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发展海南槟榔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槟榔 ;发展 ;现状 ;对策 ;海南海南槟榔种植历史悠久,已达1 500多年。
解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槟榔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富民政策推动下,从解放初的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64.4万亩,总产量达5.50万t。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也是海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特别是我省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有嚼槟榔的习惯,许多群众都把它当作咀嚼用嗜的好品。
近几年来,不仅地方群众吃用及药用,还运销到我国湖南等省份,通过加工成为食用系列产品。
因此,槟榔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内容之一。
群众对种植槟榔的认识也普遍得到提高,仅在2002年度,在全省林业退耕还林政策的带动下和市场价格看好的情况下,一年就增加面积达4.34万亩,比上年增长87%,即屯昌县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每年以7000~10000亩的速度发展,在2004年度被中国果菜产业论坛组委会授予“全省槟榔产业十强县”称号,所以,槟榔产业也成为我省农业中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同时也是海南农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挑战和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农产品。
海南槟榔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笔者根据我省槟榔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肤浅认识,为我省槟榔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对策。
1 海南槟榔产业的现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农业厅“巩固、稳定、提高、发展”的热作发展方针,经历几十年的努力,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至2003年底,全省种植面积达64.4万亩,收获面积24.9万亩,干果5.50万t,单株干果产量2.00 kg,总产值11.00亿元。
海南省槟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傅琪彦符秀娟林丽珍丁兆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0216)[摘要]近年来,海南省槟榔种植及初加工产业蓬勃发展,槟榔已成为仅次于天然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
本文首先介绍槟榔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论述我国槟榔产业发展格局;其次讨论海南省槟榔种植和初加工现状,分析近3年来海南省槟榔鲜果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及成因;最后针对海南省槟榔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槟榔产业;种植;加工;海南省[中图分类号]S5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9-27-3槟榔原产马来西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及欧洲部分区域。
印度的槟榔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产量占世界槟榔总产量的50%以上。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槟榔出口国,巴基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槟榔进口国。
槟榔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呈不断增长趋势。
1961年,全世界槟榔种植面积约为33万hm2,产量约为21万t;2000年,全世界槟榔种植面积约为56万hm2,产量约为73万t;2019年,全世界槟榔种植面积已超90万hm2,产量超100万t,相比1961年增幅较大[1]。
我国的槟榔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海南岛的槟榔产量占我国槟榔产量的绝大部分。
1槟榔的价值1.1槟榔的食用价值自古以来,槟榔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
汉代以来,诸多史料对南国槟榔有详尽描述,也有关于海南少数民族采摘槟榔和岭南百越族群嚼食槟榔的记载。
槟榔的食用方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不相同。
在中亚、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等出产槟榔的地区,有直接食用鲜果的,也有经蒸煮、烘干后调味制成干果的。
食用鲜果时大多会添加辅料,如在泰国或者柬埔寨,人们会加入丁香或桂皮等香料;在印度,人们会添加果子冻、食糖或者磨碎的椰肉等食品。
咀嚼槟榔具有类似于香烟和酒精的引人嗜好的效果,因此世界上嚼食槟榔的人数逐年增多。
海南槟榔产业趋势海南槟榔产业趋势一、槟榔产业概况槟榔(Areca catechu L.),又称为槟榔果、槟榔斗、槟榔美、槟榔子等,是槟榔树的果实,属于槟榔科槟榔属,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原产地是亚洲地区。
槟榔在亚洲许多地方被广泛使用于槟榔嚼食文化中,被誉为“东方的烟草”。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吃槟榔,槟榔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元级别,是一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农林产品。
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区,拥有良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槟榔的生长和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南槟榔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海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海南槟榔产业主要集中在海南岛西部和南部地区,其中以万宁市、儋州市、东方市、乐东县等地最为典型,形成了一条从南到北的槟榔产业带。
二、槟榔产业的市场和发展趋势1. 市场需求增长槟榔作为亚洲传统的助兴和解暑食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槟榔产品从传统的口香糖和槟榔碱口膏等口腔清凉剂,发展到了新颖独特的槟榔饮料、槟榔糖、槟榔茶等多种新产品。
这些新产品的推出,为槟榔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 产品结构升级随着消费者对槟榔健康价值的关注,传统槟榔的烟碱含量和口感成为一种争议。
为此,槟榔产业开始研发低碱度、不吐渣等新型槟榔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槟榔健康需求的提升。
同时,传统的糖果、茶饮等产品也正在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将槟榔与其他农产品相结合,推出更加健康和多元化的槟榔产品。
3. 国内外市场开拓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槟榔消费国和槟榔生产国,但在全球槟榔市场的竞争中,中国的槟榔产品并不占优势。
为了突破这一局面,海南槟榔产业开始寻找国内外市场的拓展机会。
通过加强槟榔品牌建设、产品质量提升和渠道拓展,海南槟榔产业正在向海外市场进军,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4. 科技创新推动在槟榔产业发展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海南槟榔产业不断提高槟榔的品质和产量,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海南槟榔经济的历史考察
一、槟榔消费需求的历史变迁
古籍很早就有关于槟榔的记载。
东汉・杨孚在《异物志》对槟榔有如下描述:“槟榔若荀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 因拆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叶、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去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实”;又说:“槟榔可以忘忧”。
(1)可见当时人们对槟榔的栽培和效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槟榔作为一种热带植物,古人早就认识到“其性不耐霜,不得北植”,“越徐闻则不宜”,“唯海南地暖,土产最宜”。
由此可见,将槟榔开发为一种栽培植物,海南岛原始居民应是最早的实践者。
在古代,人们对槟榔的认识主要是防治疾病的效用,尤其是“槟榔除瘴说”更是医者认同。
古籍上凡提及槟榔,均指明其:“辟膻、消食、去虫、除瘴”之药效。
晋代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槟榔,“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消谷,逐水除痰,杀三虫,伏尸寸白”。
唐刘恂在《岭表录异》记述:“两广地热,食槟榔用以怯瘴疠”;宋代朱熹指出:“槟榔收得为祛疾”。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槟榔可以“活泻痢,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
”他还列举
了槟榔的附方旧十三条,新增十三条,共二十六方,主治痰涎为害等二十六症。
(2)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宋代,关于槟榔消费的记述已明显侧重于嗜好品的享用特征。
当时海南人已习惯将槟榔当作嗜好品咀嚼,甚至有“以槟榔为命”之说:“食久,顷刻不可无之,无则口舌无味,气乃秽浊。
” 有人甚至用溢美之词来称赞其特殊功能:“一曰醒能使之醉,二曰醉能使之醒,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
槟榔的一般食法是:用萎叶合贝壳灰同嚼。
初嚼时味甘而微涩辣,继而便脸热面红,如同喝酒抽烟之后的感觉,即所谓“两颊红渐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
苏东坡当年被贬海南客居儋州,当地人见面就以槟榔来招待他,他在《食槟榔》诗中写道:“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
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
吸津得微甘,着齿随亦苦。
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
(3)如果说,苏东坡对食槟榔有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那么,屈大均的体会则是妙不可言:“入口则甘浆洋溢,香气薰蒸。
在寒而暖,方醉而醒。
既红潮以晕颊,亦珠汗而微滋。
真可以洗炎天之烟瘴,除远道之渴饥。
”(4)
从周去非《岭外代答》的记述,可知宋代槟榔消费的区域,已从岭南扩展到大陆东南和西南,周去非写道:“自福建下四川舆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
客至不设茶,惟以槟榔为礼。
其法,昔刂而瓜分之,水调蚬灰一铢许于蒌叶上,裹
槟榔咀嚼,先吐赤水一口,而后啖其余汁。
少焉,面脸潮红。
无蚬灰处,只用石灰;无篓叶处,只用篓藤。
”(5)宋代,岭南地区的槟榔消费,以广州人花钱最多:“中下细民,一日费槟榔钱百余。
”(5)享用也最为讲究,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周去非这样描写:“(食槟榔)唯广州为甚,不以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吃饭,唯嗜槟榔。
富者以银为盘置之,贫者以锡为之。
昼则就盘更啖,夜则置盘枕旁,觉即啖之。
”(5)广州人还别出心裁,发明了一种加香“吃法”:“又加丁香、桂花、三赖子诸香药,谓之香药槟榔。
”因此,外地人嘲笑广人说:“路上行人口似羊。
言以蒌叶杂咀,终日噍饲也,曲尽啖槟榔之状矣。
”(5)外地人话是这么说,但来穗一年半载之后,“则不可一日无此君矣”。
由于食槟榔之风盛行,连居住在广州的外国侨民也嗜好成习。
宋人庄绰在《鸡肋编》记述:“广州波斯妇,绕耳皆穿穴带环,……家家以篾为门,人食槟榔,唾地如血。
北人嘲之曰:‘人人皆吐血,家家尽篾门。
’”(6)为了方便取食,时人还设计制作了一种随身携带的槟榔盒,里面分三格:一格装蒌灰,一格置蒌叶,一格放槟榔。
这种盒子用银或锡制成,精雕细刻,主人爱护备至,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
粤人嗜吃槟榔的习惯,延续至明清时代更上升为一种时尚的高消费。
丘浚在《赠五羊太守》诗中,有“阶下腥臊堆蚬子,口中脓血吐槟榔”之描写。
明人王士性在其著作《广志泽》
中说:“俗好以萎叶嚼槟榔,盖无地无时,亦无尊长,亦无宾客,亦无官府,在前皆任意食之。
”明人叶权在《游岭南记》中记述:潮州人以口红齿赤为富贵子,盖槟榔不离口也;在广州城中,不时看到少年英俊的公子哥儿束金带、跨骏马,在行进的途中仍不停地咀嚼着槟榔。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形容说:“粤人最重槟榔”,“日食槟榔口不空”。
(4)据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所载,到了清朝,连北京人也嗜好起槟榔来了。
他们吃的是一种晒干了的槟榔,“杂砂仁豆蔻,贮荷包中,竟日细嚼,唇摇齿转。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也有这样的描写:“贾琏因见二姐儿手里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着,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带来了,妹妹有槟榔,尝我一口吃’。
二姐道:‘槟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槟榔从来不给人吃’,贾琏便笑着欲近身来拿……”。
可见,吃槟榔作为一种时尚的消费也进入了京都大观园之中。
千百年来,随着嗜吃槟榔蔚然成风,风之传播便潜移默化为一种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槟榔文化现象。
明《正德琼台志》指出:海南人“俗重此物,交接以为先容,婚姻以为定礼”。
即有客人来访,必先用槟榔向主人表示敬意,主人也要拿出槟榔待客致谢。
媒约婚礼更必用槟榔做为信物,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写了这种文化现象:“聘妇者施金染绛以充筐实,女人既受槟榔,则终身弗贰;
而琼俗嫁娶,尤以槟榔之多寡为辞”。
(4)槟榔成为为婚俗中的必备礼物之后,需求量明显增大:“富者用槟榔一百斤或三二十斤亦可,贫者用四半,以为定亲之礼”。
(4)广西壮族群众举办“定命礼”时,男家送的礼品中也必有槟榔。
在广东人日常生活中,敬槟榔甚至可以化仇为友,屈大均特别提到:“有斗者,甲献槟榔,则乙者之怒立解。
至持以享鬼神。
”(4)看来粤人连拜神祭鬼也用上了槟榔。
综上所述,海南槟榔在古代一开始是作为药材采摘种植,用于防瘴治病;自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风糜岭南闽蜀、甚至京城的时尚嗜好品,因此而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孕育,最终使槟榔这一土产俗果演化为岭南文化的特色元素。
所有这些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对海南乃至大陆广大地区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海南槟榔营销及其对粤闽经济的影响
古代海南槟榔大多是在家前屋后种植,槟榔果的使用价值,仅是被受瘴疠之苦的土著流民及过往商贾以作治病的药材,或作为老百姓日常待客和婚寿的礼物,偶而也因其婀娜多姿的树形花果,让文人墨客作为抒怀咏叹的题材。
然而,这种状况到了宋代,则发生了槟榔果从产品到商品的性质转变,大陆市场的热切需求,刺激海南槟榔完成“惊险的一跳”,从此产销两旺。
宋人赵汝适在《诸蕃志》(7)中,较为详细地记述海南槟
榔种植和营销的概况:①“漫山悉槟榔、椰子树,”“鲜槟榔、盐槟榔皆出海南。
”②他列举了海南沉香、槟榔、吉贝等24种土特产品,并指出:“其货多出于黎峒,省民以盐铁鱼米转博,与商贾贸易。
泉船以酒、米、面粉、纱、漆器、瓷器为货,岁杪或正月发舟,五六月回船;若载鲜槟榔搀先,则四月至。
”提到泉州商船如装运鲜槟榔就要提前回航,可知槟榔占有相当大的装载比重;③“商舶舆贩,泉广税务收数万缗,惟海南最多”,“惟槟榔、吉贝独盛,泉商兴贩,大率仰此”。
海南岛四面环海,宋代以后槟榔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广和福建,因此,海运是当时槟榔外销的唯一途径。
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东南沿海一带造船和航海技术日趋成熟,为商品货物的运输提供了基本条件。
北海、海安、雷州、赤坎、江门、广州、潮州、泉州等滨海港埠,先后成为海南槟榔的主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