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免疫程序
- 格式:ppt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18
动物强制免疫工作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人类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免疫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养殖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宠物等。
第三条免疫目标(一)建立高水平的免疫屏障,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二)提高动物群体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保障动物及人类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第四条免疫种类根据动物疫病的危害程度、流行状况和防控需要,确定强制免疫的疫病种类。
第五条免疫程序(一)制定免疫计划:根据全国疫病监测数据和防控需要,制定年度免疫计划,明确免疫病种、疫苗种类、免疫接种时间、免疫范围等;(二)发放疫苗: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疫苗的采购、分发和供应工作,确保疫苗质量安全;(三)免疫接种:养殖户按照免疫计划和要求,对养殖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四)免疫监测: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定期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免疫屏障的形成情况,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第六条免疫证明(一)养殖户应当保存免疫接种证明,作为动物产品交易、屠宰、运输的依据;(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为养殖户提供免疫接种证明服务,确保免疫证明的真实、准确和有效。
第七条疫苗管理和使用(一)疫苗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疫苗管理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二)养殖户应当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使用疫苗,不得擅自更换疫苗种类、剂量、接种方法等;(三)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疫苗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
第八条防疫措施(一)养殖户应当做好养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的传播;(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养殖户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能力;(三)发现疑似疫病病例,养殖户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第九条法律责任(一)养殖户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免疫接种的,由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二)兽医主管部门未按照本制度要求履行免疫接种、监测、证明等职责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三)违反疫苗管理和使用规定的,由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四)违反防疫措施规定的,由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犬猫免疫程序关于疫苗一、猫1.预防的疾病:①猫鼻支气管炎②杯状病毒感染③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2.免疫程序:初次免疫必须免疫两次,每次一头份,于首免后相隔3-4周再免疫①基础免疫:第一次于12周龄接种,第二次于15-16周龄接种(相隔3-4周)②加强免疫:每年接种一次③若需早期免疫:第一次于9周龄接种,第二次于12周龄接种。
以后每年加强免疫一次3.免疫接种时可同期预防狂犬病:如首免在12周龄混合接种则二免在15-16周龄可以单接种猫三联活疫苗如首免在9周龄混合接种则二免必须在12周龄继续使用混合接种方法4.注意事项:①仅供健康猫免疫接种②使用无菌注射器及针头,避免将疫苗与残留的消毒剂或酒精接触③接种疫苗前应做详细临床检查④第一次接种到第二次免疫后7天,应避免于呼吸道病原接触。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接种后7天即可迅速建立对猫瘟病毒感染(猫传染性肠炎)的免疫保护作用。
⑤妊娠猫禁止接种本疫苗。
二、犬1.预防的疾病:①犬瘟热②犬细小病毒感染③犬传染性肝炎④犬副流感病毒感染⑤犬腺病毒感染⑥犬钩端螺旋体病2.免疫程序:初次免疫必须免疫三次,每次一头份,于首免后每隔3-4周再免疫一次①基础免疫:第一次于12周龄接种,第二次于15-16周龄接种,第三次于18-19周龄接种②加强免疫:每年接种一次③若需早期免疫:第一次于4周龄接种犬二联,6周龄后开始正常免疫。
以后每年将强免疫一次3.免疫接种时可同期预防狂犬病:如首免在12周龄接种则在第三次免疫时混合接种如首免在4周龄接种,则在最后一次免疫时混合接种4.注意事项:①仅供健康犬免疫接种。
②使用无菌注射器及针头,避免将疫苗与残留的消毒剂或酒精接触③接种免疫前应做详细临床检查④第一次接种到第三次免疫后7天,应避免与呼吸道病原接触。
一般情况下,接种后7天即可迅速建立对犬瘟热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⑤妊娠犬禁止接种本疫苗。
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
1、牲畜口蹄疫
⑴养殖场和种畜免疫
仔猪、羔羊: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免疫剂量分别为成年猪(羊)的一半。
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
免疫剂量为成年牛的一半。
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
个月免疫一次。
⑵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有受威胁区域内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强化免疫,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线30公里内的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一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⑴商品猪
仔猪断奶后初免。
在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一个月加强免疫1次。
⑵种母猪
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70日龄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
⑶种公猪
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70日龄以后每隔4~6月加强免疫一次。
⑷使用疫苗种类和免疫方法
使用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使用方法按疫苗说明书规定进行免疫接种。
3、猪瘟
⑴规模养殖场免疫
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种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4~6介月免疫一次。
⑵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地区所有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⑶免疫方法:按说明书规定进行免疫接种。
常用畜禽免疫程序(一)肉鸡免疫程序(包括乌骨鸡、雉、鹌鹑、珍珠鸡)1日龄:孵化出壳24小时内,马立克疫苗1羽份皮下注射。
4日龄:肾传弱毒苗、传支H120,2倍量饮水或点眼。
7日龄:马立克疫苗1羽份皮下注射(AA鸡、爱维茵、红宝等快速型肉鸡可免)。
8日龄:新城疫Ⅱ系2倍或Ⅳ系苗1.5倍量饮水或滴鼻点眼。
10日龄:预防新城疫用Ⅳ系苗,使用方法:滴鼻或滴眼。
新城疫疫区或发病严重鸡场,可将活疫苗与灭活苗同时使用,即用1头份活疫苗滴鼻,同时新城疫油佐剂灭活苗0.2毫升,肌肉注射。
11日龄:IBD中等毒力苗1倍量滴口或1.5倍量饮水。
13日龄:小鸡三联油乳苗(新城疫、法氏囊、传支二价三联苗)每羽皮下注射0.3—0.5毫升。
14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0.3毫升。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7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法氏囊炎疫苗(法倍灵)。
使用方法:饮水给予。
20—25日龄:禽霍乱油乳苗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快速型鸡可免)。
28日龄:预防新城疫Ⅳ系苗,使用方法:饮水给予。
40—45日龄:新、副、支(新城疫、副粘病毒、传支二价)三联油乳苗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二)蛋鸡免疫程序1日龄:预防马立克氏病,用马立克氏病双价苗。
使用方法: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
用单价苗或发病严重鸡场,可用2次免疫方法,即在10日龄重复免疫1次,可明显降低发病率。
7日龄:预防新城疫,用Ⅳ系苗。
使用方法:滴鼻。
1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
使用方法:滴口、滴鼻。
14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疫苗(法倍灵)。
使用方法:滴口。
18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0.3毫升。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22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法氏囊炎疫苗(法倍灵)。
使用方法:饮水给予。
27日龄:预防新城疫、鸡痘,同时用活疫苗与灭活苗。
使用方法:新城疫活苗2头份饮水,新城疫油乳剂苗0.2毫升肌肉注射。
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程序制定与执行策略目录一、免疫程序制定与执行 (3)二、保障食品安全与民众健康的防线 (6)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措施 (9)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力量 (11)五、国际贸易与合作中的关键要素 (13)组织对养殖户和畜牧企业开展疫病防控技术培训,提高其疫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普及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引导养殖户自觉遵守防疫法规,共同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是畜牧大国,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业的整体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动物疫病的频繁爆发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
因此,动物疫病防控成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保障食品安全与民众健康的防线需要从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畜牧产业数字化管理以及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民众的身体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免疫程序制定与执行(一)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1、当地和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各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存在差异。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了解当地和周边地区有哪些疫病发生流行,掌握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包括流行的季节、时间、畜别、年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必要时召开疫情分析会,预警预测今后或近期内可能发生的疫情,然后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2、疫病发生流行规律不同的疫病有着不同的流行规律,因此,要根据不同疫病发生的季节、时间、日龄、种类、用途等设计制定免疫程序。
2023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效果达到规定要求,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该常全年保持在70%以上。
其中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抗体合格率应达到80%以上。
二、免疫方案(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1)蛋鸡,7-14日龄时,进行初免,剂量为0.3m1;间隔3周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剂量为0∙6m1;开产前(120-160日龄),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剂量为0∙6m1;以后每间隔4-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O.为1。
(2)蛋鸭,14-21日龄时进行初免,剂量为0.6m1;间隔3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12m1;开产前(120日龄)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剂量为12m1;以后每间隔6个月再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1.2m1O(3)肉鸭、肉鸡。
7-10日龄时进行初免,剂量肉鸡为0.3m1,肉鸭为O.6m1;饲养周期超过2个月的,间隔3周后再进行加强免疫一次,剂量肉鸡为O.为1,肉鸭为1为1。
(4)调出县境的非屠宰禽类。
要在调运2周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并出具抗体效果检测报告,未进行强化免疫的,不得出具检验合格证明。
(5)散养禽免疫。
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剂量:小鸡(1斤以下)0.3m1,中、大鸡(1斤以上)0∙6m1,小鸭(1斤以下)0.6m1,中、大鸭(1斤以上)12m1,间隔14天后再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月定期对新补栏家禽进行补免。
(二)口蹄疫免疫(1)常规免疫。
实行春、秋两次集中免疫,两次集中免疫之间,落实动物“月免疫日”制度,对新补栏和超过免疫有效保护期(4个月)的家畜及时进行补免。
(2)新生家畜的免疫。
羔羊: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隔4-6月免疫一次。
夏季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方案范文为了全面贯彻落实《___动物防疫法》、《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切实抓好我镇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___年我镇夏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正常开展,根据《市___年夏季重大动物疫病工作方案___》的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一)免疫目标1、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所有家禽实行禽流感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___%,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___%以上。
2、牲畜口蹄疫。
对所有猪实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的牛、羊实行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免疫密度均要求达到___%,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要求达到___%以上。
3、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对所有猪实施猪瘟和高致病猪蓝耳病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___%,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___%以上。
4、鸡新城疫。
对所有鸡实施鸡新城疫免疫,免疫密度达到___%,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___%以上。
5、狂犬病。
对所有犬只实施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___%。
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___%以上。
(二)免疫建档目标在做好动物免疫工作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畜禽免疫的登记工作,建立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动物免疫档案,建档率要求达到___%。
对畜禽饲养专业户、规模饲养场(指家禽存栏量___只以上、家畜存栏量___头或母猪存栏___头以上)严格按照免疫工作要求,采取分类建档的方法,切实抓好免疫档案管理。
对免疫的猪、牛、羊佩戴___新耳标,并建立档案。
二、免疫原则及免疫程序(一)免疫原则。
1、规模化养殖场按规定的程序,以常年免疫为主,并积极创造条件对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2、散养的家畜以集中免疫为主,常年补免为辅。
3、家禽饲养周期短,出栏时间快,宜采取常年免疫、月月补免的方法。
4、对各种疫苗免疫接种,严格按照相关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使用剂量和方法执行。
(二)免疫程序。
1、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程序(1)种鸡、蛋鸡免疫。
猪场免疫程序猪场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季节、疾病的流行情况、抗体水平等原因综合制定,此免疫程序仅供参考。
一、猪瘟的免疫方案1、母猪的猪瘟免疫方案生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猪瘟细胞疫苗5-6头份,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0天-15天注射猪瘟细胞苗5-6头份。
2、公猪的猪瘟免疫方案种用公猪每年需进行两次猪瘟免疫疫苗的免疫接种,每年的3-9月份各进行一次,每次注射细胞苗5-6头份。
3、仔猪的猪瘟免疫方案仔猪的猪瘟免疫方案十分复杂,需根据猪场以前是否发生过猪瘟及母源抗体的高低而定。
曾经发生过猪瘟的猪场对于曾经发生过猪瘟的猪场,应采取超前免疫的方法,即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细胞苗两头份,待1.5小时以后在吃初乳;仔猪在断奶前2-3天进行二免,注射4头份猪瘟细胞苗;三免在二免后一个月进行,每头猪注射4-5头份。
未发生过猪瘟的猪场对未发生过猪瘟的猪场,仔猪断奶前2-3天进行首免,注射3-4头份,二免在4周后进行,注射4-5头份细胞苗。
二、蓝耳免疫方案1、后备母猪在参与配种前30天左右,经产母猪需要每年普免三次。
2、仔猪出生12---14日龄注射。
三、圆环免疫方案1、后备母猪在参与配种前40天左右,经产母猪需要每年普免三次。
(可以和支原体苗同时使用)2、仔猪出生12---14日龄注射。
可以和支原体苗同时使用。
四、副猪嗜血杆菌母猪产前45天免疫一次,产前20天加强免疫一次。
五、口蹄疫的免疫方案公猪每四个月免疫一次,每次肌注3毫升高效口蹄疫灭活疫苗;后备猪于配种前一个月肌注3毫升;母猪与产前45天后海穴猪2毫升产后15-25天肌肉注射3毫升;商品猪45日龄时猪舍高效口蹄疫疫苗1毫升60-70日龄在免疫一次每头猪两毫升六、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方案伪狂犬目前在猪场内流行日益严重,必须做好预防中小规模猪场,养猪户在对伪狂犬预防时最好选用基因缺失浓缩灭活苗,因为其具有免疫原性好保护率高,便于进行实验室鉴别诊断,有利于猪场净化伪狂犬病等特点。
肉牛场的一般免疫程序肉牛场的一般免疫程序搞好定期预防接种是控制肉牛场疫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现将肉牛场的一般免疫程序介绍如下。
1、肉牛瘟疫苗(1)仔肉牛21~25龄第一次注射2头份,60~70龄时进行二免,注射4头份。
(2)后备母肉牛在第一次交配前30天注射4头份。
(3)生产母肉牛在每胎断奶当天注射4头份,但不可给已孕母肉牛注射。
(4)种公肉牛每年春季一次注射4头份。
2、肉牛丹毒肺疫二联苗(1)仔肉牛在60日龄时注射2头份。
(2)后备公母肉牛在第一次配种前30天注射3头份。
(3)生产母肉牛每胎断奶当天注射3头份。
(4)种公肉牛每年3月、9月份各注射1次,每次3头份。
3、仔肉牛副伤寒苗 21~25龄注射1.5头份。
4、口蹄疫苗(1)仔肉牛35~45龄第一次注射1毫升,70~80日龄二免,注射2毫升。
(2)后备肉牛在配种前20天注射2毫升。
(3)生产母肉牛分娩前45天注射2毫升。
(4)种公肉牛每年2月、9月份各注射1次,每次2毫升。
5、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苗(1)仔肉牛35日龄注射2毫升。
(2)生产母肉牛产前30天注射2毫升。
(3)种公肉牛每年3月、9月份各注射1次,每次2毫升。
6、链球菌苗(1)仔肉牛7日龄注射1.5头份,70日龄再注射2头份。
(2)生产母肉牛和种公肉牛每年3月、9月份各注射1次,每次2头份。
7、乙脑细小病毒二联苗(1)后备种肉牛首次配种前15天、30天各注射1次,每次2毫升。
(2)生产母肉牛产后20天1次注射2毫升。
(3)生产母肉牛和种公肉牛每年3月、9月份各注射1次,每次2毫升。
8、伪狂犬病苗(1)后备肉牛首次配种前1~2月分别免疫1次。
(2)生产母肉牛产前30天注射1次。
(3)种公肉牛在春、秋季各免疫1次。
家禽免疫程序及操作
家禽养殖是一个需要注意动物免疫防疫的行业。
免疫是预防家禽疾病的重要手段,免疫程序的合理实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以下是家禽免疫程序及操作的相关内容:
一、免疫程序
1. 制定免疫计划:根据家禽品种、生长阶段和疫病情况,制定免疫计划。
免疫计划应包括疫苗种类、免疫时间、接种方法和剂量等。
2. 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保持家禽舍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感染,减少疾病传播。
3. 保证疫苗质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4. 按时接种疫苗:严格按照免疫计划中的时间进行接种,以确保免疫效果。
5. 定期检查免疫效果:定期检查家禽的免疫效果,及时发现疫苗免疫失败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免疫操作
1. 接种前准备:接种前需要对疫苗进行摇匀,确认疫苗的清晰度和悬浮度。
同时,准备好接种工具,比如注射器、针头、消毒液等。
2. 接种部位:根据疫苗种类和家禽品种,选择不同的接种部位。
一般来说,疫苗接种应在家禽的翼窝、腿根、胸肌等部位进行。
3. 接种剂量:按照疫苗说明书或免疫计划中规定的剂量进行接种。
4. 消毒处理:接种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和接种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 监测和记录:接种后要对家禽的免疫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家禽免疫程序及操作是家禽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循免疫程序,正确操作,以保证家禽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养猪场的免疫程序要想养猪获得成功,安全防疫最重要。
猪的常见病免疫程序是:1.生长肥育猪的免疫①1日龄:猪瘟弱毒苗。
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注射一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这适用于常发猪瘟的猪场。
②7~15日龄:注射猪气喘病疫苗。
③10日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肌注或皮下注射。
④10~15日龄:注射仔猪水肿病疫苗。
⑤20日龄:肌注猪瘟疫苗。
25~30日龄:肌注伪狂犬病弱毒苗。
⑥30日龄:肌注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⑦35~40日龄:接种仔猪副伤寒菌苗。
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⑧60日龄:注射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可以用2倍量进行肌注。
2.后备公、母猪的免疫①配种前1个月:肌注细小病毒疫苗。
②配种前20~3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可用4倍量肌注。
③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乙型脑炎疫苗一次。
④配种前1个月:接种一次伪狂犬疫苗。
3.经产母猪的免疫①空怀期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3年后可不注。
②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一次猪乙脑苗,3年后可不注。
产前2周肌注气喘病灭活苗。
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大肠杆菌苗。
③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④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⑤产前30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⑥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⑦产前13天:肌注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4.配种公猪的免疫在做好仔猪阶段免疫后,①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②每年3~4月份:肌注乙脑疫苗一次,三年后可不注。
③每年:肌注气喘病灭活苗2次。
春、秋各肌注一次猪伪狂犬病疫苗。
④每年:肌注2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
5.其他疾病的防疫(1)口蹄疫。
①常发区:常规灭活苗,首免35日龄,二免90日龄,以后每3个月免疫一次;高效灭活苗,首免35日龄,二免180日龄,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动物免疫操作规程1. 简介动物免疫是保护动物健康的重要手段,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本操作规程主要针对养殖和饲养场所的动物免疫进行规范,确保免疫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免疫计划2.1 制定免疫计划:根据地区性疫病流行情况和养殖场的特点,制定免疫计划,明确免疫对象和时间。
2.2 选择疫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检查疫苗的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确保疫苗的质量。
2.3 设置免疫记录:建立免疫记录,每次免疫后及时记录免疫品种、免疫剂量、免疫日期等信息,方便日后跟踪免疫效果和疫苗使用情况。
3. 免疫操作流程3.1 免疫前准备:3.1.1 消毒:免疫场所、设备和工具要进行彻底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1.2 检查疫苗:检查疫苗包装是否完好,确认无变质现象,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疫苗。
3.1.3 安置动物:确保免疫过程中动物得到适当的安置,保证免疫操作安全性。
3.2 免疫操作:3.2.1 注射或给药:按照疫苗说明书给予动物正确的免疫剂量,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和方法,确保注射或给药过程不引起二次污染。
3.2.2 观察和记录:在免疫后及时观察动物的情况,如有异常反应要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2.3 清洗和消毒:免疫完毕后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及时的清洗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疫苗储存和运输4.1 储存条件:疫苗需存放在恒温、恒湿、相对低温且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避免疫苗受热、受冻或暴晒。
4.2 运输条件:疫苗运输过程中需注意保持低温环境,防止疫苗质量受损,运输过程中采取防止震动和防止冷链断裂的措施。
5. 免疫效果评估和随访5.1 免疫结果评估:免疫后及时对动物进行观察,评估免疫的效果,发现免疫失败或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5.2 免疫随访:定期进行免疫随访,跟踪免疫效果和动物健康情况,及时调整免疫计划和方法。
6. 废弃物处理6.1 污染物处理: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污染物进行正确的弃置,可以选择焚烧或高压消毒的方式进行处理。
常用畜禽参考免疫程序(一)、肉鸡免疫程序(包括乌骨鸡、雉、鹌鹑、珍珠鸡)1日龄:马立克疫苗(CVt988或HVT),皮下注射;8—10日龄:新城疫(IV系或克隆30)、传支(H120)二联弱毒疫苗,滴眼鼻或气雾免疫;新城疫---禽流感(H9)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注射0.3ml。
13---15日龄:传染性囊病弱毒疫苗,饮水(2倍量)。
20—21日龄:新城疫(IV系或克隆30)弱毒疫苗,滴鼻眼。
28-30日龄:传支(Hs2)弱毒疫苗、传染性囊病弱毒疫苗,饮水(2倍量)。
(二)蛋鸡免疫程序1日龄:马立克病双价苗颈部皮下注射0.2ml。
7日龄:预防新城疫,用IV系苗1头份滴鼻点眼。
10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 1头份滴口、滴鼻。
14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珠疫苗饮水。
18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0.3ml肌肉注射。
22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珠法氏囊炎疫苗2倍量饮水。
27日龄:新城疫活苗2头份饮水,新城疫油乳剂苗0.2ml肌肉注射。
鸡痘苗于翅膀下穿刺接种。
50日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滴鼻、滴口、滴眼。
60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小二联)0.5ml 肌肉注射。
90日龄:鸡大肠杆菌灭活苗1ml肌肉注射。
120日龄: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苗(大三联)0.5ml 肌肉注射。
(三)猪的免疫程序1、生长育肥猪的免疫程序1日龄:猪瘟常发猪场,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1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
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7-15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蓝耳病弱毒苗。
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三联苗)。
25-3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30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30日龄:肌肉注射仔猪水肿病菌苗。
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狂犬病免疫方案第一篇: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方案一、要求对所有鸡、水禽(鸭、鹅)、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进行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
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的家禽、进口国(地区)明确要求不得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的出口家禽,有关企业报自治区农业厅批准后,可以不实施免疫。
二、免疫程序(一)规模养殖家禽免疫。
1.种禽、蛋禽(包括鸡、鸭、鹅、鹌鹑、鸽子)免疫。
种禽、蛋禽2~5周龄时进行一免;一免3~4周后,再进行二免。
二免后按照免疫抗体监测情况进行免疫。
2.商品代肉禽免疫。
(1)快大型肉禽。
1~2周龄时免疫1次。
(2)饲养周期超过70日龄肉禽,参照种禽、蛋禽免疫程序免疫。
(二)散养家禽的免疫。
春、秋两季分别进行1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对新补栏家禽进行补免。
生长期超过70天的家禽在首免3~4周后进行二免。
三、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1次强化免疫。
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加强免疫。
四、使用疫苗种类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Re—8株+H7N9–Re1株)。
五、免疫方法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六、免疫效果监测家禽免疫后21天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一)检测方法。
血凝抑制试验(HI)。
(二)免疫效果判定。
禽流感抗体血凝抑制试验(HI)抗体效价≥24判定为合格。
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
第二篇:口蹄疫强制免疫方案一、要求对所有猪、牛、羊、骆驼、鹿进行○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在X年6月30日前,对全市所有牛、羊等进行亚洲Ⅰ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二、免疫程序(一)规模养殖家畜和种畜的免疫。
仔猪、羔羊:28~35日龄时进行一免。
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一免。
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1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
(二)散养家畜的免疫。
春、秋两季分别对所有易感家畜进行集中免疫,每月对新补栏家畜进行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