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地区大气PM2_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_杜金花
- 格式:pdf
- 大小:196.18 KB
- 文档页数:3
室内外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许悦;王可;刘雪梅;李慧明;钱新【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18(038)004【摘要】在南京市仙林地区住宅楼内和室外采集PM2.5样品,分析PM2.5中金属的污染特征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0.56μg/m3和96.77μg/m3,室内外PM2.5浓度比(I/O)平均值为0.87.除Mg外,室外其他金属平均值均高于室内.元素Pb室内外浓度相关性最高,R值为0.807.室内外PM2.5中金属元素Cd、Cu、Pb、Zn、As、Co、Cr和Ni富集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室外PM2.5中金属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尘、交通排放、金属冶炼、垃圾焚烧等;室内PM2.5中金属可能的来源为室外颗粒物的渗透及室内烹饪和家具材料等.【总页数】8页(P1257-1264)【作者】许悦;王可;刘雪梅;李慧明;钱新【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相关文献】1.石家庄市冬季道路积尘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 [J], 周盼;秦伟;郭硕;安塞;肖捷颖;刘娟;姬亚芹2.北京市春季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熊秋林;赵文吉;王皓飞;赵佳茵;汪涵涵;孙春媛;张骞中3.沈阳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李晶;曲健;王男;郑兴宝;李哲4.济南市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来源分析 [J], 夏志勇;侯鲁健;高素莲;李海滨;付华轩;陈妍君5.采暖季延庆城区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崔巧丽;王京伟;肖强;王炜;许超;房硕;贺静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M_(2.5)的污染特征及综合防治分析
牛全军;丁科
【期刊名称】《环境与发展》
【年(卷),期】2013()11
【摘要】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尤以PM2.5对人健康损害最大。
本文对PM2.5的来源、污染表征、国内外控制标准及综合防治措施作了基本概述,以期对读者有参考。
【总页数】3页(P94-96)
【关键词】PM2;5;环境法规;污染表征;防治措施
【作者】牛全军;丁科
【作者单位】阜阳市颍州区环境监察大队;阜阳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
【相关文献】
1.天津市大气中PM_(10)、PM_(
2.5)及其碳组分污染特征分析 [J], 吴琳;冯银厂;戴莉;韩素琴;朱坦
2.北京市采暖期PM_(2.5)与PM_(10)污染特征分析 [J], 崔蓉;郭新彪;邓芙蓉;刘红
3.唐山市大气环境中PM_(10)和PM_(2.5)污染特征分析 [J], 晏淑梅;曹玉龙;张力永
4.呼和浩特市PM_(2.5)和PM_(10)污染特征与相关性分析 [J], 徐曼;程宇飞;高际玫;任远哲;王鹏;郝峰;包卓兰;王成燕
5.邢台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PM_(2.5)污染特征分析 [J], 王涵;王崇臣;王淑兰;张文杰;张敬巧;李慧;张萌;王少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M2.5中金属元素及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PM2.5因其微小的颗粒直径,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PM2.5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多环芳烃(PAHs)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理解其来源、传输、转化以及最终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PM2.5中金属元素及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期为大气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PM2.5中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土壤尘、海盐等,而人为源则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烧过程等。
这些金属元素在PM2.5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
研究表明,PM2.5中的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例如,某些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等)在城市工业区和大型交通枢纽附近的PM2.5中含量较高。
这些金属元素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和气象过程,可能被吸附在PM2.5颗粒上,进而被人体吸入,对健康造成危害。
三、PAHs在PM2.5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多环芳烃(PAHs)是PM2.5中的另一类重要污染物。
它们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过程,如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家庭燃烧等。
PAHs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PAHs在PM2.5中的分布和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象条件(如风速、温度、湿度等)会影响PAHs的扩散和沉降;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PAHs的排放和分布。
此外,PAHs 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进一步生成其他有害物质。
四、PM2.5中金属元素与PAHs的关系及相互作用PM2.5中的金属元素与PAHs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金属元素可以催化PAHs的生成和转化;另一方面,PAHs也可以与金属元素发生吸附、络合等作用,影响其在大气中的迁移和转化。
《PM2.5中金属元素及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细颗粒物(PM2.5)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能够携带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PM2.5中的金属元素和多环芳烃(PAHs)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它们在大气环境中的来源、分布、迁移以及地球化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PM2.5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1. 金属元素的来源PM2.5中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自然源等。
工业排放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交通排放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自然源则包括风蚀、火山喷发等。
这些金属元素在大气中以气态和颗粒态形式存在,通过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PM2.5中。
2. 金属元素的分布与迁移PM2.5中的金属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城市工业区的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通常较高,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浓度相对较低。
季节性变化则与气候条件、气象变化等因素有关。
金属元素在大气中的迁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象条件、化学反应等,部分金属元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次颗粒物。
3. 地球化学行为PM2.5中的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中迁移、沉降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此外,金属元素还可以通过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地表水、土壤等环境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三、PM2.5中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1. PAHs的来源PAHs是含有多个苯环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机物的热解等过程。
在PM2.5中,PAHs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等。
2. PAHs的分布与迁移PAHs在大气中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
大气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估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重金属作为一种有害物质,具有非常强的毒性和稳定性,在大气环境中的积累和传播将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威胁。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工业活动。
许多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中含有重金属元素,例如铅、铬、镉等。
这些重金属在生产过程中进入大气中,然后随着风的扩散和沉降,在各个生态系统中进行了重新分配。
此外,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也是大气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铅和锰等元素,以及燃煤排放中的汞和镉等元素,都能够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重金属的积累和迁移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重金属具有很强的毒性,可以直接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大气中的重金属会降落到地表,进入土壤和水体中,进而被植物和动物摄取,最终逐渐富集到食物链的顶端。
当人类摄入这些富集了重金属的食物时,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神经功能障碍、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其次,重金属还可以对土壤和水质进行污染,并破坏其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
这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土壤贫瘠、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的产生。
为了评估大气环境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科学家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和指标。
其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生物有效性指重金属对生物可利用的程度,其取决于重金属的形态和环境条件。
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土壤样品以及植物和动物组织,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
同时,他们还通过研究重金属对生物的积累和毒性效应,建立了一系列的风险评估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对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进行定量分析,评估重金属对不同生物组织和生态系统的威胁程度。
在评估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区域差异和长期效应。
不同地区的大气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存在着差异,这与工业结构、气候等因素有关。
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的生物会出现慢性中毒,这种效应在风险评估中也需要被考虑进去。
大气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气重金属污染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的存在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估以识别潜在的风险。
大气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可以是工业活动、交通运输、燃煤等多种因素。
其中,铅、汞、铬、镉、砷等被认为是最具有毒性和危害性的重金属。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暴露下的慢性疾病与神经系统损害等方面。
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采集大气中的样品,分析其中的重金属浓度。
这可以通过气溶胶采样器、雨水采样器等设备来收集样品,并通过光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进行分析。
其次,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大气重金属的传输与分布。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重金属的迁移路径和寿命,从而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评估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风险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人们的暴露途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人们通过吸入、食物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暴露于重金属,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重金属的敏感性也不同。
儿童和孕妇是重金属暴露的高度敏感群体,因为他们的生理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或正在发育。
此外,还需要考虑与重金属相关的健康效应和暴露水平的关系,以确定潜在的健康风险。
评估健康风险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策略。
一旦确定了潜在的健康风险,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来降低重金属污染。
这可以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提高工业排放标准和改变能源结构等。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促进个人和集体的环境责任感。
总之,大气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种潜在的风险。
通过评估重金属的浓度、传输路径和暴露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在确定潜在的健康风险后,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重金属的排放和暴露。
通过综合的管理和控制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的源解析与风险评估一、引言在工业化进程中,大气中重金属污染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较高,并具有高毒性和潜在危害的金属元素。
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气排放、交通尾气排放以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这些重金属的排放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的源解析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金属污染的源解析1. 工业废气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行业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气,例如钢铁、电镀、焚烧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排放直接将大量重金属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大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废气排放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汞、镉等。
2. 交通尾气排放车辆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尾气,其中包含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元素。
尤其是旧车辆,其尾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更高。
这些尾气进入大气后,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进而导致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
铅是交通尾气中最主要的重金属元素之一。
3. 农药和化肥使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防止病虫害,会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
其中一些农药和化肥中含有重金属成分,例如含有铜、镉等。
当这些农药和化肥进入土壤后,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另一部分会随季节变化和降水冲刷进入大气中。
三、大气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估1. 健康风险评估大气中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通过对重金属暴露量、吸入途径、毒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人们暴露于大气重金属污染下的健康风险。
例如,铅暴露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肾脏问题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2. 生态风险评估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通过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生物富集和受害植物动物的评估,可以对大气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
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食物链传递等。
评估结果可以指导环境保护工作者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减少生态系统对重金属污染的脆弱性。
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重金属污染一直以来是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重金属,在自然界中虽然存在于地壳中,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如工业生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大量的重金属被排放到大气中,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什么是重金属污染以及它的危害是进行评估的前提。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等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包括铬、镉、铅、汞等。
这些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旦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等环境及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
它们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导致作物吸收过多的重金属,影响农产品的安全性,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重金属进入水源会与水中的微生物、藻类等形成复合物,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伤害。
大气中的重金属进入呼吸道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评估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空气中重金属的浓度、环境参数、植物及动物样本等。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后,使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评估方法有多种选择,例如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多媒体模型、生物标志物等。
通过计算和比对不同指标的数值,可以得出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程度。
在评估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重金属的来源和迁移路径。
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矿山尾矿等,它们通过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方式进入到环境中。
其中,交通尾气是城市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评估的重点应当放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同时,要了解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转化和迁移路径,以便更好地预测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评估得出生态风险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包括加强环境监测、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改善交通尾气排放等。
此外,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使用环保型材料和清洁生产工艺,减少重金属的使用和排放。
只有通过源头治理和科学评估相结合,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PM2.5中金属元素及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能够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PM2.5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还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和多环芳烃(PAHs)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了解其来源、传输、转化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PM2.5中金属元素及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
二、PM2.5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PM2.5中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
自然过程主要包括风蚀、火山喷发等,而人为活动则包括工业生产、交通排放、燃煤等。
这些金属元素在PM2.5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与其来源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1. 存在形态:PM2.5中的金属元素主要以水溶性离子和吸附态存在,如硫酸盐、硝酸盐等。
这些离子和吸附态的金属元素在大气中易于传输和转化。
2. 浓度水平:不同地区PM2.5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工业区和城市中心的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较高,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则相对较低。
3. 分布特征:PM2.5中的金属元素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为活动等。
一般来说,近距离源排放的金属元素在大气中更容易累积和传输。
三、PM2.5中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PAHs是一类含有多个苯环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
PAHs在PM2.5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1. 存在形态:PM2.5中的PAHs主要以吸附态存在于颗粒物表面,部分以溶解态存在于水溶性组分中。
2. 浓度水平:PAHs的浓度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源排放强度、气象条件、光化学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