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进展(毕锋教授)
- 格式:pdf
- 大小:553.61 KB
- 文档页数:47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但其疗效往往有限,且伴随着一系列不良的副作用。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崭露头角,为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并展望其前景。
一、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1.1 HER2靶向治疗胃癌中的HER2过表达已被广泛研究,HER2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特拉斐福(Trastuzumab)是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胃癌。
研究表明,特拉斐福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为胃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1.2 PD-1/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卢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尼伯替尼(Nivolumab),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些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卓越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
1.3 EGF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埃克替尼(Erlotinib)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这些分子靶向药物已被用于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1.4 抗血管生成治疗胃癌的生长和扩散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
这种分子靶向治疗在一些胃癌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景展望2.1 个体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分析,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分子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靶向药物。
这有望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降低不必要的药物毒性。
2.2 药物组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单一的分子靶向药物往往难以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
8年攻关,打破国际垄断!四川科学家研发抗癌“中国药”,已获批上市!中国是肝癌大国,如何研发更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国产靶向药物,在这一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的所思、所虑、所为。
35年来,为了研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新药,毕锋团队夜以继日,耗时8年,最终成功打破国外垄断,研发出更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靶向药物。
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毕锋教授与“中国药”的故事!创新萌芽——突破禁区,梦想走在肿瘤诊疗指南前方与医学的结缘,还要追溯到毕锋童年时期。
毕锋的家乡位于河北省井陉县的七狮村,属于太行山深处。
大山拦截了村民远行的脚步,也阻断先进的医疗技术进入。
小时候,一次突然的高热惊厥,让毕锋陷入昏迷,当时村里缺少医疗资源,救治环境十分有限。
幸运的是,在父母的照料下,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也是因为这次经历让毕锋感受到,缺医少药带来的深深无奈。
图源:健康四川官微17岁时,毕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大学,开始了医学攻关之路。
在求学时,毕锋兴趣广泛,医学之外也特别喜欢文学和历史,也喜欢无线电技术等。
或许是广泛的兴趣爱好带给了毕锋更灵活的思考,在学生时代,他就是一个敢想的人。
在毕锋看来,求新、探索是科学家的本能,是做一个好医生应有的追求。
进入临床工作后,毕锋更是注重创新。
他说,只是完全按照肿瘤诊疗指南工作不是医疗团队应该做的,他们要做的是突破禁区,不断地创新、提高去改写指南,引领指南、永远走在指南的前面。
肩负使命——八年攻关,为中国肝癌治疗开创新格局2007年,国外研发的靶向药索拉非尼问世,改变了肝癌无药可治的状况,并开启了此后长达12年的肝癌治疗领域统治局面。
但索拉非尼疗效相对有限,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毒副作用,费用比较高,并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肝癌患者的现状和预后也存在一定差异。
图源:健康四川官微对此,毕锋深刻意识到:我国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需要研发更适合中国人群的治疗肝癌的药物。
面对百姓的需求,国人的需要,于2005年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毕锋立刻用行动践行使命,在肿瘤科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开始启动针对肝癌的新药临床研究。
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如何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治疗策略。
在胃癌中,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方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胃癌免疫治疗中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类药物。
其中,PD-1 和 PDL1 抑制剂是常见的代表。
PD-1 是存在于 T 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受体,而 PDL1 则通常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
当 PD-1 与 PDL1 结合时,会抑制 T 细胞的活性,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PD-1 和 PDL1 抑制剂能够阻断这种结合,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的有效性。
例如,在某些晚期胃癌患者中,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非对所有胃癌患者都有效。
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 PDL1 的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
对于 PDL1 高表达或肿瘤突变负荷高的患者,免疫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单药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中。
联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扩大受益人群。
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在一些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比单独化疗更好的疗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也是胃癌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备受关注。
CART 细胞疗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 T 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表达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然后将改造后的 T 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胃癌的免疫治疗新进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效果有限,且易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和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一种治疗方式。
在胃癌的免疫治疗中,主要应用的方法有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是一种利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
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激活后,再注射回患者体内,以增强机体对胃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肿瘤疫苗进行了不断改良,如使用肿瘤抗原表达质粒或病毒载体转染细胞,以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一些临床试验显示,肿瘤疫苗可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成为一种有效的新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取得巨大突破的免疫治疗药物。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或免疫抑制细胞表面的PD-1、PD-L1等分子相互作用,恢复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在胃癌的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
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目前,已经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了胃癌的一线治疗批准,使其成为胃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改造或增强,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通过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获取出来,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使其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再将改造后的T细胞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
临床试验显示,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胃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缓解症状。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免疫治疗方法外,还有许多新型的免疫治疗策略在胃癌的研究中被提出和探索。
胃癌治疗新进展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列第二位,近年来全球新增患者约8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63万例Ⅲ。
在我国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
.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不同分期町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Ia、Ib期胃癌.手术效果好,部分胃黏膜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极低.可行局部切除术:Ⅱ、Ⅲa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行根治性手术的效果较好;对于Ⅲb、Ⅳ期胃癌.单纯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不能明显改善预后,这部分病例有必要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考虑手术,H前Ⅱ期临床试验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胃癌外科治疗已经从一般的胃大部切除术进入以清除淋巴结为目的的根治术:从解剖学为基础的手术走向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为基础的手术:从只重视手术的安全性到根治性、安全性及功能性统一:从只重视切除肿瘤到以切除原发肿瘤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及杀火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外科治疗:从单一的手术进入以罔术期治疗加规范化手术的新的治疗模式。
本文就胃癌的外科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1胃癌的微创治疗日前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作为常规治疗方法.用于早期胃癌及部分进展期胃癌。
其中,包括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llO‘OS~:0plcmucosaIresettion,EMR)、腹腔镜下楔型切除术(1a【taroscopicwedgeresectlon,LwR)和腹腔镜下胃内黏膜切除术(mlragasthen1IJf·0saIresecti0玎,IGMR)、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等。
大量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只要手术指征掌握适当,微创手术并未增加术后癌肿的复发率;且术后患者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腹壁瘢痕小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Ⅲ.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据日本学者近6000例EMR的临床总结.提}}iEMR治疗早期胃癌的适应证为胃黏膜内癌(M癌),无论大体型、分化型、2.0cnl以下及无溃疡形成者。
胃癌的治疗现状和最新进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现状和最新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介绍胃癌治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是通过切除肿瘤来实现根治,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切除术。
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胃癌治疗的首选,通过切除胃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相关淋巴结来消除病灶。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技术逐渐成为胃癌手术的主流,这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在胃癌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化疗方案包括FOLFOX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和DCF(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等。
然而,这些方案通常对患者的毒副作用较大,并且耐药性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的化疗药物和方案。
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应用为胃癌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靶向治疗是针对胃癌细胞内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的治疗。
例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通过刺激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促进胃癌生长的蛋白质。
因此,抑制EGFR的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可以用于胃癌的治疗。
此外,与HER2阳性乳腺癌类似,HER2阳性胃癌也可以应用曲妥珠单抗进行靶向治疗。
其他一些分子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等,也是胃癌的治疗靶点,还有一些正在研究中的新药物。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胃癌治疗的新兴疗法。
PD-1和PD-L1抑制剂是最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PD-1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恢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攻击能力。
一些临床试验表明,PD-1抑制剂可以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在一些晚期胃癌患者中可以实现肿瘤的部分或完全缩小。
此外,基因治疗、药物联合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也是胃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是通过将修饰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然而,目前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还处于实验阶段。
上消化道肿瘤诊治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 ESD围手术期护理 (1)二、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3)三、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操作技巧与护理配合要点 (5)四、上消化道肿瘤靶向药研究进展 (7)五、超声内镜 (9)六、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10)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 (12)八、 ESD规范化操作及进展 (14)九、 ESD手术操作技巧 (16)十、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治进展 (18)十一、内镜色素染色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 (20)十二、高效完成ESD剥离的关键 (21)一、ESD围手术期护理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适应证()A.明确有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B.肿瘤侵犯固有层C.正在服用抗凝药的患者,D.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麻醉的患者E.直径≥2cm的息肉参考答案:E2.单发性息肉摘除后()年随访内镜检查1次,阴性者()年1次,再阴性者()年1次,如发现息肉则重新开始A.1;3;5B.2;3;5C.1;2;5D.1;1;2E.1;2;3参考答案:A3.根据病变大小,ESD术后给予禁食()小时,情延长A.6B.8C.12D.24E.36参考答案:D4.ESD术后迟发出血和穿孔通畅发生于术后()A.1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48小时E.1周左右参考答案:D5.关于食管黏膜特点叙述有误的是()A.上皮层薄B.黏膜下层组织少C.血管分布多D.术中出血多E.食管肌层厚参考答案:E二、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1.我国食管癌的病理多为()A.腺癌B.鳞癌C.小细胞癌D.腺鳞混合型癌E.腺棘癌参考答案:B2.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解剖交界以下()以外的胃部区域按胃癌进行分期A.1cmB.2cmC.3cmD.4cmE.5cm参考答案:B3.根据第8版UICC/AJCC的TNM分期系统,食管癌pTNM分期预后分组因素包括()A.T,N,MB.TNM和组织学类型C.TNM和部位D.TNM和部位,组织学类型E.TNM和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参考答案:E4.食管癌血行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是()A.肝脏和脑部B.肝脏和骨C.肺部和脑部D.肺部和骨E.肝脏和肺脏参考答案:E5.目前食管癌化疗常用一线方案()A.顺铂+氟尿嘧啶B.多西他赛C.紫杉醇D.伊立替康E.铂类+熊去氧胆酸参考答案:A三、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操作技巧与护理配合要点1.下消化道内镜诊疗操作时宜用针长()A.2mmB.3mmC.4mmD.5mmE.6mm参考答案:C2.ESD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什么疾病的手术()A.胃癌B.胆结石C.胰腺炎D.脑出血E.宫颈炎参考答案:AESD手术中使用的止血钳的工作原理是()A.牵引组织B.输送药物C.使蛋白质凝固,阻断血液循环D.分离粘膜层E.测量组织厚度参考答案:C3.ESD手术前,对于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需要禁食禁饮()A.2到4小时B.4到6小时C.6到8小时D.8到10小时E.10到12小时参考答案:C4.关于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方法叙述有误的是()A.属于化学方法使黏膜组织的凝固变性B.损伤小C.止血速度快D.再出血发生率低E.并发症少参考答案:A四、上消化道肿瘤靶向药研究进展1.关于分子靶向治疗叙述有误的是()A.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B.与放化疗协同作用C.对化疗及放射治疗失败的病人无效D.具有细胞调节和稳定性作用E.不同靶点的新药合用可产生抗癌协同作用参考答案:D2.下列关于食管癌的内镜检查及评估不正确的是()A.白光内镜检查可以观察黏膜表面病变,如糜烂、溃疡、结节等B.白光内镜检查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指导活检部位选择C.染色内镜检查可提高病变检出率,指导活检部位选择D.超声内镜检查可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情况E.活检技术包括钳取活检、针吸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参考答案:B3.下列对于胃癌靶向药物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A.胃癌靶向药物研究众多,目前在中国获批适应证的限于抗HER2药物曲妥珠单抗和维迪西妥单抗B.曲妥珠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克隆抗体,最初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C.雷莫芦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克隆抗体,多项药物临床试验证实其有助于延长一线化疗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D.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作用于VEGFR2的小分子化合物E.玛格妥昔单抗是一种具有高亲和力的抗HER2抗体参考答案:C4.目前,针对HER2的主要治疗药物是()A.帕尼单抗B.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C.吉非替尼D.尼妥珠单抗E.西妥昔单抗参考答案:B5.HER-2过表达、PS评分≤2的食管及EGJ腺癌一线推荐()A.曲妥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顺铂B.安罗替尼C.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单抗D.安罗替尼+免疫治疗E.雷莫西尤单抗+紫杉醇参考答案:A五、超声内镜1.超声内镜下消化道管壁至少分()A.3层B.4层C.5层D.6层E.7层参考答案:C2.关于食管癌超声内镜检查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可观察局部淋巴结大小B.可判断肿瘤侵犯深度C.可观察局部淋巴结内部结构D.可观察食管周围组织有无受侵E.可适用于各种食管癌病例参考答案:E3.胃窦部0.8*1.0cm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超声内镜检查该病变起源于粘膜下层,呈均匀高回声,首先应考虑()A.平滑肌瘤B.间质瘤C.异位胰腺D.脂肪瘤E.囊肿参考答案:D4.胃癌T2表现为()A.侵犯至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基本完整B.侵犯至粘膜肌层,局部粘膜下层显示不清C.粘膜层至粘膜下层增厚,固有肌层局部增厚D.病灶与奇静脉间的高回声界限消失E.胃壁全层结构消失、增厚,病灶外缘呈锯齿状向腔外突破参考答案:C5.以下关于超声内镜描述正确的是()A.超声内镜不适用于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检查B.超声内镜不适用于胰腺及其周围血管的检查C.超声内镜适用于胆道疾病的检查D.超声内镜不适用于胃周围病变的检查E.超声内镜不适用于纵膈内病变的检查参考答案:C六、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进展1.抗HER-2代表药物()A.曲妥珠单抗B.帕尼单抗C.依维莫司D.替雷利珠单抗E.雷莫芦单抗参考答案:A2.综合考量疗效、安全性和治疗费用,对于IHC2+晚期胃癌人群三线治疗的优选药物()A.维迪西妥单抗B.恩沃利单抗C.替雷利珠单抗D.斯鲁利单抗E.帕博利珠单抗参考答案:A3.目前,下列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研究结果成功的是()A.曲妥珠单抗-ToGAB.拉帕替尼-LOGiCC.贝伐珠单抗-AVAGASTD.拉帕替尼-TYTANE.西妥昔单抗-EXPAND参考答案:A4.HER2阴性胃癌2024年新增的一线免疫药物是()A.舒格利单抗B.帕博利珠单抗C.信迪利单抗D.替雷利珠单抗E.奥那妥珠单抗参考答案:A5.晚期转移性胃癌应采取()A.化疗药物B.以全身抗肿瘤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D.靶向治疗E.手术治疗参考答案:B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1.根据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北京),食管鳞癌高风险人群不包括()A.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B.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C.既往有食管病变史D.无吸烟史E.长期饮酒史参考答案:D2.食管早癌的内镜下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A.席纹征B.银色征C.粉色征D.局部血管纹理消失E.局部粘膜发红、发白,边界清楚参考答案:A3.推荐高风险人群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为()A.40岁B.45岁C.50岁D.55岁E.60岁参考答案:B4.下列哪项不属于食管癌前疾病()A.食管白斑症B.反流性食管炎C.贲门粘膜撕裂D.食管憩室E.Barrett食管参考答案:C5.推荐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A.5B.2至3C.1.5D.1至3E.3至5参考答案:D八、ESD规范化操作及进展1.早期食管鳞癌放大内镜下AB分型不包括哪项()A.AB.B1C.B2D.B3E.C参考答案:E2.关于ESD术后穿孔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胃ESD穿孔的风险最低(胃远端)B.研究发现,ESD的穿孔率在食管为2.6%,胃为4.2%,结肠为14.1%,C.张力性气胸或气腹是罕见的,但担心穿孔并发症,需要紧急减压D.穿孔的发生率和切除的难度(大小、位置)无关E.如果出现穿孔,建议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参考答案:D3.早期食管癌、食管炎诊断可采用()A.卢戈氏碘反应法B.甲苯胺蓝染色法C.靛胭脂散布法D.冰醋酸染色法E.结晶紫染色法参考答案:A反应性染料不包括()A.卢戈氏碘液B.刚果红C.酚红D.肾上腺素E.亚甲蓝参考答案:E4.下列哪项不属于外牵引法()A.钛夹-牙线法B.磁珠锚法C.双通道内镜法D.夹上夹牵引E.双镜联合法参考答案:D九、ESD手术操作技巧1.不属于注射的方法()A.右手注射法B.左手注射法C.内镜注射法D.出针注射法E.旋镜注射法参考答案:E2.标记时一般采用的顺序()A.由近及远,由低至高B.由远及近,由高至低C.由近及远,由高至低D.由远及近,由低至高E.由近及远,由口至肛参考答案:D3.关于预切开的原则叙述有误的是()A.由低到高B.由近及远C.避免回拉切割D.病灶大小、位置、术者水平决定切开范围E.需环周切开参考答案:E4.ESD操作时镜子握持方法正确的是()A.小指无名指握持内镜B.小指握持内镜C.无名指握持内镜D.小指无名指中指握持内镜E.无名指中指握持内镜参考答案:B5.关于注射技巧叙述有误的是()A.注射位置:邻近标记点外侧进行,原则是使标记点外侧隆起最高B.注射方向:由近及远,先高位后低位,后一针在前一针的“山脚”进针C.注射量:注射后要保证标记点外为同一高度、同一平面,食管黏膜,不宜注射过高D.注射范围:??根据术者预切开速度及预切开策略而定,而并不需要一次性将全周完成注射E.注射方法:先穿刺到黏膜下层深部,然后一边拔针一边注射;先穿刺到黏膜下层浅部,然后一边进针一边注射参考答案:B十、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治进展1.早期食管癌ESD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A.空间小,但是可以翻转操作B.蠕动快,尤其卢戈氏液染色后C.心脏、主动脉搏动,壁外器官压迫D.肌层薄,易穿孔参考答案:A2.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T1a 淋巴结转移为0%B.T1b-SM1淋巴节的转移几率为9%-20%C.T1b-SM 2的病变,淋巴结转移风险高达50%左右D.T1b-SM2为MM距离SM200μm以内参考答案:D3.食管癌的发病因素()A.亚硝酸胺类化合物B.真菌毒素C.遗传因素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4.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呈0-III型病变时浸润深度多为()A.黏膜肌层B.黏膜固有层C.黏膜下层D.固有肌层参考答案:C5.关于早癌食管癌AB分型下列哪项说法错误()A.该分型是常用分型B.出现难形成环形的异常血管考虑B2型C.出现B3型也可以考虑行ESD术D.出现小的AVA时要考虑病变发生在EP/LPM参考答案:C十一、内镜色素染色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1.不属于染色剂基本要求()A.本身具有颜色B.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C.被染色的染色体或者胞浆有被染色的特性D.无致癌性参考答案:D2.哪一种不是醋酸染色观察病灶的方法()A.醋酸轮廓法B.醋酸冲洗法C.醋酸NBI观察法D.醋酸动态观察法E.醋酸三明治法参考答案:B3.碘染色不适宜的人群()A.孕妇B.儿童C.甲亢患者D.碘过敏者参考答案:B早期胃癌内镜下粘膜特征有()A.发红、苍白、糜烂、出血、颗粒、结节B.血管走形紊乱、消失C.异常肿瘤血管形成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4.醋酸三明治法配比方式()A.0.2%靛胭脂10ml+1.5%醋酸10ml+清水30mlB.0.2%靛胭脂30ml+1.5%醋酸10ml+清水10mlC.0.2%靛胭脂10ml+1.5%醋酸30ml+清水10mlD.0.2%靛胭脂10ml+1.5%醋酸10ml+清水10ml 参考答案:A十二、高效完成ESD剥离的关键1.下列哪项不是ESD操作的优势()A.可控制病变的切除形状B.整块切除率较高C.便于进行病理评估D.并发症风险更小参考答案:D2.早期胃癌目前较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是()A.开腹手术B.内镜下氩气刀治疗C.内镜下EMR治疗D.内镜下ESD治疗参考答案:D3.下述哪种不是Erbe电外科设备常用的模式()A.Endocut QB.Dry cutC.Spray电凝D.慢速电切参考答案:D4.ESD操作时理想的剥离层次()A.黏膜层B.黏膜肌层C.黏膜下浅层D.黏膜下层下1/3参考答案:D5.ESD操作时止血采用的模式首选哪种()A.电切模式B.软凝模式C.强凝模式D.APC参考答案:B。
胃癌免疫治疗研究年度进展2024年版2023年3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整体癌症粗发病率仍持续上升,癌症所带来的实际疾病负担沉重。
作为传统高发肿瘤,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位列我国癌症死亡的第三位。
另一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2010至2014年期间,胃癌患者的5年净生存率仅为35.9%,明显低于同期亚洲国家韩国(68.9%)和日本(60.3%)的水平。
这表明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亟需在胃癌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
令人鼓舞的是,根据2023年的数据,有6项中国肿瘤研究成果发表于Lancet杂志,其中两项研究专注于胃癌领域,并且涉及免疫联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些成果为未来的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方向,也凸显了免疫治疗在改善胃癌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需要更多的关注。
目前,针对胃癌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lS)、过继细胞治疗(AC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CAR-T)疗法以及癌症疫苗等。
一些ICIS,如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伊匹木单抗,已经获批用于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一线系统治疗,相关前瞻性临床试验也证实了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突出2023年度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前沿进展及焦点问题,特别关注围手术期患者的免疫治疗、晚期或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以及“双免治疗”及“靶免化联合”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展望。
一、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一)方兴未艾: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探索对于可切除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部腺癌(GEJAC)患者,标准治疗方案是手术+围手术期含粕化疗。
然而,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的胃癌/GEJAC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效益仍存在争议。
NEONlPlGA试验是一项H期研究,也是胃癌新辅助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评估了局部晚期可切除的dMMR∕MSlTI胃癌/GEJAC患者采用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新辅助治疗,继以手术和纳武单抗辅助治疗的疗效。
胃癌的生物化疗
李秋;毕锋
【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
【年(卷),期】2009(022)004
【摘要】@@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尤其是东亚三国(日本、韩国和中国)为高发区,约占全球总数的2/3,近年来发病率略呈下降趋势.可是在我国,胃癌仍高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
【总页数】4页(P443-446)
【作者】李秋;毕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腹部肿瘤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
医院肿瘤中心腹部肿瘤科,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R730.54
【相关文献】
1.胃癌联合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与胃癌根治后疗效评估 [J], 张美清
2.FOLFOX4、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生物活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J], 刘浩;何阳科;宋旭彤;朱学强;敖睿;黄慧
3.表柔比星、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联合生物治疗应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 [J], 郭元彪;陈敬贤;阮铭;郑岚
4.胃离断、胃癌旷置动脉化疗配合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 [J], 罗德光;唐晓艳;孙立巍;姜亚昌
5.胃癌新辅助化疗对化疗药物体内药敏的研究(附74例胃癌病理报告) [J], 叶再元;张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的化学治疗现状
毕锋;樊代明
【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
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的胃癌患者在60万以上,2000年约36万人死于该病。
因此,就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言,胃癌也可称得上我国的“癌中之王”。
由于胃癌早期诊断困难,故手术切除率低,五年生存率也低。
术后复发或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在临床上很常见。
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胃癌患者的内科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毕锋;樊代明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疾病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疾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胃癌的化学治疗现状 [J], 郑磊贞;陈强
2.卡培他滨维持化学治疗对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效果观察 [J], 黄印强;吴清艺;朱英霞
3.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学治疗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J], 李柏坡
4.胃癌新辅助化学治疗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J], 任峰;燕敏
5.进展期胃癌化学治疗现状 [J], 金懋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诊治的进展
张春霞;董杰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4(0)10
【摘要】胃癌居肿瘤第4位,相关死因的第2位.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84%-99%.对癌前病变及早癌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现各种特色内镜(如超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的出现)及影像学、实验室技术的更新使得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并且内镜技术(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及微创外科(腹腔镜等)等使得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疗效更好、创伤更小,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总页数】8页(P1365-1372)
【关键词】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春霞;董杰
【作者单位】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老年人胃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J], 黄任祥;刘宇辉;余中贵
2.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
诊断价值 [J], 谢晓
3.2011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早期诊治和消化病新进展学术研讨会通知 [J],
4.2011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早期诊治和消化病新进展学术研讨会通知 [J],
5.2011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早期诊治和消化病新进展学术研讨会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